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尷尬!長沙職場新媽媽無奈躲在衛生間擠奶

2020-12-19 湖南在線

漫畫/餘寧山

  記者 唐江澎 匡春林 實習生 姜婷

  上班後只能躲在衛生間或會議室擠奶,白天上班晚上堅持哺乳精力難以兼顧……對於新媽媽而言,重返職場後想要給孩子純母乳餵養,變得如此辛苦,大多數新媽媽不得不選擇放棄哺乳。8月1日至7日是「世界母乳餵養周」,連日來,記者針對長沙市職場新媽媽的哺乳情況進行調查時發現,許多媽媽表示苦不堪言,並稱經常遭遇尷尬。

  媽媽經歷

  堅持哺乳體味各種辛苦和尷尬

  去年9月,莉莉(化名)有了自己的寶寶小可。莉莉送給孩子兩樣最珍貴的禮物——自然分娩和母乳餵養。小可5個月大時,莉莉休完產假上班了。開始時,利用單位給的哺乳假,莉莉堅持每天4次往返於單位與家之間,給小可餵養母乳。

  就這樣,小可慢慢適應了媽媽白天上班、晚上帶她的節奏。但小可6個月大時,由於出牙的不適晚上經常醒來,莉莉不得不起來安撫焦躁不安的寶寶。睡眠不足、工作繁忙,把她折磨得昏天黑地。家人看著心疼,建議莉莉給孩子斷奶。沒想到嘗試斷奶後,小可晚上吵鬧得更厲害了。看著小可難受的樣子,莉莉決定克服困難,堅持母乳餵養。

  而29歲的蔡女士的哺乳生活則更加艱難。因為種種原因,產假還沒完全結束,她就不得不回到任職的翻譯公司,開始了「背奶媽媽」的生涯,每天帶著冰包、奶瓶、消毒設備去公司。可是讓她感到煩心的是,公司沒有方便擠奶的地方,有時為了尋找一個合適的地方,她不得不找遍整個公司。有時候實在來不及了,她只能躲到廁所擠奶。有一次她看辦公室沒人,就躲到辦公桌下用吸奶器吸奶,結果被一個男同事撞見。「又辛苦,又尷尬,最後我只能選擇放棄母乳餵養。」蔡女士無奈地說。

  官方調查

  純母乳餵養率16年降近40個百分點

  專家指出,有研究表明,母乳餵養的孩子更聰明,孩子成年後能更好地融入社會。

  然而,今年3月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0至6月嬰兒純母乳餵養率為27.8%,其中農村30.3%,城市僅為15.8%,遠低於國際平均水平38%。令人擔憂的是,純母乳餵養率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1998年為67%,2005年為49%,2014年為27.8%。16年間純母乳餵養率下降了近40個百分點。

  昨日,記者在一個有近100位成員的長沙新媽媽群裡進行調查顯示,67%的媽媽為職場女性,僅有10%的新媽媽表示單位給她們安排了「哺乳時間」,60%的新媽媽只能見縫插針抽空擠奶,90%以上的職場新媽媽所在單位沒有配備哺乳室。

  湖南省婦幼保健院健康教育科主任榮曉萍告訴記者,通過醫院、媒體等多種途徑的宣傳,目前85%的媽媽已經明白母乳餵養的必要性,然而在現實中卻有近80%的新媽媽因為遇到困難解決不了,最後選擇了放棄母乳餵養。

  專家呼籲

  在單位和公共場所設哺乳室

  根據我國《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有不滿1周歲嬰兒的女職工,其所在單位應當在每班勞動時間內給予其兩次哺乳(含人工餵養)時間,每次30分鐘,兩次哺乳時間可以合併使用;女職工比較多的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女職工的需要,建立女職工衛生室、孕婦休息室、哺乳室等設施,妥善解決女職工在生理衛生、哺乳方面的困難。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背奶媽媽」常常忍受著職場的壓力和背奶的辛苦,卻時常得不到別人的理解與支持。「支持母乳餵養光靠醫院是不夠的,要全社會來支持。」榮曉萍表示,醫院要在諮詢服務、健康熱線等方面繼續努力。湖南省婦幼保健院已開通母乳餵養諮詢專線0731-84332268,並設有專門的產後母乳餵養諮詢室,準媽媽和新媽媽有母乳餵養方面的問題,可以得到專業醫護人員的指導。

