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孩子不做作業被關門外,不要剝奪孩子玩的權利

2020-10-04 木橋故事

在網上看到一個母親的求助。她說自己5歲的兒子從幼兒園回家以後不好好做作業,只顧著玩玩具。這讓她非常生氣。一怒之下,這位母親將兒子關在門外。聽著孩子嚎啕大哭的聲音,她心裡也十分不是滋味兒。不知道自己做的對不對。

我很納悶兒,幼兒園大班會給孩子留什麼重要的作業?而且對於一個5歲的孩子來說,玩難道不是他最重要的工作和任務嗎?

現在,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搶跑於所謂的起跑線,都會早早地為他們布置各種各樣的學習任務。但是,這真的有必要嗎?剝奪了孩子玩兒的權利,就真的能讓孩子們在學業上超越同齡人並獲得成功嗎?

我看不盡然。

玩耍對兒童的發育至關重要,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公署已經將玩視為每個兒童的權利。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擁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源痛快地玩。因為他們的成長方式變得越來越匆忙,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壓力。


1. 遊戲的好處

在遊戲的過程中,孩子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鍛鍊身體的敏捷度,增長自身的認知和情感能力,同時發揮最大程度的創造力。

玩兒對於大腦的健康發育非常重要。

  • 4~6歲的幼童通過遊戲可以與自己周圍的環境進行互動。玩耍幫助孩子創造,並探索他們周圍的世界。
  • 7~14歲的時候,孩子們需要增長面對未來挑戰的信心以及培養韌性。在這個階段,一些群體遊戲可以幫助孩子們學習如何與人互動,如何進行團體合作,學會分享,談判和解決衝突。這些技能對未來人際關係的建立非常重要。而且很多孩子在這個階段能通過遊戲發現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

其實,除去這些所謂實際性的利益,玩耍本身就是一種簡單的快樂,是每個人童年最珍貴的部分。

只考慮到這一點,我們就不應該剝奪孩子玩耍的權利。

2. 缺少遊戲時間帶來的問題

儘管可以從遊戲和玩耍中獲得莫大的好處,但是不能不承認,現在的孩子們,遊戲時間已經大大減少了,這種趨勢甚至影響到了幼兒園的孩子們。

為了儘早為未來做好準備,孩子們玩耍的時間一減再減。家長們生怕孩子落後,為他們安排大量的學習任務和各種興趣班。而國外的一些研究表明,兒童期和青少年期的抑鬱症在近年來都呈現了增加的趨勢。

很多學者都認為,早期充滿壓力的學習和生活與孩子們的心理健康之間有著直接的關係。

同時,傳統遊戲方式的減少,也增加了孩子們接觸電子遊戲的機率。大量研究表明,這種被動的娛樂方式對孩子們的身心發展益處非常有限。手機遊戲上癮,還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相當大的負面影響。

事實上,孩子們需要一些空閒時間玩耍,進行創造性的自我成長,在遊戲中,每個孩子都能找到更好的自我。

3. 有益身心的遊戲

既然玩耍或者說遊戲對孩子的發展如此重要,那麼接下來我們看看什麼樣的遊戲才是好的。

有一本書叫《愛因斯坦從未使用過的快閃記憶體卡》,書中列出了有益兒童的遊戲所需要具備的幾個因素:

  • 有趣愉快;
  • 沒有提前設定的固定目標;
  • 自發自願;
  • 有鼓勵兒童積極參與的因素;
  • 有利於想像力的發揮。

在此基礎上,這本書也介紹了一些適合孩子們的具體遊戲,比如玩沙子,玩水,黏土,過家家的遊戲,繪畫,積木,音樂舞蹈歌唱,各種體育運動,接觸大自然,手工製作,烹飪,紙箱遊戲等等。

玩沙子可以看做是一種最基礎的科學學習,挖、倒、篩這些動作,不僅可以增強孩子們的肌肉和協調能力,而且可以增強自信心。如果是和小朋友們一起完成,就變成了團隊合作,可以發展孩子的共享與社交技能。

