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律師們,談談如何「搞錢」吧!

2021-03-04 法律先生

 

今天初五,大家新年快樂!

今天迎財神,我們就談一個很俗的話題吧。

 

就是青年律師們,是不是應該學習「深圳女孩」,平時多談談如何搞錢?

 

這是很多人忌諱的話題,好像做了律師只能談「公正、正義」,或者只談專業。談掙錢,是不是太俗,也違反了律師的職業理想?

 

我有一個人生的觀察:

絕大多數反對別人談掙錢的人,其實要比大多數人都要貪錢。

 

我剛剛畢業那兩年, 成都的律師助理平均收入是200塊錢一個月。主任們老給我談職業理想,就是不談我的生活費,租房的錢從哪裡來?

 

我對一切不談錢的說法,有種條件反射的警覺。如今很多場合,很多大律師都會談到專業,談到付出,談到理想,就是不談錢,恍然間,讓我回到了十六年前。

 

錢是一個好東西,為什麼要忌諱去談呢?律師不是一種職業嗎?西方人學習法律,考律師,不是為了這個職業平均收入更高嗎?

 

你看,香港新加坡的社會,學霸要麼讀醫學,要麼讀法律,還是覺得這個職業收入高啊,(在香港,狀元們紛紛讀醫學,是因為香港的醫生有星球人與月球人的說法,那就是一星期掙百萬,謂之星球人,一個月掙百萬,謂之月球人),他們的法治營商環境一樣排前幾位啊。

 

每一個踏入律師行業的人,他們都是受了良好的教育,付出了很多的心血,還熬過了痛苦的司法考試,他們一踏入這個職業,如果不能應付自己基本的生活,你會讓他們怎麼想呢?

 

所以,談錢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富蘭克林說過一句話:口袋空空的,腰杆不直。

我們指望腰杆不直的人,能為我們伸張正義?

 

一個良好社會,從本質上,不需要貧窮的律師,因為貧窮的律師,從概率上而言,是很危險的。

 

現代這個社會,談「搞錢」,當然是合法的範疇掙錢,又不是一切以「錢」為目的,也不是以違反職業道德為代價。

要做的,不過是創新法律服務的模式,通過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方式去掙更多合理的錢,讓自己的努力,有一個體面的收入,如此而已。

 

這有什麼好忌諱的呢?但是遍尋法律的各項培訓,各項課程,都對如何掙錢三緘其口。專業當然要提升,但是掙錢的能力就不需要了嗎?

 

這方面,我有切膚之痛。

我一直以來是一個佛系的人,但有一次,讓人意識到搞錢是非常重要的人生議題:

 

我不喜歡在災難面前自己無動於衷,2020年初遭遇新冠疫情,我想幫助別人,我想做更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於是,我們一共從海外購買並捐贈了189萬隻口罩。

但是,我的痛苦就是,如果我有更多的錢,我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我可以捐到600萬隻口罩。因為,我有豐富的國際資源,有最及時的國際醫療物資信息,而且還有在當時非常難得的國際運輸資源,但僅僅因為我沒有足夠多的錢,讓我可以做的事情少了很多很多。這種感覺非常糟糕。

 

我想這種糟糕的時刻,也是很多青年律師們心中的痛:如果我們有更體面的收入,也許每一個青年律師都願意多做幾件法律援助的事情,或者多做幾件不掙錢但是意義非凡的事情,幫助更多的人。

可是,大部分時候,因為我們必須疲於面對生活,以至於我們的理想被壓縮,我們的美好願望被埋沒在各種為生計奔波的苦辛之中。

 

這也是我現在不斷去和青年律師談「搞錢」的原因:一個有錢的行業,才能做更多的事情,才能真正促進一個社會的法治水平。

 

我也會對團隊的小夥伴談「搞錢」,我會告訴他們,如何以服務創造價值,如何增進客戶的價值,圍繞客戶的利益,重新思考法律服務的本質,從而讓一單單的業務,變成一個個的客戶,進而獲得行業的影響力,並發現很多可以掙錢的門道。

 

增加自己的專業很重要,增加自己的掙錢能力也一樣很重要,我希望未來我們律師的收入,也一樣像美國一樣,可以佔到將近GDP的7%。你可以想像,當法律服務的價值達到了GDP的5%,我們的力量才叫真正的力量。

 

所以,這個春節,我們悄悄地開了一門課,我與法蟬的張總一起來做的:2021莫等閒,堂堂正正談搞錢(《青年律師市場開拓法》)。

 

課已經悄悄上完,只有兩節課,可以回看。大家的反響很好,我就不準備藏私了,還會在大年十五之前,補講一節課,會提到如何維護客戶,如何切入細分市場,以及如何重構法律服務。

當然,未來我也會準備開設線下訓練課,青年律師的團隊打造,如何從10萬到100萬。

 

這都來自於我們的實踐,甚至從我們曾經的失敗中獲得了啟發,並通過不斷的嘗試獲得了驗證。至少,這不是空談。Anyway,我們都需要談搞錢!

