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調查】現代都市:職場媽媽遭遇哺乳難題(圖)

2020-12-23 網易新聞

(原標題:【三工調查】現代都市:職場媽媽遭遇哺乳難題(圖))

  一套吸奶器、兩隻奶瓶、一個冰包——這是一位「背奶媽媽」的標準「裝備」。

  今年5月開始,在金融街一家通信公司研究所工作的李欣潔(化名)每個工作日出門前都會把這些「裝備」塞進背包。傍晚,兩瓶新鮮的母乳會被她「背」回家成為寶寶第二天的「口糧」。

  據有關部門統計,僅北京市戶籍育齡女性就有325.5萬人,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放開,將有更多職場女性和李欣潔一樣,為堅持母乳餵養成為「背奶媽媽」。

  2014年3月,衛計委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0~6月嬰兒純母乳餵養率為27.8%,其中農村為30.3%,城市為15.8%,遠低於38%的國際平均水平。在影響母乳餵養的諸多因素中,工作與公共場所沒有專門的私密空間成為原因之一。

  計程車上、衛生間裡、辦公桌下、演出後臺……「背奶媽媽」們躲閃著眾人的目光,只為給襁褓中的嬰兒一份「有溫度的愛」。

  「背奶」遇囧

  從天通苑到復興門,再從復興門返回天通苑,32站地鐵,兩次換乘,這是一條李欣潔再熟悉不過的上下班路線,如今這條通勤路線也成了她的「背奶」路線。回憶起半年來的「背奶」經歷,這位28歲的媽媽深感不易。

  由於哺乳期女性會出現漲奶,如不及時吸奶,不僅會乳房脹痛、乳汁滲漏,還可能影響奶水的正常分泌。因此,每隔3~4個小時李欣潔就需要吸一次奶。李欣潔所在的公司並沒有專門的

哺乳室

,一間不大的休息室被「背奶媽媽」們當做臨時的「私密空間」。李欣潔說,經常被同事敲門催促,去公用冰箱放奶、取奶時,也要有意避開男同事的目光。

  李欣潔的囧狀並非個案, 目前,我國有1.37億

女職工

,其中,45歲以下育齡女職工佔近80%,不少女性都遭遇職場哺乳難題。

  我國早已出臺相關規定 保障職場女性哺乳權。2012年4月,國務院公布了《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第九條要求:用人單位應當在每天的勞動時間內為哺乳期女職工安排1小時哺乳時間;女職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個嬰兒每天增加1小時哺乳時間。第十條明確規定,「女職工比較多的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女職工的需要,建立女職工衛生室、孕婦休息室、哺乳室等設施,妥善解決女職工在生理衛生、哺乳方面的困難。」

  然而,受住所與單位距離較遠、城市交通擁堵等原因影響,在北京等城市,很少有職場女性能在工作時間有合理場所「正常」哺乳。躲在單位廁所、儲藏室、樓梯間擠奶,成為很多「背奶媽媽」無奈的選擇。

  此前,一項專門針對職業女性哺乳權問題進行的網絡調查顯示,93%的企業、單位沒有配備哺乳室;工作場所不具備哺乳室條件的「背奶媽媽」中,53%能利用辦公室、儲藏室、會議室等臨時場所擠奶,其餘47%全部在衛生間進行。

  安放「有溫度的愛」

  一個嬰兒床,兩隻橙色坐椅,兩張小桌,窗戶上貼著母乳餵養的宣傳海報,冰箱和微波爐放在一角。進入12月,利用午休時間,李欣潔常到距離公司不遠的這間哺乳室擠奶,她把母乳存放在這裡的冰箱,下班後再取走。

  這間位於金融街27號投資廣場A座6層金融街家庭發展服務中心內的哺乳室,面積約8平方米,免費對外開放。金融街家庭發展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楊歌告訴記者,這是金融街商務樓宇中的首家哺乳室,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解決樓宇「背奶族」的需要。

