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直升機式的父母」嗎?讓孩子學會自主規劃,才是目標所在!

2021-03-03 佛山教育圈

《白鹿原》裡,鹿子霖的一句「英雄成敗看兒女」,道出了無數家長把孩子當作自己成就的歷來傳統。這種愛的焦點,隨著孩子長大、入學,也漸漸從牙牙學語轉移到孩子學業的進步上,表現得好便稱讚有加,表現不好則可能面露不悅。於是,他們普遍在孩子的生活料理上無微不至,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畢竟,在這焦慮四起、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競爭世代,即使不少父母在小朋友學齡前心態豁達,但只要被周邊越來越多的「牛蛙們」包圍,淡定便難以繼續。

 

在卡爾·奧諾雷《壓力之下:從過度養育的文化下拯救我們的孩子》一書中,他將這種由競爭壓力導致,使得父母想要親手安排孩子整個未來的「雄心」,概述為一種「過度親職行為」。而這些握緊孩子主控權的家長,就像晝夜不分盤旋在學生頭頂上的「直升機」,除了睡眠時間之外,每一秒鐘都獻給子女們。

 

「直升機式的父母」往往會削弱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即便孩子們在爸媽的掌控下練得十項全能,但可怕的是,他們逐漸長大,卻不知如何規劃學習,從未做過自己的領導者。特別是當孩子們進入初中全新環境後,這種自發自覺地規劃學習便顯得尤為重要。

 

從小學到初中突然的角色變換,很多學生在進入全新環境之後,長久處在「不知道做什麼」的狀態中:一方面期待爸媽仍能像小學階段幫助自己明確目標,另一方面卻因學科增加而對時間支配產生無力感。不僅如此,QQ微信上密密麻麻的對話小紅點、網路遊戲光怪陸離的虛幻世界,都在搶奪孩子們寶貴的注意力資源。而初一新學科新階段帶來的知識難點,又容易導致孩子們面臨挫折滋生懊惱焦慮,進而表現出缺乏動力、學習拖延的行為。

 

這些針對初中階段自主學習管理的種種問題,需要父母對孩子小學階段教育行為的反思揚棄,更需要引導孩子在小升初銜接時期培養目標管理的能力,並在這個形成過程中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


那麼

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學會規劃目標?

那些學習成績排名前1%的學霸

又有哪些關於目標管理的獨到心得?

有沒有一些小訓練

能讓孩子快速蛻變成一個善於管理自己的人?

 

8月12日

卓越教育20周年·我是高手系列活動

盛邀清華大學孫偉、邱惠怡,共同分享學習過程中

那些提升目標管理的超實用乾貨

為孩子們在新初一的環境中掌握主動權打下堅實基礎

14:00-15:00 學霸分享

15:00-15:15 優生家長分享

15:15-15:35 對話高手

15:35-15:50 「成長計劃」任務發布

對話名校學霸,掌握高效目標管理的方法與技巧:清華大學博士生孫偉、清華-約翰霍普金斯雙碩士學者邱惠怡兩大學霸,通過分享長期目標、短期目標的解讀與設定,幫助孩子從目標感到積極主動,徹底激發學生內在學習熱情與自驅力。

高手互動問答,碰撞意想不到的思維火花:清華大學學霸孫偉、邱惠怡,聯合卓越教育名師,與現場家長、學生面對面互動,解答孩子求學歷程的各種疑惑!

一周通關訓練,系統養成自主規劃的心智習慣:以清華大學學霸的經驗自述,延展出一套旨在帶動孩子提升自主管理的項目制學習活動——「成長計劃」。通過7天自主實操,讓學到的知識得到運用,成功通關的學生,更有機會獲得周國平親筆籤名書籍一本!

