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備15篇經典古文 --《出師表》和諸葛亮之獨家解析

2020-08-28 葉正聆漢英課堂

i中華文學史上,有15篇經典古文被無數學子誦讀和體會,是中學生的必學必背之作。它們有《出師表》《愛蓮說》《陋室銘》《魚我所欲也》《師說》等名篇,始終是熠熠生輝的文學之寶。這些文章,為人父母者,也一樣可以學習,拿來充實。

我們就開始為您精選這15篇古文,從名篇的作者名家、文章解析說起,到從文章的文學價值和借鑑意義說起,來獲得古人智慧的真知和語文的提升。

*** 《出師表》 (諸葛亮)

一、諸葛亮的前世今生

諸葛亮,字孔明,公元181年出生在一個官僚地主家中。他從小生活貧苦,2歲母親去世,7歲父親去世,一家人靠叔父接濟度日。

他生活的時代,風雲變幻,動蕩不安。先是黃巾起義,接著又是沒完沒了的戰爭,天下四分五裂,特別是董卓叛亂,挾持皇帝逃亡長安,一路掠奪百姓財富。諸葛亮也隨著叔父從家鄉山東搬離到江西,後來又由於叔父官位被排擠,流落到荊州。

當時的荊州受到的戰亂影響還不大,通過叔父的人脈,諸葛亮到劉表辦的學堂讀書,還結識了許多知識淵博、才德兼備的前輩。

但是兩年後,叔父病逝,諸葛亮失去了依靠,他本想回山東,但是得到了周圍好友的挽留,就還是和弟弟諸葛均搬到離襄陽西邊20多公裡的隆中居住,這一年,他才17歲,就已經看盡了人間滄桑,至親之人都離他遠去的歲月。

從17歲到27歲,諸葛亮一讀就是十年,諸子百家、經世文史,無所不讀,學識更長,於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間尖子由此誕生,被人尊稱為「臥龍」。於是就有了劉備的三顧茅廬,他們的談話就記錄在《隆中對》中。

諸葛亮離開了隆中深山,來到劉備的陣營。作為軍師,運籌帷幄,打了許多硬仗。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又儘量輔佐他的兒子劉禪, 承擔了蜀漢的軍事重任。他先揮師南徵,平定南方,又多次北伐,北伐的目標就是曹魏,可惜未成。公元234年,他在與司馬懿戰於渭南時,積勞成疾,病故在軍營中,這一年,他54歲。

二、為何有《出師表》

《出師表》就是諸葛亮準備北伐之前的公元227年,給陛下劉禪上表的文章。有議論有抒情,飽含了諸葛亮對先帝的感情和自己的壯志。

節選精華: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文中,諸葛亮先說先帝的創業願望沒有實現就已逝,但還有許多將士捨身忘死,也算是對先帝的恩遇。然後,希望劉禪作為陛下要激發士氣,獎懲分明,公正不偏倚。

親近賢臣,遠離小人,是前漢所以興盛的原因;遠離賢臣,親近小人,是後漢所以衰敗的原因。

諸葛亮說自己本事不起眼的草民,而先帝不因地位身份低微,三次委屈自己,親自來拜訪,和他商議天下之事,聽取他的意見,這讓他感動並且奮發,日夜鞠躬盡瘁為他效力。先帝將國家大事臨終前託付給他,他日夜難寐,恐無法實現。於是,他南渡,深入不毛之地,現在要陛下把討伐漢賊興復漢室的任務交給他,若無法完成,可以治他的罪。

一邊寫表,一邊流淚,不知說了什麼。

三、文學價值和文風特點

《出師表》以誠摯的言語,分析當時局勢,不斷反覆勸勉劉禪不要忘記先主劉備的遺志,要繼承,要開張聖聽,賞罰嚴明,親賢遠佞,以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表現了諸葛亮「北定中原」的堅強意志和對蜀漢忠貞不二的品格。

上半部分,分析當時不容懈怠和前僕後繼的政治形勢,闡述內外同法、親信賢良的迫切和必要,希望劉禪勵精圖治,改變只在西南一處隱蔽的被動局面;文章後半部分,諸葛亮從先帝的知遇之恩說起,緬懷劉備,感慨萬千,並且表達了北伐務必成功的壯志凌雲。

前半部分是進諫部分,起筆崢嶸,文筆詳實。諸葛亮先從形勢說起,即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深痛劉備壯志未酬身先死,從而使對先帝的忠貞之情統領全文。繼而以天下三分的大勢,直言「益州疲敝」,痛感自身情況和條件很差,於是疾呼:「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後說「侍衛之臣不懈予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那些忠誠之士幸虧還在,因為他們不忘先帝恩德,不改忠心,所以還是有希望的。於是,提出了「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的建議,不可「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文章從國家存亡和忠臣忠於先帝兩方面來談,不同一般的提請建議,而是全方位讓後主能真正聽了動心和驚心。