  事實上,從2014年初開始,北京市總工會女職工委員會就啟動了首批「媽咪屋」的建設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728家「

母嬰

關愛室」,涵蓋各類企事業單位和部分公共場所,預計未來3年內將建成1000家。北京市總免費為「母嬰關愛室」提供統一標識銘牌、專用遮擋簾、宣傳海報、母嬰雜誌展架、母嬰書籍雜誌等7類用品。

  12月3日,記者在中關村科技園區部分企業看到:桌椅、電源插座、專用冰箱是每間「母嬰關愛室」的標準配置,一些企業還增加了微波爐、飲水機、整理箱等物品。每間「母嬰關愛室」的布置都各具特色:日電信息系統(中國)有限公司的「母嬰關愛室」用遮擋簾形成了每人一個單間,每個單間都配有小冰箱;北京佳訊飛鴻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的「母嬰關愛室」內,一麵粉色的嬰兒照片牆讓整間屋子充滿溫馨。中關村科技園海澱園工會工作委員會負責女工工作的何素敏說,海澱園共有12961名育齡女職工,目前已掛牌建立43間「母嬰關愛室」。

  同時,針對一線女工的「母嬰關愛室」也在一些企業出現。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的「母嬰關愛室」就直接建在了生產車間內。

  「在企事業單位、寫字樓宇建立『母嬰關愛室』有利於職業女性堅持母乳餵養,提升媽媽、寶寶的健康水平,減少病假,減少熟練員工流失,也有利於提高員工滿意度,提升企業社會形象。」北京市總工會女工部部長張秀萍對記者說。

  公共場所未「標配」

  「帶孩子出去要先確定這個地方有沒有哺乳室,要不根本不敢去。」李欣潔告訴記者,查詢一個公共場所是否有哺乳室並不方便,在手機地圖的檢索功能上也很難定位到哺乳室的具體位置。

  針對哺乳媽媽在公共場所遭遇的尷尬,在北京市總推動建立的「母嬰關愛室」中,有超過60家已經對外開放。12月3日,記者先後來到渤海銀行北京分行營業部、四惠長途汽車站、漢光百貨和君太百貨等地,探訪多間公共場所內的「母嬰關愛室」。在位於西單的渤海銀行北京分行營業部,一間高端客戶理財室被改造成「媽咪屋」,10餘平方米的區域內,粉色布簾、沙發、電視機、微波爐、冰箱、母嬰用品等物品擺放整齊;在四惠長途汽車站的候車區,記者看到一間「母嬰候車室」——粉色隔簾遮擋的房間被分為兩小間,一間為設有沙發和嬰兒床的哺乳室,另一間母嬰休息區內擺放有11張休息椅。

  不過,這樣的「母嬰關愛室」在公共場所仍是少數。此前,北京市總工會女工部曾聯合多個單位和機構,對北京市公共場所哺乳室的建設情況進行調查,發現絕大部分的超市、商場、公園、飯店、車站等均缺乏母嬰哺乳空間。

  「公共場所設置母嬰哺乳設施,尚無明確的法規條例,也沒有具體的標準。」張秀萍建議將公共場所配備相對獨立的哺乳設施作為公共服務發展和公共場所建設的硬性指標寫入相關法規條例,並出臺具體的設施設置標準。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將公共場所設置母嬰哺乳設施作為法規條例發布或寫入規劃指引中的國家和地區已經不在少數。

  連結

  全國各級工會建愛心媽咪屋關懷女職工

  目前,我國有1.37億女職工,其中,45歲以下育齡女職工佔近80%。各地各級工會組織積極探索創新,重點針對女職工群體的實際需求,設計服務內容、服務項目和服務程序,在工作理念、模式和方法上大膽嘗試,一批「愛心媽咪小屋」在各地湧現。

  全國總工會女職工部部長王倩表示,「愛心媽咪小屋」建設是工會女職工組織服務女職工現實需求的重要平臺,是工會女職工組織為廣大女職工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的創新實踐,是工會女職工組織推動女職工「四期」保護工作的重要載體,是工會女職工組織運用社會資源實施公益項目的成功探索。

