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定終身,孩子的壞習慣,多半是父母的「缺失」造成的

2020-10-12 芽芽媽育兒百科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寶寶擁有什麼樣的父母,在什麼樣的家庭長大,接受什麼樣的家庭教育,對於孩子來說,性格的養成都來源於這些。那麼,如何在孩子有自己思考能力的時候,幫助他們改正壞習慣,對環境、對世界確立正確的認知。

3歲前依賴父母

在寶寶三歲之前,是一個特殊的時間段,在這個時候,他們的思想、行為都處於飛速的成長階段,如何在這個階段培養他們認知世界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首先,他們已經從牙牙學語開始產生了自己獨立的思維意識,他們開始逐漸了解世界。

其次,寶寶不能完全分辨事物的好與壞、對與錯,他們需要爸爸媽媽在思想、行為上給予他們幫助,讓他們慢慢了解身邊的事物,教會他們如何去認識、去處理問題,是他們對身邊環境、世界形成意識的初始階段。

第三,孩子非常依賴且受父母影響。在三歲之前,孩子缺乏獨立的思考能力,完全依賴父母,並且父母的行為、認知會極大程度的影響孩子的性格。

確立好習慣

孩子是一張白紙,他們的性格、習慣都是由父母來發揮作用的。

01安全感

這個階段,要幫助他們樹立安全感,有安全感的孩子是自信大方的,反之很容易自卑膽小。這個時候樹立安全感是最重要的,影響著孩子日後待人接物的方式,爸爸媽媽要多多陪伴寶寶。

02建立三觀

爸爸媽媽要充分地發揮榜樣的作用,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意識,確立正確的是非觀。

03生活習慣

爸爸媽媽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生活習慣,比如吃飯時候要注意什麼?不能做什麼?比如學會簡單地收拾自己的玩具等。同時爸爸媽媽也要注意自己的生活習慣,給寶寶做好榜樣。

04語言&舉止

三歲之前,孩子是模仿爸爸媽媽說話、行為舉止的最佳階段。爸爸媽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幫助他們多多擴充詞彙量,並且注意儘量避免說一些難聽的話語;同時,在家裡家人相處、在外面與朋友相處的時候,如果有孩子在場,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為,不說髒話、不要打架,否則一旦形成錯誤的習慣,便很難糾正。

欠缺陪伴的危害

三歲之前的寶寶,如果沒有得到爸爸媽媽充足的陪伴,很容易對他們的身心發育造成影響。

01親子關係疏離

三歲之前是建立親子關係的最佳時期。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愛的陪伴,會讓他們被愛包圍,明白自己是被需要的,是被重視的。這種情感的連接正是維繫、穩定親子關係的紐帶之一。

02擔心給別人添亂

缺乏陪伴,他們會去習慣獨立解決自己的問題,總是害怕去求助於爸爸媽媽、求助於身邊的朋友,甚至害怕得到別人的關愛和幫助,總是喜歡一味付出,甚至影響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

03缺乏溝通交流

與父母缺乏有效陪伴的孩子,很容易會自閉、不願敞開心扉,與他人交流,與他人一起分享自己內心的快樂或者悲傷,甚至會把所有的事情都放在自己心裡,無法去合理表達自己的情感,不知道如何回應別人對自己的關心或者愛護,甚至出現逃避的心理。

芽芽媽叨叨

三歲之前,寶寶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他們沒有自己的社會交往圈,恰恰是爸爸媽媽與他們培養親子關係的最佳時期,也是對他們進行良好教育的階段
三歲之後,他們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會開始和爸爸媽媽產生分歧和爭議,所以為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言行舉止,一定要在三歲之前儘量多多言傳身教,做好榜樣,不要讓自己一時疏忽的行為,影響孩子的未來。

參考文獻
【1】Alfred Adler,《兒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養》,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2】牧之,《兒童行為心理學》,臺海出版社,2020【3】李群鋒,《兒童情緒心理學》,古吳軒出版社,2017【4】李群鋒,《兒童性格心理學》,古吳軒出版社,2017


