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的孩子怎麼教?大師教你怎樣做父母,看看你做得怎麼樣?

2020-12-20 劉老師教育研究工作室

#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陶行知論述:孩子的人格陶冶重在六歲前。

六歲以前是人格陶治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培養得好,以後只需順著他繼長增高的培養上去,自然成為社會優良的分子:倘使培養得不好,那麼,習慣成了不易改,傾向定了不易移,態度決了不易變。這些兒童升到學校裡來,教師需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去到正他們已成的壞習慣、壞傾向、壞態度,真可算為事悟功豐。(《陶行知全集》第1卷,70頁)

朱永新教授解讀

關於兒童早期教育的問題,幾乎所有的教育家都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只不過在具體的時間上不完全一樣,有人認為五歲前很關鍵,有人認為七歲前很重要,有人則認為十二歲前最敏感。

但是,在什麼時候應該教育什麼的問題上,幾乎所有的教育家都特別強調:幼兒時期的品德習慣教育最重要。華德福的創始人斯坦納就認為,人生的第一個七年,是「善」的教育的關鍵時期。

陶行知先生對此也有深刻的論述。他提出,「 幼兒教育是為人生之基礎,不可不能早給他建立得穩。兒童學者告訴我們,兒人生所需之重費習慣、傾向、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 這就是中國吉代說的「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親愛的父母們,一定要記住:儘早培養核手的良好的品德與生活、行為習慣,會事半功信,會為核子的生奠定良好而堅實的基礎。

網友感言

新峰;倡導家長接受早期教育培訓,讓核子每階段的教育 都不缺失!

蕭山教育:從小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是很重要的。

智慧與幸福:我們的很多家長會說:「孩 子還小呢,先玩玩吧,教他有什麼用啊?」原來不是這樣,好習慣還是要及早培養。

清新天空: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同樣根醒年輕的父母們人格教育要從小重視,讓核F在各種優秀給本中對自己的生活有所感情,是不錯的選擇。

童喜喜:抓住成長關鍵期,事半功信做教育。

藍攻:進入學校的孩子,實際上已經錯過了這個關鍵期!父母們,尤其是未來的文母們啊,警惕了!

筆者體會

陶行知先生的這段論述,指出孩子在3——6歲這個階段,作為父母,要注意孩子的品性人格的塑造。這個階段的孩子就像幼小的樹苗,需要培養根基,才能茁壯成長。孩子也是一樣,培養根正苗直的人格。

3——6歲這個階段,是孩子人格塑造的關鍵期,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正是這個意思。作為父母,要有目的的培養孩子的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孩子從小就形成規範的道德品質!

父母同志們,千萬不要錯過孩子人格形成的關鍵期!

(供稿:楊爍)

