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綺惠說法」乘客開車門致第三人損害,法律責任如何認定?

2020-12-24 重慶綺惠律師事務所

作者:洪良友

日常生活中機動車臨時停靠時,乘車人下車時開門導致交通事故發生的情形並不少見。如果受害人向法院起訴,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如何確定乘客、受害人、駕駛人對該事故損失所應承擔的比例。

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第一款: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2.《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一款: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3.《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三條:機動車在道路上臨時停車,應當遵守下列規定:(四)車輛停穩前不得開車門和上下人員,開關車門不得妨礙其他車輛和行人通行。第七十七條:乘坐機動車應當遵守下列規定:(二)在機動車道上不得從機動車左側上下車;(三)開關車門不得妨礙其他車輛和行人通行。

法律責任

(一)判斷各方法律責任的考量要素

駕駛人往往主張乘客為成年人,應為自身的疏忽負責,而乘客則主張駕駛人未盡到必要的提醒,應當由駕駛人承擔主要責任。此時,法院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交警部門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該認定書是法院認定雙方責任的重要依據,但交通事故認定書是對行為人在事故中所起到作用的認定,是一種事實判斷,法院需要綜合事實認定、各方的過錯程度、事故原因等,重新劃分法律上的賠償責任比例;

2.受害人自身的過錯,是減免乘客與駕駛人賠償責任的依據,比如受害人無駕照、車速過快等;

【穿插車輛導致事故發生,受害人被判承擔50%的責任】甲某駕駛貨車搭乘吳某行駛於重慶市萬州區國道318上,至某路段停車下人時,乘車人吳某在開車門過程中,與乙某駕駛的摩託車正穿插超越甲某的貨車時相撞,造成乙某摔到路坎下受傷的交通事故。後法院認定,乙某駕駛摩託車在前面車輛緩慢行駛時穿插車輛致交通事故的發生,其自身應承擔50%的責任。

3.駕駛員過錯:駕駛員在停車下客時,其所處位置可以較好地觀察後方來車情況,因此有義務提醒乘客開關車門時注意道路情況,並要求其從右側下車。一般而言,車輛停靠是否合規,是否對乘客盡到必要的提醒與注意義務,是考慮駕駛員過錯的主要因素。

【未盡提醒義務,駕駛員承擔主要責任】被告李某乘坐被告馮春娟駕駛的計程車在機動車道停靠時開車門將駕駛電動二輪車正常通行的原告撞傷,原告因本次交、通事故造成九級傷殘。計程車司機馮春娟違章在機動車道內停車下客,沒有盡到保障他人安全通行的義務,其作為常年駕駛計程車的專業駕駛員,是在通過專業培訓和考試的基礎上獲取了從業資格,應當確保乘客在安全的區域下車,並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讓乘客打開車門。因此馮春娟臨時停車不當,對乘客沒有盡到提醒義務,致使乘客開車門與杜金香發生碰撞,是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應當承擔事故主要責任。

4.乘客自身應從右方下車,並聽從駕駛人指示,注意觀察後方來車,其疏於觀察,是造成事故的部分原因。

【案例】2015年某日,被告龍英駕駛計程車由南岸區大石路往萬壽路方向行駛,車行駛至某路段遇紅綠燈等候時,乘車人吳國英打開右後車門準備下車時,車門與原告駕駛的摩託車接觸,造成張某受傷。後法院認定,吳國英系計程車乘車人,其打開車門的行為鑑於其本身的觀察能力有限,且下車時已與計程車駕駛員進行了溝通,法院酌定其承擔10%的責任,駕駛人承擔60%責任。

(二)如何確定各方責任大小

這主要是如何判斷「當事人行為在交通事故產生時所起的作用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的問題。

1.由於事故發生直接源於乘客開車門的行為,從而給後方接近停靠中車輛的第三人造成難以避免的損害,因此在通常情況下,第三人(受害人)責任較小或無需承擔責任;

2.駕駛人與乘客的責任劃分。雖然事故發生直接源於乘客開車門的行為,但從一般事故的全過程來看,正是駕駛員的突然停車、未及時提醒與乘客的突然開門行為,二者的結合導致車輛在「對方臨近時突然改變運動狀態,並造成對方避讓失敗」。因此在不少情況下,法院會認為駕駛員過錯與乘客過錯構成一條環環相扣的因果關係鏈條,從而認定二者承擔連帶責任,共同向第三人進行賠償。

