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洛陽性奴的悲劇

2020-12-25 手機鳳凰網

近期洛陽李浩性奴事件引起國人極大的震驚。被囚女人的毫不抵抗、爭風吃醋以致血案、被救後還念李浩的好,並袒護他尤其讓人觸目驚心,匪夷所思。

認識「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很多人都分析認為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它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最早是1973年8月23日,兩名劫匪闖進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一家銀行,扣押6名職員作人質的案件。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一般都發生於突發事件中,其發生需要下面幾個條件:

1、受害人真實地感到如果不服從,綁匪(加害者)會剝奪自己的生命,或受到更大的懲罰。(恐懼)   

2、在遭挾持過程中,人質能真切地體會出綁匪(加害者)照顧他們生理需要和心理感受的努力,並接受。(關懷)  

3、除了綁匪的單一看法之外,人質必須與所有其他觀點隔離,通常得不到外界的訊息。(無助)  

4、人質必須相信,要脫逃是不可能的。(無力與無奈)

為自己勇敢過自己的日子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有類似的現象,但由於情節較輕,不被重視。如被虐待的妻子、長期被欺負的員工,更不要說那些冷暴力。他們通常有三個特徵:1、受害者感到害怕,產生嚴重的心理恐懼。 2、受害者對於類似情況始終不知所措。 3、受害者覺得沒有人會真的幫她。 「溫良恭儉讓」、「賢良淑德」、「有組織有紀律」、「聽話」……在一個強調和鼓勵「順從」的文化裡,婦女和孩子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但是,我們很高興地看到至少有一個人開始說「我不願意!」,比如李陽的太太。她在教我們不要為了表面的「美滿」、「和諧」,而繼續生活在地下室裡,那是給別人看的,而日子始終我們自己過的。

心理和思想早就被「綁架」

美國聯邦調查局的人質資料庫顯示,大約27%的人質會表現出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症狀。那麼什麼樣的人更容易產生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呢?

讓我們再來看看李浩案中的幾名女子的來歷。「在長達兩年的時間裡。李浩以『包夜外出』為名,分別從洛陽市不同的夜總會、K T V誘騙了6名女子到洛陽市西工區凱旋路附近的小區。」很明顯,在被李浩控制前,她們是已經在心理上接受自己是妓的「小姐」。而且她們在做「小姐」時, 也顯然並沒有被限制人身自由,但她們並沒有要逃走或呼救。在李浩控制她們的行動和思想之前, 就已經有些東西控制了她們思想,使其願意以如此低自尊的方式討生活。

畸形心靈使她們喪失自救動機

很難想像那6個女人的成長環境會是怎麼的不容易,要多麼的缺乏關愛,要經歷多少的被照料者的忽視、冷漠、拒絕、虐待甚至遺棄才會讓她們的自體功能發育得如此差,固著在那裡,宛若被拐賣後遭受虐待的兒童,除了忍受和順從,不知道還有別的出路。她們喪失了自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她們喪失了學習和模仿他人的能力,甚至動機。而她們的成長經曆本身也讓她們不相信周圍的人可能會救她們的幻想。她們的內心弱小、孤獨、無助。她們只能等著一個強有力的拯救者,比如政府。 要多麼的自卑與偏執,才會在陽光下也如同生活在地洞裡,除了眼前的這個施虐者,除了「小姐」這個活法,她們看不見別的人與別的路。在她們的經歷中,沒有人是可以依賴的,除了這個強行要和她們發生關係的人和職業,雖然不舒服,但只要她不逃走,這種關係可以是穩定的。但這種忠誠不是愛,這只是依戀關係有問題的人的依賴。生活中從沒有人會在意她們的感受,並加以呵護,李浩對她們的哪怕點滴照顧和關心使她們產生些許的感情也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身份認同的主觀性和非主觀性

每一個人選擇的職業和身份體現著他(她)對自己的理解以及他(她)對自己和別人、環境的關係的理解和認同。 每一個選擇做"小姐"的人都絕不會認為這是她的初衷。這一定和她的成長經歷有關,一定都有著現實層面的各種各樣的無奈。但我認為一般要具備幾個必要的條件:1、對於錢或她的某種需要極度渴望(可能是家庭對錢的需要、自己對錢的需要,也可能是競爭、嫉妒的需要等),她對於這種需求的不能達到非常恐懼;2、她認為這種需求在超過了她自己的能力,不可能從被社會尊敬的其它方式獲得,她很沮喪;3、她要相信自己除了通過性交易以外,無法達到自己的願望,非常無奈;4、她覺得自己是孤獨且極度無助,沒有人理解她幫助她;5、她的自尊在選擇的那一刻非常低。 我們可以看到這幾條和「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發生的條件有很多相同的心理土壤。所以她們在被李浩綁架前,已經被自己扭曲的心理綁架了,已經看不到別的出路,她們行走在見不得陽光的地方,過著屈從和迎合的生活,在那裡活下去和在李浩的地下室裡活下去,需要的心理防禦是幾乎一樣的。所以在遇到李浩之前,她們已經得了所謂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相關焦點