相關焦點

  • 你是直升機式父母嗎
    原標題:你是直升機式父母嗎 最近做了一個整理統計,發現以往的數據報告中,情感護理中心每年接待的諮詢,53%是婚姻情感問題,35%是親子關係和學業問題。「曾經達到的目標,代表你有再次達到的潛力。初三學的內容多、難度大了,除了像初一時多做題目,還要學會分析、歸類、總結,從這次考試後就開始調整方法,繼續努力。」如果這樣說,同樣是比較,同樣強調了其他同學優秀的事實,卻不帶比較、責怪的口氣,而是站在中正的立場給出方法和方向,是不是更有效? 自以為的完美 比較是因為期待自己的孩子更完美。
  • 避免成為直升機式父母,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家長要怎麼做?
    真是太可怕了,什麼事情都想幫孩子做,那讓孩子幹什麼呢?那孩子又從哪來學習東西呢?所以家長們不管有多閒,都不要幹了孩子應該幹的事,你們倒是學東西了,可孩子呢?直升機式父母很可怕,不要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只會寫作業的機器。一、「直升機式父母」家長天天圍著孩子轉,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 「直升機式育兒」,是中國式家庭父母的誤區,可有很多家長都踩坑
    父母教育的誤區——直升機式育兒 對於中國的父母來說,他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容易陷入到"直升機式育兒"的誤區中。"直升機式育兒"名詞最早出自於《父母與青少年》一書,在這本書中,作者用這個名詞來形容一些喜歡對孩子的行為加以監視的家長。"直升機式育兒"主要指的是父母就像一輛直升機一樣,一天24小時盤旋在孩子的頭上,嚴格的監控孩子的各種行為。
  • 「直升機父母」是如何毀掉孩子的?
    接著,又開始擔憂對父母也有影響,尤其是無法時刻滿足孩子的在職媽媽。而如今,我們又開始擔憂,越來越多的父母正在用直升機式的教育,來彌補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研究表明,某種程度的親力親為的父母實際上對孩子有益,能在情感和認知上幫助他們。我自己的生活經驗也告訴我,對父母而言,某種程度的親力親為也能帶來滿足感。我不是在懷念那些善意忽視的日子,但我也不想在孩子上大學時,還要給他們買衛生紙。那麼,我們怎麼才能了解養育孩子正確的尺度在哪裡?我怎麼知道自己是否把握住了這個尺度?或者,換句話說,我是一個直升機父母嗎?
  • 家長越幫忙,孩子越廢柴:「直升機式父母」的五個陷阱,你知道嗎
    02 你也是「直升機式父母」嗎?一個7歲的女孩對她的家長怒氣衝衝地吼道:「我的iPad沒電了!你竟然沒充電!」一位母親對他垂頭喪氣的10歲兒子說:「我給他媽媽打電話告狀吧,就說她兒子不和你一起玩。」一個4年級的小女孩變得恐慌不安,因為她突然想起自己還沒有複習考試的內容。
  • 「別擔心,爸媽幫你」,直升機父母的大包大攬,才是毀了娃的關鍵
    他們往往會按照自己的意願和想法去安排孩子的各種課外補習班,為孩子選好他們所認為的好的輔導書和課外書。3,在人際交往中在人際交往中,直升機式家長說的最多的話就是:「你不要和誰誰一起玩」。他們用自己的標準去控制孩子交朋友的對象,不論孩子是不是開心,反正覺得這才是對孩子好。
  • 中國家庭普遍的育兒誤區:「直升機式」育兒,毀掉的只能是孩子
    其實這種現象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不少見的了,我認為這樣的教育對於孩子來說會更有負擔,父母也會因此失去了他們的自由。這樣不但犧牲了許多寶貴的時間,而且也會給孩子帶來許多壓力。作為家長應該反思一下,我們這樣對孩子,真的是孩子心裡所想要的嗎?"直升機式"育兒,毀掉的只能是孩子。
  • 《地球上的星星》:直升機式育兒得擯棄,家長得學會「情感引導」
    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問題很常見,一是孩子不懂得感恩和體諒父母的苦心,需要"感恩教育",二是家長陷入了"直升機式育兒"的誤區,其實應當要反省自身的是家長。很多家長以為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盡力去呵護孩子,殊不知"直升機育兒"反而會給孩子帶來更多負面的影響。
  • 直升機式父母,正在毀掉下一代
    新加坡教育局出了一個「直升機式父母」的小冊子,讓我們看到亞裔文化裡,父母總是過度付出,而這些付出常常反而成為孩子成長和親子關係的障礙……亨利克勞德在《為孩子立界限》一書中說,父母一旦產生對孩子的依賴,孩子不僅得不到適當的管教,還學會了「把愛收走,就可以得到想要的」這種功課。他們在用情感威脅父母,以得到自己想要的。
  • 別再「衝鋒陷陣」為孩子「出頭」,這種直升機式父母或許你也是!
    最近出現一種「新型」名詞,就是直升機父母,其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是直升機父母,因為家裡只有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在受盡寵愛的同時,也喪失了太多自由的選擇。這類父母都為孩子鋪好之後的路,在這條路上,孩子的每一個選擇其實都是父母的選擇。