文章第二部分,又回到了自己的與先帝的回憶,以「臣本布衣」起筆,敘述二十一年來的情況,與先帝的恩情。有兩件事,一是三顧茅廬使之出山效命,一是傾覆之際使之出任丞相。這一節敘述,並非多餘,和上文也並非毫無瓜葛。因為首先,諸葛亮追溯二十一年的殊遇,表達感恩戴德之情,說明以上諫言是從感情和忠誠上出發,別無他意,可讓後主理解諸葛亮的用心良苦;第二,以自身從一介草民在先帝扶持下成為一代重臣,也啟發後主要奮發圖強。第三,通過寫出先帝不計較身份懸殊,三顧茅廬,於危難之間,仍委以重任,可見先帝任人唯賢,也希望後主也能知人善任。第四,表明自己二十一年如一日,以後依然忠心不改,不遺餘力,使後主託之以討賊興復之任。總之,這後半部分的敘述,聯繫自身,以期能打動後主,並且願意接受諫言,同時也是臨行前的滿懷哀愁的表白,波瀾壯闊,深刻入裡。

特別是:「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更是表明了這次出師的思想基礎。從第一部分的諫言,說明出師的條件和基礎,曉之以理;中間的敘事,讓劉禪知道創業是多麼艱難,也說明自己是出師的合適人選和條件,動之於情;最後起誓言出師,悲壯感慨,義不容辭。

四、相關試題

範題1:

  1. 將下列句子譯成漢語: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2)先帝不以臣卑鄙
  2. 寫出第一段最能概括作者主張的話:
  3.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4. 「開張聖聽」的意思是:_____; &34;願陛下親之信之「,諸葛亮認為具體做法應當是:1)______ 2)_______ (原文回答)
  5. 「先帝之殊遇」,體現在哪裡?
  6. 文章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答案:

  1. 這確實是危機存亡的時刻啊。先帝不介意我的身份低微,出身卑微。
  2.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3. 開張聖聽:要廣泛地聽取別人的意見;引喻失義:說話不恰當,不合道理。
  4. 親賢臣,遠小人
  5. 創業之激勵;求賢若渴,親自拜訪諸葛亮;臨危受命。
  6. 表達了報答先帝知遇之恩、效忠劉氏父子的感恩和感激,以及「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


五、文章對今世的意義

  1. 用人:在文中,他反覆勸誡、極力舉薦賢良之才、忠誠之士。不管是治國還是治軍,首先要重視人才的選用,其次就是對於人才的賞罰分明,視為整體,不可有任何偏袒,再次是對領導人來說,要不僅要求賢若渴,而且要開張聖聽。
  2. 忠誠:文章最顯著的特點是表現懇切忠貞的感情。在六百餘字的篇幅裡,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報先帝」「忠陛下」思想貫穿全文,處處不忘先帝「遺德」「遺詔」,處處為後主著想。全文既不用華麗的辭藻,又不引用典故,但每句話既有為臣的謙遜,又有作為長輩的口吻。屈原寫《離騷》是在被放逐的處境,因而文法隱蔽詭幻。而諸葛亮則不是如此,《出師表》裡的忠君愛國是充沛的,是開朗的。文章雖然沒有華麗辭藻,但是質樸語言讓人感到諸葛亮作為一代智者的氣勢和衷心:如「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其實,諸葛亮不僅寫了《出師表》,他還有許多名篇,如《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治國》 --- 故天失其常,則有逆氣;地失其常,則有枯敗;人失其常,則有患害。

而最深我心是的諸葛亮的自我總結:

我本南陽種田人,偏臨危受命挽狂瀾既倒,一對酬三顧,兩表感千秋,七擒六出,秋風知我忠謹心。

諸葛亮跟從了三位君主中當時最弱的劉備,他離開田地的時候,還勸誡弟弟不要荒蕪農田,等他勝利歸來,他要繼續種田歸隱。可是,他一去沒有回來。

誰能七擒七縱,誰能六出祁山?他沒有歸來,最終結局失敗。但是,草船借箭不需要十足的自信嗎?空城計不需要過人的膽識嗎?擒縱孟獲不需要豁達的胸襟嗎?知道魏延有反意仍用其人,不需要容人之心嗎?六出祁山不需要堅韌的毅力嗎?

這些不也是另一種成功嗎?

