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駕馭人心的奧秘究竟在哪裡?大富豪在杜公館浸泡多年才明白

2020-12-22 黑句本
第四十六章

作者聲明:本專欄依據嚴謹史料寫成,為杜月笙歷史傳記,非虛構類小說

自從成了杜公館的座上賓後,四川富豪劉航琛對杜月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為了把杜月笙駕馭人心的奧秘琢磨透徹,在隨後的幾年裡,每年他近乎有一半的時間都泡在上海灘,泡在杜公館裡。

劉航琛後來跟朋友說,那幾年,長久地盤桓在杜公館裡,我是有自己一套道理的。想研究清楚杜先生駕馭人的秘密,面對面地和他交談,向他請教,只能學到皮毛,爐火純青的東西說出來都很簡單,沒有長期的耳濡目染,是難以體會其中精髓的。

劉航琛的這番說法印證了老江湖的一句話,人不是學出來,練出來的,而是薰陶出來的。

高人帶徒弟是這樣,教練是其次,帶在身邊長時間燻那一爐香才是關鍵;高人偷師也是這樣,討教是其次,待在身邊長時間聞那一爐香才是關鍵。

這一爐香說來很是平淡無奇,只是日常不刻意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罷了。

只不過,領路高人能把一切精髓化入其中;尋路高人能把一切精髓從其中化出。

與黃金榮的那一場風波被杜月笙妙手化解後,劉航琛很想知道杜月笙究竟是怎麼和黃金榮交涉的?從那一晚黃金榮的表現看,他沒有一絲一毫的勉強和芥蒂,在劉航琛看來,這就是杜月笙爐火純青的地方。

在杜公館,劉航琛輕易不和杜月笙談這樣的話題,但他喜歡跟出入杜公館的門客、門徒閒談。

因為知道杜月笙出門辦交涉,萬墨林許多時候都要跟著。一天,趁著與萬墨林閒聊的機會,劉航琛問他:「墨林老弟,杜先生因為我去找黃老闆辦交涉那一次,你在場嗎?」

萬墨林說:「在格。」

劉航琛說:「那你跟我說說,杜先生這交涉具體是怎麼辦的?」

萬墨林笑著說:「劉先生是聰明人,那一晚黃老闆請你歡聲陣陣地吃酒,大概的情形你應該猜想的到?」

劉航琛說:「不瞞你說,那一晚我有兩個沒想到,一沒想到杜先生會不在場,二沒想到和黃老闆吃酒的氛圍會那麼好。」

萬墨林說:「我家爺叔要在場,那就欠火候了。」

萬墨林的話匣子打開後,他便津津樂道地跟劉航琛講起了那一次辦交涉的來龍去脈——

見到黃金榮,杜月笙先是把事體跟黃金榮脫了一道鉤,接著委婉地問:「金榮哥,劉頤漳打著你的牌頭在外惹出閒話,你曉得不?」

黃金榮支支吾吾地問:「劉頤漳在外做了什麼?」

杜月笙沒有把事體朝重了說,而是越說越輕:「他倒沒有做出什麼,我只是順道說一說他,今天來找金榮哥,我是有另一樁事體。四川有個場面上的朋友劉航琛,前兩天為辦南京撥發的一批械彈到了上海灘,這個朋友背景不簡單,釀酒世家出身,四川地界的財神爺,四川和南京方面都很器重的溝通聯絡人,這樣的朋友,金榮哥需要結交認識。原本我是想跟金榮哥一道宴請他,但前些日子,我欠了他不小的人情,一道請,我感覺不妥當,看上去好像我還人情拉金榮哥來作陪一樣,為了金榮哥的場面,我想金榮哥最好還是單獨宴請他一道。」