相關焦點

  • 《指南》告訴你,3-6歲幼兒該教什麼?怎麼教?
    不少家長對於孩子入園會有各種焦慮,擔心孩子會哭、會不睡覺、不吃飯。很多家長迷惑,孩子到底在孩子園裡「學」什麼,什麼才是合理的期望。其實,很多人不知道,教育部編制的、很權威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按照孩子學習和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指導著孩子在幼兒園的教學與生活。研讀《指南》,我們既可以知道幼兒園在「教」什麼,也完全可以從中學習不通年齡段的孩子,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從而遵循科學規律,不揠苗助長。
  • 孩子從1歲到6歲,數學啟蒙應該怎麼教?家長幫娃收藏吧
    所以要想孩子數學學得好,數學啟蒙應該從1歲開始,下面就分享1歲到6歲數學啟蒙怎麼教?孩子從1歲到6歲,數學啟蒙應該怎麼教?一、1-2歲的數學啟蒙要說到數學思維的建立,本質上應該從四方面出發,分別是數的概念、量的概念、圖形空間的概念和邏輯關係。但很多父母卻單純地認為,教孩子數數、算題就已經做好了數學啟蒙。所以說我們要圍繞這四個方面,然後根據不同年齡段的認知特點去進行數學啟蒙。
  • 孩子從1歲到6歲,數學啟蒙應該怎麼教?家長幫娃收藏吧
    說到底數學不是你會做多少道題,而是你是否擁有數學思維,是否打造了數學腦,是否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而談到思維就要從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就開始建立,而不是在思維定勢形成以後才開始刷題。所以要想孩子數學學得好,數學啟蒙應該從1歲開始,下面就分享1歲到6歲數學啟蒙怎麼教?
  • 孩子取得成績,你還在誇孩子聰明嗎?看看優秀的父母是怎樣做的
    沒有哪個父母會想:「我今天能做點什麼來害我的孩子呢,破壞他的努力,讓他變得不愛學習,阻礙他取得成就?」但是很多父母每天都在不經意間做著阻礙孩子成長的事情,他們不能正確的理解孩子發出的信息,對孩子的智力進行評判等等。《終身成長》這本書中講了優秀的父母如何才能建立成長型思維模式,並把成長型思維模式傳遞給孩子。
  • 孩子會不會長成「巨嬰」,父母得看看是不是教會了孩子做這些
    因此,要想讓我們的孩子能夠成為自食其力、有擔當、懂感恩的成熟的大人,父母就必須在孩子小的時候讓他們參與和體驗各種事務,這樣才能有機會逐步打造和培養孩子各方面良好的品質和能力。下面是一份促進孩子獨立和自理能力的活動清單,有心的父母可以看過來,看看自己是否正在教給或者已經教給孩子這些必要的生活技能了:
  • 靈商引航:追問父母,孩子的教育,你做的怎樣?
    今天和大家繼續分享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今天我的標題是;追問父母,孩子的教育,你做的怎樣?遇到一個結婚十多年農村婦女,滿嘴都是為了孩子,孩子生活學習一塌糊塗,你相信嗎?你想過究竟是孩子離不開父母,還是父母捨不得的孩子?她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家就說很累了,到家就窩在沙發上或者直接坐到被窩裡,一邊玩手機,一邊啷啷孩子快做作業,趕緊讀書,馬上去練字等等。
  • 孩子沒耐心父母該關心的十件事!培養孩子耐心爸媽到底該怎麼教?
    孩子沒耐心,爸媽該怎麼辦?如果寶寶到了3歲、4歲、5歲,那我覺得耐心這個議題是很重要的,為什麼呢?是因為這個時候寶寶已經正式開始進入到學習的階段。寶寶這個時候只要有點頭,或者眼神看著你,我們就給寶寶回應,比如說:你會跟我說你想要這個玩具了,很好。然後我們再拿給寶寶,其實我們在跟寶寶對話的過程中,就是在教寶寶等待,在教寶寶耐心。那就有人問了,寶寶這個時候還小,為什麼這個時候需要我們家長引導?
  • 寶寶不分場合的尖叫,父母應該怎麼教?
    甚至還被商場的路人當場說:「怎麼教孩子的?讓他尖叫成這樣?」這種對寶寶無計可施的場景,可能很多新手父母都面臨過。聽見路人的冷語後,父母會當下心情自然會很不爽,甚至還會懟回去:寶寶這麼小要我怎麼教?但真的沒有辦法教嗎?
  • 孩子會不會長成巨嬰,父母得看看是不是教給了孩子這些技能
    探究這些現象的背後,大都藏著一個發人深省的事實,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溺愛和過度養育。是的,天下所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我們都無需質疑,但是我們卻要懂得這樣一個道理:不恰當的愛,也就是過度的養育和溺愛,則會害了孩子,會把孩子和我們推向深淵。