  • 大案紀實:河南洛陽性奴案
    2011年9月,河南洛陽警方偵破了一件離奇大案,一男子在地下室挖地窖,先後囚禁6名坐檯女當性奴,期間兩名女子被殺害。或許有朋友想到了,這就是典型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這也是該案被稱之為犯罪心理學典型案例的原因。
  • 解密洛陽性奴案的法律外思考
    【解密洛陽性奴案:6名少女被囚禁地下室當性奴,2人被殺就地掩埋!】,一男子在地下室挖地窖,先後囚禁6名坐檯女當性奴,期間兩名女子被殺害。是洛陽技術監督局執法大隊的工作人員。現年34歲(2011年),南陽市新野縣人。跟妻子育有一子。直到警方抓捕當日,周圍鄰居都不知道地下室還有性奴大案,他們都以為警方在挖什麼贓物。
  • 「慎入」解密洛陽性奴案,6名少女被囚禁地下室當性奴,2人被殺就地掩埋
    歌斯德爾摩症候群,或稱歌斯德爾摩綜合症,是指受害者被罪犯控制久了,反而依戀罪犯甚至幫罪犯犯罪的一種情況。很多人可能感覺不可理解,但事實上歌斯德爾摩綜合症在犯罪史上屢屢出現,是不可否認真實存在的一種情況。今天,我們要扒的就是中國歌斯德爾摩症候群的教科書——洛陽性奴案。
  • 大案偵破紀實:解密洛陽性奴案,6名少女被囚禁地下室當性奴,2人被殺就地掩埋
    歌斯德爾摩症候群,或稱歌斯德爾摩綜合症,是指受害者被罪犯控制久了,反而依戀罪犯甚至幫罪犯犯罪的一種情況。很多人可能感覺不可理解,但事實上歌斯德爾摩綜合症在犯罪史上屢屢出現,是不可否認真實存在的一種情況。今天,我們要扒的就是中國歌斯德爾摩症候群的教科書——洛陽性奴案。
  • 大案紀實:犯罪心理學標誌性案件,河南洛陽性奴案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她和另外5名姐妹被誘騙綁架後淪為「大哥」的性奴,小晴還交待,「大哥」殺了兩個人。小晴的話很快引起洛陽警方重視,隨後,警方解救了小美、丹丹、可可等女子,又陸續挖出兩具屍體。案發僅48小時後,洛陽警方成功將試圖外逃的李浩抓獲。
  • 大案紀實:解密洛陽性奴案,6名少女被囚禁地下室當性奴,2人被殺就地掩埋
    歌斯德爾摩症候群,或稱歌斯德爾摩綜合症,是指受害者被罪犯控制久了,反而依戀罪犯甚至幫罪犯犯罪的一種情況。很多人可能感覺不可理解,但事實上歌斯德爾摩症候群在犯罪史上屢屢出現,是不可否認真實存在的一種情況。今天,我們要扒的就是中國歌斯德爾摩症候群的教科書——洛陽性奴案。
  •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概述斯德哥爾摩綜合症(Stockholm syndrome),斯德哥爾摩效應,又稱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或者稱為人質情結或人質綜合症,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這個情感造成被害人對加害人產生好感、依賴心、甚至協助加害於他人。
  • 解密洛陽性奴案:6名少女被囚地下室當性奴,2人被殺就地掩埋
    2011年9月,河南洛陽警方偵破了一件離奇大案,一男子在地下室挖地窖,先後囚禁6名坐檯女當性奴,期間兩名女子被殺害。此案件引發社會極大震動,經過洛陽警方的緊張部署,成功將犯罪嫌疑人李浩抓獲。是洛陽技術監督局執法大隊的工作人員。現年34歲(2011年),南陽市新野縣人。跟妻子育有一子。直到警方抓捕當日,周圍鄰居都不知道地下室還有性奴大案,他們都以為警方在挖什麼贓物。據周圍鄰居介紹,平時李浩跟他妻子看起來感情很好,沒什麼異常。
  • 解密洛陽性奴案:6名少女被囚禁地下室當性奴,2人被殺就地掩埋!
    2011年9月,河南洛陽警方偵破了一件離奇大案,一男子在地下室挖地窖,先後囚禁6名坐檯女當性奴,期間兩名女子被殺害。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她和另外5名姐妹被誘騙綁架後,淪為「大哥」的性奴。「其間,『大哥』還殺了兩個人。」小晴的話很快引起洛陽警方重視。隨後,警方解救了小美、丹丹、可可等女子,又陸續挖出兩具屍體。案發僅48小時後,洛陽警方成功將試圖外逃的李浩抓獲。
  • 大案解密:解密洛陽性奴案,6名少女被囚禁地下室當性奴,2人被殺就地掩埋
    歌斯德爾摩症候群,或稱歌斯德爾摩綜合症,是指受害者被罪犯控制久了,反而依戀罪犯甚至幫罪犯犯罪的一種情況。很多人可能感覺不可理解,但事實上歌斯德爾摩症候群在犯罪史上屢屢出現,是不可否認真實存在的一種情況。今天,我們要扒的就是中國歌斯德爾摩症候群的教科書——洛陽性奴案。
  • 大案紀實-河南洛陽性奴案
    洛陽性奴案[1]9月初,洛陽警方成功解救出4名歌廳女,同時,還找到兩具屍體……該新聞9月22日見報後成為焦點。誰知當天中午,發出這一報導的南方都市報記者紀許光就在微博稱,他在洛陽的酒店內遭到質問,追查「洛陽性奴的稿子誰跟我報的料。說我侵犯『國家機密』!」該微博被大量轉載,網友說:「不法幹部養性奴,這算哪門子國家機密?」
  • 明明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偏要拍得這麼文藝,為女主揪心
    落入變態手中,淪為性奴,也是極有可能的事兒。《柏林綜合症》其次,涉及到一個專業術語: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又稱「人質情結」。簡單解釋便是,人質對挾持者產生依賴心理,甚至是好感,反過來把解救者當做敵人。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竟演變成一場無法言說的悲劇。身處異國,失去自由,淪為性奴,是克萊爾從未想過的遭遇。