相關焦點

  • 乘客因第三人侵權造成人身損害如何維權
    如果承運人只承擔違約責任而不承擔侵權責任,更不會產生與第三人的連帶責任。那麼,在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的情況下,如何要求責任人承擔責任呢?《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22條規定:「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 《民法典》第1175條:第三人侵權損害責任問題!
    《侵權責任法》第28條規定,損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民法典》第1175條規定,損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由條文規定可知,《侵權責任法》第28條已經完全被新的《民法典》第1175條所採用,未來依然適用。
  • 第三人損害賠償請求權範圍探析
    (二)第三人因侵權致人死亡、侵害他人健康權致其勞務損失的賠償請求權  國外有關國家和地區對此有相關的法律規定。《德國民法典》第845條規定:「在侵害致死、侵害身體或者健康以及在剝奪人身自由的情況下,如果受害人根據對第三人在家務或者經營中負有給付義務的勞務時,損害賠償義務人應向第三人支付金錢定期金作為對失去的勞務的賠償。」
  • 隨意開車門致人傷殘甚至死亡 開車門造成交通事故怎樣劃分責任?
    無論開車還是坐車,下車打開車門都是要經歷的一步,但就是這看似簡單的小事,卻隱藏著極大的危險。重慶律師結合實際的案例來解析因開車門造成的交通事故,責任怎樣劃分?同時支招怎樣儘量避免類似的事故發生。2、因開車門致騎行者身亡 屬過失犯罪 獲刑一年2017年8月,北京市通州區,司機楊某開車門前,未觀察車後情況,導致一輛電動自行車撞上車門,騎車人劉某經搶救無效死亡。次年3月,楊某被北京通州法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一年。
  • 當事人雙方惡意串通籤訂合同損害第三人利益的事實認定
    從司法實踐來看,債權人要以債務人與第三人惡意通謀損害其利益為由而主張無效,其主要障礙是舉證問題,而因為惡意串通的法律後果比一般無效合同的法律後果更為嚴重,法院或仲裁機關對當事人的舉證責任要求也十分嚴格。
  • 淺論第三人侵害債權的侵權責任
    (2)第三人的行為雖然並不導致債權人的債權消滅,但給債權人債權的行使帶來了妨害,並極有可能增加費用。在這種情況下,第三人的行為直接致債權人損害,因此構成對債權人債權的直接侵害。若第三人從中獲益,同樣構成返還不當得利與侵權責任的競合。
  • 「綺惠說法」對第三人到期債權的執行
    作者:王倩根據法律規定,被執行人不能清償債務,但對本案以外的第三人享有到期債權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申請執行人或被執行人的申請,向第三人發出履行到期債務的通知(該通知必須直接送達第三人)。執行法院依據「第三人在履行通知指定的期限內沒有提出異議,而又不履行的,執行法院有權裁定對其強制執行。此裁定同時送達第三人和被執行人」之規定裁定追加其為本案被執行人符合法律規定。」
  • 人身損害賠償僱主如何承擔責任,責任如何劃分?
    【點擊文末小程序,免費諮詢法律問題】 僱傭關係中用工不規範,或者勞動者不小心遭受人身損害,在遭遇人身損害後,賠償是第一大事。如果僱主僱傭他人從事勞務活動的,僱主應當按時支付工資,僱工應當認真履行職責,如果發生人身損害的,僱主可能需要承擔責任。那麼人身損害賠償僱主如何承擔責任,責任如何劃分?
  • 乘客違規下車且未盡安全注意義務,乘客應承擔全部賠償責任
    乘客在下車時開啟車門與梁永林使用案涉車輛行為是兩個獨立的行為,梁永林沒有義務對車上乘客開啟車門的行為負責,只要司機梁永林在乘客下車時盡到合理提醒和注意義務即可。案涉《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陳某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梁永林不負事故責任,梁永林也未就交警認定的責任提出異議。人保東莞分公司已初步舉證證明梁永林在此事故中沒有過錯,因此也無需對車上乘客開啟車門的行為負責。
  • 新鄉紅燈路口,計程車乘客突開車門致電動車主摔傷,誰擔責?
    後經交警部門認定,本次事故中計程車駕駛員負事故主要責任,後排乘客閆女士負次要責任。電動車駕駛員方先生因為這場「開門事故」住院3個月,花去了26萬餘元的診療費用。後經鑑定,方先生因本次事故顱腦損傷後:右側肢體偏癱構成七級傷殘,不完全運動性失語構成八級傷殘。
  • 疑案探析 | 多種原因共同造成建築物等設施倒塌致人損害的責任劃分
    法律評析在建築物等設施交付後,因多種原因共同導致建築物等設施倒塌致人損害,相關法律適用及責任比例劃分等問題,有待進一步明確。關於法律適用分析。建築物等設施倒塌致人損害責任是指,建築物、構築物或其他設施倒塌,造成他人損害後果的,應承擔侵權責任。
  • 「法官說法」 動物傷人責咋擔?
