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很多壞習慣,都源於3歲前的「缺失」

2020-09-26 袋鼠麻麻學早教

很多研究表明,孩子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都會受到父母的影響,接受怎樣的家庭教育,擁有怎樣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性格影響是極大的。

就像有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應該是家長的附屬品,同樣也有很多的家長認為,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需要有自己的思考能力。那麼在哪個時間段之間,家長對於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呢?

01

3歲前的孩子,是最需要父母的

  • 3歲之前,孩子處於飛速成長的階段

從牙牙學語到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在3歲之前,孩子還沒有獨立的思維能力,因為他們對這個世界還沒有完全的認知,這個階段的孩子身心都還處於了解世界的階段。

  • 3歲之前,父母還可以給孩子行為和思想上的幫助

3歲之前,孩子還需要在父母的監督下生活,他們不能分辨對與錯,需要父母教會他們很多的東西,開始慢慢地了解身邊的一切,對於每個事物都有初步的意識。

  • 3歲之前,孩子對於父母有很強的依賴性

因為父母是自己生活中最親密的人,也是來到世界看到最多的人,孩子們對父母都會有「雛鳥情節」。在3歲之前,這樣的「雛鳥情節」尤為嚴重,這個階段,大部分的孩子還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或者獨立思考的能力還比較弱,自然而然地就會依賴父母。

02

3歲之前,孩子最容易受父母影響

正是因為3歲之前,孩子們還像是一張白紙一樣,任由父母塗寫。所以在這個階段,父母的行為對孩子來說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幾乎決定了孩子未來的性格養成。

1、語言

我們都說想要學習一門外語,一定要越早越好。在孩子3歲之前,父母的語言就是孩子學習的對象,在這個時間段裡,孩子會模仿父母的語言,甚至說話的方式、語氣。有些詞彙對於他們來說可能很難理解,但是在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學習就對了。

正是因為如此,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每一次出口的話,也許你只是一句無心的髒話,可能就會變成孩子日後的口頭禪。

2、行為

相信大家都知道什麼叫作「有樣學樣」,對於孩子們來說就是這樣的。在沒有樹立正確的是非觀之前,父母的行為在孩子面前就是正確的。孩子會學習父母的舉止,而這個行為是否正確,其實他們自己並不了解,但是在這個階段父母如果不注意,那麼以後想要糾正可能就很難了。

3、生活習慣

人們常說,生活在一個環境中,會讓你不由自主地被環境同化,連已經有了思考能力的成年人,都很難躲過這樣的同化,更何況並沒有自主意識的小孩呢?所以在這個階段,家長也需要注意自己的生活習慣,儘量改正壞習慣,不要給孩子做不好的榜樣。

4、為孩子樹立安全感

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實我們觀察身邊的孩子就能很容易的感覺出來,從小具備安全感的孩子是自信大方的,相反,從小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大多自卑膽小。

5、最初三觀的建立

前文也說過,這個階段的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任由父母塗寫,自然三觀方面也是一張白紙。正是這樣,父母才一定要重視關於孩子的教育,未來避免孩子走上歪路,在這個階段就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

在這些重要的問題中,為孩子樹立安全感其實才是重中之重,安全感影響著孩子長大以後,對待其他人或事物的方式,而樹立安全感最好的方式則是陪伴。

03

缺失陪伴的孩子

陪伴對孩子來說極其重要,沒有得到足夠陪伴的孩子,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親緣關係淡泊

我們都知道,愛是相互的,當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愛,他們自然也會想要回報同樣的愛。陪伴也是一樣,感受到家長的陪伴,會讓孩子覺得放心,而這种放心正是孩子長大之後,維繫親情的紐帶之一。

第二,害怕給人添麻煩

缺少陪伴的孩子都有一種「死撐」的特質,因為缺少陪伴,她們習慣自己解決身邊出現的一切問題害怕給別人添麻煩,害怕從別人那裡獲得幫助和關愛。

第三,害怕和牴觸與人交流

缺少陪伴的孩子,對於自己的認知不夠,會出現自卑的心理。這些孩子善於自我封閉,不願意與人交流,不善於和人分享自己的內心,長久地把一切心事都憋在心裡,對於別人表達的好意,也不知道該如何回應,甚至會出現逃避心理。

