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勞務派遣」 免不了用人單位的責任

2020-12-12 劍舞曜陽

「勞務派遣」,又稱「勞動派遣」「勞工派遣」「勞動力租賃」,即派遣單位根據接受單(即實際用人單位)的要求,與接受單位籤訂派遣協議,將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係的勞動者派往接受單位,受派勞動者在接受單位的指揮和管理下提供勞動,派遣單位從接受單位獲取勞務費,並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的一種特殊勞動關係。

目前,我國勞務派遣中存在「逆向派遣」的情形。「逆向派遣」是一種形象說法,不是一個法律用語。它是指勞動者已經與用人單位發生了勞動關係,用人單位卻偏偏不與他籤訂勞動合同,而是找一家勞務派遣公司籤訂勞動力派遣合同,勞動者以派遣員工的名義在用人單位從事勞動。在此情況下,實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存在事實上的勞動關係,通過籤訂勞動力派遣合同,將責任轉嫁給派遣單位,變成與勞動者沒有勞動關係的第三方。實際上,這是一種借用勞動力派遣名義、逃避法律責任的「逆向派遣」,或叫「反向勞務派遣」,其實就是假派遣。勞動者本來就是實際用人單位招聘的,本應依照我國勞動法的第十六條第二款關於「建立勞動關係應當訂立勞動合同」的規定,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結果卻人為地把勞動關係扭曲為勞動力派遣關係。「逆向派遣」往往導致派遣勞動者與接受單位職工相比同工不同酬,不能享受正常的福利待遇,無法繳納社會保險,派遣單位和接受單位責任劃分不明確、不利於勞動者的保護等一系列問題。

「逆向勞務派遣」的法律規制

「逆向勞務派遣」是針對勞動法中對勞務派遣進行規避的一種形象說法,在我國現行法律框架內,並無關於逆向勞務派遣的明確的法律依據,但其被主流觀點所採納和接受,其理論來源於勞動合同法第六十七條的立法精神。勞動合同法第六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不得設立勞務派遣單位向本單位或者所屬單位派遣勞動者。」目前,將用人單位設立派遣公司再向本單位或所屬單位進行派遣歸類於逆向勞務派遣已無爭議。

實踐中,法院把用工單位將原本屬於自己的勞動者再通過派遣公司派遣給用工單位提供勞動也歸類於逆向勞務派遣。進行該類擴大解釋的主要理由為:事實勞動關係建立後,勞動者服從用人單位的管理、指揮和監督是一項基本的勞動義務,這項義務還構成了勞動法和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內容。同時,用人單位作出對勞動者的開除、除名、辭退和因其他原因解除勞動關係,以及減少工資、增加工時等決定時,具有主動性或權利幹預性的特點。基於當前勞動力供大於求的實際情況以及對用人單位的依附性和從屬性的特點,勞動者在被要求與派遣公司籤訂勞動合同時,就天然地具有了不平等性,這種不平等性使勞動者沒有了選擇合同相對方的自由。從公平和誠實信用原則來看,用工單位通過這種方式使自己原先的員工轉變為所謂的派遣人員,將原本由自己承擔的法律責任轉嫁給派遣單位,使勞動者難以甚至根本無法維護自己的勞動權利。採用逆向勞務派遣的方式顛倒了勞務派遣單位、用工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關係,改變了勞動者勞動關係的歸屬,損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正是基於這些原因,所以部分法院才將用工單位將原本屬於自己的勞動者再通過派遣公司派遣給用工單位提供勞動,也歸類於逆向勞務派遣,並認為此類派遣行為應屬無效。

逆向勞務派遣所產生的法律後果

先看一個案例。任某於 1999 年 12 月 1 日至長客公司擔任駕駛員,與長客公司籤訂了兩期勞動合同,合同期限分別為 2006 年 1 月 1 日至 2006 年 12 月 31 日、2007 年 1 月 1 日至 2007 年 12 月 31 日。合同期滿後任某並未離職,在長客公司安排下於 2012 年 3月與益某人力資源開發服務有限公司(下稱「益某公司」)籤訂了勞動合同,合同期限為 2012 年 3 月 9 日至 2014 年 2 月 28日,並被益某公司派遣至長客關聯公司潤聯公司任駕駛員。2013 年 12 月 25 日任某向南京市鼓樓區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判令自己與益某公司籤訂的勞動合同無效。在該案一審中,南京市鼓樓區人民法院認為:在未與任某解除或終止勞動關係並向其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情況下,長客公司安排益某公司與其籤訂勞務派遣勞動合同,將其派遣至長客公司關聯企業潤聯公司工作,仍然擔任駕駛員。長客公司的這免不掉用人單位的責任,這種做法實際上是由其指定勞務派遣公司,將與其形成事實勞動關係的勞動者稱為勞務派遣人員,以此規避用人單位的法律責任和義務,與勞動合同法禁止用人單位設立勞務派遣單位向本單位或者所屬單位派遣勞動者的立法本意相衝突,無異於自行設立勞務派遣單位向本單位關聯企業派遣勞動者。

