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英文】獲得可靠性數據的3大關鍵要素

2021-02-19 亮元職場英文

Can you trust your data? 

你相信你的數據嗎?

That's the very first question we need to ask when we perform a statistical analysis. If the data's no good, it doesn't matter what statistical methods we employ, nor how much expertise we have in analyzing data. If we start with bad data, we'll end up with unreliable results. Garbage in, garbage out, as they say.

我們在進行統計分析時,問的第一個問題便是-你相信你的數據嗎?如果數據不好,無論我們運用什麼統計方法,在分析數據上擁有多麼充足的專業知識,一切都會變得不重要!一旦我們從不良數據開始,那麼,我們最終會得到不可靠的結果。俗話說,胡亂輸入,胡亂輸出。

So, can you trust your data? Are you positive? Because, let's admit it, many of us forget to ask that question altogether, or respond too quickly and confidently.

你相信你的數據嗎?你能確信嗎?讓我們姑且承認,我們中的很多人都忘記了去問這個問題,或者對這個問題反應太快,而且信心十足。

You can’t just assume we have good data—you need to know you do. That may require a little bit more work up front, but the energy you spend getting good data will pay off in the form of better decisions and bigger improvements.

我們不能僅僅假設我們擁有可靠的數據-你需要明白你是這樣做的。這可能需要提前一點工作,但是你在獲得可靠數據上的精力,將會被以更好的決策與更大的改進的形式得到回饋。

Here are 3 critical actions you can take to maximize your chance of getting data that will lead to correct conclusions. 

以下是你可以採取的3個關鍵行動,去將獲得可以帶來正確結論的數據的機會最大化。

Plan How, When, and What to Measure—and Who Will Do It

計劃好「怎麼樣」、「何時」、「測量什麼」,以及「誰去測量」

Failing to plan is a great way to get unreliable data. That’s because a solid plan is the key to successful data collection. Asking why you’re gathering data at the very start of a project will help you pinpoint the data you really need. A data collection plan should clarify:

計劃失敗是獲得不可靠數據的一大罪魁禍首。因為,堅實的計劃是成功收集數據的關鍵。在項目一開始,就要詢問收集數據的原因,將會幫助你確定真正需要的數據。數據收集計劃,應該清晰易懂:

-What data will be collected

收集什麼數據

-Who will collect it

誰去收集數據

-When it will be collected

什麼時間收集到數據

-Where it will be collected

將在什麼地點收集數據

-How it will be collected

怎麼樣去收集數據

Answering these questions in advance will put you well on your way to getting meaningful data.

提前詢問這些問題,會讓你較好地去獲得有價值的數據。

Test Your Measurement System

測試測量系統

Many quality improvement projects require measurement data for factors like weight, diameter, or length and width. Not verifying the accuracy of your measurements practically guarantees that your data—and thus your results—are not reliable.

許多質量改進項目都需要測量重量、直徑、長度和寬度等方面的數據。不去核對保證數據準確性的測量方法,所得到的結果往往是不可靠的。

A branch of statistics called 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 lets you quickly assess and improve your measurement system so you can be sure you’re collecting data that is accurate and precise.

統計的一大分支是MSA(測量系統分析)可以讓你快速評估與改善測量系統,而你可以保證收集的數據的精確度與準確度。

When gathering quantitative data, Gage Repeat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 (R&R) analysis confirms that instruments and operators are measuring parts consistently.

收集量化數據時,量具的重複性和再現性分析,會確認儀器與操作人員測量的不間斷。

If you’re grading parts or identifying defects, an Attribute Agreement Analysis verifies that different

evaluators are making judgments consistent with each other and with established standards.

如果你正在對系統進行評分或者識別缺陷,屬性一致性分析,將驗證不同的評估者是否會使用既定的標準,做出一致的判斷。

If you do not examine your measurement system, you’re much more likely to add variation and

inconsistency to your data that can wind up clouding your analysis.

如果你不去檢查測量系統,這很可能會增加變量,數據的不一致,可能會干擾你的分析。

Beware of Confounding or Lurking Variables

警惕混雜/潛在的變量

As you collect data, be careful to avoid introducing unintended and unaccounted-for variables. These 「lurking」 variables can make even the most carefully collected data unreliable—and such hidden factors often are insidiously difficult to detect.