  上海市總工會女職工委員會2013年6月1日推出建立1000家「愛心媽咪小屋」3年行動計劃。此後,市總聯手合作單位從規範化管理、社會化發展、多樣化激勵3個維度開展工作,促進小屋持續健康發展,為有特殊需求的一線女職工提供人性化服務。到2015年,爆發式發展至1000家,提前完成3年計劃。在建設過程中,上海市總堅持社會化運行,項目化推進,在籌措資金、籌集物資、籌辦活動方面實現了社會化。其中,成立上海市志願者基金會「橙絲帶關愛基金」,讓更多有公益心的人和組織參與小屋建設。

  福建省總工會2013年11月推出「媽媽小屋」項目,目前,超過184家「媽媽小屋」已在全省商務樓宇、公共商區、基層企業應運而生。

  重慶市總工會女職工部擬定了推行此項工作的具體方案。即:確定2014年為「試點推行年」,2014年9月至年底試點建設20家。2015年至2016年為「重點推廣年」。

  四川、浙江等地工會組織也正在積極打造「愛心媽咪小屋」,讓年輕媽媽沒有尷尬與不便。(王維硯)

本文來源:中工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職場媽媽,哺乳假你休了嗎?
    &nbsp&nbsp&nbsp&nbsp一面是嗷嗷待哺的嬰兒,一面是苦心經營的工作,對於哺乳假,採訪中多位職場媽媽向記者講述各自有假不敢休的困境。雖說是「為母則剛」,但職場媽媽同樣渴望在生活和工作中被溫柔以待。
  • 職場哺乳媽媽,產假結束後如何繼續餵母乳?做好三點就可以
    張瑩是一家公司的普通白領,剛生下兒子三個半月,正在哺乳期內。但是產假即將結束,張瑩馬上要回公司上班了,怎樣繼續給孩子進行母乳餵養成了她頭疼的事情。那麼這件事情該怎麼解決呢?小芳是張瑩的同事,也是剛剛生完孩子五六個月,可是小芳表示,並沒有因為重返職場而對孩子的母乳餵養影響太大。
  • 記者調查:職場新媽哺乳多為「打遊擊」
    隨著社會發展進程的加快,母嬰室的建立以及規範化,日益成為很多職場新媽們關注的焦點。「二胎」潮來襲,不淡定的除了各大醫院的產科,還有產假結束後重回單位的職場媽媽們。單位設有獨立母嬰室成為她們的迫切需求。  從無到有是突破,從有到精是完善。近日,南京市總工會發布了《工作場所愛心母嬰室建設及星級評定規範》。
  • 三成職場媽媽希望回家 七成全職太太不快樂(圖)
    來源:《都市女報》  職場上像男人一樣打拼 在家裡要做賢妻良母  太累了 35%職場媽媽想回家  記者 王雪芹  職場上要像男人一樣打拼現代女性遇到了史無前例的壓力。」日前,2011年女性生存與發展國際研討會在山東女子學院召開,與會專家這樣感慨。  這是追求平等過程中的代價,中國社會正進入這樣一個時代:職場上男女平等了,家庭中卻不平等,這讓女性更加疲憊。  因為感到難以兼顧工作與教育子女的雙重壓力,有35%的媽媽想放棄工作回家。不過,調查同樣顯示,七成全職太太並不快樂。  何去何從?
  • 哺乳尷尬!長沙職場新媽媽無奈躲在衛生間擠奶
    重返職場後想要給孩子純母乳餵養,變得如此辛苦,大多數新媽媽不得不選擇放棄哺乳。8月1日至7日是「世界母乳餵養周」,連日來,記者針對長沙市職場新媽媽的哺乳情況進行調查時發現,許多媽媽表示苦不堪言,並稱經常遭遇尷尬。  媽媽經歷  堅持哺乳體味各種辛苦和尷尬  去年9月,莉莉(化名)有了自己的寶寶小可。莉莉送給孩子兩樣最珍貴的禮物——自然分娩和母乳餵養。