二審中,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本案中,長客公司在未與任某解除或終止事實勞動關係的情況下,安排益某公司與任某籤訂勞務派遣合同,並將任某派遣至本單位從事工作崗位、地點均無任何變化的駕駛員工作,該行為違反了勞動法律立法精神,與勞務派遣的立法目的背道而馳,其本質是長客公司藉此來規避法律責任。該逆向派遣行為顛倒了勞務派遣單位、用工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關係,改變了勞動者勞動關係的歸屬,且損害了勞動者的利益,故應當認定任某與益某公司籤訂的勞務派遣合同無效。」無獨有偶,河南鄭州也有這樣一個案例。

2007 年 1 月,李某到某通信有限公司鄭州分公司(以下簡稱通信公司)上班。11 月,李某在公司安排下與某人力資源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力公司)籤訂勞動合同。2011 年 6 月,在勞動合同未到期的情況下,通信公司為方便管理,讓李某與人力公司解除勞動合同,與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息公司)籤 訂勞動合同,合同終止時間為 2013 年 12月 31 日。2012 年 2 月,李某被通信公司辭退,開始待崗。

2012 年 8 月,李某發現信息公司已停交其社會保險,遂向鄭州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12 月 4 日,鄭州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裁決信息公司支付李某 2012 年 6、7 月份工資 1488元,支付 3個月工資標準的賠償金 5403元。李某不服裁決,向鄭州市金水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後法院判決信息公司支付李某2012 年 6、7 月份工資 1488 元,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 4762.5 元。由於勞動仲裁和一審判決都從李某與信息公司籤訂合同之日,即 2007 年 11 月開始算其工作年限,而李某實際工作時間是從 2007 年1 月份開始的,李某不服,向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該案中,雙方爭議的首要焦點是李某的工作年限究竟從何算起,因為工作年限直接影響到賠償金的數額。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應該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的規定予以補償。所以,工作年限對於計算違法解除合同賠償金至關重要。

本案中,李某的勞動關係分 3 個階段:即 2007 年 1 月至 2007 年 10 月 31 日,

其與通信公司存在事實勞動關係;2007 年11 月至 2011 年 5 月 31 日,其與人力公司籤訂勞動合同;2011 年 6 月 1 日與信息公司籤訂勞動合同,到期時間為 2013 年12 月 31 日。那麼,李某的工作年限是自2007 年 1 月開始計算,還是自 2011 年 6月開始計算呢?

李某是在與通信公司存在事實勞動關係的情況下,被安排與勞務派遣公司籤訂勞動合同,後又被逆向派遣至通信公司的。根據《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十條的規定,勞動者非因本人原因從原用人單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工作的,勞動者在原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合併計算為新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李某自 2007 年 1 月至 2012年 7 月 31 日一直在被告通信公司上班,工作場所、工作崗位一直都未變更,所以,工作年限應該從 2007 年 1 月開始計算。李某應聘到通信公司,兩者形成事實勞動關係。通信公司為轉嫁用工風險,安排李某與人力公司籤訂勞動合同,而此時李某仍在通信公司上班。隨後,通信公司又讓李某與信息公司籤訂勞動合同,李某的工作崗位及工作地點仍然沒有變化。這是一種逆向勞務派遣的用工方式。此時,人力公司、信息公司需要與通信公司承擔連帶責任。

後二審法院依法改判某信息公司支付李某 2012 年 6、7 月份工資 1488 元,支付一年工資標準的違約賠償金 21971.4元。

通過以上兩個案例可以看出,逆向勞務派遣行為大大增加了用人單位被訴的風險,並且很大程度上還要承擔敗訴的後果。用人單位如何避免逆向勞務派遣的法律風險實踐中,用人單位在作出類似逆向勞務派遣的用工方式調整時要避免該法律風險,其所應當承擔的舉證證明如下:

一、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解除正在履行的勞動合同,且勞動者已辦理離職手續,用人單位已支付了相應的經濟補償,社會保險關係按照法律規定辦理了轉移手續;

二、用人單位需舉證證明勞動者與勞務派遣公司訂立勞動合同非用人單位的安排,系勞動者的自主行為;

三、用人單位應證明使用該派遣員工的崗位符合「三性」要求,即: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臨時性工作崗位是指存續時間不超過六個月的崗位;輔助性工作崗位是指為主營業務崗位提供服務的非主營業務崗位;替代性工作崗位是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因脫產學習、休假等原因無法工作的一定期間內,可以由其他勞動者替代工作的崗位。

