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北京市教育「雙減」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介紹,新的學期,本市將大面積、大比例推進幹部教師的輪崗。
李奕介紹,幹部教師的交流要以最基本的教育周期為單位,比如以學期、學年為周期,「最好以孩子的一個成長周期為單位,比如按照低年級、高年級學段等。」
首先,交流輪崗的對象是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校長(幹部)教師。具體來說:
一是校長層面,交流輪崗的對象為公辦學校正、副校長。凡是距離退休時間超過5年的,並且在同一所學校任職滿6年的正、副校長原則上應進行交流輪崗。
二是教師層面,交流輪崗的對象為公辦學校在編在崗教師。凡是距離退休時間超過5年的,並且在同一所學校連續工作6年及以上的教師,原則上均應進行交流輪崗。
其次,交流的主要形式包括區域內校長交流輪換、骨幹教師均衡配置、普通教師派位輪崗三個維度。主要包括兩種類型:
一是城區完善學區(教育集團)改革,著力推進跨學區(教育集團)交流輪崗。優化學區(教育集團等)結構,努力實現學區(教育集團等)區域內全覆蓋(過去的以單一學校、班級為孩子提供服務的供給方式,調整為學區集團的供給,讓孩子能夠享受到更多的資源,見到更多的老師,這實際上是供給主體的變化)。從縮小區域內校際差距的實際需要出發,在推進學區(教育集團等)內校際間師資均衡配置基礎上,重點推進全區範圍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交流輪換,區級以上骨幹教師均衡配置,普通教師派位輪崗。在全區範圍內,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校長交流輪換,區級以上骨幹教師均衡配置,普通教師派位輪崗。除此之外,在校際、集團之間,甚至區域之間,通過雙師課堂等方式將優秀的老師、學科課程和作業布置向薄弱學校和地區輸出,促進教育優質均衡。一是充分考慮實際效果,幹部教師交流輪崗是在原有教育改革和教師隊伍建設基礎上的有序流動,市級層面會加強統籌指導,區級層面根據區域實際,科學編制交流輪崗規劃和計劃,再具體落實到學校和教師。二是切實加強保障,確保老師業務發展、學校服務質量提升、孩子的實際獲得均有所收穫,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
「我們將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參與交流輪崗和工作績效作為校長職級晉升,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與晉升,區級及以上骨幹教師評選、評優評先等方面工作條件之一。」李奕說,
切實保障參加交流輪崗校長教師的工資待遇,在績效工資分配中予以適當傾斜。三是納入督導評價,我們將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納入市區教育工作督導評價範圍,作為各區深化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推進義務教育高水平優質均衡發展、全面提升教育質量督導評價重要指標。李奕說,
目前本市已有東城區、密雲區兩個試點區,下一步,全市將有計劃地逐步擴大試點。在2021年年底之前,再啟動六個區的幹部教師輪崗交流試點。會上,東城區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區教委主任高偉介紹本區雙減推進及義務教育學校幹部教師交流輪崗工作。
高偉介紹,東城區力求在原有經驗與成果之上,壓茬啟動新一輪幹部教師交流輪崗,制定《深化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幹部教師交流輪崗工作方案》,以「加強黨對幹部教師交流工作的全面領導」「先教師後幹部、先小學後初中、先骨幹後普通」「跨校際,跨學區,跨層級」及「全覆蓋,全統籌,全學科」為原則,充分發揮深度聯盟、九年一貫、優質資源帶和教育集團優秀人才的引領帶動作用,
本學年度實現幹部教師交流輪崗不少於2000人。力爭用三年時間,建立起滿足需求、科學順暢的教育人才配置與使用機制,
實現東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幹部教師100%交流輪崗。東城區將從普通教師、骨幹教師和優秀幹部三個層面選派幹部教師輪崗交流,分門別類制定具體舉措,教育集團將發揮龍頭校引領帶動作用,派出優秀幹部及骨幹教師在全區統籌分配;
一般小學、初中校則選派新任教師或有潛質的優秀青年教師到教育集團龍頭校全職交流輪崗;圍繞「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實現幹部資源的跨校際、跨集團、跨學區、跨區域配置等。英語科目此前備受爭議,有考生和家長希望取消英語考試,也有的認為應該保留。2021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許進建議:
英語等外語課程在義務教育階段應不再設為主課,且不再設為高考必考科目。在當前國際化、全球化的社會,外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不贊成取消外語科目考試。
但外語科目採取社會化考試、等級考試等新方案,一年多考,是完全必要的。最近,網上出現了一篇關於「英語被踢出考試」的文章,雖然還是小學試點,但是也讓大家看到了一種可能,分享給大家,同時也給大家留下一個思考題:
你覺得中高考也應該把英語踢出嗎?大家可以在評論區留言發表你的看法,下面來看這篇文章。其實對於大部分學生黨來說,英語學習難度大,還只是一方面,根本問題是很多人認為這門科目畢業以後根本沒有用,除了非考不可的中考和高考,進入大學後就很少用到英語了。雖說大學有四級考試,但門檻並不高,如果本科畢業後不準備考研,畢業以後也不打算出國,或者從事相關的工作,那英語還真的是「毫無用處」。浪費這麼多時間和精力,去學習一門將來並不會用到的學科,這才是學生和家長們糾結的關鍵!而且如今我們漢語的國際地位正在逐步提高,對英語的需求確實越來越低了,考慮到各種天時地利,不少人開始高舉「將英語踢出考試」的大旗。原本以為這只是形式化反抗,結果這一旗幟還真的掛上去了,教育部發布官方通知,英語正式被踢出考試,部分省份目前已經開始實施。這個消息來得甚是突然,隨著教育部好幾個減負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局發布消息,所有小學正式取消期中考試,並且期末考試只允許有語文和數學兩門科目,這也就是說,曾經作為三大主科之一的英語,目前已經正式被踢出期末考試了。上海發布了相關的政策,將全面解決「以分為王」的教育困境,所面向的也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生,這個政策中明確表示要