 

讓青年律師富裕起來!這才是真正的希望所在。

 

你說呢?

相關焦點

  • 談談青年博士們的擇業選擇
    現在高校,尤其是非一線城市,非知名高校更是給博士們,尤其是科研能力強的博士們開出了豐厚的條件,給錢給房,甚至給車的,各種招數都有。但是,今年也有不少高校爆出許諾未能兌現的情況,比如,貴x師範學院,鹽x市鹽x工學院等,先後爆出剋扣、打折許諾的條件,青椒們要離職,另謀高就還要賠付巨額違約金。
  • 青年律師如何危中求「機」|大灣區青年律師成長沙龍線上(首期)
    2020年2月12日下午,大灣區青年律師成長沙龍線上(首期)啟動儀式在廣東融聚律師事務所成功召開。線上沙龍開播2020年2月12日晚上8點,大灣區青年律師成長沙龍線上(首期),主題為《疫情之下,青年律師如何「危」中求「機」》,在騰訊會議平臺正式開播。
  • 法學畢業生不願當律師 10%青年律師熬不過前3年
    青年律師為什麼賺不到錢?「律師營銷」能否解決問題?中國律師業會不會青黃不接?  不要讓青年律師的路越走越窄  近年來,律師職業受到社會高度關注。青年律師的生存現狀嚇壞了法學院學生和其他原本有志於律師行業的青年們。很多人經過再三觀察、考慮,最終決定放棄這份職業。  鄭州大學法學院最近對本科生做的一項調查表明,剛入校時,有75%的人願意成為律師,而到畢業時,真正願去律師事務所(簡稱律所)工作的學生只有一成。律師職業為何對法學院的畢業生失去了吸引力?
  • 祝賀我所錢家昊律師和吳夢夢律師榮獲溫州青年律師演講比賽優勝獎!
  • ​選好老師or好律所,對青年律師而言,哪個更重要?
    藉此「教師節」之際,律新社和大家一起聊聊,什麼樣的律師才算是「好老師」?青年律師如何選擇「好老師」?除了向老師學習之外,青年律師還應該如何自我提升?01什麼樣的律師才算是「好老師」?而不是靠著坑蒙拐騙,滿腦子想的是怎麼通過搞關係,搞勾兌去搞定案子,怎麼通過坑蒙拐騙忽悠當事人,這樣的律師,他的精力沒有放在案子上,沒有放在如何提高自己的法律涵養、提高自己的職業技能上,跟著這樣的師傅,時間久了就會被同化,不自覺的也去搞坑蒙拐騙,你的律師職業道路可能就不是一條正路。
  • 中國律師制度恢復之初的濃墨重彩——重讀《談談律師制度與律師工作》有感
    推薦書目02 著者簡介《談談律師制度與律師工作在暢談早年律師經歷時,馬榮傑先生無意中提及他在1980年代曾經出版過一本介紹律師制度與律師業務的小書。回武漢後,我想辦法找到這本《談談律師制度與律師工作》,一口氣讀完這本44000字的小書,感慨良多,更增對馬榮傑先生敬意。後來又與馬榮傑先生在上海、在舊金山見面兩次,更有很多電郵、電話。與馬榮傑先生相處過程中,時時感受到一位旅美華人律師、一位長者對家鄉故土的深摯感情。
  • 讀懂客戶從心開始——青年律師必修的心理課
    青年律師在執業初期,面對客戶往往是發怵的。一方面來自於專業的不自信,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不懂得與客戶溝通的「心理之道」。讀懂客戶是青年律師入行必要的一課。本期青年律師營通過合伙人經驗分享和四種常見的「律師-客戶溝通場景」實戰訓練的方式,讓青年律師們對深刻理解客戶心理之道。
  • 千人大所如何傳承?金誠同達「青論壇」活動為青年律師發展賦能
    如何讓初出茅廬的法學生從業務「小白」進階為專業大咖?如何讓青年律師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如何讓律師藉助平臺放大個人能力,順應時代逆流而上?這場論壇讓很多青年律師深受啟發。他充分肯定了此次活動的積極意義,並提到,青年律師的成長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青年律師要多學習,守住法律的底線;律所要關注青年律師的成長,並為其創造機會、搭建平臺;司法局等行業主管部門則要為青年律師、律所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 青年律師如何尋找案源