而玩黏土可以增強孩子們的手指運動能力,為今後的書寫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挖黏土也需要創造力以及手眼的協調能力,這些對於孩子身體和智力的發展都有莫大的益處。

繪畫可以讓孩子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和表達。積木培養孩子的空間,思維能力,邏輯推理,排序,以及識別各種形狀大小的能力。歌唱舞蹈音樂可以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鍛鍊自己的協調能力和靈活性。過家家能夠充分發揮孩子的想像力。體育運動鍛鍊強迫的體質,同時提高身體應變能力。

總之,對於孩子們來說,玩耍就是學習,剝奪他們玩耍的權利,就是剝奪了他們認識世界的機會。雖然豐富的學習機會對於孩子很重要,但兒童的健康成長也同樣需要遊戲和玩耍,尤其是幼兒。

給孩子玩耍的機會,是幫助他們成長為有好奇心,創造力,健康和快樂的成年人的最佳方法之一。畢竟,會玩的孩子才會學習,允許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探索世界,才是最純粹的學習。

相關焦點

  • 父母一旦允許規律外的「自由」,便剝奪了孩子規律內的「權利」
    父母對規律外的要求允許了,貌似給了孩子「自由」,可是同時,卻無形中剝奪了孩子在規律內的「權利」。,便剝奪了孩子三項權利現在的孩子不容易,從早到晚自由的時間沒有多少。但是,若在平時,除非作業寫不完孩子執意寫完再睡之外,我們不可以隨便延後睡覺時間。因為,我們若是同意孩子晚睡,允許了「規律」之外的這種自由,同時,我們卻剝奪了孩子如下三項權利:A.剝奪了孩子「充分休息」的權利同意孩子晚睡,卻無法允許孩子晚起。在這種前提下,如果依然同意孩子晚睡,便剝奪了孩子「充分休息」的權利。
  • 勞動是孩子的權利樂趣,願你不是那個剝奪它的家長或被剝奪的孩子
    不幸的是,很多家長們卻在剝奪著這個權利和樂趣而不自知,很多孩子們的這個權利和樂趣被剝奪了而不自知。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殊不知,剝奪孩子勞動的權利,實際上是在剝奪他們成長的權利!有的家長是以愛之名行剝奪之事——他們以為孩子太小,還不會勞動,或者擔心孩子學業太忙,沒有時間;有的家長是因懶惰而剝奪——他們知道,教孩子做事其實比自己做事還累,因為懶惰而選擇了寧可自己動手;有的家長因溺愛或愚愛而剝奪——這主要是家裡的老人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以為幫孩子做事是對他們的愛;有的孩子是因無知而不自知——小孩哪裡知道這個道理呢
  • 循序漸進,不強行剝奪孩子看電視的權利
    但是孩子們的不懂事不自覺不是在短時間內形成的,它多半反映了家庭中由來已久的教育問題,那就是無論遇到什麼事情,家長在處理方式上總是充滿強權作風,採用直接告知的方式來教導甚至訓斥孩子不注意體貼孩子的情緒、面子、能力和願望等,比如要求孩子回房間學習,數落孩子看電視時間太長,強行關電視等。
  • 教育者談做作業:一定要保障孩子做喜歡的事的權利
    不管作業有多少,你一定要保障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的權利。孩子在升級打怪,家長也在升級打怪。我們會遇到一關又一關,然後不斷地闖關,不斷地成長,最後,孩子成長為一個身體、智力發育良好,學習習慣良好,時間管理能力良好的孩子;家長也自我成長了,成為一個平和包容,懂孩子的家長。這才是小學生涯的奧秘。  例如關於孩子不喜歡做作業這件事。  首先,需要理解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寫作業。主要原因是作業布置得太差勁了,一點都激發不起孩子的熱情。
  • 你家的孩子做作業是不是總是磨磨蹭蹭,半天做不完?原因在這裡!
