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怎麼避暑的?看了這6個方法,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2020-12-23 洛洛侃歷史

最近的天氣可以說是越來越熱了,在這樣的天氣裡,很多人都不願意出門了,只想待在家裡面吹空調和風扇。不少人在吹著空調、喝著冰鎮可樂的同時,也會產生一個疑問,那就是在古時候,有沒有像現在這樣的條件,那麼古代人都是怎麼避暑的呢?酷暑時節顯然是非常難熬的,搞不好還會中暑。面對這樣酷熱的天氣,古代人也有自己應對的方法,下面就來跟著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1:搖扇子納涼

搖扇子這種方法,直到現在仍舊是我們最為常用的降暑方法之一。不過,扇子可不是到了現代才出現的,古時候就已經有很多人在使用了。在古代的時候,扇子被稱為「搖風」或者「涼友」,那時候的扇子大多數都是用竹製的。握在手中輕輕搖動幾下,便可傳來陣陣清風,送來一絲涼爽,讓人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2:蓮子湯

到了明清時期,用蓮子湯來避暑成為了一種非常流行的方式。在炎炎烈日,幾口蓮子湯喝下去,身心都會舒服不少,是一種避免中暑的好方法。在《帝京歲時記勝》之中,有一段這樣的記載:

「六月盛暑,食飲最喜清新。京師蓮食者二;內河者嫩而鮮,宜承露,食之益壽;外河堅而實,宜幹用。」

3:避暑食品

除了搖扇子和喝蓮子湯之外,古人還會製造一些「避暑食品」。「浮甘瓜於清泉,沉朱李於寒水」,也就是說將瓜果和李子放到了涼水裡面降溫了之後再吃。這樣的做法的確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避暑方法,直到現在我們仍舊會使用。在酷暑之中,吃上一口冰涼香甜的瓜,豈不美哉?

4:冰塊降暑

在古代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有了冰窖。歷史記載的最早的冰窖出現在周代,距今已經有了非常久遠的歷史。不過,那時候儲存冰塊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這種降暑的方法雖然也很有效,但是只有達官貴人才能夠享受得到,平頭百姓是沒有這樣的機會的。

5:涼茶

在唐朝的時候,古人會用果品和草藥熬成「飲水」,這應該算得上是涼茶的前身了。這樣的「飲水」喝起來不但甘甜可口,還能夠清熱解毒,無疑是降暑的一種好辦法。到了現在,一到夏天的時候,還是會有很多人喜歡喝涼茶,吃涼粉等一些比較爽口的食物 。

6:避暑山莊

我們在看古裝劇的時候經常能夠看到這樣的情節,一到夏天的時候,皇帝就會帶著後宮的嬪妃和皇子一起到避暑山莊之中避暑。不過,這樣的避暑方式顯然也不是人人都能夠享受得到的,大多數的百姓到了夏天,還是只能夠採用搖扇子、吃瓜果等方式來避暑。

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到了夏天的時候,能夠用來降暑的辦法也已經越來越多了。而從上面的這6種方法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在應對酷暑上面,古人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老祖宗這種無窮的智慧還真是讓人不得不佩服。

