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你知道多少

2020-12-17 吃喝玩樂o衣食住行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又稱斯德哥爾摩效應,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或者稱為人質情結或人質綜合症。是指受害者對施害者產生依賴或感情的一種症狀。受害者有時候甚至會反過來維護施害者的利益,從而反過來與對他進行營救或者幫助的人產生衝突、摩擦等現象。

那麼為什麼會產生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呢,其實道理簡單。就以劫持者跟人質為例,人質在被劫持者劫持期間,他認為自己的人身安全與劫持者是一致的,如果有人試圖傷害劫持者,那麼他認為自己可能會提前受到劫持者的傷害,所以只有劫持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前提下,自己才是安全的。這樣,被劫持者就將自己的切身利益與劫持者捆綁一起。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質有一種自我命運、自己的一切利益都由劫持者一致的錯覺,慢慢地就會對劫持者產生一種依賴、維護的行為。這也就是所謂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其實除了劫持現象外,還有很多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症狀,像受虐傾向等,在這就不一一贅述了。

大家了解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嗎?又興趣的話一起討論,一起研究。

相關焦點

  •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目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定義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條件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起源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之經典案例 進化和心理分析學的解釋 電影中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電視劇中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和邪教
  • 遊坦之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我們且看他在階級敵人阿紫面前的醜態:「阿紫說道:『你伸手入甕罷!』遊坦之淚水涔涔而下,跪下磕頭,說道:『姑娘,你練成毒掌之後,別忘了為你而死的小人。我姓遊,名坦之,可不是什麼鐵醜。』 阿紫微微一笑,說道:『好,你叫遊坦之,我記著就是,你對我很忠心,很好,是個挺忠心的奴才!』遊坦之聽了她這幾句稱讚,大感安慰,又磕了兩個頭,說道: 『多謝姑娘!』」
  •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洛陽性奴的悲劇
    認識「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很多人都分析認為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它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最早是1973年8月23日,兩名劫匪闖進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一家銀行,扣押6名職員作人質的案件。
  • 人的依附心理丨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是一個人們耳熟能詳的名詞,而且不少人還會把其用作是嘲諷人的話語,甚至根本不能理解這種症狀,其實,這種症狀是普遍存在於每個人身上。斯德哥爾摩症狀又稱為人質綜合症,是指受害人在長期遭受迫害的情況下,對於犯罪分子偶爾施與的小恩小惠表示出感激,甚至在最後時反過來抵制救援者,幫助犯罪者的病態依戀情結。這一症狀受到廣泛關注便是在1973年斯德哥爾摩發生的銀行被搶事件,最後受害者反而轉為幫助罪犯,不出庭指證,甚至為他們籌集法律辯護的資金。
  • 探討備胎情結跟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之間的關係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備胎情結這一現象呢,其實我們可以用「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概念加以解釋。「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受害者對施害者產生依賴或者感情的一種症狀。對於備胎情結,初看之下感覺跟所謂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沒什麼關聯性可言,但你細細研究會發現其實不然。
  • 《輝夜小姐想讓我告白》,究竟啥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輝夜大小姐想讓我告白~天才們的戀愛頭腦戰~》中,石上優懷疑自己患上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跟會長請假回家。看過第六話的漫友,應該對這個詞尤為深刻。記得還有好心的漫友在彈幕上專門解釋這個詞。小編今天來給大家聊聊啥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 「愛情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是怎麼回事
    「愛情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是怎麼回事戀愛婚姻當中的賤骨頭是怎麼回事戴浩然 2020年12月14日這又是一個洋玩意兒心理名詞,說的是誰傷害你最深,你越迷戀誰,越不能自拔。我用咱中國人自己的話來解析一下所謂的愛情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用五個字講就是「跟自己較勁」,總覺得自己有成本投入,不能輸,對方給自己痛苦越多,自己越來勁。
  • 了解下「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其實,很多人自己並不知道自己正在經歷著家庭暴力,因為這是一個分階段的過程,有的發展的快,幾個月,有的慢長達數年。這種症狀其實就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也叫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或者稱為人質情結或人質症候群。它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這個情感造成被害人對加害人產生好感、依賴心、甚至協助加害人。
