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沒有「拼音」,怎麼「讀」漢字呢?看完不得不佩服!

2020-12-11 阿圖說歷史

老祖宗沒有「拼音」,怎麼「讀」漢字呢?看完不得不佩服!

相信很多人都還記得小的時候被拼音「折磨」的痛苦,尤其是在某些口音比較重的地區,學起這些全國通用的發音時,更是痛不欲生了,經常都是混淆了的,但也恰恰是因為了有了拼音這樣的一種規範的東西存在,才讓我們這麼多的人能夠快速的掌握漢字的讀音。

很多的小夥伴可能就會好奇了, 拼音不是現在社會才有的產物嗎?就是在清朝的時候,這種東西都還沒有出現的,那麼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過程中,我們的老祖宗門店都是怎麼樣的去認識這些漢字的讀音的呢?難道僅僅靠的是口口相傳?

這顯然是不現實的,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數以萬計的漢字,不可能沒有一個學習的方法,但是最早的拼音也都是在民國的時候才出現的,那個時候梁啓超等人引領了一場「切音字」的運動,這才有了拼音的雛形。

其實在此之前,我們聰明的老祖宗們在造字的時候就想到了這個問題了,在他們那個時代,漢字也是可以分成好幾個樣式的,最為主流的就是形聲字,直音法,讀若法,反切法這幾種形式 了,這些究竟都能拿來幹嘛呢?

第一個形聲字想必大家是比較容易理解的,這種造字的方式是最古老的方式之一了,主要是用過萬物的模樣等等而形成的,這類字有兩種關鍵的東西「形旁和聲旁,前者就是用來說明類型的,後者則是用來描述讀音的。大家可以聯想一下我們小的時候遇到不認識的字是不是就是標註上一個自己熟悉的字體,來方便自己記住它 的讀音啊?其實這些在幾千年前老祖宗們就樂此不疲了。直音法,讀若法也都類似。

較難理解的則是反切法了,這就是一種「切」的方法了,拼讀反切,取前一個字的聲母,取後一個字的韻母合聲調,拼合即能讀出被切字的發音,這是從東漢時期才開始的一種讀音方法,也是中國影響較大的方法。

怎麼樣,我們的老祖宗是不是很聰明呢?老祖宗沒有「拼音」,怎麼「讀」漢字呢?看完不得不佩服!