這一番話說完,杜月笙不僅把劉航琛的實力背景交代了,更以不能讓黃金榮作陪角的說辭自然而然地將黃金榮單獨推到了前臺。

在這之前,已經江湖半隱退的黃金榮的確不太清楚劉航琛的來歷,只聽說他是四川地界的一個財政處長,經杜月笙這麼一說,他意識到自己在橫財面前有些粗糙了。

為了把場面圓回來,黃金榮假模假樣地說:「經你這麼一說,我想起來了,前些日子劉頤漳在我面前是提起過你說的這位朋友,他只跟我說,這位朋友在四川欺負人,有人想在上海灘請他吃吃生活,我以為是個小角色,便沒說什麼。」

杜月笙說:「這就對了,閒話正是從這裡鬧出來的,劉頤漳是想打著金榮哥的牌頭,做這一票,發筆橫財,這才朝輕了說的。」

黃金榮嘴裡一邊罵一邊問:「這小赤佬!這不是得罪了這位朋友?」

杜月笙輕鬆地說:「得罪談不上,我已經向這位朋友作了解釋,也給他吃了定心丸,眼下顧嘉棠正陪著他,保證他安全。我是想,既然他在我面前說起了劉頤漳要對他不利這件事體,還是撫平一下才好。」

黃金榮有些生硬地問:「怎麼撫平?」

杜月笙說:「解鈴還須繫鈴人,不妨讓劉頤漳去送份金榮哥宴請的帖子,這誤會不用再解釋,自然就化解開了。」

聽到這個說法,黃金榮的表情隨即舒展開來,他甚至有些豁然開朗地對杜月笙說:「這法子好!明朝我就讓這小赤佬送帖子去。」

饒有興致地將杜月笙辦交涉的過程講完,萬墨林對劉航琛說,我家爺叔辦事體,是時時處處不落塵的。他到黃公館,若是直接問黃老闆有沒有這樁事體,黃老闆必定下不來臺,下不來臺就會有對抗情緒;他若硬拉著黃老闆跟劉先生一起吃便飯,不僅你彆扭,就怕黃老闆心裡更要窩火的很。所以講,依照很多朋友文雅的說法,我家爺叔辦事體總是有潤物無聲、潤心無痕的勁道,是很讓人回味的。

劉航琛說,這一場風波化為無形後,他開始花大把時間來觀察揣摩杜月笙待人接物的精妙細節。

一開始,他對一個問題很好奇,為什麼上海灘再有臉面的人遇到難以啟齒事也會到杜月笙這裡來尋求幫助?難道他們就不怕被杜月笙抓到把柄嗎?

起初,劉航琛認為這是因為杜月笙太有江湖權勢,有些麻煩只有他能解決,所以大家要硬著頭皮來找他。

但隨著對杜月笙越來越了解,劉航琛改變了看法,江湖權勢只是杜月笙的殼,江湖操守才是杜月笙的核。

劉航琛發現,無論什麼時候,杜月笙從不在第三者面前談論別人的是非,任何人的任何事在他那裡仿佛都貼上了嚴守秘密的封條,幫他做事的人,也永遠只知道自己分內之事。

關於這一點,打麻將時杜月笙說的一句話讓他始終記得——人在江湖,不能太清澈,更不能輕浮。太清澈,人家不願接近你,太輕浮,人家不肯信任你。

劉航琛說,杜先生的這一句話讓他聯想到了茫茫江湖的樣子,水不那麼清,一波萬裡平。

因為跟顧嘉棠最早交上朋友,劉航琛和這位上海灘狠角色時常聚在一起。顧嘉棠跟劉航琛講了許多當年事,對杜月笙如何辦事、駕馭人,劉航琛的印象尤其深刻。

顧嘉棠對劉航琛說:「你知道月笙哥叫人辦事情,為什麼上下都要叫好嗎?」

劉航琛說:「講來聽聽。」

顧嘉棠說:「月笙哥交辦事情,從來都是只說明所要達成的目標,很少指示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手段,這樣,有能力的辦起事來,總可以暢快地發揮,做錯了也不要緊,月笙哥他自會及時出現,大力予以糾正。」