全面減少考試的次數和科目。對於小學生而言:取消了一切的聯考和月考,也不得進行期中考試。除此之外,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只考察語文和數學這兩門課程,英語直接被剔除在外。根據相關消息,上海是我國首個「試點城市」,假如上海市將英語踢出期末考試得當,這個政策就很有可能在全國範圍內全面實施,誰也不會想到,我國經濟最發達,開放程度極高,並且十分洋氣的直轄市上海,居然會成為首個將英語踢出期末考試的城市。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將英語踢出期末考試還不是唯一的減負,除此之外,上海市教育部門同時還提出了多項減負政策,讓中小學生歡呼不已。學生階段大家最發愁的事情就是考試,原本只有期中和期末兩次考試,稍微堅持堅持也就過去了,可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家長和學校對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有期中期末,還增加了月考和聯考等考試,個別學校甚至還有周考,這可真是讓人頭大了。不過隨著上海市教育改革的一聲槍響,月考和聯考的時代也要結束了,教育部門明確規定,
調整以後中小學每學年只能舉行兩次考試,以後需要頭疼的就只有期末考試了,同時體育課的安排和語文數學也是一樣的,體育老師將正式回歸,不會再莫名其妙「消失」了。目前國內教育正處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階段,上海市教育改革以後,將會增加對學生們動手實操能力的鍛鍊,比如物理等科目,會適當削弱基礎理論知識的佔比,將這些都增加到動手實操能力方面上來。看著這些條條框框的公布,中小學生減負的時代是真的到來了,就連上海這樣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都在大刀闊斧減負,其他城市應該也快了,相信不久以後中小學生就會迎來真正的春天。不過這次改革仍然和之前幾次一樣,與中小學生開心的手舞足蹈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站在旁邊手足無措的家長們,他們的臉上不僅沒有欣喜若狂,反而還擔心不已。對於學生來說,上學自然是壓力越小,作業越少就越好,可對於家長而言,孩子們作業少了,補習班去的少了,就很有可能被別人超越,到了高考以及社會上,就很有可能永遠追不上別人的步伐,從此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家長們對本次的改革,實在是不太支持,甚至還有些手足無措,關於本次上海作為試點,將英語踢出期末考試,家長們不用過分擔心,
減負並不是不讓孩子們學習了,而是適當降低他們的學習壓力,在相對輕鬆的氛圍下學習,可能更有利於提高學習成績,還能促進全面化發展。按照之前的學習方式,放學就進補習班,出了補習班就回家寫作業,學生們長期處在高壓下,不僅學習效率越來越低,還有可能導致厭學情緒的產生,更不利於長遠發展了,而且學習任務和壓力適當降低後,家長們也能從其他方面培養孩子,比如學習音樂、美術等興趣特長,星期天用於戶外活動等等,都很有益於身心。仔細想想,計算機領域很多高精尖先進論文都是外文寫的,如若義務教育階段不學習外文,將來大學一起補嗎?全民學英語,浪費大量財力物力,其實只為一少部分人服務,絕大多數人高考後就沒啥作用了,幹嘛呢? 建議英語作為選考科目,其中"雙一流"高校招生錄取要求英語須達到什麼水平,即可。高考必考科目語文、數學,理工農醫類另加必考科目物理化學、經史管藝類另加必考科目政治、歷史,然後另行選考一門(4選1∶ 理工農醫類在政治、歷史、生物、地理裡面任選考一科、經史管藝類在物理、化學、生物、地理裡面任選考一科) ,所有科目原始卷面分均為120分總分 (原始卷面總分 600分),其中必考科目原始得分計入總分、選考科目賦分計入總分。英語作為公共科目,不統考,作為社會考試,確定等級,各招生學校招生時可以要求英語達什麼等級,只做門檻。
大學裡沒有英語能力看文獻都吃力,高考130、140大學裡還在惡補英語的人不在少數。完全不贊成所謂英語無用論,英語對於個人能力提升和國際化視野至關重要。相反,理化生政史地這類學科在未來職業生涯中反倒更加沒有用武之地。支持不取消呀。在研究生階段以及工作階段,很多先進技術都是以英語論文形式展現,因此英語是我們與外界接觸,認識更為先進的技術的有利工具。不學英語,大學國外文獻期刊怎麼看?研究生精密儀器操作方法說明書怎麼看?畢業後外企怎麼進?企業外國採購設備怎麼使用和維保?沒有全部歸化中文的能力,就已經想著從小不學英語了,又要趕英超美了?說英語畢業後沒有實際運用價值,那請問數學、地理等科目呢?在日常生活實際不是更無用處。不能走極端,過猶不及!只要這世界存在,就有競爭,大至國家之前的競爭,小至個人競爭,國家之間,落後就要挨打,個人之間,沒有競爭就不會前進。
學英語我覺得是必要的,畢竟現在世界發展都全球化了,學好英語不僅是一門語言技能,也有助於和外國朋友交流,把中國介紹給外國朋友。中國要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更加自信地和世界和平往來,國民有一定英語水平對此有所幫助。至於在中小學能不能學好英語,應當另當別論。至少中小學的英語教育,能為每一個普通學生打下一定的英語基礎,仍然是有所裨益的。
來源:北京日報、上海教育、今晚時間、萬唯中考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轉載僅為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侵犯版權,請及時告知小編,小編將在24小時內刪除。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