能證明以上 3 點,用人單位才能擺脫逆向勞務派遣的用工嫌疑,避免不必要的訴累。總之,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需要的不是某家公司的用工制度變革,而是整個法律體系的制度性保障。其實採用勞務派遣的用工形式並不利於增強勞動者對用工單位的歸屬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勞動者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所以,希望勞動者、用人單位以及相關監管部門同心協力,建立和諧的勞動關係。

相關焦點

  • 朝陽建外勞務派遣公司責任【金匯力保潔勞務外包】
    肖先生稱。作為補充用工方式,勞務派遣用工主要從事臨時性、性和替代性工作崗位。分為:國內勞務派遣和國際勞務派遣。勞務派遣是一種和用人主體相分離的多元化、靈活性、彈性化的新型用人模式,其實質就是用人單位向派遣機構租賃勞動力,用人與管人相分離。勞務派遣這種用工形式具有很多優勢。
  • 媒體析濫用勞務派遣難根治:有單位藉此逃避法律責任
    不論北大官方回應和北大學生調研誰更準確,這一《報告》甫一公布,即引起了人們對勞務派遣這一用工形式的關注。2008年《勞動合同法》頒布實施後,一些用人單位為了規避該法,大量使用勞務派遣工,勞務派遣工並不和用人單位籤訂勞動合同,事實上也同工不同酬。
  • 勞務派遣承擔工傷保險責任後追償用工單位,法院判處七分
    該判決書中還認定「甲公司與K公司籤訂的《生產及物流輔助業務外包服務協議》,約定甲公司將員工派遣至K公司從事勞動,實質上是按勞務派遣用工形式使用勞動者,雙方之間形成勞務派遣關係。甲公司是乙的用人單位,K公司是乙的用工單位。」
  • 民法典中用人單位及個人勞務情形替代責任問題研究
    第三是「勞務派遣」,在其法律構造中僱傭單位和用工單位是分離的,而真正能控制勞務派遣人員工作的是用工單位,所以原則上應該由用工單位承擔替代責任。這種替代責任在中國法上是無過錯責任,是不考慮用人單位過錯的責任,不是不考慮工作人員過錯。在比較法上,有的立法例將用人單位責任規定為過錯推定責任。第二,用人單位享有追償權,即如果工作人員有故意或重大過失,則用人單位在承擔替代責任後可以向該工作人員追償。
  • 用人單位不和勞動者籤訂勞動合同,為什麼要通過勞務派遣公司呢?
    用人單位不和勞動者籤訂勞動合同,為什麼要通過勞務派遣公司呢?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社會大百科」,小編是一個專注於研究社保,醫保,養老,退休金之類的人,一直關心著社會中的大小事,關注最新的社保醫保政策,為你呈現最新最全的社會類話題!
  • 為什麼有些公司要用勞務派遣,用人單位直接面向社會招聘不行嗎?
    勞務派遣被很多職工詬病已久了。明明是好好的一個單位,但自己卻不是這個單位的職工,屬於第三方的派遣員工。工資待遇也往往比這個單位的正式職工低的多,人為形成了疏離感。儘管職工對勞務派遣感覺不好。但為什麼很多用人單位卻仍然大量使用勞務派遣員工呢?
  • 籤訂勞務合同能否要求用人單位承擔勞動合同責任
    尤其是很多用人單位存在大量勞動用工的情況下,經常需要解除或者不續聘勞動合同,為了節省成本支出同時又想避免承擔勞動用工風險,就會引導不懂法的勞動者籤訂《勞務合同》。今天法有趣君就來和大家談談勞動合同與勞務合同的區別?
  • 從侵權責任法到民法典——用人單位侵權責任的立法變化與實踐探究
    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2.《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條: 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
  • 家庭僱傭保姆不算勞務派遣
    同時規定,臨時性工作崗位是指存續時間不超過六個月的工作崗位。輔助性工作崗位是指為主營業務崗位提供服務的非主營業務崗位。用工單位的輔助性崗位由用工單位根據所處行業和業務特點,提出擬使用勞務派遣用工的輔助性崗位列表,經與工會或職工代表大會共同協商確定,並在用工單位內公示,接受監督。
  • 勞務派遣和勞務外包,哪個更好?
    對於普通員工而言,不論是勞務派遣還是勞務外包,都是去充當沒有任何保障的廉價勞動力,但是仍然有很多人無奈之下只能選擇勞務派遣和勞務外包,這兩個哪個都不好。這類群體一般都會去幹保安、保潔、工地的建築工等這些工作,甚至有工廠對流水線操作工進行勞務外包,這些勞動者幹著最苦最累的活,卻拿著最微薄的工資。經過用人單位和勞務派遣、勞務外包公司的層層剝削後,勞動者不僅拿不到應有的報酬,而且享受不了任何本該享受的社會福利。2、事業單位中部分沒有編制的腦力勞動者。
  • 出國勞務的收入及出國勞務派遣利弊風險有哪些?
    「出國勞務派遣」的本質,出國打工是法律上的勞動關係和實際的用工、管理的分離如上圖所示,在勞務派遣這組三方關係中,派遣公司和員工之間建立名義上的勞動關係、籤訂勞動合同,勞動者在派遣公司處建立社保帳戶、繳納社保。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這組三方關係中,派遣公司被稱之為「用人單位」。