相關焦點

  • 孩子3歲前缺失3樣東西,長大後容易養成壞習慣,父母要重視
    最明顯的就是孩子身上的一些壞習慣,其實都是由於三歲前父母的教育不當造成的。,最需要這3樣東西1.陪伴三歲前的孩子對父母的依賴遠遠超出父母的想像,細心的父母能夠發現,所以,3歲之前的孩子往往最需要父母的陪伴,不管是孩子睡著還是醒著,只要能夠看得見家長,孩子才會覺得安全。
  • 都知道3歲定終身,但2歲寶寶的秩序敏感期,父母同樣要重視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每一位爸爸媽媽都是非常關心自己的孩子的,所以無論是孩子處於哪一個成長過程中,父母們都希望能夠參與進去,並且經過科學研究結果表明,孩子的成長過程是需要父母的陪伴的,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少父母的陪伴的話,孩子的性格將會變得不健全。
  • 孩子的很多壞習慣,都源於3歲前的「缺失」
    01 3歲前的孩子,是最需要父母的3歲之前,孩子處於飛速成長的階段從牙牙學語到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在3歲之前,孩子還沒有獨立的思維能力,因為他們對這個世界還沒有完全的認知,這個階段的孩子身心都還處於了解世界的階段。
  • 孩子做事太「拖延」?多半是這「3大原因」,父母別只會催
    小美的侄子今年4歲了,是個機靈的寶寶,但有做事愛拖延的壞習慣。3. 容易造成自卑心理當孩子進入集體生活時,必須要跟上大家做事的節奏,否則就會被當做拖後腿的人,同伴們自然不喜歡與這樣的人交往。處處受排擠讓孩子形成自卑的心理,會造成他做事不自信,未來很難成功。孩子做事愛拖延的危害很大,作為父母應該幫助他們儘早改掉此習慣。大家要知道這種行為並不是一日形成的,父母應該反省自己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了解孩子為何會有「拖延症」。
  • 3——6歲的孩子怎麼教?大師教你怎樣做父母,看看你做得怎麼樣?
    這個時期培養得好,以後只需順著他繼長增高的培養上去,自然成為社會優良的分子:倘使培養得不好,那麼,習慣成了不易改,傾向定了不易移,態度決了不易變。這些兒童升到學校裡來,教師需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去到正他們已成的壞習慣、壞傾向、壞態度,真可算為事悟功豐。
  • 寶寶這4個壞習慣,多半是高智商的表現,父母不要盲目糾正!
    3歲可以說是孩子成長的「分界線」。3歲以後,寶寶將逐漸進入學校生活。3歲以前,寶寶的思維和語言能力較弱。許多家長認為照顧孩子最困難的地方就是,他們根本不懂得如何正確地表達。尤其是當父母看到孩子有一些壞習慣時,家長想要教育,但孩子卻聽不懂,讓他們自己說也說不明白。
  • 越長越笨的孩子,多半因為三個壞習慣,發現一個父母就該警惕了
    執筆:張蒙編輯:王之風定稿:蘇子後孩子在不同家庭和父母不同教養方式下成長,形成的生活和行為習慣也不一樣,但一個人的習慣往往會伴隨一生,對他所產生的影響也是非常深遠的,有些不良的壞習慣,甚至會損害孩子大腦健康發育。
  • 孩子從小有這3個壞習慣,父母別覺得不用管,超過5歲很難改
    導讀:孩子從小有這3個壞習慣,父母別覺得不用管,超過5歲很難改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從小有這3個壞習慣,父母別覺得不用管,超過5歲很難改!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的10個壞習慣,父母一定要儘早糾正,尤其是第五個
    老人們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十二歲定終身!」。影響這其中規律的因素之一,就是孩子的日常行為習慣。不論好習慣,還是壞習慣,兒時一旦形成,往往會伴隨一生。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要發現並及時改掉孩子的壞習慣。
  • 下面3個壞習慣,父母不要掉以輕心,早看早受益
    家庭是孩子習慣養成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習慣的老師。下面這3個壞習慣,父母一定不能掉以輕心!缺乏規則意識的孩子,尤其需要父母嚴肅、有原則的引導,這是在教他自我控制,為自己的言行負責。不要因為孩子小,就縱容他為所欲為,小時候不教孩子明確自己行為的界限,就是為他今後的成長埋下隱患。
  • 3歲前的教育影響孩子一生,父母做好這些,孩子受益終身!
    3歲前的孩子,是最需要父母的! 3歲之前,孩子處於飛速成長的階段 從牙牙學語到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在3歲之前,孩子還沒有獨立的思維能力,因為他們對這個世界還沒有完全的認知,這個階段的孩子身心都還處於了解世界的階段。
