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進入我們的「麥田心靈樹洞」,現在是回復時間。
有件事告訴大家,我們決定將所有人的提問都匿名處理,大家不必擔心隱私問題了,大家可以放心暢所欲言!
如果你有問題,你只需要點擊文章左下角的「閱讀原文」,就可以把你的苦惱、困惑告訴我們了。我們一直在等你~
本篇由坦然審校,豆豆排版,圖片來自網絡。
麥田樹洞182
回信:有志成為助人者的蒲公英專業班同學
Q:樹洞,你好。不知為何每當我回夫家吃飯,都很抗拒及討厭被問這樣的問題:為什麼你的這個孩子、那個孩子都沒來吃飯的?尤其是討厭孩子二姑問這些問題。因為無論我回答什麼,她都會有自己的那套道理要講。
比如剛剛晚餐時就是這樣。我拿著飯盒過大伯家(公公婆婆與他同住),二姑看到了飯盒就說孩子們又不過來吃飯啊?為何不來陪公公吃晚飯?我沒作答。
昨晚也是我老公煮晚飯給大家吃,他二姐也過來—起吃晚飯。我家大兒子兼職去了,三兒子去了朋友家,小女兒腳痛不方便過來要我把晚飯帶回給她。所以昨晚她問我時,我就回答說都出去了。
她是不知我大兒子在外兼職。二姐始終不放過人的,在飯廳還是追問為什麼出去了不按時回家吃飯?我不耐煩,無奈又詳細解釋了一遍。她卻說明知家裡有飯吃,為什麼不回來吃?我就說你又不是沒做過年輕人,你應知道年輕人出去了都是不回家吃飯的。怎知孩子三伯就說以前我們年輕時出去哪敢不回家吃飯,不回家吃飯哪來錢在外頭吃飯。我就說就是囉現在孩子都好命,就像你的孩子也—樣啊,也未必每次都會回來吃飯。
在這件事中我看見我自己的情緒,但我不知情緒背後隱藏的是什麼?我要如何穿越這個情緒?
我要再說的是,我丈夫有三個哥哥,三個姐姐。大哥很富有也念情,我們住的大屋子都是大哥建給我們的,都很靠近。星期一至五除了公假,有請人煮晩飯給我們回他家一起陪家翁吃飯。
星期日是大伯一家陪家翁。若他與家人不在,就會在群組裡公布,希望有其他家族成員可以過來。星期六就讓其他家族成員陪家翁吃飯。若一段時間某個家族成員不積極陪老人家吃晩飯,大伯就會有很多話說教。有時我還真搞不懂他的那—套。他常說家翁與我們相處的日子也不多了,大概是還有多久這樣子。我還真的不明白,真的有人可以算出他人的命歲嗎?
我的看法是,如果其他家族成員不是很能陪老人家吃飯也就罷了;另一廂我卻覺得很感恩讓我們盡孝道。
我的問題是,我要如何穿越當家人問起上面那些問題時我內在升起的情緒?我知是我個人內心的問題。後來我再想,他們的提問也是出於關心,但是那當下我卻不受控,還是不高興和生氣。為什麼?請樹洞給我回答。感恩。
A:親愛的,謝謝你願意與樹洞分享你的心情,也很高興在你遇到生活困擾時沒有選擇逃避或對抗,而是選擇了進入自我覺察的過程,想要去探索「我發生了什麼事?」真的特別棒。
當下的發生,一個在外在,一個在內在。外境是心境向外的投射,那麼你的內在到底有什麼狀況?您願意與樹洞一起踏上了解自己內心世界的有趣旅程嗎?
在您的來信提到面對親友的提問 「為什麼你的這個孩子那個孩子都沒來吃飯的?」你內在的感受是抗拒及討厭的。如果情緒是內在思維的外在效應,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引發你不受控、不高興和生氣的內在思維是什麼?如果這個「不高興和生氣」會說話的話,你猜它在說什麼?
