慈禧在我們的印象之中,可能主要的形象都是一個比較「惡毒的老太太」,她掌控晚清局勢之後,一直都是以個人的利益為首,而對大清的命運乃至整個中國的命運都不屑一顧,因此幹出了很多荒唐事,自然留給中國人的也沒什麼好印象了。
但慈禧太后畢竟是人,是人就會有喜怒哀樂,而能夠讓慈禧喜歡的,除了那些效忠於她忠心耿耿的大臣之外,德齡公主必然也是其一了。
旅居國外
德齡公主雖然稱為「德齡公主」,但她其實並非是公主,而是漢軍中的正白旗人,光是這個身份,她就不可能成為滿清統治下的公主了。
德齡公主本名為裕德齡,出生於1886年,她的父親叫做裕庚,是清朝的貴族,時任外交官一職。1895年,裕庚被派到日本去做對日外交大臣,裕庚就帶著全家人去了日本住了3年,回國沒多久又被派到了法國巴黎住了3年。
而在這段時間裡,年幼的裕德齡就不斷學習,不但從此精通8國語言,而且親身了解了東西方之間的差距和人們生活水平的差距,對中國百姓的艱苦生活產生了深深的同情之心,培養出了一顆深沉的愛國之心。
慈禧之愛
1902年,裕庚任滿歸國,此時的德齡公主已經16歲,出落得亭亭玉立嬌俏可愛,而且精通東西方禮儀,氣質出眾美麗大方。當時八國聯軍侵華已經結束,慈禧深知清朝已經無力抵抗西方列強。
於是慈禧相處的辦法就是盡力討好帝國主義列強,還說出了「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傳世名句」。但慈禧雖有中國傳統禮教知識,但對外文是一竅不通,這時候,她聽說裕庚膝下有個漂亮女兒精通8國語言,在1903年就下旨讓德齡公主進了宮。
進宮之後,慈禧看到這小姑娘頗是好看,而且才情出眾又很有禮數,還活潑可愛,因此慈禧對德齡公主非常喜歡,沒事就讓德齡公主講講在外國的見聞趣談。慈禧喜歡她喜歡到想要給她攀一門好親事——將德齡公主將給晚清大臣榮祿之子巴龍。
德齡之逃
當然,這只是慈禧一廂情願而已。德齡公主看著慈禧各種各樣奢華的生活,再想到小時候看到了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生活,心裡其實十分不悅,但為了不觸怒慈禧殃及家族,她也只能曲意逢迎。
1904年的時候,當她得知慈禧要給自己賜婚的時候,她就對宮廷更加抗拒了。作為一個接受了西式教育的進步女性,她怎麼可能能夠接受這種包辦婚姻呢。但她一時之間卻也想不到好的辦法。
因此她只好求助於光緒帝,光緒雖然已經被慈禧軟禁了6年,但好歹是一國之君,說話還是有點分量。他設法把德齡公主送去了天津,一次來拖延賜婚的日期。後來,在1905年3月時,裕庚又突然病重,德齡公主就以此為由離開了宮廷。
中國自古以來都講究孝道,慈禧也不例外,雖然心中頗有不舍,但也只好放德齡公主回去了。結果沒想到的是,在1907年時,裕庚就病逝了。裕庚病逝之後,德齡公主在痛苦之際遇到了美國領事館副領事懷特,懷特的溫柔讓德齡公主走出了喪父之痛,兩人也就這樣戀愛了。
但得知裕庚病逝之後,慈禧就開始不斷催促德齡公主入宮。但此時的德齡公主怎麼肯,便以為父守孝為由不斷拖延。就這樣,德齡公主一邊跟懷特戀愛,一邊不斷設法逃脫慈禧不時的「關心」,在慈禧「眼皮子底下」跟懷特談起了戀愛,甚至在5月21日時,兩人還秘密結婚了。
公主之死
結果在1908年的時候,德齡公主熬出頭了,因為在這一年,慈禧病故了,終於沒有人能夠強迫她了。於是德齡公主就跟著懷特出了國,在朋友的請求下,德齡公主還將在慈禧身邊生活的兩年的見聞用英文寫成了《我在慈禧身邊的兩年》一書,在中外都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德齡公主雖然從此身居海外,但依然十分熱愛祖國。抗戰時,宋慶齡曾經號召海外華人華僑為祖國捐款捐物奉獻各自的力量,德齡公主就在美國幫著組織美國方面的華人華僑,為中國抗戰的後勤支援做出了極大貢獻。
可惜她跟懷特的婚姻生活並沒有很幸福,隨著德齡公主年紀漸長青春不再,懷特就開始移情別戀,以至於兩人矛盾漸深最終離婚。而就在抗戰即將勝利的1944年11月,德齡公主意外死在了車禍之中,享年58歲。
而她之所以被稱為「德齡公主」,是因為在英文之中無法區分「公主」和「郡主」,因此當德齡公主以英文寫出自己「德齡郡主」的筆名時,再翻譯到中文,就謬誤成「德齡公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