  「社會各界的支持對於母乳餵養的堅持同樣不可或缺。」榮曉萍表示,各個企事業單位踐行《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的規定,有條件的單位應設立女職工衛生室、孕婦休息室、哺乳室等設施,落實哺乳假等。同時,為了給媽媽們提供更多的便利,應該在一些公共場所比如公園、商場、車站等設立哺乳室。除此之外,家人的關心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家庭在孕婦生完孩子之後常常把焦點集中在寶寶身上而忽視了媽媽,此時新媽媽們會感到很失落,再加上各方面的壓力,可能會影響她們的心情甚至母乳的質量。

  溫馨提醒

  擠出來的奶一定要進行冷藏

  湖南省人民醫院產科護士長唐芳特別提醒,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母乳餵養最少要到寶寶1周歲,有條件的話最好堅持到2周歲,最好是孩子自然離乳。

  那麼,如果不方便直接哺乳,「背奶媽媽」該怎麼做呢?唐芳表示,第一要選擇乾淨的場所,如果沒有擠奶用的專屬空間,最好選擇一個替代性的私密空間,不到萬不得已不要選擇廁所等細菌多的地方;其次,擠出來的奶一定要冷藏起來,防止變質,保證寶寶能夠獲得足夠的母乳,如果單位沒有冷藏設備,媽媽可以準備一個迷你小冰箱,暫時儲存,回到家要儘快讓寶寶吃掉或放至冰箱冷藏;此外,由於母乳冰過便會沉澱,餵前需輕輕地搖勻,熱母乳時,要用流動的溫水衝幾分鐘,使其達到室溫,千萬不要直接放在火上或微波爐內加熱,以免破壞養分。

  母乳餵養六大認識誤區

  一些新媽媽在母乳餵養上存在不少認識誤區,導致她們動搖母乳餵養的念頭。對此,湖南省人民醫院產科主任姚穗教授進行了剖析,提醒新媽媽們注意。

  誤區1:初乳清淡沒有營養

  真實情況:產後1~2周內分泌的奶水確實外觀淡淡的,有些像水,但這種初乳裡所含的蛋白質較多,脂肪較少,微量元素鋅及免疫物質也較以後分泌的成乳多。這種看起來清淡的奶水對新生兒是非常珍貴的,有利於增強寶寶的消化吸收能力,所以千萬不要把產後頭幾天的初乳擠掉,一定要讓寶寶享受到這珍貴的天賦食物。

  誤區2:6個月後的母乳質量差了

  真實情況: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寶寶出生後的前6個月應儘量做到純母乳餵養,並堅持母乳餵養一年或一年以上。媽媽的乳汁質量並不會因為時間長了而變差。

  誤區3:餵奶會讓乳房變得難看

  真實情況:哺乳後乳房是否變形與哺乳前乳房的保養和護理有一定關係,哺乳本身不會引起乳房變形,相反哺乳能夠促進母體催產素的分泌,而催產素可以增強乳房懸韌帶的彈性。如果想產後乳房不變形,應從懷孕期就開始注意乳房的保養和護理,使用寬帶乳罩支撐乳房,同時注意按摩或局部使用特殊油脂,增加皮膚及皮下組織的彈性,以減少乳房變形的可能性。