  • 另一個角度看民法典|從侵權責任法到民法典:用人單位侵權責任的...
    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2.《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條: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
  • 勞務派遣工籤1年合同解除時,可向用人單位要求7年補償金?
    被三家不同公司派遣至同一用工單位、在同一地點和崗位工作7年 勞務派遣工籤1年合同解除時,可向用人單位要求7年補償金?閱讀提示勞務派遣工王某某7年間先後被三家用人單位派至同一用工單位、在同一地點和崗位工作。
  • 勞務派遣與勞務外包的區別有哪些?如何防範用工風險?
    隨著市場化用工深化改革,我國企業主流的用工形式逐漸形成包括合同制用工、勞務派遣和勞務外包「三足鼎立」之勢,其中勞務派遣和勞務外包作為相對較新的用工形式,隱含著較多的法律風險。 用工企業與勞動者籤訂勞動合同建立勞動關係無疑是最直接、最穩定、最可靠的用工形式,但這往往會面臨較高的用工成本與用人單位責任。
  • 勞務派遣糾紛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思路
    同時也不得不承認,法律本身關於勞務派遣三方法律關係、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責任分擔、勞務派遣中的工傷補償待遇、同工同酬待遇、勞務派遣法律關係的解除等方面亦存在缺陷,給善於鑽法律漏洞者以可乘之機。  勞務派遣單位是用人單位,應當承擔全部的用人義務;用工單位基於用工的事實行為,應當承擔派遣工人處於其控制過程中產生的責任,不應連帶承擔派遣單位的所有僱主責任。派遣單位致勞動者損害時,用工單位不具有可責難性。
  • 三種用工形式:勞動用工、勞務派遣、勞務外包,你能分清楚嗎?
    1.三種用工的定義勞動用工:指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個人籤訂勞動合同,使勞動者成為用人單位的成員,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提供有償勞動。勞務派遣: 勞務派遣又稱人才派遣、人才租賃、勞動派遣、勞動力租賃,是指用工單位與勞務派遣單位籤訂勞務派遣協議,勞務派遣單位派遣人員到用工單位從事用工單位安排的工作內容,由用工單位對勞動者的勞動過程進行組織、指揮、監督和管理的一種用工形式。
  • 江蘇註冊勞務派遣公司辦理勞務派遣許可證必須驗資報告嗎?
    隨著用人單位招聘要求的不斷提高,企業很少直接面向社會招聘人才,為了節約成本,一個行業迅速崛起,來滿足各個企業對人才需求的要求,它就是勞務派遣公司。經營勞務派遣業務,應當向所在地有許可管轄權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依法申請行政許可。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勞務派遣業務。勞務派遣是一種勞動關係和用人主體相分離的多元化、靈活性、彈性化的新型用人模式,其實質就是用人單位向派遣機構租賃勞動力,用人與管人相分離。
  • 勞務派遣合同籤幾年
    如果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籤訂了勞動合同的,是需要在用人單位處工作的。但是有時候可能勞務派譴單位會與勞動者籤訂勞務派譴合同,約定彼此的權利義務,如果要籤訂勞務派譴合同。那麼勞務派遣合同籤幾年呢?下面就由小編為您介紹一下吧。一、勞務派遣合同籤幾年?
  • 什麼是勞務派遣,有哪些類型?
    勞務派遣,是指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籤訂勞動合同,而實際上為用工單位工作。那麼,勞務派遣有哪些類型?勞務派遣需要遵守哪些規定?請看下文了解。勞務派遣,是指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也稱勞務派遣單位)籤訂勞動合同,而實際上為用工單位(也稱接受以勞務派遣形式用工的單位)工作。其目的是為了降低用工成本、規避用工風險,以及便於用工管理。它有三種含義:「勞務派遣」型工作安排、「勞務派遣」組織、「勞務派遣」型就業。
  • 勞務派遣涉及的稅種及會計處理
    2.小型微利企業的從業人數小型微利企業的從業人數,包括與企業建立勞動關係的職工人數和企業接受的勞務派遣用工人數。鑑於勞務派遣用工人數已經計入了用人單位的從業人數,本著合理性原則,在判斷勞務派遣公司是否符合小型微利企業條件時,可不再將勞務派出人員重複計入本公司的從業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