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歲前缺失3樣東西,長大後容易養成壞習慣,父母要重視

2020-09-23 小歆媽媽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對於很多家長來說,3歲的孩子確實僅僅只是一個需要家長帶著成長的孩子,他們即便是想做什麼事情,或者是有什麼其他的想法,很多都無法通過自己的雙手或者是自主行為將之變為事實。

但是,家長忽視的是,孩子在沒有能力的時候確實沒辦法,然而,當孩子逐漸長大,這些「後遺症」就會開始顯現。最明顯的就是孩子身上的一些壞習慣,其實都是由於三歲前父母的教育不當造成的。

3歲前的孩子,最需要這3樣東西

1.陪伴

三歲前的孩子對父母的依賴遠遠超出父母的想像,細心的父母能夠發現,自己只要稍微離開孩子幾分鐘,或者是不在孩子的視線範圍內,孩子便會哭著找。

父母對於孩子來說,不僅僅是安全感最主要的來源,更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間隱藏著的某種「依賴鏈」,這種「依賴鏈」迫使孩子不斷地尋求家長的「氣味」,從而才能達到心安。

所以,3歲之前的孩子往往最需要父母的陪伴,不管是孩子睡著還是醒著,只要能夠看得見家長,孩子才會覺得安全。

2.規矩

很多家長認為3歲前的孩子什麼都不懂,所以即便孩子沒規矩也任由孩子,這種想法是不對的。

3歲前的孩子,很需要家長進行規矩意識的教導。比如告訴孩子什麼東西能碰,什麼東西不可碰,哪些事情是小孩子不可以做,小孩子做哪些事情在大人看來是很沒有禮貌的,小孩子做哪些事情能夠得到大人的誇獎等等。

孩子可能還不理解,但是家長教多了,自然會產生規矩意識,從而學會從小約束自己的行為,也會更加懂禮貌,養成好習慣。

3.表達情緒的能力

3歲前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還不足以使他們能夠準確地說出自己的情緒,有些孩子說話甚至還磕磕巴巴,沒辦法說出一句很完整的話,所以即便是內心有情緒,也只能通過哭鬧或者是打人這樣的方式來發洩,但這樣會讓孩子習慣性地用一種非理性的方式去排解自己的情緒。

所以,3歲前的孩子還需要學會表達情緒的能力,它包括語言上的表達以及控制或者是通過自己的肢體來表達情緒的能力。

孩子3歲前缺失這樣,容易養成哪些壞習慣?

1.遇事習慣性哭鬧,依賴家長

缺少家長陪伴的孩子,安全感缺失也非常嚴重,他們除了可能會從心理上疏遠家長之外,更多的是會對家長產生更多的依賴感。

當家長長時間不在孩子身邊時,孩子可能會長時間哭鬧,家長也會選擇用各種方法哄孩子,當孩子習慣了這樣的方式,當想要得到某物,或者是表達自己的訴求時,也會選擇用哭鬧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種壞習慣對孩子日後的學習和生活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也會影響到孩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缺乏規矩意識,屢教不改

李玫瑾教授曾生活過,孩子6歲之前就應該給他樹立規矩意識。一般來說,從孩子會說話會走路起,具備一定的自我意識以及行動能力起,就應該約束孩子的一些行為,否則孩子會因為缺乏規矩意識而屢次犯錯,出現屢教不改的情況。

3歲前的孩子對於事情的是非對錯沒有概念,他只知道自己想做某件事,或者是喜歡做某件事,但是卻不知道這件事會對他自己、會對別人產生怎樣的影響。

比如說,孩子走路總是喜歡拉著家長,不管紅燈還是綠燈,這時候家長若是不和孩子強調「紅燈停,綠燈行」的規則,孩子可能在不注意的時候自己就往馬路上走了。這是一件非常的事情,不僅對自己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同時也影響了別人。