劉航琛說:「我知道杜先生閒話一句,很有名堂。」

顧嘉棠說:「外表看月笙哥辦事情,感覺就是閒話一句,動動腦筋,撥撥嘴皮子,事實上他會密切注意全盤的進度,到了他必須挺身而出的時候,你會驚異地發現,對事情他不會有一絲一毫的生疏隔閡,一接手便可以領著我們順順噹噹地往下幹。」

劉航琛說:「有心人都能看出來,杜先生表面上風輕雲淡,其實心細如髮,身好似在局外,心其實一直在局內。」

因為知道劉航琛已是杜月笙的知己朋友,閒話聊到這裡,顧嘉棠故作神秘地說:「你可知道,有一件事情,月笙哥從不假借他人之手,無論什麼時候,一定要親自處理。」

劉航琛問:「哪一件?」

顧嘉棠說:「你曉得不,月笙哥在朋友和手下之間有很多耳目為他提供信息,但他想知道的不是人家的劣跡、把柄、隱私、秘密,而是誰正在遭遇困難。他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有人在困難無法解決,迫不得已向他求援前,他能及時主動地向人家伸出援手。最要緊的,凡在親自解決他們的困難時,月笙哥會特意挑一個最恰當的時機,決不容許有第三者在場,一定要是只有你知,我知,沒有他人知。」

劉航琛說:「這種誠摯真可以說是一種修為。」

顧嘉棠說:「月笙哥經常跟我們講,幫助落難的朋友,首先要能給人家尊嚴,高姿態地施捨從來不是真的雪中送炭。」

在顧嘉棠這裡體會到杜月笙駕馭人心的一些要義後,劉航琛後來親眼看到了很難得的一幕。一位掌管機要、運籌帷幄的軍方大員(也許是對方的身份太高,劉航琛不便說出具體名字),來杜公館拜訪。因為對杜月笙「駕馭之術」極為欽佩,落座之後,這位大員向杜月笙請教,有什麼辦法可使部下歸心,人人殫心竭慮,樂為所用?

杜月笙笑了笑,然後說:「這個問題,不敢奢談。如果你一定要問我,那麼,我首先建議你,最好不要談什麼方法,更不要說駕馭之術。有一件事體你不妨試試做做看,想辦法去了解你部下的困難,譬如說有人遇難急需用錢,你不使任何人曉得,親自送一筆錢給他。」

這位大員說:「那我以後就多多地去雪中送炭,只要知道哪位部下遇到了困難,我就寫一封信,附一張支票過去。」

杜月笙深沉地笑了笑,委婉地說:「意思是這個意思,但辦法最好再改良一點,效果可能更好。」

大員問:「怎麼改良?」

杜月笙說:「你何不親自跑一趟,當面把現款遞到他手裡?」

大員問:「這其間有什麼分別呢?」

杜月笙說:「這是一份誠意,也是一份親近。除了這些還有一層,你寫信,秘書室裡要留一份檔案。對方拿了你的支票,到銀行取錢,他還要在支票後面寫好姓名住址,這樣他的心裡多少會有一些彆扭。」

大員問:「有必要這麼講究嗎?」

杜月笙說:「人情世故難講好,有時候是不曉得人心難為。送人一份恩惠,也許是不必這麼講究,但你要知道,只有恩惠無人知的時候,人家來報效你才不會覺得難為,而你驅使起來也才會更從容。」

聽到這裡,這位大員恍然大悟,劉航琛亦恍然大悟。

劉航琛後來說,當聽到這一席話的時候,他才真正懂得杜月笙駕馭人心最深處的精髓。幫人困難送人恩惠這件事,「你知、我知、他人不知」的最終要義其實是一種心照不宣,是一種默契。只有達成了這種默契,彼此才能放開手腳,否則受恩惠的一方會遭外人說,他之所以效忠,那是因為他受了恩惠;而施恩惠的一方也會遭外人說,他之所以被擁戴,那是因為他拿恩惠買了人心。