相關焦點

  • 老祖宗沒有「拼音」,怎麼「讀」漢字呢?看完不得不佩服!
    老祖宗沒有「拼音」,怎麼「讀」漢字呢?看完不得不佩服!就是在清朝的時候,這種東西都還沒有出現的,那麼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過程中,我們的老祖宗門店都是怎麼樣的去認識這些漢字的讀音的呢?難道僅僅靠的是口口相傳?這顯然是不現實的,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數以萬計的漢字,不可能沒有一個學習的方法,但是最早的拼音也都是在民國的時候才出現的,那個時候梁啓超等人引領了一場「切音字」的運動,這才有了拼音的雛形。
  • 古語說:男不過八,女不過七,看完解釋,你會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古語說:男不過八,女不過七,看完解釋,你會佩服老祖宗的智慧俗話說江山代有才人出,儘管在現代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著名科學家,文學家,但是不得不承認在我們中國古代也有很多的名人,他們做出的許多貢獻直到現代都影響著我們,比如四大發明
  • 古人沒有手錶是怎麼看時間的?真是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我們看古裝劇的時候,發現古代人對時間也是有概念的,並且以更、刻來表達時間,那麼沒有手機、手錶的古代人是如何計時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與現代相同,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古人的計時工具也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圭表、日晷這兩種都是利用太陽一天從東到西的移動,物的影子也會隨之改變,從而來顯示時間的。
  • 老祖宗的方法絕了
    老祖宗的方法絕了如今的漢字不僅僅對中國影響深遠,對全世界的影響都越來越大了。漢字博大精深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也是傳承文化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與漢字一樣重要的還有漢語拼音,也就是發音的方式,但是漢字和漢語拼音的關係卻不是那麼親密,因為漢字的歷史時間遠遠超於其拼音,而拼音卻是從清朝才有了雛形,到了民國時期才真正出了方案。
  • 老祖宗的智慧不服不行
    不知你有沒有考慮過這樣一個問題:女子懷孕為何要叫「身懷六甲」,這六甲指的又是什麼呢?關於「六甲」是指的哪六甲,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的釋義,主流的說法有以下幾種。第一:神兵神將之說這種說法包含了一種非常美好的願望,因為在我國道教體系中,有司掌天幹地支的十二神祇,這十二位神祇便是六丁六甲。
  • 老祖宗的方法讓人佩服
    現在的人們基本上通過拼音來認識漢字,這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從我們求學開學,進入學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認字母,比如聲母表、韻母表。因為所有的拼音都是由字母組成,只有認識了字母,才能夠拼拼音,這是人們認識漢字的第一步。但是在我國古代並沒有拼音,那時候的人們是如何認識漢字的呢?老祖宗的方法讓人佩服。
  • 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孝經開宗明義章》中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古時人們異常重視自己的頭髮,輕易剪髮簡直「天地不容」,因此男女都留有長發,但披頭散髮顯然影響儀容,打理頭髮、做髮型並成為了重中之重。至於如何將長又厚重的頭髮定型?
  • 老祖宗的智慧:筷子七寸六分代表七情六慾?
    老祖宗的智慧:筷子七寸六分代表七情六慾?中國歷史源遠流長,5000年的傳統文化流傳至今,老祖宗們的智慧是我們難以想像的強大。像是許多現在難以再現的名勝古蹟,機巧兵器。我們很難想像在那個物資匱乏,知識有局限性的年代,我們的老祖宗是怎麼研究出那些東西的。從以前流傳下來的這些老祖宗的智慧還是否有什麼蘊含頗深的意義呢?筷子,是我們中國人傳統的吃飯用的工具,不同於手抓的隨意,不同於刀叉的規矩,我們傳統用的筷子既可以有家人好友聚餐時的自在,又可以有參加宴席時的端莊正式。
  • 古代女子土方法固定頭髮,女生至今還在用,別小看老祖宗的智慧!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代女子留長髮,編頭髮,梳妝打扮,各個朝代還有不一樣的審美風格,各個朝代女子的髮型也不一樣,從古裝劇中也能看出來。女子的髮型複雜多樣,有的甚至將頭髮全部盤在頭上,雖然知道電視劇中演員的髮型是假髮,但電視劇一般都是根據記載的來給演員配服裝髮型的,跟背景朝代有所相似,現代有髮膠,古代卻沒有,女子沒有這些奇奇怪怪的東西,是如何將頭髮全部盤上去的呢?
  • 看了他們的方法,不得不佩服他們的智慧