  • 兒童3-6歲是關鍵期,知道這些,讓你的孩子成長無憂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爸媽這時要學習科學育兒的知識,引導孩子身心健康成長!3-6歲這階段兒童大多數時間是在幼兒園度過的。有的幼兒園會教小朋友們做遊戲,在遊戲中學習知識、開發智力。做為家長也要引導孩子,開發孩子興趣、愛好。做好啟蒙第一歩,下面我們談談3-6歲孩子的科學育兒方法吧!
  • 考研數學145分,我想告訴你6歲前,培養孩子數學思維的3個重點
    你知道給孩子做數學早教,除了數數和加法,還應該教哪些內容?簡單的加法孩子老是算錯,還要掰手指,你有沒有為此著急上火,吼過孩子?想要孩子小學數學成績好,跟得上老師的節奏,是不是大班的時候報個幼小銜接班就行了?
  • 如果你的孩子處在3~15歲,一定要看看
    孩子以後的生活層次高低,辦事能力如何,或多或少都與習慣有關。如果你的孩子正處在3-15歲這個年齡段,小編建議您花5分鐘看看,因為我們只要稍加引導,孩子將會終身受益,父母千萬不要錯過了這個習慣養成的絕佳時期。
  • 陳鶴琴:怎樣做父母?
    父母,不是容易做的,一般人以為結了婚,生了孩子,就有做父母的資格了,其實不然。做父母的,要想把孩子養得好,在未做父母之前,應該問問自己:是否懂得養孩子的方法?有什麼資格做孩子的父親或母親?怎樣養育孩子,使得孩子身心兩方都充分而又正當地發育?這些,都該弄得明白,才配做孩子的父親或母親。現在根據我十數年來的經驗,把怎樣做父母的道理和各位談談。
  • 心理學大師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你好,歡迎來到有趣有用的《心理學大師課》,我是遲毓凱。 這一講我們來聊聊讓·皮亞傑,他將告訴你如何正確教育孩子。講之前先說個小故事。 1928年,愛因斯坦向一位心理學家提出一個問題:兒童是按怎樣的順序認識時間和速度這兩個概念的?
  • 怎樣教育孩子既懂得分享,又敢於拒絕?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有網友留言問「怎麼教孩子分享」?孩子不分享被說自私,強迫孩子分享又怕他太「大方」,不懂拒絕。關於「分享」這一課,其實也是我早就想寫的一篇文章。女兒小時候說的最多的話是「要分享」,玩玩具,吃自己喜歡的水果,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都會說,因為我們在她耳邊說的最多的話之一就是分享。有次給女兒買了甜點,那時候她很餓了,鄰居看到了對我女兒說:「你要分享給媽媽,你媽媽也餓了。」
  • 何捷:3-6年級習作怎麼教?硬核方法在這裡!
    課堂試教,課件製作……不管是針對「統編新課」如何入手的「課堂實錄」,還是切中統編教科書中最為特別的「口語交際」專項教學,還是大家都感覺為難的「習作教學」,意圖都在於更好地幫助一線教師怎麼思考和設計新課,認識什麼是口語交際課,知道習作怎麼樣教
  • 孩子害怕父母做的六件事,你在做嗎?
    走近一看,原來車裡坐著五六歲模樣的孩子。他緊緊地抓著車頂的抓手,一臉恐懼,身體不停往後靠,嘴裡似乎還說著拒絕的話。車外的女人失去耐心,開始拉扯男人往車門邊推。男人更是一副兇神惡煞的模樣,罵罵咧咧拉扯著孩子。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拐賣兒童的騙子在要求被騙的孩子下車一樣。實際是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父母在車裡吵起來,潑及孩子,到家了,孩子不願意下車。
  • 臺灣孩子6歲前禁止學英語?看看哪些不能做
    電視劇只是反映生活現狀,你應該能看得見,身邊不少2、3歲的寶寶都已經在學著英語,6歲前孩子學英語更是常態,可這是對的嗎?讓你意外的是,臺灣,這個似乎孩子外語學得更溜的地方,居然有一個這樣的規定:臺灣為了兒童的身心健康,早已明文禁止6歲以下兒童上英語、珠心算和作文課程,否則提供課程的機構將被罰款!
  • 隔代教育到底怎麼教?我講完五件事,你就知道了
    我講完五件事,你就知道了。 第一件事就是爺爺奶奶不能做牛做馬,我們在教小孩的時候不要大包大攬的都幫她做,不然的話,這樣他只把你當傭人,不會把你當作親人。在家裡面孩子會做的事情在奶奶家當然也要會做。如果他到奶奶家的時候就變成不會做,他就是把你當傭人了。這個時候,奶奶更要提醒他,而不是幫他,這樣教孩子才會尊重奶奶。
  • 教孩子認識時間,是性價比最高的早教啟蒙,你給孩子做了嗎?
    作為一個雞娃老母親,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教孩子認識時間是最具性價比的早教啟蒙。一旦孩子掌握了此項技能,老母親就會少很多討價還價的辛酸(還記得跟孩子之間無數次的5分鐘約定嗎?),而且以後上學還用得上,不管是校內課堂還是校外奧數,都少不了時鐘問題,「一天之內,分針和時針重合多少次?」,敢問現在的你還會這道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