3.喜歡暴力解決問題

缺少情緒表達能力的孩子,容易養成極端的性格,比如說當遇到自己覺得不開心的事情時,會選擇用暴力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有這個壞習慣,被家長批評了之後覺得不開心,或者是心裡委屈的時候,不會用理性的方式溝通解決問題,而是下意識地用武力或者是其它暴力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比如說,小孩子之間發生了爭吵,本來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只要好好說開了過個一會兒就好了。但是,不會表達自己的孩子就會選擇用「拳頭」來為自己出一口氣,認為只要把別的孩子打哭了,自己就贏了。

這樣極端的壞習慣對孩子日後的人格發展很不利。

孩子3歲前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1.給孩子足夠的陪伴

在孩子3歲前,家長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孩子在擁有足夠安全感的前提下,長大後對家長的依賴會有所減少。

同時,家長應該注意的是,陪伴孩子指的是「有效陪伴」,並不是說陪在孩子的身邊就叫陪伴。一個小時的有效陪伴抵得過三個小時的簡單陪伴,所以,家長應該注意自己陪孩子的方式,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儘可能地幫助孩子,在孩子有疑惑的時候儘量回應孩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做到這樣,孩子自然也能夠養成良好的習慣。

2.建議孩子的規矩意識

家長應該注意建立孩子的規矩意識,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東西,比如說什麼是不對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等等,最好用語言以及自己身體力行的方式給孩子做好科普以及示範。

比如說過馬路的時候,紅燈的時候是不可以過去的,因為對面的車會行駛過來,只有綠燈的時候才可以過去等等;比如說吃飯的時候不要總是用筷子在碗裡面隨便翻,這樣會影響到大家的食慾,是很不禮貌的行為等等。

要想孩子學會規矩,家長必須得先自己教,並且做出示範。

3.培養孩子管控情緒的能力

培養孩子管控自己情緒的能力也很重要。家長應該從自身做起,不隨意吼孩子或者是打罵孩子,當孩子做錯的時候就事論事,告訴孩子為什麼是錯,孩子才會明白講道理的重要性,而不是什麼事情都習慣性用拳頭來解決。

對於年紀小的孩子來說,家長也可以教會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教給他一些簡單的詞彙諸如「生氣」、「委屈」等等,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情緒,才能夠學會管控情緒。