  誤區4:剖宮產後餵母乳對寶寶不好

  真實情況:剖宮產通常採用硬膜外麻醉,藥性不會影響到胸部,等到產婦清醒和肢體能夠活動的時候,麻醉藥也已經代謝和排洩完了,所以產後半小時讓寶寶吸吮乳頭沒有任何問題。

  誤區5:媽媽感冒了不能餵母乳

  真實情況:媽媽感冒了並不需要停止哺乳,因為無論是細菌或病毒感染,當母親出現症狀時,寶寶早已經暴露在被傳染的環境之中了,媽媽乳汁中已經產生的抗體反而有利於嬰兒抵抗疾病的侵襲。如果是感冒伴發燒,建議媽媽在高熱期間暫停母乳餵養1~2日,停止餵養期間,要把乳汁吸出,防止由於停乳而造成的乳汁減少。

  誤區6:B肝媽媽不能給寶寶餵奶

  真實情況:如果媽媽在B型肝炎病毒複製活躍期,應停止母乳餵養,但慢性B肝及B肝病毒攜帶者不應該杜絕母乳餵養。B肝表面抗原陽性攜帶者可以母乳餵養,只是餵奶前媽媽要用肥皂洗手,用清水衝洗乾淨;不過如果乳頭破裂出血,應暫停哺乳。