第四,影響戀人關係

缺乏安全感不僅僅會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對於自身的感情問題也有很大的阻礙。這類孩子在長大之後,面對自己的感情時,一般都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無所適從,不知道如何接受別人的愛,害怕自己不能回報,一種是隨便一點小恩小惠就被收買,掏心掏肺,容易被騙。

04

孩子3歲前,對家長也極其重要

其實孩子的前三年不僅對孩子很重要,對家長來說也同樣重要。在3歲之前,孩子沒有自己的交友圈,沒有自己的思考能力,是家長最好的教育時期,也是家長培養親子感情的最好時期。

等孩子3歲之後,開始學會自主思考了,和家長之間多少都會出現一些矛盾和分歧。大部分的家長在這種時候,都會開始回憶起孩子曾經聽話的時候,但是她們都沒有想到,孩子現在的「不聽話」,其實才是每個孩子的必經之路。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珍惜孩子3歲之前的日子,儘量將自己可以教給孩子的東西都教給孩子,不要讓自己的行為,變成影響孩子未來人生的最大問題。

05

家長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

在這個階段,家長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行。很多的家長可能都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明明乖乖巧巧的孩子,突然開始說髒話了?

其實這就是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家長沒有注意自己言行的問題,3歲之前的孩子並不理解髒話的意義,但是他們的腦海中會留下這個記憶,等到自己能夠流利的說出口時,可能已經變成孩子的口頭禪了。

在面對孩子驟然的改變時,很多家長的選擇都是非打即罵,但是在孩子身上找原因,找到最後還是百思不得其解。所以家長還不如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家長是孩子的領路人,在孩子人生道路的最開始,是家長需要給孩子指出方向的,如果一開始方向就錯誤了,那麼孩子日後走上歪路又怪得了誰呢?

很多家長看到這裡可能還不以為然,認為自己並沒有注意這些,但是孩子還是聽話懂事的長大了。但是我們都說人是有隱藏性格的,對於很多孩子來說也是一樣,父母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但是也是隱藏在心底的,等到一個恰當的時機,也許就會爆發出來。

正如我們總是在各種文章中看到的一樣,父母有暴力傾向,孩子也會出現暴力傾向。這其中固然有基因的問題,但是孩子幼時受到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

正是因為很多家長在孩子面前沒有樹立良好的榜樣,才讓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迷失方向。父母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將會讓孩子受用一生