事情的實質雖然就是這樣,但有彼此的心照不宣在,彼此就都是君子;一旦遭外人說破,味道就變了。

味道一變,人心就庸俗了,一樁情義好事最終也就淪落成了互相利用。

深刻體會到這一層後,劉航琛和張嘯林、顧嘉棠等人打麻將的時候,問他們:「你們知道杜先生籠絡人心的奧秘在哪裡嗎?」

相關焦點

  • 拉劣跡斑斑的張嘯林入夥,杜月笙高在哪?人心吃的透,棋下的更大
    江湖深處,人心如薄翼。老江湖懼愣頭青,更怕江湖深處的突然一波瀾。黃金榮這人,辦差從不帶拿人的鎖具,不摸槍,也不會開槍;料理江湖事也是如此,從來都是在茶館澡堂裡蜻蜓點水,少有動怒露殺機的時候。這一日上午,同孚裡杜公館的大門被敲的咣當響。門一開,一位威風凜凜,氣焰囂張的人物直朝裡闖,嘴裡一個勁地嚷嚷:「杜月笙在哪裡?我託沈敖奇遞過帖子,今天不請自來,登門拜訪。」傭人想攔,根本攔不住。此人闖進客廳後,隨即大大咧咧地坐下來,嘴裡仍在嚷嚷:「杜月笙在哪裡?」
  • 杜月笙家門上寫四個大字,沒有文化的人,還真的不知道是啥意思
    杜月笙是上海知名大亨,他所居住的宅子,被稱為「杜公館」,既氣派又豪奢。不過有趣的是,杜公館宅門口上的四個大字卻另有深意,沒有文化的人,不知道文字的意思,而有文化的人看罷之後還不敢笑。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杜公館門前所寫大字又會是什麼?
  • 杜月笙是青幫大佬,他有一種外國定製的防身武器,可以傷人無形
    作為青幫的實際當家人,杜月笙在舊上海灘的實力可謂是有目共睹。可是您也許不知道,在上海灘大亨們風光的背後,內心卻始終未得安寧,以至於他們想出各種辦法保證自己的安全,尤其是防身武器的設計,更是令人拍案稱絕。此時問題出現了,杜月笙的防身武器究竟是什麼?它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奧妙?
  • 上海灘最後一場江湖盛事:杜月笙60大壽,冬皇孟小冬上演廣陵絕唱
    勝利還鄉時,黃金榮曾拖著老邁身軀去西站迎接,杜月笙見面喊了一聲金榮哥,道盡了老弟兄分道揚鑣、長久離別之後的滄桑與辛酸,幾乎老淚縱橫。在內心深處,杜月笙對張嘯林藏著濃厚的江湖感情,華格臬路杜公館才是杜月笙真正意義上的家,但因為昔日張嘯林的家,如今的那幢兇宅,就在杜公館隔壁,杜月笙始終害怕回家,更沒有勇氣去隔壁張家看一眼。
  • 杜月笙年開支有多少,說出來你都不敢信,車牌號更是牛
    ——魯迅 杜月笙是人盡皆知的上海皇帝,黑白兩道通吃,可以說如果當年在上海灘能夠得到杜月笙的庇佑,那在上海就是橫著走,很多人只知道杜月笙很厲害,那麼他究竟有多厲害,看一看他的車牌你就知道了。
  • 年近60,杜月笙為東山再起,連唱三臺好戲,結果如何?兩贏一敗興
    這一景象讓一襲長衫、親臨會場的杜月笙精神煥發,他愉悅地對眾弟子說:「有家才有道,黃金買家,這事體做的有意義,有彩頭。」對於為人處世,杜月笙常講一句話,人心有層窗戶紙,久不點破,這層窗戶紙就變厚了,所以待人接物沒有多此一舉的時候,做人做事體,多一言多一行就是聰明,就是潤人心,就是錦上添花。喜不自勝下,袁國梁開始向杜月笙提要害,他委婉地問:「老夫子,江陰三大亨那裡,交涉怎麼辦才算好?」
  • 《杜月笙大傳》⑧|願意雪中送炭,才是真朋友
