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璐媽媽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到底需不需要睡午覺?如果要睡午覺,睡多長時間才好?等等關於孩子午睡的問題一直在養娃圈有很多的爭議。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還處於成長期,午睡可以促進孩子的身體發育,讓孩子健康長大,
而反對的家長則認為,正因為孩子還小,精力旺盛,午睡根本睡不著,強迫孩子入睡也沒意思。
「孩子到底能不能睡午覺」這個話題的「互撕」,暫且還沒有結論。不過如果孩子午睡時有這3個壞習慣,那麼午睡不僅不會緩解孩子的疲勞,反而會讓孩子的疲憊感劇增,睡了還不如不睡。
1、吃完就睡,醒來就學
人在吃飽飯後,為了消化食物,血液會往胃部流動,導致大腦血液降低,因而產生睏倦感。
而孩子吃完就睡,會使血液更多地流向胃,大腦含氧量較低,容易使孩子午睡醒來後頭疼。
並且,因為孩子午睡剛醒,無論是大腦還是其他身體機能都處於調節期,所以如果醒來就學,一下子進入到緊張的學習中,學習效率往往不是很好。
2、午睡時間過長
孩子的午睡時間過長,無疑會影響到晚上的深度睡眠,導致孩子身高不夠理想。所以要掐好孩子的午睡時間,根據孩子的生長規律不斷調整。
比如:對於1歲以下的嬰兒,午睡可以隨便睡多久;
1-2歲時,午覺時間保持在2個小時左右;
2-3歲時,午覺時間1-2小時;
3歲以上,30分鐘就可以了
3、趴睡
趴睡時,會影響血液流通,減少大腦供血,導致孩子醒來時感到頭暈。不僅如此,長時間的趴睡還會影響到孩子還在發育的脊椎,使脊椎會呈現彎曲狀態,容易有駝背、肩膀痛、頭疼的小毛病。
1、安靜的環境
當孩子需要午睡時,家長需要儘量讓周圍環境安靜下來。焦躁吵鬧的環境也會讓孩子疲憊感增加,讓午睡無法起到應有的作用。家長可以把房間空調調到合適的溫度,給孩子準備好柔軟的小毛毯,營造出溫馨的氛圍,讓孩子安心入睡。
2、固定的作息
固定作息對孩子真的太重要了,時間到了孩子就吃飯,時間到了孩子就學習,時間到了孩子就午睡,養成孩子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物,就不需要家長的催促強迫。所以孩子的午睡也最好固定在每天的同一時間,讓孩子到時間就自覺睡覺。
在我們強調孩子該不該睡午覺這個問題的時候,家長也要看到不合適的午睡習慣帶給孩子的傷害。所以一旦孩子養成了午睡壞習慣,家長要做出正確的引導,避免疲憊感劇增,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
關於孩子午睡這個話題,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分享討論。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小璐媽媽育兒,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