收集數據時,一定要仔細,避免去引入非預期的變量和不明的變量。這些「潛伏」的變量,甚至能夠讓非常仔細收集到的數據變得不可靠,而這些隱藏的因素往往是隱蔽的,因而很難被探測到。

A well-known example involves World War II-era bombing runs. Analysis showed that accuracy increased when bombers encountered enemy fighters, confounding all expectations. But a key variable hadn’t been factored in: weather conditions. On cloudy days, accuracy was terrible

because the bombers couldn’t spot landmarks, and the enemy didn’t bother scrambling fighters.

其中,一個著名的例子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轟炸。分析顯示,當轟炸機遭遇敵方戰鬥機時,準確性會提高,會挫敗敵方所有的企圖。但是卻沒有考慮到一個關鍵得出變量:天氣狀況。在陰天時,轟炸的準確度就很差。因為轟炸機找不到目標,而敵方也懶得緊急起飛戰鬥機。

Suppose that data for your company’s key product shows a much larger defect rate for items made by the second shift than items made by the first.

好了,我們現在假設你所在公司的拳頭產品的數據顯示,第二個班組所生產的產品的缺陷比第一個班組要大得多。

Given only this information, your boss might suggest a training program for the second shift, or perhaps even more drastic action.

如果僅僅給出這樣的信息,你的老闆很可能會建議去培訓第二個班組,或者會給出更加嚴厲的措施。

But could something else be going on? Your raw materials come from three different suppliers.

還有別的嗎?你們的原材料來自於三個不同的供應商。

What does the defect rate data look like if you include the supplier along with the shift?

如果你將供應商與班組的產品缺陷掛鈎,那麼,缺陷比例數據是什麼樣子的呢?

Now you can see that defect rates for both shifts are higher when using supplier 2’s materials. Not

accounting for this confounding factor almost led to an expensive 「solution」 that probably would do little to reduce the overall defect rate.

現在,你可以看到無論是第一班組還是第二班組,在使用第二家供應商的提供的原材料時間,缺陷比例都比較高。如果不考慮這一混雜的因素,很可能會引發昂貴的「解決方案」,而那樣卻對減少整體上的缺陷率幾乎起不到什麼作用。

Take the Time to Get Data You Can Trust…

花點時間去獲得你可以相信的數據

Nobody sets out to waste time or sabotage their efforts by not collecting good data. But it’s all too easy to get problem data even when you’re being careful! When you collect data, be sure to spend

the little bit of time it takes to make sure your data is truly trustworthy.

沒有人會因為沒有收集好的數據而浪費時間,或者破壞他們自己的努力。不過,即使非常小心,誰都會很容易得到問題數據!所以,在收集數據時,請一定要花一點時間去確保收集的數據確實可靠。

The End


【特別提醒】


PLY外語學習-用專注的態度,分享職業英文!


識別以下二維碼,關注PLY外語學習!同時,你也會得到自動答覆如何加入公號旗下英文交流群,謝謝!

讀完本文,記得分享出去!