———————————————————

文/葉正聆

這裡是菁華漢英課堂,我們一起學習豐盈的中文、英文,愛學習,愛生活。

相關焦點

  • 知名教授建議課本刪諸葛亮《出師表》,按他的邏輯古文要被刪不少
    咱們自己就是讀著《水滸傳》長大的,通過這本書學到的都是一身正氣,沒聽說過誰會因此天天和同學打。 如果說對《水滸傳》和一些愛情詩,家長和專家不能接受,咱們還勉強能理解得話,那對於本期要說的《出師表》被建議刪除的事,就完全讓人無法理解了。
  • 古文賞析——諸葛亮《後出師表》
    今天我睡了一個懶覺,快9點才起床,導致整天頭腦都很舒適,下午臥在沙發上看書的時候,無意間看到了《古文觀止》的後出師表。很多人上學時都背過前出師表,今天帶大家賞析後出師表,權當為少年生涯的缺失畫上句號。後出師表【諸葛亮】版本:清 · 吳楚材、吳調侯編選,吳兆基編譯;長城出版社出版,1999年3月第一版。PS:在讀文章之前,看到編選、編譯人的筆名,大家有沒有熟悉的感覺?本篇選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
  • 《出師表》《將進酒》等名篇遭惡搞 專家:絕不能褻瀆文化經典
    ……」看到這一股子江湖氣息的句子,誰能想到這竟是千古名篇《後出師表》的白話文註解。近日,這類雷人古文翻譯正逐漸走紅網絡,惡搞古文、古詩的風氣也似乎愈演愈烈。那麼,寫這類文章的作者,及追捧者的心態究竟怎樣,是否會對成長中的青少年造成不良的影響?
  • 如何讓小學生背下《出師表》,再也不擔心孩子的古文理解了
    今天看到了作家馬伯庸的教子經,馬伯庸先生的孩子還在讀小學二年級,但是已經能夠背誦高中教材上的課文《出師表》了。沈老師仔細看了馬伯庸先生的經驗,認為十分有效,分享出來,給頭疼孩子古文理解分數的家長,以及考試時古文失分嚴重的學生一個良方。
  • 諸葛亮《出師表》:堪稱年終總結的範本
    本期為您推送的是北京青年報刊登的一篇文章,以《出師表》為例剖析年終總結的結構與寫法,令人覺得耳目一新,特推薦學習。想必大家還記得諸葛亮的那篇《出師表》吧?這可是我們當年背誦並默寫全文的「噩夢」之一!可你萬萬不會想到,工作後的你,有一天還需要用到它。雖然《出師表》是諸葛亮當年決定北上伐魏,克復中原之前寫給後主劉禪的表文,但其實它本身也是一篇工作總結。
  • 李建軍篆書作品:諸葛亮《出師表》
    李建軍篆書作品:諸葛亮《出師表》 李建軍篆書作品:諸葛亮《出師表》 李建軍篆書作品:諸葛亮《出師表》 李建軍篆書作品:諸葛亮《出師表》   原文:   出師表   諸葛亮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 小夥子閩南語「翻譯」《出師表》
    對於諸葛亮的《出師表》,很多人都很熟悉,在語文教學中,是必背的經典古文。不過,這篇文章用閩南語你會怎麼去念呢?昨日在新浪微博上,有一段用閩南語譯讀的《出師表》並不是直接對照譯文讀的,但卻備受網友的追捧。
  • 諸葛亮出師表:六百多字,你讀到哪個字哭了
    從內容來看,《出師表》清晰而有條理,先是分析了蜀漢的險惡處境——「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並基於此告誡劉禪要繼承父之遺志,端正行為,任用賢良;隨後回顧了自己和先主徵戰四方的過往,一句「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道盡滄桑;最後表明自己願「獎率三軍
  • 支配你恐懼的「背誦全篇」,這幾篇文言文你還真必背不可!
    但是高中生,這幾篇文言文你還真的必須要背,而且還得在高考的前期達到,隨時能對判其中段落,並能上下句無縫銜接的能力。1、美人香草,高考熱門篇《離騷》屈原的《離騷》風評高,價值高,可能不同版本的教材中對《離騷》的要求不同,但即便是要求最低的也是「背誦」經典段落,但是該篇目在高考試卷的默寫題目當中,出現的頻次簡直不要太高,因為其中的經典句子實在是太多了,所以即便人家建議你背誦經典段落,但高考不會按照經典段落出,既然是遴選人才的大考
  • 諸葛亮的智慧,出師表中如果沒有這句話,後果不堪設想
    對於《出師表》,很多人應該都不陌生。中國歷代對於《出師表》的評價都非常高。南宋詩人陸遊就在他的詩文裡提到:」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而諸葛亮也以自己一生的操守和行為,受到後世的推崇。相比之下,司馬懿雖然贏得了戰爭,可在後世的評價卻不高。