相關焦點

  • 孩子3歲前缺失3樣東西,長大後容易養成壞習慣,父母要重視
    最明顯的就是孩子身上的一些壞習慣,其實都是由於三歲前父母的教育不當造成的。3歲前的孩子什麼都不懂,所以即便孩子沒規矩也任由孩子,這種想法是不對的。3歲前缺失這樣,容易養成哪些壞習慣?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有這個壞習慣,被家長批評了之後覺得不開心,或者是心裡委屈的時候,不會用理性的方式溝通解決問題,而是下意識地用武力或者是其它暴力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 孩子的壞習慣都是小時候養成的,6歲前發現這3個壞習慣,一定要改
    孩子的壞習慣都是小時候養成的,6歲前發現這3個壞習慣,一定要改很多家長在對待孩子的時候不能掌控好尺度。而一些老人在帶孩子的時候,更是把孩子寵過了頭。對下一代的喜愛和關懷是長輩的本性,採用正確方法對待孩子也是家長們慢慢意識到的問題。
  • 3歲定終身,孩子的壞習慣,多半是父母的「缺失」造成的
    那麼,如何在孩子有自己思考能力的時候,幫助他們改正壞習慣,對環境、對世界確立正確的認知。3歲前依賴父母在三歲之前,孩子缺乏獨立的思考能力,完全依賴父母,並且父母的行為、認知會極大程度的影響孩子的性格。,他們的性格、習慣都是由父母來發揮作用的。
  • 3歲前的「缺失」,父母莫忽視(推薦
    那麼究竟在哪個時間段之間,家長對於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呢?今天跟無憂小編一起看過來吧!NO1:3歲前的孩子,是最需要父母的3歲之前,孩子處於飛速成長的階段。從牙牙學語到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在3歲之前,孩子還沒有獨立的思維能力,因為他們對這個世界還沒有完全的認知,這個階段的孩子身心都還處於了解世界的階段。3歲之前,父母還可以給孩子行為和思想上的幫助。
  • 孩子3歲前的4個壞習慣,是他們智商高的表現,父母不要盲目去糾正
    孩子3歲前的4個壞習慣,是他們智商高的表現,父母不要盲目去糾正相信很多媽媽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發現孩子真是一天一個變化,小臉經常說變就變。特別是3歲左右的寶寶,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是最難帶的,很多媽媽都表示帶3歲左右的寶寶,有時候比幹農活還要累。
  • 智商高的孩子,3歲前都有這些壞習慣,家長別因無知而盲目阻止
    所以父母不必反覆向孩子強調成績的重要性,這對孩子來說反而是一種壓力。對許多人來說,智商差異並不大,但發展卻有早晚之分。兒童的早期成長是很關鍵的。但許多家長對孩子的一些行為表示很疑惑,很多時候,家長們所認為的一些「壞習慣」,其實是孩子在發展智力的表現。
  • 孩子上學後出現的很多問題,都源於這塊教育的缺失
    家長各有各的擔憂:「我家孩子膽子特別小!」「我家孩子總是不好好吃飯!」「我家孩子老愛哭鼻子!」……家長們的擔心並非沒有道理。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上學後出現的很多問題,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甚至可以說,這些並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在早期教育上的缺失所致!提起早教,大家並不陌生。事實上,在大城市,早教已成為育兒標配。
  • 孩子三歲前的「壞習慣」,是智商高的體現,家長不要盲目阻止
    當孩子的行為是錯誤的要及時教育孩子,及時往正確的方向引導孩子。尤其對待3歲左右的孩子,這個年紀很特殊,孩子雖然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但是他們的大腦發育還不太完全,沒有達到可以理性思考的地步。假如家長不能理解孩子哭鬧背後的真正含義,每次孩子哭鬧就覺得孩子是在無理取鬧,所以就會打罵孩子,甚至不管他們,就容易對孩子的身體跟心理都造成傷害。科學研究表明3歲之前的寶寶正是性格跟智商形成的關鍵時期,所以家長要想讓孩子變得更聰明,就必須抓住個黃金時期。
  • 3歲前,請允許孩子有這些「壞習慣」
    ,這些怎麼都制止不了的「壞習慣」,並不像我們所想的那樣壞,而是成長的自然表現,過分管束反而不妙。管太多就是阻止孩子變聰明。還有不少孩子喜歡撕紙,這種「一用力就能把東西弄碎」的遊戲實在太好玩了! 然而滿屋子都是碎紙屑,苦逼的是媽媽!跟在孩子屁股後面收拾,你絕對會被氣瘋!
  • 由於隔代教養、親子時間不足、家庭教育缺失等原因,很多孩子整天與...
    日前,教育部網站公布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給學齡前兒童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的成長設定了一個「階梯」狀的標準,例如「3歲學會不跟陌生人走」、「4歲學會體諒父母辛勞」、「5歲會說出家庭住址」、「6歲學會接受不同意見」等。教育部門希望據此轉變公眾的教育觀念,防止和克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
