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歲前的陪伴有多重要?!明白這些,給孩子更好的人生起點

2020-09-04 天才家族育兒早教平臺

父母的陪伴,影響著孩子對「幸福」的感知力。

紀錄片《奇遇人生》中,26歲的金像獎影后春夏,談到自己面對親密關係時,眼裡透露恐慌和不安。

她說:

「幸福的婚姻是什麼樣子的,我沒見過。」

春夏出生在雲南,自小父母離異,父親坐牢死在獄中。讀書的時候成績差,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偷竊,早戀時被男友騙,她偷走了錢和手機,被家裡的大人關在家裡打,跪了一天一夜。

在父愛缺失的童年裡,她被孤立過、被欺負過、長大之後,她敏感又脆弱。

在原本該好好談戀愛的年紀,她害怕親密,不想花精力去維持一段關係,她說,擔心自己沒能力維持幸福的能力。

還記得,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問題名為「小時候缺愛是一種怎樣的經歷?」

關注和回答的人都很多,點讚最高的大概有幾個:

"戀愛時喜歡作,沒有安全感,很容易把愛我的人推開。」


「自卑、敏感,渴望愛又害怕愛,難以開展一段親密關係。」


「和人保持距離,無法真正向別人打開心扉。」

總結來說,小時缺愛的人會有兩種心理狀態:一種是拼命尋求「真正的愛」而陷入焦慮,一生都在尋找真正愛Ta的人;另一種是接受了「沒有人愛自己」而陷入抑鬱,認為自己不配得到幸福。


part1

對於這種現象,實驗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在有名的「靜止臉」實驗中發現:0-3歲的孩子會以父母,作為自己的鏡像,喜怒哀樂、心理狀態都與他們緊密相連。

童年時期父母或者養育者的影響十分重要,尤其是人格成長之前,可以說他們的一舉一動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

當下的生活壓力,會讓很多的年輕父母都忙於工作,選擇把小孩子寄養。而鑑於當父母不用考試的緣故,不少父母的控制欲也十分的強,會把孩子視為附屬品,不允許孩子自己做選擇,也不允許孩子「忤逆」自己……

這一切一切,其實在無形中已經轉化成一種情感忽視,已經可以稱之為「心靈虐待」,影響著孩子的一生

那麼,父母的陪伴對0-3歲孩子究竟有何意義?


part2


NO.1

3歲前的陪伴,影響孩子幸福感、安全感

經歷了十月和母親的親密相處之後,嬰兒來到這個陌生世界裡,最熟悉和信任的人就是媽媽,和母親的依戀關係是一生幸福感、安全感的基礎


NO.2

父母與孩子的隔閡,往往出現在嬰兒時期

三歲之前,對孩子來說是「情感撫養」,這3年將決定了未來幾十年父母和子女的感情基調,所以李玫瑾教授也說:「青春期出現親子隔閡的原因在依戀形成期。

我們經常看見叛逆期的孩子與父母產生隔閡,殊不知這種隔閡可能在孩子還是個嬰兒時就已經產生了。

另外,和父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也有助於孩子長大後遇到什麼問題都會對父母「敞開心扉」,可以讓父母及時發現孩子成長中的問題。


NO.3

嬰兒時期親子關係的缺失

會造成情感、心理問題

嬰兒時期情感缺失的孩子,長大成人進入親密關係中,會格外「依戀」,會有更強的佔有欲,會通過吵架、威脅等方式強迫對方關心自己。

孩子在童年時期缺失的安全感往往需要孩子用一生時間去修復。

賈靜雯曾經分析過自己在親密關係上的問題:在感情上面容易「有人對我很不錯,我就覺得那是愛。」這正是因為父親在她成長中的缺失導致的。所以,對待自己的孩子,她選擇用「滿滿的愛」來養育。


NO.4

孩子的成長不錯過、不缺席

孩子第一次會爬、第一次走,對於父母自然很有意義不容錯過。另一方面,父母在旁邊非常激動並且給予讚揚,這些讓孩子覺得自豪的情感,是他個人的安全感和價值感的基礎。

成龍曾在訪談上提起過,朋友告訴他:兒子的願望就是希望你去接他放學。但是,成龍第二天早早就到了學校門口附近躲著,卻沒接到兒子。後來,還是司機告訴他,房祖名已經讀初中了,而成龍去的是他的小學。

多年以後,成龍說起缺席孩子的成長還是充滿愧疚。當然,也因為父親的缺失,導致了後來房祖名成長中出現了各種問題,令成龍後悔不已。

等孩子三歲以後,家長就可以放鬆了?