  • 史上最感人的述職報告《前出師表》解讀
    當然,下狠勁死記硬背,怎麼都能啃下來,不過,這樣的方式,小朋友真的能體會到《前出師表》的精妙之處嗎?看著嘻嘻皺成一團的小臉,我突然來了興致。我問嘻嘻:你知道這篇文章是誰寫給誰的,做什麼用的?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這個開頭,你覺得諸葛亮想要和阿鬥說明什麼?」我問嘻嘻。她不假思索地說:「想和他說現在是什麼樣的情況,讓他清醒點吧!」
  • 142篇古文,數千幅漫畫,看完這套書,中小學古詩文全會了!
    書中精選142篇經典名篇古文,配以上千幅趣味漫畫,作者以漫畫故事形式,幽默富有現代感的對白,和腦洞大開的獨特角度,將文言範文的內容及情境再現,讓孩子更快地了解文章內容大意。短短幾幅圖,將古文表達的情景描繪得清清楚楚,對照著原文看上一遍,合上書本,原文呼之欲出,比如:魏晉南北朝篇中的《木蘭詩》▼唐代篇中的《滕王閣序》▼《迢迢牽牛星》▼用輕鬆的文字和具有親和力的漫畫,將古文的內容和情景再現
  • 除了《誡子書》外,諸葛亮還有精彩的《誡外甥書》,開頭就是成語
    說到三國時代諸葛亮的文學成就,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那精彩的《出師表》。《出師表》一共有兩篇,尤其以第一篇最為精彩。開篇就是「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娓娓道來,如同一個長輩對後人的循循善誘,極盡忠誠之心,體現了古代士大夫「忠」的最高境界。
  • 諸葛亮的《出師表》中的明顯錯誤,後漢之傾頹豈是六個字能說清
    劉備在臨死前,上演了一出白帝託孤,將自己的兒子劉禪託付給了諸葛亮。讓劉禪拜諸葛亮為相父。為了興復漢室,完成先帝劉備的事業。公園227年,諸葛亮決定北伐討伐魏國,完成先帝未竟的事業,恢復漢王朝的天下。臨行之前上書後主劉禪。這就是人們一直傳誦的《出師表》。諸葛亮為什麼要寫這篇《出師表》呢?
  • 王洛勇朗讀英文版《出師表》 網友:諸葛亮英語8級
    在王洛勇本人微博上,該視頻的點擊量、轉發量和點讚數都高出此前其他微博數倍,成為當之無愧的冠軍;至於本主之外的微博,僅Vista看天下就點讚15萬、轉發近10萬,評論有兩萬多條。王洛勇此段視頻引發了一波背誦《出師表》熱,新浪微博據此還發起了「全民出師表」話題。
  • 看「出師表」跟著諸葛亮學習如何提高情商
    如何處理和領導的關係,是職場中很重要的學問,尤其是高管與老闆之間的關係。這一點可以從古人的文獻中受益頗多。諸葛亮的「出師表」是第一次北伐前寫給劉禪的。後世一般將其當「勵志」文來鑑賞,其實還可以跟著諸葛亮學習如何為人處世。
  • 英文版《出師表》爆紅網絡,這波「耳膜馬殺雞」的操作服了!
    經歷過高中生涯的小夥伴一定對諸葛亮的《出師表》很熟悉了,想想高中時為背誦這篇文言文可是煞費苦心啊。再聯繫起諸葛亮寫這篇表文的時代背景,更添了一份悲壯感和厚重感。《出師表》被納入高中語文課本中可見它在國人心中的分量用另外一種語言演繹出來不正是彰顯我們的文化自信嗎?
  • 盤點中學最難背的課文,《出師表》上榜,第一「虐哭」多少同學?
    那些年最難背的文言文,《出師表》上榜,網友:滿滿的都是回憶!第一篇:《出師表》《出師表》是諸葛亮寫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 文言文的句子結構和詞語意思和現代文都不一樣。所以明明都是漢字,在古文中組合在一起卻不懂什麼意思,而且又有非常多的生僻字,增加了背誦的難度。
  • 諸葛亮真的寫過《後出師表》嗎?這幾點告訴您答案!
    消息傳到成都後,諸葛亮認為北伐的大好時機來了,於是在次年親率大軍準備伐魏。臨行前,他給劉禪上了一道奏章,這便是著名的《出師表》。因為數年後,他還上過另外一道出師的表章,為區別,故稱前、後《出師表》。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公元228年(建興六年),曹休在石亭被陸遜所破,東吳派人去到蜀漢,請其發兵伐魏,劉禪派人告知駐軍在漢中的諸葛亮。
  • 諸葛亮出師表與公司修明內政
    摘要 【諸葛亮出師表與公司修明內政】內聖才能外王。公司高管以做長壽企業為己任,先要下功夫修明內政。   內聖才能外王。公司高管以做長壽企業為己任,先要下功夫修明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