  • 職場女性哺乳尷尬:單位沒配備哺乳室 躲廁所擠奶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母乳餵養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新晉「80」「90」後媽媽加入到母乳餵養的大軍中,甚至在重返職場後,當起了「背奶」媽媽(利用工作間隙存儲母乳,下班後帶回家餵寶寶的職業女性)。但現實情況是,「背奶族」卻時時遭遇著尷尬。  職場媽媽見縫插針抽空擠奶  在我市一家知名地產公司上班的「80後」媽媽楊逸娜,算得上是一名盡職的母親。
  • 中國母乳餵養報告:85%職場媽媽洗手間擠奶(圖)
    調查結果顯示,96%的媽媽都採取過母乳餵養,在堅持時間上,佔比最高的為6到12個月,短於國際母乳會建議餵養到2周歲。有90%的公司未設置哺乳室,只有近六成的媽媽能夠享受國家規定的1小時哺乳假,這使得職場媽媽要麼放棄母乳餵養,要麼選擇「早晚母乳,其他時間奶粉」的混合餵養方式。
  • 哺乳媽媽餵奶遇三重尷尬 哺乳時間形同虛設
    記者實際調查發現,很多新媽媽其實都熱衷於母乳餵養,但上班後無法保證哺乳時間,辦公樓裡沒有擠奶室需要在衛生間打遊擊,公共場所大都沒有餵奶室,媽媽們堅持母乳餵養需克服多重困難。  尷尬一:1小時哺乳成擺設  隨著母乳餵養知識的普及以及問題奶粉事件的發生,越來越多的「80後」媽媽自願選擇母乳餵養的哺育方式。
  • 青島職場媽媽近6成不想生二孩,最想每天1小時哺乳假
    原標題:近六成職場媽媽不想生二孩  隨著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在職場中打拼的青島媽媽們,如何看待這一政策呢?智聯招聘昨日發布2017年職場媽媽生存狀況調查報告,在青島城市篇的報告中指出,青島本地有近一半的職場女性尚未生育,一孩職場媽媽的二胎生育意願不高,有59%的職場媽媽不想生育二胎。
  • 「哺乳尷尬」不是中國才有:英國媽媽在Mothercare哺乳被拒
    事實上,媽媽們遭遇「哺乳尷尬」是普遍現象。此前,一位媽媽在北京的地鐵上給孩子哺乳,遭到不少人的指責,這事被發到網上也引起很大的議論。
  • 85%職場媽媽廁所擠奶 廣州大多公司無哺乳室
    記者喬軍偉 攝  最新母乳餵養報告顯示90%公司未設哺乳室 近六成媽媽能享受1小時哺乳假  文、圖、表/記者魏麗娜  8月1日至8月7日是第23個世界母乳餵養周,為了解中國媽媽的母乳餵養現狀,育兒網同國際母乳會日前進行了大型調查並發布《2014中國媽媽母乳餵養現狀報告》。
  • 1小時哺乳假遭遇執行難 工作不便成斷奶主因
    一邊是嗷嗷待哺的寶寶,一邊是產假結束後重返工作的媽媽,如何讓寶寶自此之後還能繼續依靠母乳餵養?早在多年前國務院就出臺了《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規定嬰兒不滿1周歲的哺乳母親每天有1個小時的哺乳時間。但記者調查發現,由於社會條件的改變,這一規定並沒能讓寶寶安心吃上母乳。
  • 《2020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揭開職場女性生育...
    2020年「三八」國際婦女節之際,寶寶樹聯合智聯招聘共同發布《2020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全面呈現了女性職場發展現狀及面臨的挑戰,旨在發揮其在廣大家庭用戶尤其年輕媽媽群體的品牌號召力,呼籲關注與幫助中國女性自我成長、推動女性職業發展,進而推動社會逐步實現性別平等。