當然,強調孩子3歲之前陪伴、教育的重要性,並不是說家長3歲以後就可以放鬆了。

相反,正因為懂得孩子每個階段對父母的需求和依戀,就會更加明白,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為人父母都不能缺席。

相關焦點

  • 《人生七年》: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的重要起點
    家庭經濟基礎決定著孩子的起點,父母的認知影響著孩子的未來約翰、安德魯、查爾斯這三位是來自上層精英家庭的孩子,他們一開始就站在了比其他孩子更高的起點。7歲時,他們坐在沙發上,聊著自己的愛好,暢談著自己要上的夢想學校:「考雷特公學,然後去威斯敏斯特寄宿學校,然後讀劍橋,三一學堂。」
  • 孩子12歲前,父母的陪伴和這些習慣的養成很重要
    父母為了孩子的未來,總是不停地在忙著,忙著掙錢,忙著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環境。,願意陪伴和支持孩子完成內心的願望,那麼他們就已經是很優秀的父母了。言傳身教更要言行合一,父母不可能能參與孩子的全部人生,如果希望他們在沒有自己的保護傘時也能足夠強大,就不能忽略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 何時陪伴孩子最重要?李玫瑾教授提出的這句話讓父母深思
    養育是教育的基礎,人生起點的教育最重要。「我關注犯罪心理的問題比較突出,如今我的研究有點回溯性的。我發現,教育的問題最重要的階段是人生的起點。這個起點一旦錯過的話,真的很難彌補。所以我才提出:養育是教育的基礎,人生起點的教育最重要。」
  • 3歲以下嬰幼兒家庭教育,父母如何更好陪伴孩子?
    在正在召開的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全國婦聯提交了關於將3歲以下嬰幼兒家庭教育支持服務納入政府公共服務的提案。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意識到3歲以下嬰幼兒早期啟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很多家庭獲得的早期育兒指導是零散的、不系統的,甚至是不科學的。
  • 3歲前的教育影響孩子一生,父母做好這些,孩子受益終身!
    3歲前的孩子,是最需要父母的! 3歲之前,孩子處於飛速成長的階段 從牙牙學語到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在3歲之前,孩子還沒有獨立的思維能力,因為他們對這個世界還沒有完全的認知,這個階段的孩子身心都還處於了解世界的階段。
  • 意識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多陪孩子聊聊天,陪伴孩子成長
    意識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多陪孩子聊聊天,陪伴孩子成長「不要把我反鎖在家裡」現代社會,許多父母掙扎於職場當中,壓力大,負擔重,為了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父母們把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經常顧不上孩子,把孩子個人扔在家裡,有錢請保姆的讓保姆帶
  • 李玫瑾教授:一定要保護母親陪伴孩子的時間,尤其在孩子6歲前
    對孩子某些方面進行培養,比如說第一個問題要在孩子3歲時對孩子說不行,這是很多家長根本沒有意識到的。農村地區老人帶孩子比較多。很多家長不明白孩子在青春期出現的問題,實際上是孩子6歲之前或12歲前這個期間就形成了,只是積累到第三個階段才暴露出來。
  • 孩子三歲前跟誰睡,對她人生影響很大
    是不是錯過了孩子太多的成長,還是孩子長大自然會明白,媽媽是為了這個家更好,還有你們更好的物質生活。況且女兒都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長大了一定會懂得,上幼兒園也要回去城裡讀書很快也會懂得。那時候我只要一開門,孩子就在房間聽到我的聲音,立馬很活躍要衝出來,孩子六個月但是白天還是有很長一段時間在睡覺,這段時間都是奶奶陪伴的,還有她的早餐點心和午餐,除了周末這些都是奶奶餵得,孩子很喜歡奶奶。
  • 在孩子12歲前,父母要多帶他去這些地方,娃將來會越來越優秀
    在孩子12歲之前,這些地方要帶孩子去,孩子就會脫胎換骨,越來越優秀(1)婦產科醫院有些小孩子處於叛逆期,不樂意聽爸媽的話,尤其愛跟媽媽頂嘴或者,可以讓孩子給過世的親人,親手洗水果,做禮物,表達一下自己的心意。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理解生命的意義。讓孩子在適當的年紀裡,明白人生無常,讓孩子學會珍惜跟爸媽的相處時光。
  • 孩子的0~6歲有多重要?和心理學家一起拆解人生前六年找答案
    我媽最近催我生娃,經常念叨:「孩子小,不用管,餵點奶,換個尿布就行,沒你想的那麼複雜。」是不是有一些人和我媽想法是一樣的,覺得只要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就足夠了。其實不然,孩子的早期撫育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僅是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早期撫育到底有多重要?
