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詩人登嶽陽樓超水平發揮寫首詩,無一樓字卻句句寫樓,一詩成名

2020-12-12 美詩美文

「洞庭天下水,嶽陽天下樓」,一座嶽陽樓,引得文壇高手紛紛揮筆。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嶽陽樓》、杜甫的《登嶽陽樓》、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再加上大大小小几十位詩人的名作,讓這座樓儼然成了一座「賽詩樓」。

有了唐宋的這麼多經典作品,對於元、明、清的詩人們來說,要出彩談何容易。或許正是因為不敢寫,這三朝詠嶽陽樓的作品是少之又少。但有沒有明知山虎偏向虎山行的呢?有的!比如本期要和大家介紹的這位楊基。

楊基是元末明初的詩人,雖在當時被稱為「吳中四傑」,但主要工於書畫,其詩存世的不多,與唐宋詠嶽陽樓的名家相比,充其量就是個二流詩人。洪武六年,46歲的楊基被重新啟用,登上嶽陽樓,超水平發揮寫下了這首名為《嶽陽樓》的千古名作,一詩成名。因為這首詩,後世名家送他一個霸氣的稱號:五言射鵰手。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嶽陽樓作者:楊基春色醉巴陵,闌乾落洞庭。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空闊魚龍氣,嬋娟帝子靈。何人夜吹笛,風急雨冥冥。

因為這首楊基一詩成名,諸多名家更將此詩與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相提並論,不少人認為其雖氣勢稍遜,但雅麗是力壓孟浩的。詩的大意是:春色從八方湧來,落到了洞庭湖,陶醉了巴陵。洞庭湖氣吞三楚之水,巍巍君山接攬九疑青翠。湖面空闊如溢滿魚龍之氣,君山娉婷如湘女之靈。夜色中,突聞一陣笛聲,風急雨昏令人陶醉。

首聯開篇就是大手筆,以春色為引,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洞庭湖春景。「春色醉巴陵」中一個「醉」字,已是意境全出,令人眼前一亮;而「闌乾落洞庭」中的「落」字又將無形的春有形化。這兩句已是一氣呵成,靈動自然,是相當高明的起句。

頷聯水與山對仗而寫,水是天三楚之水,山是接九疑之山,十分工整。一般來說,寫波瀾壯闊之景,就很難寫出綺麗和靈動,也就是所謂的有鋼則無柔,但這兩句詩卻剛與柔相接。水本是柔美的,但洞庭湖水卻有吞三江之氣;山本是剛毅的,但湖邊的君山卻溫柔地接過了一片青翠。這種寫法,確是詩人首創,可謂字字珠璣。

頸聯繼續寫水與山,只是這一次是虛寫。劉禹錫曾有「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的妙語,楊基在此稍一變幻,寫出了異曲同工之妙。最妙提結尾的10個字,詩人為眼前之景沉醉,才有了上兩句的虛寫,此時一曲笛聲吹來,將他拉回現實。「風急雨冥冥」其實是一語雙關,既可指眼前洞庭湖突來的風雨,也可指笛聲激昂如風如雨,用得巧用得妙!

縱觀這首詩,往大處寫時是氣勢磅礴,往雅處寫時是綺麗多姿,在虛與實之間來迴轉換,寫活了一江湖水和一座山。但十分耐人尋味的是,此詩名為「嶽陽樓」,卻看似無一句在寫樓,更無一個「樓」字,全部著和力於山與水。其實這正是詩人的高明之處,嶽陽樓與洞庭湖相接,詩人詩中所有景物都是站在嶽陽樓上所寫。正因為樓之巍峨,才能將洞庭美景盡收眼底,所謂似無一句寫樓卻句句寫樓,正是如此。憑這首詩楊基確實擔得起「五言射鵰手」這稱,大家覺得呢?歡迎討論一、二。