  • 3歲前的「缺失」,父母莫忽視(推薦
    NO1:3歲前的孩子,是最需要父母的3歲之前,孩子處於飛速成長的階段。從牙牙學語到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在3歲之前,孩子還沒有獨立的思維能力,因為他們對這個世界還沒有完全的認知,這個階段的孩子身心都還處於了解世界的階段。3歲之前,父母還可以給孩子行為和思想上的幫助。
  • 害苦孩子一生的4個壞習慣,再不改就廢了,智慧父母要警惕
    兒童時期是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也最容易養成壞習慣!孩子自私、叛逆、磨蹭、暴躁、不合群等負面人格的滋長,就是家長在這一時期對不良行為習慣沒有及時糾正造成的。如果孩子有下面的幾種壞習慣,爸媽必須留心了,要及時給孩子糾正過來。
  • 孩子一旦錯過,就終身難以彌補的教育「關鍵期」到底是什麼
    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某種關鍵期應視每個兒童的實際情況而定,有的孩子可能出現的早些,另外有些孩子可能出現的晚一些,所以應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教育。相關研究表明,兒童的智能發育至少存在著九大關鍵期,如語言關鍵期(0-6歲)、秩序敏感期(2-4歲)、感官關鍵期(0-6歲)、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關鍵期(1.5-4歲)、動作關鍵期(0-6歲)、社會規範關鍵期(2.5-6歲)、書寫關鍵期(3.5-4.5歲)、閱讀關鍵期(4.5-5.5歲)、文化關鍵期(6-9歲)等。
  • 為什麼三歲定終身?年輕父母必須知道的兒童心理學
    在1-3歲這個年齡階段,小孩子對於世界的概念是模糊並且沒有界限的,他們覺得世界是以他們作為中心來運轉的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小朋友來說是不成立的,他們會說:世界就是我的!我就是世界!
  • 這3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別高興了
    未來步入社會,如果孩子沒有真才實學,光靠著自己的小聰明,將來是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的。所以,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別得意了!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3、孩子只會耍嘴皮子最有一些孩子從小就像是一個「小大人」一樣,不喜歡跟同齡人一起玩。尤其是跟成年人交流時,他們總會說出很多道理,但等到你要求孩子去做時,他們就容易放棄。
  • 喜歡「轉筆」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是人生贏家,父母別杞人憂天
    一到孩子寫作業或上課時,就聽見「啪,啪,啪」筆落在書本上,課桌上或地上的聲音,父母和老師對此是深惡痛絕,一經發現就會將孩子批評一遍,老師更嚴格還會直接沒收。轉筆有傳染性,班級裡但凡有一個孩子轉筆,不出半個月,整個班級裡就有一多半學生都陸陸續續開始。
  • 孩子滿嘴黑牙齲齒,別讓糖果背鍋了,父母這些壞習慣要改
    齲齒發黑,可能跟家長這三個壞習慣有關根據中國口腔健康流行病調查報告中顯示,近兩年中國兒童齲齒發病率大大地增加,甚至於出現幼齡化趨勢,基本上每十個3~5歲年齡段的幼兒就有五個患齲齒的,齲齒大多患病在乳牙上,這給家長們提了個醒,兒童口腔護理工作必須落實、到位。
  • 孩子3歲前的4個壞習慣,是他們智商高的表現,父母不要盲目去糾正
    孩子3歲前的4個壞習慣,是他們智商高的表現,父母不要盲目去糾正相信很多媽媽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發現孩子真是一天一個變化,小臉經常說變就變。特別是3歲左右的寶寶,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是最難帶的,很多媽媽都表示帶3歲左右的寶寶,有時候比幹農活還要累。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修煉」這3點陪伴終身成長!
    晚上7點,結束一天忙碌的工作到家,緊接著投入下一場「戰鬥」~輔導作業,這應該是很多父母的日常。今天兒子的默寫和英語都錯了,問他分析錯誤的原因?於是又開始委屈的哭了,他用哭聲一方面表示委屈、另一方面表示對家長批評的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