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看到一個母親的求助。她說自己5歲的兒子從幼兒園回家以後不好好做作業,只顧著玩玩具。這讓她非常生氣。一怒之下,這位母親將兒子關在門外。聽著孩子嚎啕大哭的聲音,她心裡也十分不是滋味兒。不知道自己做的對不對。
我很納悶兒,幼兒園大班會給孩子留什麼重要的作業?而且對於一個5歲的孩子來說,玩難道不是他最重要的工作和任務嗎?
現在,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搶跑於所謂的起跑線,都會早早地為他們布置各種各樣的學習任務。但是,這真的有必要嗎?剝奪了孩子玩兒的權利,就真的能讓孩子們在學業上超越同齡人並獲得成功嗎?
我看不盡然。
玩耍對兒童的發育至關重要,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公署已經將玩視為每個兒童的權利。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擁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源痛快地玩。因為他們的成長方式變得越來越匆忙,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壓力。
在遊戲的過程中,孩子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鍛鍊身體的敏捷度,增長自身的認知和情感能力,同時發揮最大程度的創造力。
玩兒對於大腦的健康發育非常重要。
其實,除去這些所謂實際性的利益,玩耍本身就是一種簡單的快樂,是每個人童年最珍貴的部分。
只考慮到這一點,我們就不應該剝奪孩子玩耍的權利。
儘管可以從遊戲和玩耍中獲得莫大的好處,但是不能不承認,現在的孩子們,遊戲時間已經大大減少了,這種趨勢甚至影響到了幼兒園的孩子們。
為了儘早為未來做好準備,孩子們玩耍的時間一減再減。家長們生怕孩子落後,為他們安排大量的學習任務和各種興趣班。而國外的一些研究表明,兒童期和青少年期的抑鬱症在近年來都呈現了增加的趨勢。
很多學者都認為,早期充滿壓力的學習和生活與孩子們的心理健康之間有著直接的關係。
同時,傳統遊戲方式的減少,也增加了孩子們接觸電子遊戲的機率。大量研究表明,這種被動的娛樂方式對孩子們的身心發展益處非常有限。手機遊戲上癮,還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相當大的負面影響。
事實上,孩子們需要一些空閒時間玩耍,進行創造性的自我成長,在遊戲中,每個孩子都能找到更好的自我。
既然玩耍或者說遊戲對孩子的發展如此重要,那麼接下來我們看看什麼樣的遊戲才是好的。
有一本書叫《愛因斯坦從未使用過的快閃記憶體卡》,書中列出了有益兒童的遊戲所需要具備的幾個因素:
在此基礎上,這本書也介紹了一些適合孩子們的具體遊戲,比如玩沙子,玩水,黏土,過家家的遊戲,繪畫,積木,音樂舞蹈歌唱,各種體育運動,接觸大自然,手工製作,烹飪,紙箱遊戲等等。
玩沙子可以看做是一種最基礎的科學學習,挖、倒、篩這些動作,不僅可以增強孩子們的肌肉和協調能力,而且可以增強自信心。如果是和小朋友們一起完成,就變成了團隊合作,可以發展孩子的共享與社交技能。
而玩黏土可以增強孩子們的手指運動能力,為今後的書寫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挖黏土也需要創造力以及手眼的協調能力,這些對於孩子身體和智力的發展都有莫大的益處。
繪畫可以讓孩子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和表達。積木培養孩子的空間,思維能力,邏輯推理,排序,以及識別各種形狀大小的能力。歌唱舞蹈音樂可以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鍛鍊自己的協調能力和靈活性。過家家能夠充分發揮孩子的想像力。體育運動鍛鍊強迫的體質,同時提高身體應變能力。
總之,對於孩子們來說,玩耍就是學習,剝奪他們玩耍的權利,就是剝奪了他們認識世界的機會。雖然豐富的學習機會對於孩子很重要,但兒童的健康成長也同樣需要遊戲和玩耍,尤其是幼兒。
給孩子玩耍的機會,是幫助他們成長為有好奇心,創造力,健康和快樂的成年人的最佳方法之一。畢竟,會玩的孩子才會學習,允許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探索世界,才是最純粹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