相關焦點

  • 《進程:人類命運的10大關鍵議題》07:文盲
    今天我們繼續來聊聊《進程:人類命運的10大關鍵議題》這本書的第7個關鍵議題:文盲。作者是約翰·諾伯格,瑞典經濟歷史學家、作家、紀錄片導演、公共演講人、專欄作家。在斯德哥爾摩大學獲得觀念史碩士學位。美國卡託研究所、布魯塞爾歐洲國際政治經濟中心高級研究員。
  • Power可靠性NO.1為其質量正名
    之所以特別關注這款車型,是因為這樣一款有著"神車"光環加持的熱銷家用車型,卻在某汽車網站發布的2018年MPV投訴排行榜中,將147條投訴的寶駿730推向了"榜首",得出了其質量有問題的結論。這樣一臺7座家用車標杆產品,難道真的存在不可原諒的質量問題?這便引發了消費者和汽車行業的全面議論。
  • 數據質量管理的核心要素和技術原則
    企業數據質量管理的核心要素和技術原則   企業數據質量管理實戰系列之一數據質量管理的核心要素和技術原則,數據質量管理的三個要素數據質量管理的技術關鍵點數據質量管理實戰   一、數據質量管理的三個要素   數據是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核心要素,企業的決策者根據數據背後所反映出來的現象或趨勢。
  • 當代質量管理的可靠性理論包括什麼內容?
    報告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評估產品可靠性的理論和方法。該報告被公認為是可靠性研究的奠基性文獻。1965年,國際電工技術委員會(IEC)設立了可靠性技術委員會(TC56),協調了各國間可靠性術語和定義、可靠性的數據測定方法、數據表示方法等。20世紀60年代以來,可靠性的研究已經從電子、航空、宇航、核能等尖端工業部門擴展到電機與電力系統、機械設備、動力、土木建築、冶金、化工等部門。
  • 中科曙光可靠性實驗室通過CNAS資質認證
    2020年12月,中科曙光可靠性實驗室通過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簡稱CNAS或國家認可委)資質評審及合格評定,成功獲得國家認可實驗室CNAS資質證書,一舉躋身國家認可實驗室行列。此次中科曙光可靠性實驗室通過CNAS認可,意味著曙光所出具的檢測數據結果將被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互認機構予以承認,具有國際權威性和公信力。CNAS實驗室檢測結果國際互認國家和地區突破層層審核,曙光獲CNAS充分認可!中科曙光可靠性實驗室已涵蓋氣候環境適應性測試、機械力學測試和失效分析等試驗或檢測內容。
  • 構建全要素的產品質量數據管理系統(上) -建立質量管理業務數據化...
    如何構建企業產品質量數據管理體系?企業需要什麼樣的質量數據管理系統?如何應用?筆者計劃用兩篇文章幫助讀者理解這些質量數據相關若干問題。本文先從質量數據體系入手,實現質量管理業務數據化,後續再對質量數據管理系統的應用和構建進行深入介紹。
  • 可靠性設計技術發展與現狀分析
    ,而製造質量控制只能使產品可靠性儘可能接近固有可靠性。2.可靠性設計基本要求1)可靠性設計指標產品可靠性設計的首要任務是確定可靠性設計指標,即將產品可靠性要求轉換為產品可靠性設計要求,可以通過可靠性指標分配或可靠性指標分解,獲得產品的可靠性設計指標要求。系統裝備級的可靠性設計指標,由產品可靠性指標分配獲得,即通過指標分配將整個系統的可靠性要求轉換為每個分系統、每個單元、每個元器件的可靠性要求。
  • 《進程:人類命運的10大關鍵議題》08:奴隸
    今天我們繼續來聊聊《進程:人類命運的10大關鍵議題》這本書的第8個關鍵議題:奴隸。作者是約翰·諾伯格,瑞典經濟歷史學家、作家、紀錄片導演、公共演講人、專欄作家。在斯德哥爾摩大學獲得觀念史碩士學位。這本書從人類最關注10大關鍵議題著手,解析它們的發展歷程,解答它們是否已經取得了進步,以及未來的路它們又該何去何從。先聊聊我對「自由」這個詞的感受吧,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相比以前是要進步很多的,想吃吃,想去哪就去哪,你也不必有所顧慮,盡情揮霍你的任性。
  • 數據要素:數字時代最重要的生產要素
    著名經濟學家加爾布雷思曾經說過「人類社會生產要素在經濟中的重要性不斷發生變化,誰掌握了最重要生產要素,誰就擁有了「權力」,在社會(收入)分配中獲得更多的收益。在數字經濟時代,這個最重要生產要素,無疑就是數據要素 ,誰掌握了數據,誰就掌握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命脈,在收入的分配中獲得更多的收益,數字經濟的發展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數據成為這個時代最重要的一個主題,2019年11月,我國數據要素被確定為生產要素,因此,我把我的研究主題確定為數據要素,去研究數據要素是什麼?數據要素髮揮作用的機理是什麼?數據要素的價值和作用體現哪些方面等。
  • 理解數據管理文檔對數據真實可靠性的重要性,如何進行良好的臨床數據文檔管理