相關焦點

  • 小詩人在寺院牆上寫首詩,無一靜字句句是靜,歐陽修想學無從下筆
    而本期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卻讓歐陽修一直相仿卻不敢動筆,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這首詩詩名為《題破山寺後禪院》,作者為唐代小詩人常建。常建其人,雖有才卻官場不得志,長期在四處漫遊,善寫山水詩,詩風接近王維和孟浩然。一日他在清晨遊覽一座寺院後,在寺院牆上寫下了這首五言律詩。全詩短短40個字,讓他一詩成名,其中「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10字更是千古名句。
  • 杜甫《登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堪稱登樓詩之冠
    今天小編想和大家分享一首「詩聖」杜甫的登樓詩。杜甫的這首詩意蘊豐厚,抒情雖低沉抑鬱,卻吞吐自然,顯得雄渾大氣,氣度超然,因此許多人認為這首詩堪稱是登樓詩之冠。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這首《登嶽陽樓》。
  • 什麼是真正的田園詩?這首28字唐詩讓他一詩成名,只因最後7個字
    王維擅長寫山水,他的山水詩如詩如畫,空靈之美無人能及;孟浩然則精於寫田園詩,「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是經典中的經典。但這些大師之作,若讓真正生活在鄉村的農人來看,都會覺得少了一份真實,畢竟真正的鄉村生活沒有王維詩中那麼脫塵,也沒有孟浩然《過故人莊》那麼灑脫。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堪稱真正的田園詩,作者名不見經傳,卻因此詩一詩成名。
  • 4首奇詩:寫風無一風字 寫花無一花字 寫雪無一雪字 寫月無一月字
    寫風的有:「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寫花的有:「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寫雪的有:「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寫月的有:「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但今天,我們要以這篇文章來看一看古代的四首奇詩:全詩寫風卻無一風字,全詩寫花卻無一花字,全詩寫雪卻無一雪字,全詩寫月卻無一月字。
  • 李賀的一首詩,全文無一竹字,卻句句寫竹,更顯脫俗品質
    下面介紹李賀的一首詩,全文無一竹字,卻句句寫竹,更顯脫俗品質。竹唐代:李賀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織可承香汗,裁堪釣錦鱗。三梁曾入用,一節奉王孫。李賀,字長吉,雖然只活了短短27歲,卻是我國文學史上一位極富才華的著名詩人。詩人的父親曾做過邊塞上的小吏,後來雖轉任縣令,卻去世較早,家裡的事情全靠母親一人操持。這首詩就是作者借竹自比,寫竹子的文光勁節和瀟灑清幽,實際上是寫人的氣質與修養。
  • 劉克莊被貶,一氣之下寫首別開生面的詠梅詩,無一梅字卻句句寫梅
    就像唐代大詩人王維,曾經被安祿山叛軍俘虜,無奈做了偽官。等到唐軍平叛之後,按律來說應該是要處斬的。不過這個時候他拿出一首做偽官時寫的詩,其中有兩句「萬戶傷心生野闊,百官何日再朝天?」皇帝讀完不僅沒有治他得罪,還讚賞有加。可以說王維憑藉一首詩保住了自己的命。
  • 劉長卿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字面上無一情字,卻句句有情意
    如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李白《送友人》「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等,無不具有詩人濃濃的情意。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送靈澈上人》,便是中唐時期詩人劉長卿很經典的一首送別詩。
  • 餘秀華水平很高的一首詩,無一愛字卻句句肉麻,寫進痴情人心坎裡
    在近幾年的現代詩壇中,再也沒有比餘秀華更有爭議的詩人了。愛她的人,稱她拯救了早就沒落的現代詩,這話說得雖誇張卻不無道理,因為餘秀華的存在,確實掀起一股小範圍內的詩歌熱。而在討厭她的人眼裡,她就是一個「跳梁小丑」般的存在,大詩人食指就曾用十分犀利的言語公開指責她。
  • 57歲的杜甫登上嶽陽樓,寫下一首很感人的詩,其中頸聯直擊人心
    這一時期也是他最痛苦,後來他在朋友的幫助下,去往了成都在那裡總算是安了家,還建了一座小小的草堂。但是他始終想著故鄉,想要回到洛陽,於是在56歲那一年開始順江而下離開成都,但是當時北方戰事不斷,他只好取道湖南,於是來到了嶽陽,由於當地有一座很著名的嶽陽樓,他登上了樓眺望故鄉,寫下了一首很傷感的詩《登嶽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 一個人一首詩一群山一條河一座樓 勾勒出一幅天高地闊山水意境圖
    還有朋友們知道的中國古代四大名樓,它們分別是湖北武漢的黃鶴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南岳陽的嶽陽樓、山西永濟的鸛雀樓。這幾座名樓修建的初衷,有的是為某位貴族而建,有的是用於軍事防禦,但無一例外的,它們之所以能夠聞名遐邇,都得益於流芳百世的不朽詩文。