相關焦點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是如何認識漢字的?老祖宗的方法讓人佩服
    而想要學習中國文化,就必須要精通漢字。我國漢字發展的歷史非常悠久,最遠可以追溯到倉頡造字。經過多次的演變,才發展成為如今的漢字。現今的漢字看似簡單,實則非常深奧。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都中國的漢字種類很多,比如多音字、形近字、近義字等等,想要徹底的區分他們實屬不易。現在的人們基本上通過拼音來認識漢字,這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
  • 古代有漢字卻沒「拼音」,古人如何識字?老祖宗的方法絕了
    古代有漢字卻沒「拼音」,古人如何識字?老祖宗的方法絕了如今的漢字不僅僅對中國影響深遠,對全世界的影響都越來越大了。漢字博大精深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也是傳承文化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與漢字一樣重要的還有漢語拼音,也就是發音的方式,但是漢字和漢語拼音的關係卻不是那麼親密,因為漢字的歷史時間遠遠超於其拼音,而拼音卻是從清朝才有了雛形,到了民國時期才真正出了方案。那麼沒有拼音的時候古人在讀書識字的時候是怎麼學習漢字發音的呢?
  • 古代只有漢字沒有拼音,那麼老師如何教學呢?看完驚嘆老祖宗聰明
    說起啟蒙教育的話,對於漢字的認識肯定是教育環節之中必不可缺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現在我們認識漢字是通過拼音來認識的。可是在古代的時候,古人們並不知道有拼音這麼一樣東西,那麼他們在認識漢字的時候又是採取什麼樣的方法呢?
  • 拼音在50年代才出現,那古代沒有拼音,是如何標註的呢?
    我們現在用的拼音是上世紀50年代才發明出來的,那麼在古代,沒有這麼簡潔明了的拼音,老祖宗們是如何學習漢字,讀漢字的呢?僅靠口口相傳顯然是不現實的,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數以萬計的漢字,如果沒有一個系統的方法,那簡直是很要命了,在古代,較主流的方式有形聲字、直音法、讀若法、反切法和譬況法等。第一種形聲字,它是在象形字的基礎上形成的,這個方法比較古老,它由兩個文或字組成,其中之一表示事物的類別,另一個表示讀音,即所謂的形旁和聲旁。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老祖宗這方法絕了!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老祖宗這方法絕了!小編想問問大家都是怎麼識字的呢?是不是對照著每個字上面的拼音一個一個讀的呢?可以說拼音就是我們認字很重要的一個工具了,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沒有拼音的話怎麼認字呢?拼音是用什麼寫的呢?
  • 看完漲姿勢了,古人如何學拼音?漢字並不簡單
    老祖宗們大費腦筋。文字是最基礎的文化符號,後來人是如何學會這些陌生的文字呢?學習一個陌生的字,對於現代人很簡單,翻開一本字典,按照拼音索引,很快就能找到這個字的讀音、含義。沒錯,拼音就是學習漢字的最便捷的工具之一。也是我們從幼兒園入學開始的必修課程。可是古時候沒有字典啊,也沒有拼音,怎麼辦呢?
  • 古代人是怎麼避暑的?看了這6個方法,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不少人在吹著空調、喝著冰鎮可樂的同時,也會產生一個疑問,那就是在古時候,有沒有像現在這樣的條件,那麼古代人都是怎麼避暑的呢?酷暑時節顯然是非常難熬的,搞不好還會中暑。面對這樣酷熱的天氣,古代人也有自己應對的方法,下面就來跟著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 古代沒有拼音,他們如何認識分辨生字讀法?不愧為老祖宗
    而中華文化之所以能這麼源遠流長,離不開漢字的功勞,是它將一件件故事文明記在紙上,傳承了下來。當然跟漢字一樣重要的,還有他的讀音,因為有人寫,也得有人會認。在現代,為了給孩子打好基礎,在上學前班的時候,都會先教聲母韻母表,以便以後正式開始認字的時候可以更加簡便,所以那26個字母可以說,隨便拉出來一個小學生都可以背的溜溜的。
  • 中國古代沒有拼音,如何認字發音?其實古人辦法很多,至今在用!
