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醬姨的文字,可以點擊右上角關注醬姨。
每晚十點,醬姨與您準時相約。
9778天,足足等了26年有餘,張玉環才沉冤昭雪,得來無罪判決。
他已經去世的父親,他老到快要認不出的母親,他長大成人的兒子,他一個擁抱等了好多年的前任妻子……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大概就是物是人非,甚至可以說物非人也非。
因為26年,真的改變了太多人的命運,左右了太多事的走向。
所以,再見面時,白髮蒼蒼的媽媽與兒子相擁而泣,那個被生活所累再嫁的前任妻子悲傷到暈厥,那背著罵名長大的兒子五味雜陳蹲坐痛哭。
而張玉環呢,26年後,他也早就不復當年模樣,無論是外貌還是心境,都大有改變。而那個原本小而富足的家也不似從前。
原本這是一個極度悲傷的故事。 但因為再見面時,宋小女臉上所洋溢著的笑容真的讓大家看到了幸福的模樣。
所以,那暗透了的悲傷了好像真的透出了一縷光,讓人滿懷希望。
但這個世界啊,往往人心難測。
總有些人,喜歡自顧自地強加一些惡意到他人身上,從來不懂得什麼叫「慎言慎行慎獨慎微」。
有在評論區質疑宋小女的;
有把他人之錯強加在這家人身上的;
有無憑無據一再想當然惡意揣測的……
怎麼好像張玉環一家連笑的權利都沒有了呢?怎麼好像張玉環一家連僅剩餘的家人溫暖也要被苛責呢?怎麼好像張玉環一家再也不配擁有幸福了呢?
明明他們受到了很嚴重的傷害,還是無可彌補的那一種,為什麼還要被一些毫不相干的人惡言相向呢?
比起張玉環一家與生活中的無端困苦握手言和,那些質疑、猜忌,甚至謾罵,真的多餘至極。
我們用一年時間學會說話,卻要用一生學會閉嘴。
擁有說話的權利這沒錯,但麻煩開口之前認真斟酌字句。
1月27日噩耗傳來,科比和二女兒Gigi意外去世,從隊友到球迷都悲痛萬分,而傷到靈魂裡的是科比剩下的家人。
她們還在等他倆回家啊,可是沒想到上一次見面竟是最後一面了。
一直到今天,那個完美丈夫,那個乖巧女兒,已經離開近7個月了,我們很多人應該都從那個壞消息的壞情緒裡走出來了,也希望科比的妻子瓦妮莎能帶著孩子們,更加認真地去生活。
前不久,瓦妮莎在自己的社交動態上曬出了自己和大女兒的寫真照,誇讚女兒有「和爸爸一樣的眼睛」。
那字裡行間無不流露著思念。
可總些人喜歡站在道德制高點,隨意出口傷人:
「呵呵,才多長時間,就跟沒事人一樣?」
「不過半年而已,就笑得這麼開心?」
「有這樣的老婆孩子,科比要多寒心啊!」
「竟然還有心思拍寫真?還真是人走茶涼……」
我真的想罵髒話,關注人家可以,但煩請保有善良好嗎? 把女兒Gigi紋在脈搏跳動地方的,是瓦妮莎;
翻出科比早前送的裙子無限懷念的,是瓦妮莎;
期待丈夫遺作趕緊上架語氣裡滿是驕傲的,還是瓦妮莎。
所以,想問問,那些自詡喜歡科比的人,用言語這般去傷害他的家人,真的能算得上喜歡嗎?
再者說,如果瓦妮莎和女兒每次出現在公眾面前,都是嚴重含淚,悲傷滿溢的模樣,當真就能平息那些不好的評價嗎?
顯然不能,說不定,大罵其賣慘,中傷其演戲的人,會更多吧。
所以,拜託了,請放過那些在磨難中還努力堅強的人吧,他們已經失去了摯愛,我們能做的就是以善待之,再不濟,請看看別說話。
因為,言語變成暴力,真的能推人入深淵,請保有底線。
可因為網友選擇性忽略,而後被公開抨擊的,從不在少數。
當初,李詠先生離世,很多人先是驚愕不已,然後惋惜萬分,因為大家記憶裡的他,還是那個比著「6+1」手勢,喜歡開懷大笑的主持人。
「生命來來往往。來日並不方長」是我們最深刻的領悟。
我們都希望逝者已矣,生者節哀。
可在李詠先生走後兩月有餘的時候,他的女兒法麥圖被罵上了熱搜,言語不堪到讓人覺得無比刺眼。
而事情的起因,同樣是一張曬在社交帳號上的照片。
照片裡,16歲的法麥圖,穿著一件抹胸和一條內褲,對著鏡子自拍。
於是,一群未曾謀面的人,一圈叫嚷著「你對不起你爸」的自以為是的人,開始對其批判,甚至是人身攻擊了。
他們憤怒地評論:
「你怎麼會這麼不孝順?」
「衣不蔽體,對的起你爸嗎?」
「親爸才走兩個月,就穿的如此暴露,沒人管了嗎?」
口下無德還不算,還有些人直接在微博@哈文(李詠妻子),讓她趕緊管教管教自己的女兒。 可這位媽媽是怎麼做的呢?
她給女兒評論「So cool」。
因為哈文知道,女兒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懷念爸爸。
因為哈文看到了,被絕大部分人忽略的,照片下面的那一行小字——「我寧願在那裡」。
因為,這是屬於他們一家三口才會懂的幸福密語,只是後來,只剩下兩個人能聽懂了。
對於這些謾罵,她們沒有再做過多解釋,因為沒必要。
只是後來,大家好像在哈文的微博裡找到了答案。
先生去世後,她第一次在社交平臺公開連發三張照片,並配文道:「越冷越需要溫暖」。
其實以前啊,李詠一家再空閒時候就喜歡到熱帶地區度假,只是現在舊景還在,至親不在了。
她們母女是在試圖找尋往日溫暖啊。
所以,那個小姑娘,她寫道「我寧願還在那裡」。
只可惜啊,有太多人選擇性地跳過那幾個文字,只盯著照片便開始質疑,開始辱罵。
村上春樹曾說:
我們基本生活在一個冷漠的時代,卻又處於如此龐大的他人信息的包圍之中。只要想做,就可以輕易獲取這些信息。可就算這樣,我們對別人還是幾乎一無所知。
我真的不止一次地跟大家說「不知全貌,不予置評」,何況有些話當真就像刀子一樣是往人心上扎的啊。
人言可畏,筆伐誅心啊。
電影《搜索》是一部悲劇,女主角葉藍秋一邊忍受著病痛折磨,一邊面臨著網絡暴力,不堪重負的她最終選擇結束這一切。
可當她徹底離開了,才有人開始反思。而早前人云亦云謾罵她的也是那批人,他們嘴裡叫嚷著:
「那麼多人罵,不止我一個。」
可如果每一個人都本著這樣的心理,去寫一條自以為微不足道的評論,躲在屏幕後在不知前因後果的前提下痛罵……
那後果,真的是會失控的啊。
像那句話一般: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謹言慎行,不知他人苦,不勸人大度。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