  • 「直升機式」育兒模式害娃不淺,別讓你的「親情」,阻礙孩子成長
    一個14歲的小姑娘,說出這樣的話,真得不能不讓父母好好反思一下,「直升機式」的愛,是孩子想要的愛嗎?「直升機式」的父母,卻整天纏繞著孩子,總覺得他們應該生活在父母的視線中,稍有脫離,就覺得孩子會學壞,這樣過分的擔心和憂慮,自然會在日常的生活中體現出來,總是用自己的標準去評判孩子對錯,孩子就會厭煩,長期這樣,親子關係只會越來越緊張。
  • 直升機父母+鏟雪機父母+點讚機父母+轟炸機父母+取款機父母
    01生活中,有這樣一類父母:從孩子呱呱落地開始就給他們規劃好了一切,上學後孩子稍有不如意就找老師興師問罪,容不得孩子有半點委屈;學校布置課餘作業儘可能幫孩子完成;上了大學跟著孩子去學校鋪床疊被、做飯;畢業後找工作談戀愛也處處插手,幹預孩子的選擇……這種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監控他們一舉一動的父母,被稱為「直升機父母」。
  • 為了孩子,別做「直升機式父母」!否則孩子遇到挫折就會驚慌失措
    誰家的孩子都會在課外多學幾門課程,確保未來有更大的競爭力,這不小茗同學才上4年級,但是周末暑假寒假早就被父母安排好了,周末報了英語、鋼琴、書法和足球等培訓班,寒暑假除了這些課程外,還有學校課程的複習以及學習新課程,每周末小茗的父母就陪著小茗一起去上課,他們在外面等著,孩子上完課,立馬接著去下一個培訓班上課,可謂是一天的行程安排得滿滿的
  • 《地球上的星星》:告別直升機父母,學會用「情感引導」教育孩子
    「直升機父母」意指像直升機一樣整天盤旋在孩子的上方,時時刻刻關注他們的一舉一動,隨時準備「降落」在孩子身邊提供指導,他們往往只關注自己想要的,而忽略了孩子需要的。所以,本文將著重分析父母在養育過程中犯的錯誤以及對伊桑性格的影響,在本文最後一部分我將淺談如何告別「直升機父母」,學會用「情感引導」教育孩子。過度付出和超高期望使得父母變成「直升機父母」,而這個特徵又讓他們在育兒過程中犯了很多錯誤「我哪裡做的不夠?
  • 《地球上的星星》:告別直升機父母,學會用「情感引導」教育孩子
    「直升機父母」意指像直升機一樣整天盤旋在孩子的上方,時時刻刻關注他們的一舉一動,隨時準備「降落」在孩子身邊提供指導,他們往往只關注自己想要的,而忽略了孩子需要的。所以,本文將著重分析父母在養育過程中犯的錯誤以及對伊桑性格的影響,在本文最後一部分我將淺談如何告別「直升機父母」,學會用「情感引導」教育孩子。
  • 毀娃代表:直升機式家長
    更嚴重的是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也是一落千丈。本來我覺得青春期的孩子心理異常敏感,也算是正常現象,家長好好引導即可。直到這位媽媽介紹起自己有多麼不容易、多麼辛苦的時候,我才發現問題可能沒那麼簡單。這位媽媽屬於典型的自己小時候吃過苦,不希望孩子遭一樣的罪,從小的精心呵護讓孩子享受著「貴族」待遇。所以媽媽十分不解:「我對孩子這麼上心,忙裡忙外的安排所有事,為什麼孩子這麼不理解我?我做的都是為他好難道都看不出來嗎?」
  • 李連杰女兒六個月請家教:全民焦慮下,如何避免做「直升機父母」
    家長們覺得自己是過來人,自己比孩子更懂得哪些該學,什麼時間學。所以儘可能的利用孩子的空餘時間進行規劃和要求,這也是目前「直升機父母」的典型特徵。現在的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家長們關心孩子的教育與學業,這點無可厚非。但凡事過猶不及,在全民焦慮的環境下,更要擁有一顆平穩的心,尋找適合自己孩子適合的節奏,不要拔苗助長,操之過急。
  • 你是「直升機」式的父母?還是「割草機」式的父母?
    早期缺乏教養(被父母打罵、缺乏營養、被父母忽視)對孩子成長發展不利。然而,今天的很多父母可能走到了另一種極端,即過度教養——為了使孩子在學業、人際等方面獲得更大的成功,向孩子提供過度的、不利於孩子發展的關懷和幫助。過度教養分為「直升機教養」和「割草機教養」兩種典型形式。
  • 你是「直升機父母」嗎?
    在父母教育中有這麼一個詞非常流行——直升機父母,他們對孩子無所不管,隨時在孩子上空盤旋,隨時準備著介入孩子的一切:當孩子有需要時立即給予補給,在孩子即將遇到困難時馬上降落,為孩子解圍……因為怕孩子受傷中國被網友笑稱是「直升機父母的超級大國」,父母從孩子出生,就做好了各種規劃,放眼望去,不管是4+1(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孩子),還是2+1(爸爸、媽媽和孩子)的家庭,娃出了門,是不用走路的,家裡人輪流抱。吃飯的時候,一家人的眼光聚集地,就是孩子。
  • "直升機父母"如何毀掉孩子:高壓環境引發焦慮抑鬱
    接著,又開始擔憂對父母也有影響,尤其是無法時刻滿足孩子的在職媽媽。而如今,我們又開始擔憂,越來越多的父母正在用直升機式的教育,來彌補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經濟學家馬蒂亞斯·多普克和法布裡齊奧·齊利伯蒂在他們的新書《愛、金錢和養育:經濟學如何解釋我們撫養孩子的方式》中,闡述了在美國這樣的不平等社會中,父母如何創造平等,比如瑞典的父母,更拼命地給孩子施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