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誰也沒想到:張弓這次「上頭條」會以這樣的方式
緊閉的大門,甚至連門口的保安室也空無一人。
東西南北中,好酒在張弓,熟悉而又陌生,這是酒說記者2019年4月15日前往河南省商丘市寧陵縣張弓鎮看到了一幕,嚴格意義上應該說是北廠。熟悉張弓這幾年發展軌跡的都知道:南北之爭由來已久,本來以為去年的拍賣錘落揭開了「南北一統」的新時代,事實來看卻並非如此。
8個月後,張弓「又上頭條」了
時間回到2018年的8月20日,河南省張弓酒廠相關資產公開拍賣會在鄭州舉行,酒說(微信號:jiushuo99)當時也在現場:競拍者518號以4.15億元的價格中標,張弓老酒酒業最終勝出。
當時記者也及時首發了這一重磅報導《突發!4.15億中標,「南北合併」張弓重組,豫酒振興打響2018年第一槍?|現場》
當時包括河南省酒業協會會長熊玉亮、觀峰諮詢楊永華、亮劍諮詢牛恩坤等許多權威專業人士紛紛點讚,肯定南北一統對張弓未來發展的利好。然而事實推進似乎並非如此:
「張弓酒業是被迫停產的」隨著張弓酒業總經理馬亞傑3月底的公開發聲,媒體的聚焦與跟進,張弓再次火起來,甚至這家在豫酒版塊嚴格意義上屬於二線陣營的酒企代表短時間成為全國酒業人士關注的焦點。
這8個月究竟發生了什麼:南北之爭怎麼回事?為什麼市場上還流通著「張弓酒」、「皇封酒」和「老南廠」3個品牌商標的產品……帶著這些疑問,酒說團隊特別去了一趟張弓,通過對一些親歷者(南北廠都有)的溝通交流,梳理出張弓酒廠的發展歷程以及南北廠之爭的始末。
從南北「廠區」到南北「之爭」
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下南北廠的由來:
1951年,寧陵縣張弓酒廠組建;
1973年,研製出的38°低度酒,開白酒先河;
隨著銷量的增加,老的酒廠經歷了幾次擴建,最為典型的要數:1988年在老廠幾百米之外建起新廠房,俗稱「北廠」,原廠址俗稱「老南廠」。本來是為解決產能瓶頸的廠房擴建,為後來的爭端埋下了伏筆。
1994年,中央電視臺播放張弓酒廣告,相聲演員馬季做代言人。一時間,「東西南北中,好酒在張弓」響徹大江南北;
1995年至1997年,是張弓酒的鼎盛時期,一年營收8個億。
2002年,張弓酒廠倒閉。
從歷史發展脈絡可以看出:在張弓酒廠的發展階段,南北廠是隨著擴廠建設出現的,類似於一個大學的南北校區,無高下之分,歷史的轉折點在於2003年的改制:
2003年張弓酒廠改制,河南東方企業資產託管經營有限公司的進駐北廠,成立「河南省張弓酒業有限公司」,擁有張弓商標;
2007~2009年鼎盛時張弓酒業舉辦全國首屆低度酒論壇,一度銷售突破5個億;
2011年張弓酒業入圍「中華老字號」;
在北廠改制有人接盤的同時,南廠卻始終沒有恢復生產:
2008年寧陵縣第十二屆人大常委第八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儘快盤活張弓集團南廠加快我縣經濟發展的決議」,期間也與「張弓酒業」有過多次溝通,而北廠無論是出於自身的市場考慮,還是從產能需求來看,都不熱衷對「老南廠」的盤活;
直到2012年,時任北京商丘商會會長鄧天志清明回鄉掃墓之際,受邀去張弓酒廠南廠實地考察,因為無權使用「張弓」商標,同時不同的經營主體,成立了「河南省張弓老酒酒業有限公司」,同時又花了200多萬買下「皇封」品牌,後又註冊「老南廠」品牌。
這樣,張弓酒廠因為特殊的歷史原因形成的兩個廠區,也因為入駐主體的不同,徹底裂變為甚至是有一些對立競爭的關係的兩個廠子:張弓酒業和張弓老酒,均採用租賃經營的方式,租賃期限均為20年。
整體來看:老南廠擁有釀酒的資源優勢,北廠擁有品牌和商標,市場規模更大。在南北並行,甚至是對立的這幾年時間裡,市場上流通著「張弓」、「皇封」和「老南廠」3個品牌的產品,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2018年:
2017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豫酒振興」,結束南北分立,張弓的重組改制成為核心議題;
2018年1月,張弓酒廠正式破產並啟動清算程序。從當時文件可以看出:隨著破產申請的,張弓酒業與張弓酒廠的租賃合同與商標協議已經解除;
在拍賣會召開前的2個月,張弓酒廠管理人同時發函「張弓酒業」和「張弓老酒」公司,兩家單位享有同等的對張弓酒廠破產財產的優先購買權;
2018年8月20日的拍賣會上,張弓老酒以4.15億元的價格競拍成功,成為張弓酒廠所有品牌、廠房、建築物等購入資產的所有人;
拍賣會後兩天,張弓酒廠管理人就「停止使用商標、歸還相關租賃財務」有了明確的時間規定,算是對張弓酒業對此次破產改制提出多處質疑的一種回應;
客觀而言,無論新的競拍者是誰,其得到的應該是無爭議的淨資產,對於一個破產的張弓酒廠來說,應該是窖池立刻封存、生產立刻停止、商標不能繼續使用。而現實是張弓酒業依然在正常生產經營一直到2019年3月底,與其說被迫停產,不如說晚到的停產。而針對「悔拍」質疑,張弓老酒相關負責人則表示:「確保標的達到正常交付條件後,剩餘的競拍款項將立馬按規定繳付。」
誰的張弓?
一個問題是:張弓究竟是誰的張弓?
歸根到底張弓是張弓人的張弓,不僅僅是商丘的代表企業,更是豫酒的一張名片。酒說在採訪過程中關於發展的細節不同的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獨家記憶,而對未來的期許卻不約而同「我們相信法律,希望這事兒很快能解決;拖得越久,對品牌的傷害越大」。
河南省酒業協會會長熊玉亮的表達直接且關鍵:一是破產拍賣必須依法辦事,包括評估/終止租賃協議/停產交接資產/原租賃協議的合理訴求等一系列問題依法依規辦理;二是希望地方政府勇於擔當,儘快將破產時間縮短,損失最小化;三是張弓創造了豫酒眾多的第一和輝煌,不僅僅是寧陖的/商丘的,更是河南的名片!租賃十多年了已經多災多難,錯過了黃金十年,不希望一錯再錯了!
在與張弓非物質文化遺產人、中國釀酒大師孫西玉的交流中,對方提到了一個細節:也就是在酒說團隊採訪之前一天,中國白酒行業專家泰鬥梁邦昌也在關心張弓事情的推進情況,對於這些老專家們來說,可能更多的是對這個老品牌關愛與呵護,更有一些難以明說的情愫與不忍。
張弓的南北之爭有著特殊的歷史淵源,其實在酒行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陝西的太白之爭,例如杜康之爭……有人的地方江湖一直都在,可能如果不是親歷者,外人很難具體了解到一些不為人知的細節與秘辛,拖得越久,最終傷害的還是張弓品牌本身的美譽度與影響力。
讓作為者有位,讓擔當者帶領,曾經的低度酒首創者:張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