今日互動話題:你家孩子遇事情容易哭鬧嗎?歡迎下方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的很多壞習慣,都源於3歲前的「缺失」
    01 3歲前的孩子,是最需要父母的3歲之前,孩子處於飛速成長的階段從牙牙學語到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在3歲之前,孩子還沒有獨立的思維能力,因為他們對這個世界還沒有完全的認知,這個階段的孩子身心都還處於了解世界的階段。
  • 孩子2歲時錯過秩序敏感期,長大後壞習慣很難改,從小父母要重視
    小孩子剛出生的時候,簡直就是一個小天使一樣,萌化了父母們的心的,等孩子在長大一點的時候,就覺得孩子還是比較的乖巧的,等孩子到了2歲的時候,就從小天使變成了小惡魔了。家裡經常會被孩子們搞得亂七八糟,東西到處扔,怎麼跟孩子說,孩子都不該,有的時候還會用大哭來反抗父母,父母們不解,孩子的脾氣為什麼變得這麼大呢?
  • 3歲前的「缺失」,父母莫忽視(推薦
    NO1:3歲前的孩子,是最需要父母的3歲之前,孩子處於飛速成長的階段。從牙牙學語到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在3歲之前,孩子還沒有獨立的思維能力,因為他們對這個世界還沒有完全的認知,這個階段的孩子身心都還處於了解世界的階段。3歲之前,父母還可以給孩子行為和思想上的幫助。
  • 李玫瑾:孩子6歲前,家長要逼他養成3個習慣,長大後才容易出息
    人想要養成好習慣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這需要每天的重複訓練才能達到,如果你家孩子從小就調皮、做事不認真,家長沒有及時糾正的話,那麼這些壞習慣會跟隨孩子一輩子。李玫瑾是我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一名育兒專家,她的講座近幾年火爆全網,得到很多家長的認可,李玫瑾表示:孩子6歲前,家長要逼他養成3個習慣,長大後才容易出息。
  • 3歲定終身,孩子的壞習慣,多半是父母的「缺失」造成的
    寶寶擁有什麼樣的父母,在什麼樣的家庭長大,接受什麼樣的家庭教育,對於孩子來說,性格的養成都來源於這些。在三歲之前,孩子缺乏獨立的思考能力,完全依賴父母,並且父母的行為、認知會極大程度的影響孩子的性格。,有安全感的孩子是自信大方的,反之很容易自卑膽小。
  • 3歲前的教育影響孩子一生,父母做好這些,孩子受益終身!
    3歲前的孩子,是最需要父母的! 3歲之前,孩子處於飛速成長的階段 從牙牙學語到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在3歲之前,孩子還沒有獨立的思維能力,因為他們對這個世界還沒有完全的認知,這個階段的孩子身心都還處於了解世界的階段。
  • 孩子睡前這3個壞習慣不糾正,長大後與高個子無緣,真要重視了
    孩子睡前這3個壞習慣不糾正,長大後與高個子無緣李女士是一位空姐,淨身高175,她的愛人也是一位機長,兩人都是人們心中一對又高挑又耀眼的璧人,但是他們的孩子已經12歲了,身高還是在140左右,兩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因為他們平時給孩子的營養都是很科學全面的
  • 立規矩要趁早,3歲前培養好孩子這3個習慣,娃長大後容易有出息
    懂規矩的孩子更容易成才,給娃立規矩別嫌早,這3個習慣趁早培養作為父母,不僅要養孩子,而且也要教育孩子,讓孩子養成三個習慣:做事情自律、懂得分享、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雖說培養要一個三歲的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是很難的,但是為了讓孩子養成好習慣,作為父母,需要要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 孩子3歲前的4個壞習慣,是他們智商高的表現,父母不要盲目去糾正
    孩子3歲前的4個壞習慣,是他們智商高的表現,父母不要盲目去糾正相信很多媽媽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發現孩子真是一天一個變化,小臉經常說變就變。特別是3歲左右的寶寶,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是最難帶的,很多媽媽都表示帶3歲左右的寶寶,有時候比幹農活還要累。
  • 父母這六大壞習慣,孩子最容易模仿,壞處多多,希望你沒有!