    ,動物飼養人和管理人應如何對動物進行管理以及損害發生後,責任主體及責任承擔一時成為公眾討論的話題。③飼養動物致人損害中責任主體的認定例如:飼養的動物咬傷、抓傷或撞到他人等,在某種情況下,因飼養動物致使被侵權人受到驚嚇而引發其他損害時,動物飼養人或管理人也可能承擔侵權責任。若動物飼養人或管理人飼養的動物被第三人偷走,在第三人佔有期間造成他人損害,此時,應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動物飼養人或管理人不承擔侵權責任。除非能夠證明動物飼養人或管理人在動物被盜這件事上負有責任。
  • 寵物傷人,侵權責任如何認定
    問:隨著飼養寵物的人不斷增多,因飼養寵物引發的侵權法律問題也不斷增多,即將實施的《民法典》對此有什麼規定?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彭誠信:飼養動物在不同情形下致人損害的具體責任應如何承擔,受到廣泛關注。此次,《民法典》保留侵權責任法中飼養動物損害責任的主要規定,也對部分內容作出較大調整。
  • 房屋的部分共有人與第三人籤訂房屋買賣合同,其效力如何認定?
    房屋的部分共有人未經其他共有人同意,擅自與第三人籤訂房屋買賣合同,其效力究竟如何認定?當然,在無權處分情境下,依前述最高法《關於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3條第2款「出賣人因未取得所有權或者處分權致使標的物所有權不能轉移,買受人要求出賣人承擔違約責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並主張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的規定,買受人如不構成善意取得的,則可向出賣人主張違約責任,顯然合同應被認定為有效,才有主張違約責任的餘地。
  • 最高法:因第三人過錯損害環境 被侵權人可索賠
    中新網6月1日電 據最高人民法院網站消息,最高法今日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環境侵權責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解釋》規定,實踐中,有些汙染環境行為是由於汙染者與被侵權人之外的第三人的過錯導致的。這種情況下,為了充分保護被侵權人的合法權益,侵權責任法規定,被侵權人可以選擇請求汙染者或者第三人賠償。
  • 李春香、熊靜:共同飲酒致人身損害侵權責任糾紛中同飲人責任的裁判...
    摘要:聚會中共同飲酒屬於正常的人際交往行為,一般不受法律的特別規制,當前我國法律規範亦未對共同飲酒的侵權責任做出明確規定。就共同飲酒導致人身損害後果,在不作為侵權行為的形態下,同飲人承擔侵權責任的前提是負有應當作為的安全注意義務。司法實踐中,對於同飲人是否負有安全注意義務、注意義務的邊界如何判斷、數人侵權的責任比例如何確定等問題存在較大爭議。
  • 「最高院案例」針對法院認定事實提起的第三人撤銷之訴,不予支持
    案情簡介王強稱,1.江西高院(2017)贛民終244號案件以及新餘中院(2015)餘民一初字第14號案件在未通知王強參加訴訟核實相關情況以及未經王強質證、抗辯的情況下,單方面認定了易永康與王強之間存在借款關係,損害了王強的民事權益。
  • 動物致害責任的認定問題
    於此,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動物損害責任認定的不足,避免因免責事由規定過於嚴苛而導致動物飼養人的責任認定過重的問題。  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第十六條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 「綺惠說法」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競合的處理
    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競合則是合同履行過程違約行為其同時符合侵權行為和違約行為的構成要件。02競合的法定處理方式《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條規定,當事人行為侵犯對方人身、財產權益時,受損方有權依照本法規定請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或者按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責任。
  • 第三人撤銷之訴中,第三人無需證實損害事實已然發生!
    訴訟認定事實的案件中,需要平衡第三人利益和交易安全或司法穩定之間的衝突。關於該類訴訟的啟動和和第三人損害事實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嚴苛性。本文案例所釋明的判斷標準較為客觀公正,符合立法本意,筆者予以梳理推薦。裁判概述:第三人撤銷之訴中,該損害事實的認定,不以已然造成第三人實際受償金額的減少為必要條件。第三人只需證明存在此種不當損害的客觀危險性即為已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