相關焦點

  • 職場女性哺乳尷尬:單位沒配備哺乳室 躲廁所擠奶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母乳餵養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新晉「80」「90」後媽媽加入到母乳餵養的大軍中,甚至在重返職場後,當起了「背奶」媽媽(利用工作間隙存儲母乳,下班後帶回家餵寶寶的職業女性)。但現實情況是,「背奶族」卻時時遭遇著尷尬。  職場媽媽見縫插針抽空擠奶  在我市一家知名地產公司上班的「80後」媽媽楊逸娜,算得上是一名盡職的母親。
  • 哺乳媽媽餵奶遇三重尷尬 哺乳時間形同虛設
    記者實際調查發現,很多新媽媽其實都熱衷於母乳餵養,但上班後無法保證哺乳時間,辦公樓裡沒有擠奶室需要在衛生間打遊擊,公共場所大都沒有餵奶室,媽媽們堅持母乳餵養需克服多重困難。  尷尬一:1小時哺乳成擺設  隨著母乳餵養知識的普及以及問題奶粉事件的發生,越來越多的「80後」媽媽自願選擇母乳餵養的哺育方式。
  • 西安母嬰室設置不足 職場媽媽無奈躲廁所擠奶
    >>記者走訪  新建商場多設置母嬰室 地鐵站尚無專門哺乳場所  知名演員馬伊琍曾在今年2月發了這麼一條微博,她提到「都批評如今的中國年輕媽媽們懶惰不肯母乳餵養、不親自帶孩子,可是現實狀況確實是整個大環境不夠體諒媽媽們」。
  • 外出難覓母嬰室 辣媽當眾寬衣解帶哺乳很尷尬
    「大庭廣眾寬衣解帶實在太尷尬了,而且又熱又吵,寶寶壓根就不吸奶,無奈我們只得匆匆打的回家。」昨日,辣媽張美娟講述了自己的遭遇。  遭遇這樣尷尬的不止張美娟一人,記者調查發現,擁有700萬常住人口、每年有近8萬嬰兒出生的省城長沙,公共場所卻很少設有哺乳室,年輕媽媽出門逛街或到醫院等公共場所時,難免會因給孩子餵奶而遭遇尷尬。
  • 躲在公司衛生間擠母乳 「奶瓶媽媽」委屈又尷尬
    這群職場女性被稱為「奶瓶媽媽」。5月20日是全國母乳餵養宣傳日,堅持母乳餵養的職場女性應該得到社會應有的關注。她們面臨的尷尬拷問著企業人性化管理。看看這些裝備,就知道擠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了。公司沒有專門的母嬰哺乳室,對李女士來說,找個合適的地方擠奶最難。四處尋找,她在倉庫找到一間存放貨物的小黑屋。小黑屋裡沒有燈,每次擠奶她都要帶上檯燈。有幾次,她剛解開衣服擠奶,有同事來拿東西。如果是女同事還好,遇到男同事她就得手忙腳亂地穿衣服。
  • [媽媽吐槽團]背奶媽媽的痛 躲衛生間擠奶好心酸
    背奶的艱辛只有媽媽們自己知道,什麼躲在衛生間吸奶、領導覺得耽誤工作而發火……,很多媽媽都經歷過。但是,為了寶寶,再苦再累也要堅持下去。1、寶媽「向日葵向太陽」吐槽:公司沒有母乳室 躲衛生間擠奶我在一家小公司,壓根沒有母乳室。我只能帶著裝備去衛生間吸奶。整層樓共用一個女廁,總共就3個隔間,沒有放東西的地方,我只能把吸奶器掛在腰帶上,用手舉著奶瓶操作。
  • 記者調查:職場新媽哺乳多為「打遊擊」
    那些單位並沒設立專用母嬰室的職場媽媽們,為讓孩子吃上新鮮口糧各出奇招。但此過程中,她們也有無法言表的尷尬。而對女同胞們反映的切身問題,江蘇及南京有何緩解難題的切實舉措?記者進行了一番調查採訪。  【調查】沒有獨立母嬰室 職場新媽哺乳如同「打遊擊」  數據顯示,自2014年至2016年,南京工會系統已興建170個市級愛心母乳室,惠及育齡期女職工5萬多人。但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沒有獨立母嬰室的企業還是佔比較大,許多職場新媽哺乳、擠奶只能「打遊擊」。
  • 年輕媽媽「背奶一族」 帶擠奶袋在廁所擠奶
    5月20日是全國母乳餵養宣傳日,記者從長沙市婦幼保健院等醫院了解到,儘管近年來長沙新手媽媽們的母乳餵養率在逐年提升,但因為缺乏專門的母乳餵養場所、工作單位缺乏相應的人性關愛舉措,一些媽媽最終無奈放棄了母乳餵養,個別媽媽則不得不成為「背奶一族」,在工作間隙爭分奪秒擠奶儲存。
  • 中國背奶媽媽:為堅持母乳餵養忍受巨痛,有人躲公司衛生間擠奶
    有新聞調查報導,背奶媽媽超六成常在廁所擠奶,辦公桌底、雜物間等地方也成為她們無奈下的選擇。母親將乳房甩到肩上,孩子則趴在背上吸乳。「公園奇葩雕塑大賞」話題下,這個雕塑得到了不少「哈哈哈」、「這是什麼鬼」的評論,繼而有網友對此進行了科普:這樣的姿勢並非獵奇,而是現實。
  • 85%職場媽媽廁所擠奶 廣州大多公司無哺乳室