    如果想讓寶寶健康成長,父母應該注意他們每天的的言行舉止。因為父母如果有不當的言行,都容易讓孩子有樣學樣。根據研究,父母以下這六個壞習慣,最容易讓孩子學去,一定要重視了: 1、父母很節儉,卻對孩子大手大腳。有些父母通常很節儉,但他們對孩子很慷慨。孩子一哭就給買玩具,買給他的衣服比大人的要貴。
  • 孩子3歲之前,父母要「狠心」幫他養成這3個習慣,娃將來少走彎路
    寶寶從出生起,就會對這個未知的世界進行積極地探索,父母應該在孩子這個過程當中,從小對寶寶進行教育。三歲前讓寶寶養成一個好習慣是很容易的,如果父母能夠在這個時間來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那麼寶寶將來在面對很多事情時,都會感到更加容易。實際上,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孩子在三歲前就有了一些簡單的習慣,並且他們養成一種習慣也非常快。
  • 孩子有這「3個壞習慣」,會導致大腦「變笨」,父母要重視
    在每個父母所有的對自己孩子的期待中,相信都少不了「聰明」這一項。而市面上的各種早教班、智力開發課程等也都是抓住了父母希望孩子更聰明這一心理。但是很多父母都容易忽視了一點,那就是孩子的日常習慣也能決定孩子聰不聰明。
  • 孩子3歲前,父母陪伴做完這9件事,孩子長大後更自信
    這裡是【新手媽媽帶娃記】,每天分享新手爸媽和寶寶的那些事兒~0~3歲是寶寶在生理、心理、社會意識等方面的覺醒期。想要更好的開發寶寶的智力和培養好性格,爸爸媽媽們要記得陪伴孩子做完這9件事。5、教寶寶穿脫衣服寶寶1歲後,就可以開始學習穿脫衣服
  • 孩子3歲前,這3個「習慣」父母要儘早培養,娃長大後更容易成大器
    父母們在面對孩子時,總是抱著很大的期望和盼望,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長為世界上最優秀的人,能受到世界上最多的喜愛。 父母們也會將自己最大的愛投注在孩子身上,尤其是在孩子3歲之前。父母們覺得3歲前的孩子是正值得寵愛的時期,所以對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都十分寵溺,捨不得讓他們受到一丁點兒傷害。
  • ​孩子睡前有這3個壞習慣,父母要當心,別讓它們偷走孩子的身高
    有了孩子後,父母們便開始了各種操心,在身高這方面,父母最為重視,特別是父母自身不太高的話,更是憂心。我聽小塗這麼說後,馬上對她說:「孩子睡前習慣很重要,做的不對,容易導致孩子長不高!」雖然說孩子的身體絕大部分受遺傳因素影響,但是還有百分之三十受後天因素影響,所以我們想要孩子長得高,決不能大意了,若孩子睡前有這3個壞習慣,父母要當心,別讓它們偷走孩子的身高!
  • 這3類壞習慣容易讓孩子越來越笨,父母再不收手,後悔就來不及了
    文/寧媽媽育兒經父母最盼望的就是孩子越來越聰明,長大後能有出息,除了天賦,生活中父母不經意的一些壞習慣,是很容易讓孩子變得越來越笨,等到父母意識到的時候,後悔就來不及了,習慣養成或許能改,而思維一旦定向,就很難改變。
  • 孩子3歲之前,要立下「三大規矩」,父母如果心軟就是在害他
    俗話說,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而養育孩子不僅僅是指孩子的吃喝拉撒,還包括孩子所接受的教育。在學前階段,孩子一直生活在家裡,需要接受家庭教育,雖然孩子年齡小,但是父母如果不早早地教育孩子,那麼等到孩子長大了之後,很容易養成一些壞習慣,從而影響孩子的一生。
  • 這3種孩子長大後沒出息,都是「偽聰明」,父母要及時糾正
    現在小明的父母后悔了,當初沒有及時糾正孩子愛耍嘴皮子的習慣,給孩子養成錯誤的習慣。>愛耍小聰明的孩子,小時候大人會覺得孩子精神頭夠用,腦瓜聰明,可是長大後耍小聰明就不一定是好事。這時父母才注意到孩子的這種壞習慣都是自己養成的,後悔沒有及時糾正。
  • 孩子的壞習慣都是小時候養成的,6歲前發現這3個壞習慣,一定要改
    孩子的壞習慣都是小時候養成的,6歲前發現這3個壞習慣,一定要改這樣的不好行為一定要趁早改掉,因為這個時候家長的說教還是很管用的。任性傲慢、無視他人。很多家長在對待孩子的時候不能掌控好尺度。而一些老人在帶孩子的時候,更是把孩子寵過了頭。對下一代的喜愛和關懷是長輩的本性,採用正確方法對待孩子也是家長們慢慢意識到的問題。
  • 孩子長大後會遺忘3歲前的事,如果你家娃還記得,家長就要警惕了
    另外大腦也會對事物進行識別判斷,一些放在大腦深處,且平時不容易想起來的事情就會被慢慢替換掉,填充進新的記憶。有科學家表示,孩子長大後,會慢慢失去3歲以前的記憶。3歲前的孩子自我意識淺薄,對事物都是懵懂無知的,他們不能夠很好的描述自己看到的事物,因此隨著他們長大,記憶就逐漸模糊,到最後消失在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