或許它在說,二姑在指責我,怪我不會教小孩,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我是個糟糕的母親;
或許它在說,我真的好挫敗,事情沒有做好,沒能符合大家庭的規條,我什麼都幹不好,我對自己好生氣;
或許它在說,在這個大家庭裡生活,處處要循規蹈矩,我真的感覺好孤單,好希望有人能理解我的心情,希望我的觀點可以被認同;
或許它在說,我真的不願意再這麼委曲求全地符合他人的期待,我是有價值的,我要發出自己的聲音,我要表達我自己……
這些聲音需要被聽見和被了解,你的想法決定你的感受,如果你將親友的提問解讀為關心和愛護,你就會體驗到愛;如果你內在有一個受傷的小孩,那麼她就會把親友的提問解讀為責備或是控制,你就會體驗到受傷和不被愛。所以沒有事實,只有信念。如果你願意去傾聽自己的這份心情,願意去同理內在受傷的感覺,一定會有很多發現,你會更了解自己。
感覺起來,在一個大家族裡生活也還不錯,兄弟姐妹守望相助,有充分愛的聯結,更可以體驗到多元的思想去拓展意識,從而長出新的能力。關於對表達孝順的理解,家人的看法在情理之中,因為中國自古以來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百善孝為先。你的看法也很好,因為新時代的觀念是,孝順壓制了後輩的心理發展,延遲了獨立人格的形成。其實,我們都不需要孝順,只需要愛。孝順演變成愛,是文明的一大進步。
觀點沒有對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當我們能真正做自己的時候,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說自己想說的話,自由地思考問題和感受事物,不用過度考慮別人的喜好或批評,也不用過分批評或奉承別人。當我們把心打開時,就會願意接受自身與別人的差異。我們要做的就是尊重、允許、信任、感恩、卸掉防禦心理,多回來觀照自己的內心。
祝福你一切都好!
Zoe
☞延伸閱讀:
《打破「應該做」的思想,找回你「想要的」人生》
《你會認同自己的內在嗎?》
《你的自由是誰給的?》
☞《負面思想出來了,怎麼辦?》
首先,我們要去承認自己的負面感受;然後,真實地面對自己的感受,接納自己的情緒;這些功課都做好之後,最後就會自然而然地轉化這些負面的感受。而不是負面的情緒感受一來,就期待它們馬上轉化成正面的能量,馬上就進行自我安慰:「我是平安的」、「我是受到宇宙恩寵的」、「所有事情的發生,都是最好的安排」等等。
其實,我們應該毫不畏懼地去承認、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比如,我承認自己有醜陋的一面,我也是一個愛生氣、愛計較、愛比較、愛美色、愛金錢的傢伙……當我們勇敢地去承認和面對這些負面思想的時候,它們會自然流動、轉化、創造自己的平衡,我們就不會每天和自己過不去,既不會害怕,也不用去掀起思想的鬥爭,從而創造出自己心理上的平衡。
我的老師賽斯說:「心靈居住在與我們通常認知的如此不同的一個實相當中。」意思是說,平常我們認為的善惡在心靈的世界是不存在的。在心靈世界的實相裡面,現實生活中一般的觀念是不適用的,也不存在我們所認為的善惡的一般性標準。(所以我們沒有必要急著去否定、牴觸、害怕和壓抑那些所謂「負向」的情緒、感受與想法。)
——摘自|有聲書《心靈的本質》
工作、生活、情感、親子
……
只要是你想說的,任何主題都ok
如果不需要回復,我們只會看你的文字
如果需要回復,請在開頭註明【提問,請回答】
我們會在訂閱號刊發回信的內容
我們會選擇合適的時間刊發大家的來信與我們的回信。回信由有志成為助人者的蒲公英專業班同學回復。
如果你想傾訴或者有問題想提問,麥田心靈「樹洞」就正式準備好耳朵,等待著大家啦!
由於後臺留言發問的人過多,從回答到收集、整理、編輯問答,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在訂閱號刊發問題的答案。
如果你急著看到答案,建議自己在訂閱號搜索類似話題文章,比如想問「親密關係」相關的問題,可以直接在訂閱號進行搜索,也許你就能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了。
搜索方法如下(點開看大圖):
在訂閱號的菜單欄,也有一個欄目叫做「文章搜索」,一樣可以搜索到海量文章,可解你燃眉之急。
有需要的話,去搜一下吧!自助者,天助之!
麥田心靈致力於將許添盛心靈動力學,以及源自美國的賽斯哲學體系的專業知識落實到日常生活中,使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得到專業、溫暖而有力的支持,全方位提升每個人的身心靈整體健康成長!
點一下閱讀原文,向樹洞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