  • 孩子2歲之前,這3個「壞習慣」是變聰明的表現,媽媽別盲目訓斥
    今日問題:寶寶2歲前,這3種壞習慣別制止!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成鳳,希望他們能有一個好的人生,幸福的生活。為了自己的孩子都是操碎了心。孩子在成長的路上其實會遇到很多敏感期。
  • 孩子3歲前這些「壞習慣」可以慣著...
    其實這些怎麼都制止不了的「壞習慣」,並沒有我們所想的那樣壞,而是成長的自然表現,家長過分管束反而不妙。孩子只是在學怎麼吃飯孩子吃飯是很多媽媽的噩夢,看著孩子拿著一根油膩膩的青菜在啃,小手又油膩又髒,米飯撒得一地都是,當媽的看到整個人都不好了!
  • 青少年2/3的自殺、70%的墮落源於父愛缺失,警惕父愛饑渴症
    3.情緒障礙。如抑鬱、焦慮、自尊心不強,缺乏熱情,自制力弱,依賴性強等。4.體格發育障礙。即孩子的身高、體重、動作及反應速度均要比同齡兒童落後很多。羅賓森的一項調查顯示,近2/3的自殺青少年、70%的未成年懷孕和濫用藥物的青少年,他們家庭中爸爸基本是缺席的。其另一項調查顯示,如果澳洲所有的爸爸每天多陪孩子玩5分鐘,那麼政府就可以少花50億澳元的預算,要知道這些錢都花在了青少年犯罪、藥物使用、專項教育(提高學習興趣和避免分心)等領域。
  • 日本腦神經專家:10歲前的3個階段,是孩子專注力培養的黃金時期
    日本腦神經專家:10歲前的3個階段,是孩子專注力培養的黃金時期 教育學家們早早就發現了專注力的重要性,國內外研究學者們多年來不斷摸索探究,希望掌握孩子們專注力培養的關鍵,能夠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天才。
  • 3個壞習慣容易引起孩子蛀牙
    3個壞習慣容易引起孩子蛀牙 原標題:    孩子容易蛀牙是父母頭疼的問題,其實,孩子蛀牙都是不良習慣引起的,小編帶你來看看。   3個壞習慣容易引起孩子蛀牙   1、偏食   偏食習慣不但影響全身健康,而且對牙齒損害極大。兒童多喜歡吃精細食物、甜食、零食,例如麵包、餅乾、點心、糖果等。
  • 孩子午睡如果有這3個壞習慣,會讓疲憊感劇增,很多家長做錯了
    文 | 小璐媽媽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到底需不需要睡午覺?如果要睡午覺,睡多長時間才好?等等關於孩子午睡的問題一直在養娃圈有很多的爭議。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還處於成長期,午睡可以促進孩子的身體發育,讓孩子健康長大,而反對的家長則認為,正因為孩子還小,精力旺盛,午睡根本睡不著,強迫孩子入睡也沒意思。「孩子到底能不能睡午覺」這個話題的「互撕」,暫且還沒有結論。不過如果孩子午睡時有這3個壞習慣,那麼午睡不僅不會緩解孩子的疲勞,反而會讓孩子的疲憊感劇增,睡了還不如不睡。
  • 孩子6歲前一定要避免5個壞習慣,關係孩子未來一生
    這類孩子屬於典型的磨蹭、散漫、拖延、沒有時間觀念,做事慢慢悠悠,這種壞習慣,將來會十分影響孩子學習和生活的效率。2、看電視沒節制,愛玩電子遊戲如今電視、電腦、平板、手機對孩子的誘惑力與日俱增,很多孩子缺乏自控力,養成了看電視沒節制、愛玩電子遊戲的壞習慣,讓家長十分頭疼
  • 3歲前的教育影響孩子一生,父母做好這些,孩子受益終身!
    3歲前的孩子,是最需要父母的! 3歲之前,孩子處於飛速成長的階段 從牙牙學語到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在3歲之前,孩子還沒有獨立的思維能力,因為他們對這個世界還沒有完全的認知,這個階段的孩子身心都還處於了解世界的階段。
  • 很多悲劇事件的產生,都是孩子的品德教育缺失的惡果
    這幾年,孩子惹禍的事件層出不窮,有些惡行甚至是讓人髮指,因此不少人呼籲要降低入刑年齡。但我們也要客觀地想到,不能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孩子,有時候,孩子犯錯,是由各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就如這次佛山的事件,女孩的做法是難免讓人心生非議,但難道這所有的錯,都應該她一人承擔嗎?
  • 寶寶3歲前,「認生、戀物、尿床」都不要管,養孩子越操心越難!
    3歲前,這幾個壞習慣不要管,否則適得其反寶寶認生不用管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大相同,有的孩子天生就是熱情好動,有的孩子天生就是內斂安靜。寶寶戀物不要管孩子在成長階段,很容易產生戀物的行為,對於某種物品非常依賴,比如要有固定的玩偶陪伴才能睡著覺,很多媽媽都擔心孩子會一輩子抱著玩具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