  • 經歷了軍訓和學車 我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又犯了
    短短的幾天軍訓,不知道能跟教官培養出什麼感情?我上大學時是見過,軍訓結束後有送花的,有籤名的,有哭著擁抱的。我在駕校也見過一個教練的錦旗掛滿了三面牆。這兩種情況,大概都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大學軍訓裡列隊、走正步能達到「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激發愛國熱情,發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培養艱苦奮鬥,刻苦耐勞的堅強毅力和集體主義精神,增強國防觀念和組織紀律性,養成良好的學風和生活作風,掌握基本軍事知識和技能」這一系列目的,估計只有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患者才會相信。一個殘酷的真相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患者顯著的特徵就是不知道自己患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 談談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某種意義上講,這也就是為什麼知道的越多,理解的越多,所能改變的越少。因為你一直往自己的大框架裡塞東西,而你本身又緊抓著自己不放–畢竟這就是你存在的種種證明,是你在這個社會裡立足的根本–,然而,當你從未想改變自己的大框架時–這是一種質的變化,需要你放棄你框架內的東西,因為形成你的正好是限制你的–你也就從不會更深的認識自己。)
  • 可能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比如說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患者。曾經在我國發生過這樣一個案件。2011年在洛陽,一個叫李浩的國家工作人員被捕,他涉嫌非法囚禁六名女性,並對六人長期性侵,而且導致兩人直接死亡。這一案件性質十分惡劣,但令人感覺到觸目驚心的不僅是李浩的殘忍手段,還有受害者的扭曲心理。
  • 日本患「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美國甩他原子彈很高興
    核心提示:日本是典型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患者,美國甩了他兩個原子彈,這些年對美國倒一直很友善,很高興。鳳凰衛視9月13日《石評大財經》,以下為文字實錄:        姜聲揚:今天平說新語我們主題叫做「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石先生這是一個醫術上面的一個專有名詞,跟我們今天節目內容有什麼關係?        石齊平:有點關係,有點關係,你們都知道它這個是一個叫人質症候群對不對。
  • 著名作家王斌近日推出新小說《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王斌為人率性耿直,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敢講真話,他曾在長篇小說《六六年》裡秉筆直書「文革」的荒誕不經,將觸角伸向了人性深處的幽微,包括卑瑣。他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直言「某些電影低俗」。就是這樣一位敢冒天下之不諱的作家,這一次,他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揭露特殊的情境下真實的人性,這就是他的新小說《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 素媛案罪犯妻子為其辯護,網友:這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晚期了
    一條關於趙鬥順妻子的新聞上了熱搜,該妻子稱其是個好人,不關心受害者現狀相信很多看到這條新聞的人第一反應是知道這是個惡魔,但沒想到這個惡魔有老婆,更沒想到惡魔的老婆也不是個善茬:跟隨受害者搬家堅稱老公是個好人
  • 是什麼讓你痛苦萬分卻又無法離開? |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1973年8月23日,斯德哥爾摩的兩個持械搶匪進入一個銀行,綁架了4名人質。他們劫持了人質5天。等人質獲救之後,在媒體採訪中,這些人質居然都對劫匪表達支持,甚至覺得劫匪是在保護他們免受警察的傷害。其中一名女性和一個劫匪訂婚,而另一名女性發起了一個基金來幫助劫匪進行法律訴訟。
  • 原諒家暴男,她真的患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以愛為名的受虐心理是不夠理智的很多人都認為Kim女士有自虐心理,甚至懷疑她患有「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又稱「人質情結」或「人質綜合症」。從此以後,在一段情感裡,被害者對加害者產生好感、依賴抑或是協助加害人的做法,便被定義成「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在愛情裡,也有這樣的一種畸形關係。
  •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被虐待的受害者為何會愛上罪犯
    不知道大家有沒聽過斯德哥爾摩綜合症,這是一種至今為止,無數心理學家難以理解的奇怪精神疾病。甚至很多心理學家都無法確定,這是否是一種心理疾病。一般情況下,當你感受到他人的愛時,或許會付出自己的情感,在面對傷害自己的人時,都會充滿恨意。
  • 除了斯德哥爾摩症,你還知道哪些病以地方命名?
    「你絕對不可錯過」的熱點與「賤」聞,由輕鬆一刻工作室(公眾號:qingsong_163)精選發布。
  • ...的訓練,結束時所有人卻抱著教官痛哭流涕,這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今夜太美,而你無心睡眠。今晚的話題是:軍訓離別時的反應,真的正常麼?這不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而是米蘭昆德拉描述的「媚俗」。大家回想一下,當軍訓結束,大家都在用眼淚為過去的這段時光賦予意義,你不參與,你就是異類。大家都在為集體的解散感到悲傷,你不悲傷,你就是冷漠。在這種情況下,你不流淚,是不是有一種被集體拋棄的恐懼感?而你參與了,就獲得了一種融入集體的安全感。當一個人面對這樣的場面,不經過自身的思考,而讓自己隨著群體的感情的洪流而去,這就是媚俗。
  • 「習慣了黑暗,你便會為黑暗辯護」——當心泛化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這個情感造成被害人對加害人產生好感、依賴心、甚至協助加害人。 人質會對劫持者產生一種心理上的依賴感:他們的生死操控在劫持者手裡,你恐懼,你要求生,你密切關注歹徒的一舉一動,歹徒有一點點"客氣",他問你渴了嗎?你餓了嗎?你就感激涕零,還會得出他是一個」好人、好歹徒「的結論。劫持者讓他們活下來,他們便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