    因為杜月笙向她做過交代,為了確保陷留香港的杜氏門人以及有關人物能夠與他保持通信,以便實施救援,她必須最後離開香港杜公館。在姚玉蘭的冒險死守下,到處躲藏的杜氏門人才有了聯絡中心。這些人後來都得以撤離香港,來到重慶。姚玉蘭最後離開。
  • 杜月笙說:蔣介石拿我當夜壺,不用了就塞到床底下
    宋美齡從美國回來後,結果找了個老公是總司令,她不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她想著蔣介石拜在黃金榮門下,和杜月笙在輩分上不相上下,說到底也是黑社會啊!和總司令的身份也不協調啊!更何況自己又是海歸派。然而,當宋美齡坐上車後,轎車在馬路上轉了一個圈後拐進了杜公館。宋子文去找杜月笙要人,杜月笙卻這樣說道當宋子文去找杜月笙要人時,杜說:「蔣夫人挺好的,不必擔心。我們的人發現,蔣夫人只有一個使女陪伴,在這充滿危險的上海灘開車是很危險的,你們太冒失了。為了她的安全,我的人已將她送到一座舒適的別墅。
  • 張嘯林投機虧得傾家蕩產,杜月笙如何救他?耍流氓手段只是表面
    順著杜月笙這話朝下說,先啃硬骨頭還有一個好處,這樣打開局面後,人會變得更有威懾力,再圖謀什麼也會變得越來越簡單。謀劃多年,一舉擊敗榮氏家族,將上海灘麵粉交易所收入囊中後,杜月笙即步入了這樣的一種狀態,圖謀上海灘剩下的五個交易所,他不再需要處心積慮,只要適時拿出他那極具江湖威懾力的「閒話一句」就足夠了。
  • 杜月笙全傳:第21章——第25章!
    進了門,黃金榮才發現這是一間會客室。一個細高個子坐在中間,身穿筆挺軍裝,斜掛皮帶,腰帶上挎著馬牌手槍。黃金榮這才明白,自己是被淞滬護軍使何豐林的人抓來了。  「四公子,你也出來見見吧。」  何豐林向內室喊了一聲,門帘掀起,盧筱嘉走了出來。他上穿白綢衫,下穿軍馬褲,頭上貼著沙布和橡皮膏,倒也還精神。
  • 杜月笙最後一年,幾位高人算準他的死期,他的反應讓親朋感慨萬千
    有這一些言福不說禍的說辭,杜月笙的精氣神看上去似乎振作了不少,然而就在杜公館上上下下為此鬆了一口氣的時候,偏有一日,杜月笙卻忽然當著眾人,語音蒼涼地說出了一段三十年前的往事——那是在民國十年左右,杜月笙尚未正式出道,還只是黃金榮黃老闆左右的一個小跟班。
  • 萬墨林:杜月笙身邊第一紅人,硬抗日軍穿骨酷刑,絕不開口妥協!
    萬墨林,上海白相人,是杜月笙的表弟,早年負責給杜月笙管填阿芙蓉,也就是鴉片,後來得到杜月笙的賞識,青雲直上成為杜月笙的大管家,為杜月笙管理各種帳務,並協助杜月笙打理以販賣鴉片為主業的三鑫公司的主要業務。 萬墨林雖然不通文墨,卻能夠分毫不差地熟記與杜月笙事業相關的190組電話號碼。
  • 杜月笙晚年不跟隨蔣介石,因為關係差被當「夜壺」?其實另有原因
    1948年,蔣介石為挽救財政危機,在上海搞市值改革,發行金圓券,但杜月笙卻沒有出面表態。作為所謂的「晚輩」,蔣經國直接搜集個罪名抓了杜月笙之子杜維屏。 這件事一直被作為雙方「恩怨」的導火索,但究其根本還是蔣介石沒把杜月笙「放在眼裡」, 為達目的,對待杜月笙也是能採用「非常手段」的。
  • 超宇:像杜月笙那樣經營人心,賺錢不過是水到渠成!