  • 可能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比如說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患者。曾經在我國發生過這樣一個案件。2011年在洛陽,一個叫李浩的國家工作人員被捕,他涉嫌非法囚禁六名女性,並對六人長期性侵,而且導致兩人直接死亡。這一案件性質十分惡劣,但令人感覺到觸目驚心的不僅是李浩的殘忍手段,還有受害者的扭曲心理。
  • 著名作家王斌近日推出新小說《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就是這樣一位敢冒天下之不諱的作家,這一次,他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揭露特殊的情境下真實的人性,這就是他的新小說《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一語出自西方社會學家與心理學家之語,意指:1973年8月23日,兩名有前科的罪犯JanErikOlsson與ClarkOlofsson,在意圖搶劫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內最大的一家銀行失敗後,挾持了四位銀行職員,在警方與歹徒僵持了130個小時之後,因歹徒放棄而結束。
  • 關於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你知道多少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又稱斯德哥爾摩效應,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或者稱為人質情結或人質綜合症。是指受害者對施害者產生依賴或感情的一種症狀。受害者有時候甚至會反過來維護施害者的利益,從而反過來與對他進行營救或者幫助的人產生衝突、摩擦等現象。
  • 遊坦之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遊坦之,具備「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一切的典型症狀。社會學者及心理學家們是以1973年發生在斯德哥爾摩一家銀行的劫持事件來為這一心理疾患命名的,金庸寫作《天龍八部》,則始於1963年。錢鍾書以為「心理學家見事每落文學家之後」。
  • 人的依附心理丨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是一個人們耳熟能詳的名詞,而且不少人還會把其用作是嘲諷人的話語,甚至根本不能理解這種症狀,其實,這種症狀是普遍存在於每個人身上。斯德哥爾摩症狀又稱為人質綜合症,是指受害人在長期遭受迫害的情況下,對於犯罪分子偶爾施與的小恩小惠表示出感激,甚至在最後時反過來抵制救援者,幫助犯罪者的病態依戀情結。這一症狀受到廣泛關注便是在1973年斯德哥爾摩發生的銀行被搶事件,最後受害者反而轉為幫助罪犯,不出庭指證,甚至為他們籌集法律辯護的資金。
  • 河南男子在地下室挖地窖 囚禁6名坐檯少女當性奴
    一男子在地下室挖地窖,先後囚禁6名坐檯女當性奴,期間兩名女子被殺害。此案件引發社會極大震動,經過洛陽警方的緊張部署,成功將犯罪嫌疑人李浩抓獲。李浩,男。是洛陽技術監督局執法大隊的工作人員。現年34歲(2011年),南陽市新野縣人。跟妻子育有一子。直到警方抓捕當日,周圍鄰居都不知道地下室還有性奴大案,他們都以為警方在挖什麼贓物。據周圍鄰居介紹,平時李浩跟他妻子看起來感情很好,沒什麼異常。
  • 探討備胎情結跟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之間的關係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備胎情結這一現象呢,其實我們可以用「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概念加以解釋。「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受害者對施害者產生依賴或者感情的一種症狀。對於備胎情結,初看之下感覺跟所謂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沒什麼關聯性可言,但你細細研究會發現其實不然。
  • 經歷了軍訓和學車 我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又犯了
    學車的時候,真有開車往牆上撞的衝動對軍訓和學車,我的體驗都不是很好。大學軍訓裡列隊、走正步能達到「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激發愛國熱情,發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培養艱苦奮鬥,刻苦耐勞的堅強毅力和集體主義精神,增強國防觀念和組織紀律性,養成良好的學風和生活作風,掌握基本軍事知識和技能」這一系列目的,估計只有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患者才會相信。一個殘酷的真相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患者顯著的特徵就是不知道自己患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