  • 贏在起點早教中心丨最好的教育是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我們希望為「給孩子帶得走的能力,而不是背不動的書包」理念下的雙核早教課程提供迭代的反饋以及效果的印證,相信也會對廣大關注早期教育的家長有所幫助和借鑑。  (以下「Q」為起點君提問,「A」為軒軒媽媽回答)  Q:您對於孩子學齡前的早期教育,看重培養什麼能力?您是怎樣引導的?
  • 孩子3歲前有多重要?這篇文章,帶你了解不可見的「3歲差距」
    我們每個人在看到自家孩子和別人家孩子差距的時候,基本都是在孩子讀書之後。這個時候家長們都會感慨:同樣是培養孩子,同樣的家庭條件學習環境,差距為什麼這麼大呢。家長們誤以為孩子在讀書以後才出現的差距,實際上在不可見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只是家長「不知道而已」。孩子3歲以前,每個孩子都非常的可愛活潑,看起來孩子之間沒有什麼差距。
  • 父母陪伴對孩子多重要?規避「留守式教育」,影響孩子成長
    如今的父母是愈來愈繁忙了,每日要忙著工作中,忙著交際,自然父母們那麼奔忙疲勞也全是為了更好地自身的孩子,期待孩子的未來可以過得幸福快樂,能夠去做好自己喜愛的事兒。父母們不可以捨本逐末,只圖著賺錢,卻抽不上時間陪伴孩子渡過他人生道路中最重要的幾年歲月。在企業工作中了幾年後,老楊夫婦存了許多 錢,之後一揣摩她們就離職剛開始自主創業,開起了餐館。
  • 開課前,這樣和孩子交流,明白讀書的意義,在線學習的效果更好
    優秀和明智的父母總是以社會對孩子的要求去要求自己的兒女——杜威3月2號,學生在家裡線上上課,也已經陸陸續續收到了學校寄過來的新學期教材。前一段時間,「停學不停課」,孩子們已經體驗了線上學習,沒有正式的教學要求,也沒有作業的壓力,在家上課的體驗效果很不錯。
  • 成功路上只要完成起點,就會贏得終點,孩子起點很重要
    而父母是最直接影響嬰兒思維意識的重要因素,一個合格的父母,只要掌握好嬰兒期到幼兒期的培育,那麼孩子以後的人生就會破浪的成長。有一位著名作家說過一句話:「我們希望有兩份永久的遺產,能夠留給我們的孩子,一個是根,另一個是翅膀。」我們所理解的根,就是刻在骨子裡的思維意識,父母給孩子形成良好的意識,是為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堅實基礎,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生命中的啟蒙老師。翅膀就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帶著孩子一起飛翔,在鍛鍊孩子獨立的飛翔,送給他們一雙遨遊飛翔的翅膀。
  • 孩子的很多壞習慣,都源於3歲前的「缺失」
    01 3歲前的孩子,是最需要父母的3歲之前,孩子處於飛速成長的階段從牙牙學語到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在3歲之前,孩子還沒有獨立的思維能力,因為他們對這個世界還沒有完全的認知,這個階段的孩子身心都還處於了解世界的階段。
  • 孩子的起跑線真的那麼重要嗎?愛的陪伴才能決定孩子的高度
    朋友說兒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習抓的非常緊,直到去年過年前,還一周有7個文化課的培訓班,每個周末都在培訓班度過,過得非常辛苦。但是孩子很爭氣,不但語數英科門門功課在學校排第一,而且奧數特別突出(光奧數就報了3個培訓班),如果小升初還像原來那樣進民辦憑考試的話,肯定是穩進一流民辦初中的。
  • 3歲前就該培養孩子了
    毋庸置疑,每一位家長都想把自家寶寶培養的很優秀,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在培養孩子之前,我們應該注意到一些基本的知識。想讓孩子變得優秀,應該從小抓起,而不是什麼時候想起來才付諸行動。其實,3歲前就該培養孩子了。1.給孩子以陪伴三歲前的孩子正是成長快速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孩子也更需要家長的陪伴。初來這個陌生的世界,腦海一片空白,對一切都是陌生的,這其中甚至包括孩子自己。
  • 孩子3歲前,這些事決定了孩子的未來,家長要重視,不然就難管了
    導讀:孩子3歲前,這些事決定了孩子的未來,家長要重視,不然就難管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3歲前,這些事決定了孩子的未來,家長要重視,不然就難管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3歲了,我打算陪伴他10000個小時
    從今天開始,我就來陸陸續續,說說我的「萬時陪伴計劃」。畢竟,人生太短,大家算過一輩子有多少萬時嗎?我們相信,三歲前孩子的陪伴,就是幫助他健全長大,成為一個能夠獨立自主生活的好孩子。 慶幸自己教了十來年孩子,見過成千上萬的學生和家長,主要的對象就是3-10歲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