    孩子做作業磨磨蹭蹭,平時上學回家晚上作業經常做到12點,你有沒有碰到這樣的問題?其實這個是你再他(她)剛小學剛入學的時候的規矩沒有做好。孩子在低年級時,自控能力還很差,其中一個非常明顯的表現就是缺乏時間觀念。因為時間觀念不強,他們不會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時間,因而在學習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很多問題。
  • 幼兒家長要求給娃布置家庭作業,不要剪掉孩子想像的翅膀
    幼兒園杜絕「小學化」教學,有些家長著急了說:孩子在幼兒園不學點拼音、加減法,孩子上了一年級,怎麼跟得上呢?幼兒園開學快一個月了,這幾天大班的好幾個家長到園長辦公室給園長媽媽反饋:園長媽媽,孩子都上大班了,怎麼不教孩子學拼音數學,怎麼也不布置家庭作業呢?當家長的心情能理解,但是大家有沒有從孩子身心發展的角度出發呢?
  • 剝奪了孩子的童真樂趣!
    因為在上周末我見到了他,下午課程結束之時,隨著學生陸陸續續離開,那個小男孩,眼淚汪汪地往外呆望著,也許是同伴們都被父母接回家了,只剩他一人。他也渴望父母能早一點接他回去,從老師中得知,他才讀一年級,每天學校放學後,就送到這裡。寫作業很慢,每天晚上9:30才能回家。周五晚上,周六一整天課程全滿,周日還有書法課。
  • 教孩子作業是家長的難題,面對孩子的拖拉不認真,我們可以這樣做
    他爸爸媽媽給我滔滔不斷的訴說著孩子寫作業慢,甚至會寫到晚上12:00左右,她媽媽說題你就給講不明白……我答應讓孩子過來,前三天,沒有做任何幹涉,只對他不會的題進行了講解。作業最早23:30做完。第四天進行幹涉,首先我告訴他,今天晚上我不陪他那麼晚,我很累,需要早一點回家休息,22:00準時關門。再問他想不想和其他同學一起玩,他說想,我答應了讓他先玩5分鐘再寫作業(玩的很開心)。
  • 孩子不是父母的「複印件」,不要剝奪孩子的成長權利
    「孩子,你為什麼要上學?」「你們讓我上,我就上了啊」「那你今後想做什麼?」「我不知道,你們讓我幹什麼我就幹什麼」類似於這種對話在我們生活中經常發生。很多父母都想讓自己的孩子能夠聽話,大人說就什麼就做什麼。這樣也確實有一定的道理,我們在童年時期,由於智力和心理還處於發展階段,出於保護的目的,許多事情都是要由父母做決定。
  • 孩子爸爸,請不要做媽媽教育孩子路上的絆腳石
    我平常規定孩子,必須做完作業,才能出去玩;或者做作業累了,中間可以休息一會。但是有一段時間,孩子的爸爸一回來,那這個規定就不需要遵守了!他開始熱衷於帶孩子出去玩了。一、二年級的時候,爸爸經常在孩子面前說:「快樂最重要,小孩子多玩玩。」很多作業壓在那沒做,沒關係,先去玩。特別是他帶著去玩。
  • 孩子總是一邊做作業一邊玩,老母親挺住
    頭疼,孩子不專注教育家陶行知說:遊戲是孩子的天性。按照他的說法,孩子喜歡玩是沒錯的,但是不能一邊玩一邊做作業。孩子為什麼會這樣?1.缺少儀式感影響專注力坐姿不端正, 隨便趴著寫。老公為了讓孩子更好的寫作業,專門買了一個檯燈,我們回家晚,每次她都是隨便在客廳裡做作業,這個是我們大意了。
  • 父母迷惑行為:剝奪孩子說話的權利,卻還要怪他表達能力不強?
    是不是發生在很多家庭對話當中,明明這些話應該由孩子自己表述出來,卻一次次地被家長搶白,美其名曰教孩子說話。這個對話在日常生活中時有出現,家長們大多都習以為常,發現不了問題。但是將它單獨提出來,是不是就看出不對了?在這場對話中孩子只是一個轉述者!但他應該是本次通話的主角,因為爸爸要對話的人是孩子而不是媽媽。
  • 幼兒園家長這樣引導孩子做作業,孩子輕鬆愛上學習
