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巖 通訊員 徐春浩 何平
「有正義感且不斷努力的人總會發光,人性中的善良與執著總會讓我們看到希望。王飛以高度的敬業精神和奉獻意識,嚴守職業道德和工作紀律,真正為公平發聲,為正義護航,讓我們看到了善良人性中的璀璨光芒。」
說這話的,是律師王飛,也是河南理工大學校友。
日前,他為羈押26年的張玉環無償辯護終無罪釋放的感人事跡在該校引起強烈反響,大家為他在三年時間裡,自行墊付車旅費,奔波在監獄、當事人所在村子、檢察院、法院之間,在各個社交媒體發布張玉環案件的情況,喚起更多人關注冤假錯案的無私付出和大愛關懷所深深震撼。
▲河南理工大學校友王飛(右一)在張玉環老家看望張玉環年邁的母親
「我原本認為我會很平靜,畢竟這是意料之中的結果。但當『無罪』兩個字被宣布時,我心裏面還是有一些波瀾。三年多的時間,我的使命終於完成了,張玉環得到了他應得的自由。」8月4日,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依法對原審被告人張玉環故意殺人一案再審並進行公開宣判,撤銷原審裁判,宣告張玉環無罪。
張玉環在被羈押26年零9個月後終於重獲自由,引發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熱議。三年來,壓在張玉環的辯護律師王飛心上的沉重石頭也終於落地了。
王飛,南陽市淅川縣人,河南理工大學文法學院2006屆法學專業畢業生,北京澤博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著名刑事辯護律師。他從小就崇尚公平正義,2002年高考他毅然填報了河南理工大學法學專業,立志以後要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正義感和法治信仰的律師。
作為一個初入法學之門的大學生,他目標明確,刻苦學習法學專業基礎知識,熟悉相關法律和政策, 學習成績優良,經常和老師、同學探討社會熱點中涉及的法律問題,對諸多問題都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獨特的見解,同時表現出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正義感,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高度評價;作為班級的文體委員,他愛好廣泛,喜歡彈吉他、唱歌、踢足球、打籃球和長跑,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和社會實習,鍛鍊出較強的團隊協作意識、溝通協調組織能力和堅韌不拔的毅力。正是在大學階段鑄就的優秀綜合素質支撐他戰勝以後的各種「艱難曲折」,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王飛在庭審現場
「雖然伸冤的路很累、很長,雖然家屬連最基本的差旅費都支付不起,但在南昌監獄看到那雙渴望清白和自由的眼神,無論如何都無法抵抗,決定努力還無辜者一個清白。」談到張玉環案,王飛感慨地說。
2006年,王飛大學畢業當年即以高分通過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隨後到北京一直從事律師工作,期間他考上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研究生,不斷提高自身法律素養。
「做一名有溫度的律師」是王飛始終堅守的執業準則。
13年來,他熱心公益,多次參與各種愛心捐助,積極呼籲社會重點關注塵肺病人群體,樂於為弱者發聲,曾成功代理多起疑難複雜、具有重大社會影響力的刑事案件,最大限度地維護了當事人的正當合法權益,獲得了眾多當事人及其家屬的廣泛好評,其所在律所也被眾多律師同行評為「正義律師組成的良心律所」。
「三年的奔走呼號經歷了多少苦只有王飛自已知道,三年來不懈努力所包含的淚水只有王飛自已懂。萬幸的是,這個被冤枉了26年多的男人終於無罪釋放了。王飛努力奔波了三年,為的就是讓社會減少一蒙冤受屈的人。他的善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河南理工大學文法學院院長冒建華說。
王飛雖然在外工作多年,但始終情系母校,心懷感恩。
2016年畢業十周年,他專程回到母校看望老師和同學們;2019年校慶110周年之際,他也專程表達了對學校的美好祝福。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積極踐行母校「明德任責,好學力行」的校風校訓,努力實現「揮法律之利劍,持正義之天平;除人間之邪惡,守政法之聖潔;積人文之底蘊,昌法治之文明」的法治誓言。文法學院法學專業是河南理工大學開設較早的文科專業之一,1994年開辦經濟法專科,2000年轉為法學本科教育。
在該校領導和職能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該院迄今已培養17屆2018名本科畢業生,湧現一批以王飛為代表的就職於全國人大常委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等全國各級立法機關、司法機關、政府機關和知名律所的傑出校友,獲得較高的社會聲譽。法學專業2012年獲批建設首批「河南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已經成為河南乃至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高層次法律人才培養基地。
河南理工大學將再接再厲,不忘法律初心,牢記教育使命,更好地發揮法學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為社會培養更多具有強烈社會正義感、掌握職業技能和職業倫理的卓越法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