    杜月笙的做人和經營人心...最後思緒停留在了杜月笙的經營人心。一邊爬坡,一邊回顧杜月笙的一生。有兩個字,一直在腦子裡揮之不去:人心。一說到這個,我腦子裡立馬蹦出來曾經的上海青幫老大:杜月笙。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杜月笙的傳記,那真叫一個慘,草根得不能再草根。2歲喪母,5歲喪父,8歲繼母失蹤,15歲一個人拎著一個小包從高橋鎮去上海,兜裡就幾塊錢。
  • 本是小混混,卻成了杜月笙最怕的人,他死後杜月笙竟開窗跳樓
    大家都知道,杜月笙有「三百年幫會第一人」和「上帝」之稱,他是上海灘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青幫大佬。杜月笙,出生於現在的上海市浦東新區高橋鎮附近的一戶貧窮人家,4歲之前,母親和父親就相繼去世了,他成為了一個孤兒,幸虧有好心的繼母和舅父的撫養,他才得以長大。
  • 萬墨林來投奔,杜月笙怎麼考驗?領進臥室,看他伺候女人的功夫
    人情世故朝深了講就是這樣,一層道理套著另一層道理,能明白上一層,未必能想通下一層。萬老太太對四方通透能理解,但她卻體會不到杜月笙的君子之苦。攙扶著萬老太太坐下,杜月笙立在一旁一個勁地寬慰說:「姑母,你想偏了。」
  • 蔣經國抓了杜月笙兒子,杜月笙一語驚人,蔣經國乖乖放人
    在蘇聯生活了12年的蔣經國,1937年才回國。為什麼回國,其實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蔣家已經有後了,再說兒子已經28歲。後來,在黃金榮的原配林桂生的支持下,杜月笙在上海乾得風生水起,比如,在當年的上海灘娛樂圈有一條潛規則,凡是來上海灘打碼頭的角兒,無論男女,露臉之前,按慣例都要先去杜公館拜訪一道。
  • 宋慶齡弟弟,拜託杜月笙替自己解決一個人,說此人不死就是自己死
    杜月笙何許人也?舊上海灘三大亨之一,有著三百年黑幫第一人之稱。可以說,在當時的上海灘,幾乎是沒有杜月笙做不到的事情,關鍵只是在於杜月笙是否想去做了。雖是黑幫出身,但杜月笙卻和同為上海三大亨的黃金榮以及張嘯林不一樣,杜月笙愛國!
  • 面對張嘯林詆毀黃金榮刁難,杜月笙如何守格局?大節不讓小處盡退
    第三十七章作者聲明:本專欄依據嚴謹史料寫成,為杜月笙歷史傳記,非虛構類小說改天換地之時,一個人首先要認清自己究竟在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杜月笙認為自己是願意為對方幹髒活的追隨者,並希望以此換來同道中人的身份地位。憑藉多年縱橫上海灘的江湖修為,杜月笙自覺看到了亂世的一個契機,此時的上海灘北伐軍,不僅僅需要有人呈上投名狀,更需要有人大義凜然地扮演黑手套的角色,來替他們解決他們不便出面解決的大麻煩。
  • 杜月笙遺言死後回故鄉入土 為何死後骨灰被人帶到臺灣安葬?
    此人叫杜月笙。在上海灘三個流氓大亨中,杜月笙最年輕,但他卻最會處事。杜月笙在上海灘結交的圈子極廣。不管是前清遺老還是革命志士,不管是軍閥政客還是社會名流,不管是高官子弟還是文人墨客,他都執禮甚恭,傾力結交。所以,杜月笙在上海灘黑白通殺。不管是誰,都會給他三分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