    半坡遺址,右上角為炕遠古人類為了保存火種,會在居住的洞穴裡常年生火,寒冷的冬夜圍著火堆靠在一起相互取暖,後來人口增加,撿拾的柴火也多了,分成幾個小火堆,白天外出打獵的時候會把一些火堆用土掩埋,回來後來土堆居然熱呼呼的,可以暖手暖腳暖屁股,人類開始有意識挖個坑把火放進去再覆蓋土或者石塊,於是炕被發明了出來!
  • 俗語:「男看鼻子女看嘴,一生富貴少是非」,都是老祖宗經驗之談
    從古至今,老祖宗們給我們留下了各種各樣的老話,尤其是各種各樣的農村俗語。它是古人歷經千百年來留下的生活經驗智慧,讓現在的人們學以致用。所以來說這農村俗語也教會了我們一些大道理,在前進的路上也少走彎路。女子則要看嘴巴,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女孩子講究的都是小巧玲瓏,嘴巴小才好看,如果女子的嘴巴很大,在古代是不符合人們的審美觀的,因為在古代人看來,嘴巴大的女子不僅能吃,而且還容易與人生出口舌事端來。其實,除了上述內容之外,古人之所以會強調「男看鼻子女看嘴」這一點,其實還跟顏值高低有關。
  • 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
    中國古人給我們留下很多,除了千年的文化,寶貴的文物,還有很多民間的習俗。按照古人的智慧,相信迷信是一回事,怎麼去做又是另一回事。古人的做法,有時候必然有他們的道理,並非全是迷信!很多人都十分好奇,古人為什麼打井都要放兩隻烏龜在井裡?
  • 聰明的古代人,現代人能比嗎?
    有一種主流觀點認為是古代人聰明,我來分享這種觀點的合理性。說到古代人的聰明,最有說服力的是古代中國人的智慧。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裡。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裡,孕育了一個又一個華夏優秀成果。衣食住行,工業農業科技文化教育醫藥建築等等無法一一列舉,在浩瀚的人類歷史上,有相當長的時間都領跑全球。
  • 古人說「睡覺不能腳朝西」,這句話有何依據?看完佩服老祖宗智慧
    在我國除了有珍貴的文物所流傳下來之外,還有許多俗語也都流傳至今,而這些俗語都是古人們憑藉著自己豐富的生活經驗所總結出來的,就算是在現如今也是有著一定的道理的,同時這些俗語也將古人們聰明的智慧展現得淋漓盡致。在眾多俗語中有著這樣一句俗語「睡覺不能腳朝西,」這句話有沒有依據呢?當看完之後佩服老祖宗的智慧,古人們真的是太聰明了。
  • 古代人是怎麼過夏天的?
    當然窟室和用冰直接對房子進行物理降溫只能適用於達官顯貴之中,顯然在平民老百姓之中這些方法是不適應的。平民百姓可沒有錢去修建冰窖,但是不能修也可以買呀~早在宋朝就有了關於售賣冰塊的記載。《東京夢華錄》就記載了「當街列床凳,堆垛冰雪」的商業行為。就連宋朝著名詩人楊萬裡也寫詩描述賣冰的景象:「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
  • 在沒有眼鏡的古代,近視眼是怎麼學習的?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十個中國人當中就有八個人處於近視狀態,輕微近視基本不影響生活,但如果是高度近視的話,就很有可能六親不認了。好在近視並非絕症,只要花上一點錢就可以矯正,讓人們徹底擺脫朦朧美。現代人可以利用科技擺脫近視,但是古代並沒有矯正之術啊,那些近視的古代人又應該如何生活呢?實際上現代人之所以近視率那麼高,無非是電子產品過多,真正天生近視的少之又少。
  • 生蠔殼千萬別丟了,老祖宗用它來砌牆,百年前的「蠔宅」你見過嗎
    生蠔殼千萬別丟了,老祖宗用它來砌牆,百年前的「蠔宅」你見過嗎大家好,今天就想和大家分享美食故事,說起來生蠔大家對他應該是非常熟悉吧,尤其是現在夏天已經來到我們身邊,很多人特別喜歡去吃一些海鮮產品,也是非常美味的生蠔,它還有一個名字,他叫做牡蠣
  • 老祖宗這方法絕了!
    老祖宗這方法絕了!小編想問問大家都是怎麼識字的呢?是不是對照著每個字上面的拼音一個一個讀的呢?可以說拼音就是我們認字很重要的一個工具了,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沒有拼音的話怎麼認字呢?拼音是用什麼寫的呢?英文字母,可是古時候哪裡有英文字母啊?那就說明,古代是真的沒有拼音的,那古人怎麼認字呢?就像古代那奇特的樂譜一樣,古代人認字,自然也是有他們一套獨特的方法的。
  • 古代人是如何避孕的?對女性的身體有沒有傷害?今天或許能知道了
    和過去相比,如今的醫學技術已經特別發達了,也有很多種避孕方式,其中就有一種不會讓身體受到損傷的避孕方法,也就是保險套。可是,古代的醫學技術可沒有這麼發達,他們並沒有現代的醫學技術來為其生產保險套。說到這裡大家是不是很好奇他們是如何避孕的?也不得不承認,古代人的避孕方式有著很大的腦洞。
  • 我們現代人,不要太小看古代人的智慧和能力!
    所以,在這些人的邏輯中,凡是現代人做不了的事情,他們就會認為古代人也做不了做不出來。個人以為,這些人的想法絕對有問題。別的不說,現代人造個胡夫金字塔或中國的萬裡長城或京杭大運河等等這些巨型古代工程出來我看看(即使以當代的科技,按古代的材料來建造這些工程,當代的任何國家都幾乎幹不了這些古代超級工程。因為代價太巨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