    有90%的公司未設置哺乳室,只有近六成的媽媽能夠享受國家規定的1小時哺乳假,這使得職場媽媽要麼放棄母乳餵養,要麼選擇「早晚母乳,其他時間奶粉」的混合餵養方式。如果過早給寶寶添加配方奶,可能會產生「乳頭錯覺」,影響新媽媽順利完成母乳餵養。  NO.2  產後奶水不足  調查顯示,在放棄母乳餵養的媽媽中,有六成是因為奶水不足;而在已經選擇母乳餵養的媽媽中,也有近三成表示自己的奶水不夠寶寶吃。
  • 中國母乳餵養報告:85%職場媽媽洗手間擠奶(圖)
    有90%的公司未設置哺乳室,只有近六成的媽媽能夠享受國家規定的1小時哺乳假,這使得職場媽媽要麼放棄母乳餵養,要麼選擇「早晚母乳,其他時間奶粉」的混合餵養方式。如果過早給寶寶添加配方奶,可能會產生「乳頭錯覺」,影響新媽媽順利完成母乳餵養。  NO.2  產後奶水不足  調查顯示,在放棄母乳餵養的媽媽中,有六成是因為奶水不足;而在已經選擇母乳餵養的媽媽中,也有近三成表示自己的奶水不夠寶寶吃。
  • 【三工調查】現代都市:職場媽媽遭遇哺乳難題(圖)
    李欣潔的囧狀並非個案, 目前,我國有1.37億女職工,其中,45歲以下育齡女職工佔近80%,不少女性都遭遇職場哺乳難題。  我國早已出臺相關規定 保障職場女性哺乳權。  然而,受住所與單位距離較遠、城市交通擁堵等原因影響,在北京等城市,很少有職場女性能在工作時間有合理場所「正常」哺乳。躲在單位廁所、儲藏室、樓梯間擠奶,成為很多「背奶媽媽」無奈的選擇。
  • 又想起躲在雜物間擠奶的日子,還敢二胎嗎?
    身邊堅持母乳餵養的在職媽媽朋友應對重返職場有三種做法:一,提前3個月就做好母乳儲備,這僅限於少數奶量大的寶媽;二,日常背奶,攜帶吸奶器、儲奶杯、保溫袋上班時間擠奶;三,混合餵養,上班時奶粉業餘時母乳。朋友A是第二種,公務員,「請政府機關先設立哺乳室好嗎?」
  • 哺乳期媽媽盼公共場所多增設母嬰室 減少尷尬
    在小寨賽格商城內有設施齊備的母嬰專用室 記者 張宇明攝  抱著孩子狼狽地尋找隱蔽角落、蓋著紗巾躲在路邊車裡……相信很多初為人母的年輕女性在公眾場合哺乳時都有過這種尷尬。她們建議,公共場所多增加一些母嬰室,減少育齡媽媽們的「哺乳」尷尬。  市民遭遇  職場媽媽遭遇「餵奶難」  張茵是我市一所高校的輔導員,產假休完回到單位,她遭遇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餵奶難」。依照相關規定,張茵所在單位給予其1小時哺乳時間。
  • 北京:哺乳期媽媽有了擠奶專用「媽咪屋」
    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新京報訊 (記者林野)為方便在職女工給孩子哺乳,今年初北京市啟動了「媽咪屋」項目,20間「媽咪屋」樣板間已建成。北京市總工會女職工委員會昨天發布消息稱,3年內將建成1000間「媽咪屋」,目前已收到了260多家單位關於「媽咪屋」的建設申請,遠超全年100間的預期。
  • 擠奶得靠同事打掩護產後上班被刁難無奈辭職
    她們在衛生間、無人的會議室、同事不在時的辦公室,忐忑不安地擠奶,環境惡劣還頻遭尷尬——   很多媽媽選擇母乳餵養寶寶,即使上班也始終堅持吸奶給寶寶存儲口糧,但本文的主人公卻遇到了難心的事兒。寫字樓裡各種新聞趣事,人與人之間的故事,企業對員工的關愛,或者是你對老闆的控訴,我們都願與你分享。趕快@華商晨報寫字樓,贏取線索費。
  • 呼和浩特市:母嬰室需求量大但利用率低 實現「放心哺乳」仍需各方...
    內蒙古人民醫院設置的母嬰室設施齊全 記者走訪了內蒙古人民醫院設置在兒科門診的母嬰室,裡面除了茶几沙發、飲水機等基礎設施以外還設置了暖手袋、奶瓶、孕期保健手冊等母嬰用品,內蒙古人民醫院兒科護士長馮倩倩介紹說,成立這個「愛心媽咪小屋」主要是為前來醫院就診的哺乳期的婦女和本醫院的職工提供一個乾淨的、隱秘的、安靜的、私密的一個小屋,讓媽媽們可以放心的哺乳
  • 有傷風化還是迫於無奈 公共場所哺乳是誰的尷尬?
    該事件的當事人、哺乳媽媽楊女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所有母親都是無奈的情況下才在公開場合哺乳的,當時自己已經在不影響哺乳的情況下儘可能遮擋自己身體。同時,她堅持要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此事,因為她希望通過自己的維權為媽媽們爭取權益。  11月29日下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通過官方微博對「北京地鐵哺乳」這一事件進行了聲援,稱:「母乳是寶寶最自然健康的完美食物,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