    在家長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做作業父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孩子的作業問題真的這麼難嗎?當然,也有家長提出過這樣的疑問:幼兒園的孩子就開始做作業真的可以嗎?答案是:可以的。孩子做作業一直是家長們十分關心的一個問題,我們知道做作業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成績,還可以讓孩子養成課後複習的好學習習慣。當然,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做作業,這幾點需要家長和教師們注意。
  • 你要聽話,是對孩子成長基本權利的最暴力剝奪
    她的女兒,14歲,讀初二,一直非常懂事乖巧,學習優異。昨天和她說,放假前最後一天在學校和同學約好了要明天一起去玩,她堅決不同意,說需要什麼東西她去給買,實在想去玩過兩天可以家人帶著一起去,不能和同學一起出去,未成年人不能離開父母的視線。女兒非常生氣,娘倆發生了矛盾,孩子一氣之下跑進了自己的房間裡不出來,誰說話也不搭理。媽媽感嘆:青春期的孩子太難管了!
  • 父母必知:孩子有權享受「慢」的權利
    快、快、快……別玩了,寫作業要專注,這麼東張西望的,不出錯才怪呢?很多父母都喜歡像上面的爸爸或者媽媽一樣,時刻提醒著孩子你要快一點,有的時候還會親自上陣為孩子解決這樣或那樣的「困難」。也許,你認為這是督促,是幫助,是愛。
  • 不要剝奪孩子暑假的快樂
    通過調查,筆者進一步了解到,中小學生放假補課並不稀奇,雖然教育部門反覆強調嚴禁利用假期組織學生補課,但一些「補習班」抓住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在放假前夕就在中小學校門前散發廣告,鼓動家長為孩子報名。而家長們為了不使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了孩子在新學期有個優秀的開端,不管孩子在學校哪一科掌握得好,更不考慮孩子的感受,便自作主張地給孩子報了名。
  • 心理學家:不要老陪孩子寫作業,培養孩子自律才是重要的
    心理學家:不要老陪孩子寫作業,培養孩子自律才是重要的很多家長抱怨陪孩子寫作業累,一天上班夠累了,回來要做飯洗衣服,還要陪孩子寫作業,不陪孩子孩子不好好寫,總是玩著玩那,拖拖拉拉,陪著一個小時能寫完的作業他要寫好久才能完成,質量也不怎麼樣。
  • 孩子作業不主動?有時只需家長劃清界限
    我見過3歲孩子,來到學校上情商課,卻有著嚴重的分離焦慮,父母嘴上說希望他獨立一些,內心卻對與孩子分離無比的糾結和焦慮,擔心和懷疑,絲毫給不到孩子信任與支持!也見過6歲孩子,來到學校上幼小銜接,隨心所欲,缺乏責任感,也絲毫沒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恰恰家長來上課的初衷就是:孩子太鬧太磨蹭了,不會主動做作業,盯一下都不動一下!!!
  • 孩子沉迷玩手機怎麼辦?媽媽僅用1招讓孩子扔下手機拿起書
    陳姐的兒子非常沉迷於手機她開始也是用各種強制手段來阻止孩子後來發現根本就起不到效果反而適得其反陳姐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在兒子10歲生日這天陳姐送給孩子生日禮物打開手機盒就看到了一封信一、你每天只能在做完作業之後才能使用手機使用時間也不能超過我們之前約定好的時間每天晚上八點之後,就要把手機交給我
  • 把孩子出租給犯罪分子的父母,應該被剝奪監護權!
    青青不過六七歲,本該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可她的啟蒙教育卻是跟著阿姨「玩拿手機的遊戲」。最令人心痛的是,當檢察官在嫌犯戶口所在地湖南省永州市道縣走訪調查時發現,「利用或出租子女實施盜竊」儼然已成為當地一些人的謀生手段。孩子們其實知道自己是在偷,可是「偷東西」對她來說到底是怎樣的一種行為呢?違法犯罪,還是不道德?這樣的詞彙,也許小青青不懂,可是父母們難道也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