  • 職場媽媽:自定義的多面人生
    在講求精細化養育和科學育兒的現代,養育一個孩子的成本陡然增加。特別是一線城市的媽媽,會對於小孩輸於起跑線這件事情更加緊張,這些因素構成了一線城市生活的女性對生育二孩感到的最大焦慮。 從調查數據上來看,2016年二孩政策出來以後,一方面媽媽們的核心訴求沒有變,超出半數的女性覺得只生一個孩子小孩太孤單。
  • 神策數據&媽媽幫:職場媽媽的飆淚指數研究報告
    神策數據·用戶行為洞察研究院與媽媽幫聯合推出研究報告《職場媽媽的飆淚指數》,這是一篇關於職場媽媽情緒調研的報告。神策數據與媽媽幫針對職場媽媽人群進行了分層隨機抽樣研究,在 2000 條數據樣本中,抽取 941 個準確有效樣本。希望這份報告提供職場媽媽的情緒認知之外,能夠推動社會、家庭關愛職場媽媽,並獲取可執行的操作參考。
  • 職場媽媽手冊 工作與寶寶兩不誤
    職場媽媽手冊 工作與寶寶兩不誤2011-12-26 16:43:14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當今都市人群生活壓力大、節奏快,成為職業家庭婦女相夫教子的女性畢竟只是極少數,大多數育兒媽媽們均奮鬥在職場。
  • 50個職場媽媽的哺乳經驗,不看損失太大了!
    對於「餵奶」這件事,其實沒你想的那麼簡單,我們和30個堅持母乳餵養1年以上的職場媽媽聊了聊,她們的經驗句句實用,甚至讓人聽得淚目...上下班路上用冰包攜帶,冰鎮保存7存儲母乳要用單獨的冰箱,不要和凍肉、冷飲等放一起,不衛生8每次吸奶後,按寶寶單次喝的量分裝在奶袋裡,標好日期保存9母乳剛擠出是溫熱的,要放涼後再放進冰箱保存10母乳放冷藏室可保存3天,放單開門冷凍室保存2周,常開門或三門冰箱帶獨立冷凍室的可保存
  • 世界母乳餵養周 昆明46位媽媽攜寶寶「快閃」哺乳
    在世界各地都在倡導母乳餵養的同時,8月1日,昆明媽媽們也積極響應,46位哺乳媽媽帶著48個小寶寶在西寺塔前用集體哺乳的「快閃」方式,倡導更多職場媽媽加入到堅持母乳的行列中。  哺乳1分鐘 傳遞母乳健康觀  上午10時許,46位由昆明市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和昆明37度愛母乳媽媽公益平臺共同倡導來的哺乳媽媽,齊聚到了西寺塔廣場前。雖然連夜降雨,氣溫偏低,但媽媽們還是帶來了自己的48個寶寶。寶寶們年齡最小的僅3個月,最大的4歲。
  • 公共場合當眾哺乳尷尬 年輕媽媽期盼增設哺乳室
    然而,年輕媽媽出門逛街或到醫院、車站等公共場所時,時常因給孩子餵奶而遭遇尷尬。因為多數公共場所沒設哺乳室,她們不得不當眾「寬衣」,實在有些難為情。對此,她們希望增設哺乳室,使出門餵奶不再犯愁。  現象:當眾餵奶遭遇尷尬  提起前幾天的遭遇,陸女士心裡就鬧得慌。那天,她帶著5個多月的兒子到一家商場購物。她剛在二樓轉了一圈,孩子便哭起來。
  • 關注哺乳媽媽痛點 伊利將建設「科學母嬰室」樣板間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阿茹汗 生育對於職場女性的影響到底有多大?《中國婦女雜誌社》於5月20日發布的《女性生活報告藍皮書》給出了一組數據:82.7%的被調查媽媽休完產假後回到了原單位。在其他媽媽中,除了選擇自主創業外,仍有12%的被調查媽媽產後不得不重新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