    臨床數據管理文檔是試驗主文檔的一部分,其準確完整性是反映數據真實可靠性的重要證據之一。本文通過了解臨床試驗不同階段的數據管理流程而幫助了解每個階段需要哪些文檔,並理解數據管理文檔對數據真實可靠性的重要性。同時闡述了如何進行良好的臨床數據文檔管理,只有在切實地理解臨床數據管理的全過程的基礎上,進行嚴格而有效的文檔管理和定期的質量控制才是高質量數據管理文檔的保證。
  • 電子產品工藝設計可靠性
    因此,在產品設計中選用合理的結構、合適的材料及工藝,在製造源頭提高產品的設計工藝,對保證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增強產品批生產能力和有效控制成本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3)工藝設計可以有效縮短新產品開發周期 傳統的新產品開發採用串行「迭代」模式,即產品設計完成後,投廠製造,在製造中發現工藝問題,之後反覆更改直至獲得滿意的產品,這種模式不僅會大幅增加開發成本,還會造成開發周期的延長。
  • 可靠性墊底,質量問題頻出,林肯還扛得住嗎?
    數據顯示,自2020年3月份推出之後,截止到11月份,林肯冒險在中國車市的累計銷量為28987臺,月均銷量為3220臺左右。也就是說,從2020年的銷量來看,林肯冒險家在中國車市的銷量並不是很好。當然,值得欣喜的是,國產林肯冒險家的銷量,整體呈現曲折上升趨勢。
  • 深度分析DeFi智能合約的數據質量問題
    Chainlink的預言機網絡成功地為已上線的應用提供優質數據,並甄別出了保障數據質量的五大關鍵要素。 1.將預言機節點連接至付費數據提供商,確保用戶合約連接至最高質量的數據。這需要預言機協議擁有密碼和身份認證信息管理能力,讓所有節點都能安全儲存API密鑰並管理付費訂閱數據源的帳戶登錄信息。
  • 審計基礎框架之變革:從獨立性到可靠性
    由於審計的基本目標是對主體財務報表的可靠性提供鑑證,可靠性框架強調以審計人員可靠性作為審計職業的新基石,而將獨立性降低到作為決定可靠性的三個並列的、同等重要的必要要素之一。可靠性是指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中,利益相關者會一致地發現審計人員的工作和意見是可信的(credible)和可依賴的(dependable)。支撐實質上和程序上的可靠性的唯一基礎就是嚴格的客觀性。
  • 區塊鏈與分布式存儲構建數據要素市場基礎設施
    DHT的原理是在不需要伺服器的情況下,每一個客戶端存儲一小部分數據,並負責一定區域的檢索,進而實現整個DHT網絡的尋址和檢索。同時所有信息均以哈希表條目的形式加以存儲在Kademlia 網絡(點對點協議中的一種算法,當我們在網絡中搜索某些值,即通常搜索存儲文件散列或關鍵詞的節點的時候,Kademlia算法需要知道與這些值相關的鍵,然後分步在網絡中開始搜索。)
  • 鍵能領域首篇「前瞻性」文章由程津培院士課題組發表!
    化學反應的本質是通過化學鍵的斷裂和再構實現鍵的重組。因此,化學鍵的能量,即鍵能是控制這一過程最核心的本徵要素,是決定反應的內因。從而導致對鍵能的指導價值失去信心,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鍵能學研究的進步。在該篇文章中,程津培指出,現實研究中鍵能作用的所謂「失效」,主要是由於人們不恰當地使用鍵能數據如用傳統的線性分析處理多元複雜體系,或者使用了不適宜的鍵能數據源造成。針對當今化學研究中面臨的複雜和多元特徵,程津培提出,應改變過去只考慮單一變量的思維模式,多維度、睿智地使用鍵能來理解複雜的化學反應體系。
  • 《進程:人類命運的10大關鍵議題》09:平等
    今天我們繼續來聊聊《進程:人類命運的10大關鍵議題》這本書的第8個關鍵議題:平等。作者是約翰·諾伯格,瑞典經濟歷史學家、作家、紀錄片導演、公共演講人、專欄作家。在斯德哥爾摩大學獲得觀念史碩士學位。美國卡託研究所、布魯塞爾歐洲國際政治經濟中心高級研究員。
  • 論SparkStreaming的數據可靠性和一致性
    2Driver HA由於流計算系統是長期運行、且不斷有數據流入,因此其Spark守護進程(Driver)的可靠性至關重要,它決定了Streaming程序能否一直正確地運行下去。Driver實現HA的解決方案就是將元數據持久化,以便重啟後的狀態恢復。
  • 重新定義公司:打造可持續商業領導力的6大關鍵要素
    在以上幾個重要的方面加強領導力的建設,有助於企業有效地實施可持續商業戰略、獲得成功、創造價值。經典戰略管理理論側重企業如何通過經營戰略影響外部市場環境、獲得競爭優勢。在這個框架裡,企業戰略主要基於產品-市場這一軸線,並以此為核心線性思考、設計策略。 實際上,企業的行為還受到超越產品和市場的諸多因素影響,例如政府、監管、政策、法規、公眾認知度和認同感、利益相關方訴求、媒體等。
  • 電子微組裝可靠性設計有哪些挑戰?
    一、高密度組裝的失效與控制高密度組裝的代表性互連模式有兩類,一類是元器件高密度組裝,有兩種典型的晶片組裝方式,即晶片並列式組裝(2D)和3D-晶片堆疊組裝結構疊層式,如圖1和圖2所示;另一類是高密度微互連,例如,3D疊層晶片TSV矽通孔、高密度低拱形絲鍵合,如圖3和圖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