  • 中學古詩詞誦讀《登嶽陽樓》知識點總結精講+導學教案
    事實上,賦法是詩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點是不注重詩的語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著力創造詩的總體意境。《登嶽陽樓》正是運用賦法創造藝術形象的典範。它所達到的藝術境界,已經使人不覺得有藝術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覺得有語言的存在,只覺得詩人的思想感情撞擊著心扉。考點1:劉禹錫的《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 一位高中畢業的礦工,得知母親生病後寫首詩,從此在文壇一詩成名
    多年的礦地工作,讓他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以及生活的艱辛,這些感慨他都願意寫進詩裡,或許只有在文字裡他才能找到一絲安慰。2013年春天,陳年喜接到了家裡的電話,說是母親患癌。這樣的打擊對於一個農民家庭來說,確實是很難承受的。此時因為爆破工作早就患上頭痛病的他,覺得腦子像要被炸了一樣,就是要這樣的情況下,他寫下了這首《炸裂志》。
  • 袁枚的一首詩,清新可喜,全文只有一個雨字,卻句句寫雨
    唯有在傍晚時分,當夕陽的餘暉漸漸消散,西風陣陣、荷葉田田,終於可以聞到一股清涼的味道。人們在暑熱中心情煩躁,急切地等著一場秋雨,更期待著遍野金黃、豐收在望。 但有時又是秋雨綿綿,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心情愁悶時,倚樓聽雨,那種撩人心炫的聲音,縹緲而又空幻,令人倍感傷感。
  • 王勃賽詩時抽中很難的字,卻照樣寫出首牛詩,無一雨字卻句句寫雨
    所謂抽籤賽詩,其實就是古代才子們寫詩的一種遊戲,每個人抽一個字,詩裡不但要包括這個字,還要合這個字的韻。這種遊戲以前歐陽修和範仲淹也玩過,最後範仲淹勝出。這次王勃運氣不佳,抽中的是一個很難寫的「接」字。為何說這個字難寫?因為這種合韻詩,抽中的字是要放在詩中任何一句的結尾的。大家平時可曾見過哪首詩,是用「接」字結尾的?這種詩是非常少見的。
  • 沒有範仲淹就沒有嶽陽樓!文字非出於雄才巨卿者不成著
    據載,自南北朝起就有文人墨客詠嶽唱樓,第一位詠吟嶽陽樓的文人是山東人顏延之。顏延之(384—456年),琅琊臨沂人(今山東臨沂),為晉、宋時代的大詩人,與謝靈運比肩。他遊覽巴陵(嶽陽之舊稱)城樓,寫下《始安郡還都與張湘州登巴陵城樓作》的詩,清代的《巴陵縣誌》記:「巴陵城樓當即嶽陽樓,時始於巴陵郡,未有嶽陽名也」。
  • 宰相詩人描寫風的小詩流傳久遠,全文無風卻盡顯風味
    他就是中唐才子李嶠,唐玄宗晚年曾夜登勤政樓,伶人演唱了一首李嶠的舊作《汾陰行》:「富貴榮華能幾時,山川滿目淚沾衣。不見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飛。」 玄宗聽後不禁潸然淚下,連連讚嘆李嶠真才子也。下面介紹的這首詩描寫的是風,卻全文無一處有風字,語言樸素易懂,對仗工整,含義深刻,耐人尋味。
  • 唐朝的這首詩堪稱一奇,以「風」為題,寫風卻無一風字!
    他們或是以春風來展示一種欣欣向榮的生氣;或是以夏風來表示內心的那一絲絲愜意;或是以秋風來襯託自己內心的孤獨;或是以冬風來表示自己的無助。留下了許多關於風的詩詞!其中,在眾多描寫風的詩詞當中,有一首詩詞值得一提,那便是唐朝詩人李嶠的《風》。雖然是對於風的描寫,但是除了題目有一風字之外,全篇無一風字,堪稱一奇。現在咱們就來欣賞一下吧!
  • 從小就背《登鸛雀樓》,結果樓不是哪個樓,詩非王之渙所寫,咋想
    這首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詩句,從小就背誦的爛熟於心。但那時還小,只是就背詩而背詩,想不到細究鸛雀樓啥樣,它在哪兒?一次途經永濟市,才知鸛雀樓原來在這裡,一時引起興趣,便停下遊覽一番。遊過後查找相關資料,真是應了那句話: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徹底顛覆了我的認知。永濟市,山西省轄縣級市,由運城市代管,位於運城市西南角,西部以黃河為界與陝西省的大荔、合陽兩縣相鄰。
  • 杜牧一首詩寫月,全文無一個月字,卻令人無限遐思
    晚風沙沙地吹過,池塘邊溫柔的楊柳便婀娜地舞動腰肢,荷花卻依然挺立,唯有暗香和疏影從未讓詩人停止過創作的衝動。聽見這月流如水,蘇軾心潮澎湃,「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看著那月色如華,劉克莊無限感慨,「殘更難捱抵年長,曉月悽涼。」是啊,月光總是給人無限的遐想,讓留戀秦樓酒巷的杜牧也常常感傷。
  • 不入流詩人半夜聽雪寫下此詩,無一雪字卻句句是雪,美得令人心醉
    而我們本期要介紹的這首詩,雖然詩人不是很出名,但是他寫雪的角度卻是別具一格,不寫「看雪」,而寫「聽雪」,在詩中詩人不曾看見雪,全文也無一「雪」字,卻句句寫雪,可謂別有滋味,美得令人心醉。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這首不出名詩人的「聽雪」之作。《聽雪》-(宋-黃庚)撲簌敲窗紙,寒齊剡水濱。六花初落夜,孤枕未眠人。耳靜聲逾細。心清趣自真。愛梅情更苦,恐壓一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