    中國古代沒有拼音,如何認字發音?其實古人辦法很多,至今在用!要學好漢語,首先要學好拼音,這就如同我們現代學習英語,要學好英語音標一樣,只有熟練掌握各種拼音技法,才能打牢認字的基礎。然而,中國古代並沒有漢語拼音,那麼在中華五千年的漫長歷史長河中,文字卻始終伴隨著我們,那麼古人靠什麼辦法來認字發音呢?據史料記載:清朝末年,為挽救民族危亡和振興中華的熱情,很多愛國知識分子紛紛提出了教育救國的主張,一些學者認為漢字的繁難複雜是教育不能全面普及的重要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場「切音字運動」。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老祖宗的方法現在還在用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老祖宗的方法現在還在用小時候我們剛剛踏進學堂,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學會識文辨字,尤其是老師們教導一定要學會漢語拼音,這樣即便是再怎麼複雜深奧的詞彙,都能夠辨認出來。不過說到這就有人好奇了,拼音是近代才發明的呀?要知道中國古代可是沒有什麼拼音,為什麼漢字卻能夠一直的延續下來,古人們究竟是怎樣識文斷字的呢?據說中國人學習拼音的歷史還是民國時期,當時的梁啓超等人學習了西方先進技術這才發明了漢語拼音的雛形,後來更是經過盧戇章的幾次修訂,這才在1918年的時候正式的公布了出來。
  • 漢語拼音發明前,漢字怎麼讀?
    Lymptus:現行的拼音有什麼值得改進的地方嗎?徐春偉:這個問題要看站在中國人角度還是外國人角度。北京話是沒有濁音的,而英語、法語等西方語言和日語是有濁音的。用濁音符號b、d、g代表清音[p][t][k],容易造成西方人錯讀,還會使本國人學外語讀錯。
  • 妝的筆順怎麼寫?漢字妝的拼音怎麼讀?漢字學習不困難
    漢字妝妝的筆順怎麼寫?漢字妝的拼音怎麼讀?一些學生對漢字的拼音筆順掌握的不是很牢固,本節分享妝的筆順怎麼寫及漢字妝的拼音怎麼讀的內容。漢字妝的筆畫順序漢字 妝,妝讀音 zhuāng,部首 女,筆畫數 6,筆畫名稱 點,提,豎,撇點,撇,橫上文分享妝的筆順怎麼寫及漢字妝的拼音怎麼讀的內容
  • 一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你怎麼看?
    這件事,你怎麼看?爭議的字詞到底怎麼讀?我們先看看官方回應。2月19日,教育部有關部門回應稱,改後的審音表尚未通過審議,還應以原讀音為準,審音委已經對當初做的審音表的修訂工作做了提交,語委相關部門正在進行相關部門的審核,(審核結果)還沒有出來,所以還沒有正式對外發布。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是怎麼給漢字注音的?
    漢字雖然有大量的形聲字,但是不能像拼音文字那樣,可以通過文字符號本身,直接表示出正確的讀音來。因此,為了便於傳授和學習漢字,自古以來人們創造了許多給漢字注音的方法。古人對漢字的注音方法主要有下面兩類:1.讀若法用一個漢字來注另一個漢字的讀音方法。比如「讀若」法:儡,相敗也,……讀若雷。(《說文解字》)比如「讀為」法:父義和(《文侯之命》),鄭玄註:「義讀為儀。」比如「直音」法:「肇」注「兆」 。
  • 沒有拼音的時代,漢字讀音如何傳承?
    漢字是方塊字,是音意行的結合體。但是也有可能簡化到今天,音,意,形完全不具備聯想性,也就是說我們看到一個生字,既不了解他的意思,也不了解他的發音。不像英文,你看到一個不認識的單詞,卻能夠勉強拼出他的讀音,因為英文字母組成有一定的音律規範性,掌握音標就可以在不懂意思的情況下讀出來。
  • 漢字轉成拼音的方法
    有的時候想知道某個漢字的拼音但又忘了怎麼拼怎麼辦,難道得去找本詞典來查?嗯~ o(* ̄▽ ̄*)o 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自然是要用軟體來查就可以了。打開軟體,其主界面如下,一眼瞄去貌似有很多按鈕,但是別怕,都是蠻簡單的一些設置。
  • 古語說:男不過八,女不過七,看完解釋,你會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古語說:男不過八,女不過七,看完解釋,你會佩服老祖宗的智慧俗話說江山代有才人出,儘管在現代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著名科學家,文學家,但是不得不承認在我們中國古代也有很多的名人,他們做出的許多貢獻直到現代都影響著我們,比如四大發明
  • 教幼兒識字,先學漢字還是拼音?
    我們想認識「天」這個漢字,就需要把「天」的形音義都掌握了,三個中間缺少了一個,就不能算做認識這個字。再來看一下漢語拼音。要想學會拼音,需要認識26個拼音字母以及四個聲調,同時還要會讀準聲母、韻母、聲調、雙字母等,最終能整體認讀音節。學會前面說的這些之後,看到拼音「tiān」之後,你就會讀了。
  • 古代漢字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你看祖先們的方法有多巧妙
    古代漢字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你看祖先們的方法有多巧妙漢字是我們中國人的文化傳承的基礎,也是我們從小使用到大的文字,很常見也很重要,如今的漢字已經不僅僅是影響我們的文字了,它對全世界都有著重要的影響,比如聯合國早在數十年前就將漢語確定為聯合國的官方語言,可見漢語已經是影響全世界的重要語言了。
  • 漢字與拼音
    這本來是一個學術問題,但聯想到前段時間和朋友一起聊天時說到,使用漢字的國家,當時我就想寫一篇關於漢字的文章。正好今天我從歷史、文明方面談一下對於漢字的看法。首先來科普一下拼音的歷史:其實中國古人要認識漢字、讀出漢字,但當時沒有拼音,只好用漢字來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