    但律師職業貴在獨立,隨著學習和成長,更多新人不滿足於充當老師的助手,漸漸有了更大的目標,於是紛紛「斷奶」,開始走向自我營銷、自我開拓案源的新路。和前些年「遞名片、打電話、陪吃飯」等傳統做法相比,全民網際網路時代,新律師進行營銷和宣傳,可以依託更加豐富多樣的工具,可以在更加廣闊的平臺上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華。筆者結合自己經歷和了解,分享青年律師如何尋找案源。
  • 田鵬律師談青年刑辯人出道的正確姿勢
    但田鵬律師認為,青年律師的刑事辯護,應該以「方法論為王」。在談到如何撰寫辯護意見時,田鵬律師可謂有獨到見解,從辯護詞的結構、要素、法與情的比例搭配等方面做了深入淺出的講解。 青年刑辯律師雖然沒辦法和資深律師比資歷和收費,但可以比辯護視角、辯護新路徑等性價比優勢,這是青年刑辯律師實現彎道超車的必經途徑。 田鵬律師當晚還分享了非常多的刑事辯護方法論和辯護細節的內容,暫時沒辦法都寫全,想了解的朋友自己去加田鵬律師的微信,微信號:LHJY813(備註推薦人)。
  • 青年律師的成長是拿「業務」餵出來的
    畢竟,不是每個團隊都能一直有源源不斷的案子、客戶等,供青年律師實踐。但是,我認為,培養人的邏輯是相通的,一是同理心,二是影響行為。① 同理心參加上一期新空會時,一位主任也提了類似的困惑:如何讓青年律師積極參加活動?
  • 青年律師不要輕言『獨立』
    楚漢之爭,把項羽逼到江邊的士兵們,不是最大的功臣——操盤這一切的韓信才是。投入資源,操盤項目,吸引客戶,承擔結果的人,才是真正做出貢獻的人。但不論如何,「覺得被壓榨」都不是一個很好的獨立理由——事實上,我覺得律師獨立的理由只有一個:獨立執業比在團隊裡執業,可預期的回報更高。這裡的回報不只是金錢,可以是任何對你自己有價值的東西——但一定要明確,這部分是獨立之前「可預期」的,而不是你出去之後再「想辦法」的。
  • 律師不是搞事者
    ## 律師起源公元前4—6世紀,古羅馬的商品經濟十分繁榮,貿易往來頻繁,貿易程式繁雜,法律紛繁複雜。與此相適應,社會上出現了學習、研究法律的法學家階層,他們時常就如何執法等問題向司法、行政官員提供意見,他們的研究成果和著述有些被統治者認可為法律。在社會上,他們向平民百姓解答法律問題,為訴訟當事人提供諮詢意見,代理當事人參加訴訟。
  • 律師如何度過入行初期的自我懷疑 | 青年律師匯
    青青若即刻加入精英青年律師社群約採微信 banlishaorou711我將自己的困惑與迷茫與師姐交流,她分享了自己過去的經驗,並告訴我如何調整心態,對現狀做出改變。最後,她說了一句讓我至今印象深刻的話:「在外界的質疑與自我的迷茫中,你要不要繼續走律師這條路,你只需要聽一聽自己心裡的聲音,別人都給不了你答案。」我聽到了自己內心的聲音。
  • 如何從菜鳥律師進階到大牌律師,看看法眼掃描的經歷吧
    如何才能做到大牌律師?類似的問題真的讓人無法回答,畢竟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只要我和我哥學習不好,板凳直接就砸過去了;我妹妹不用說,人家從小一直就是第一名,後來考上北大,我哥也考上北京一所大學,我們家算是當時在我們農村放了衛星吧。
  • 參加青年律師訓練營的總結報告
    作者:孫慶龍,安徽承義律師事務所,全國律協青年律師訓練營二期學員經過全國律協青訓營學習歸來兩個工作日的忙碌,有時間可以靜下心來思考一下最近兩年參加的省律協青年律師培訓和最近幾天參加的全國律協青訓營的點滴收穫和感悟
  • 90後青年律師離職的N個理由
    律新社在採訪中也經常聽到一些律所主任吐槽:為什麼現在很多90後青年律師一「不開心」就離職?而這也成為很多律所管理者人才培養中的痛點。那麼,這一屆90後青年律師如何看待律師工作?律師管理者又是如何看待90後律師的發展?日前,律新社採訪了幾位已經或打算從律所辭職的90後法律人以及一些律所管理者,一起來聊聊90後青年律師執業生態。
  • 江門首屆青年律師辯論賽開戰,垃圾分類辯題引關注
    ……近日,江門市首屆青年律師辯論賽開戰,來自廣東華南律師事務所和廣東建諾律師事務所的律師隊伍就「落實垃圾分類靠法律規制還是道德約束」主題展開辯論。據悉,此次辯論賽由江門市律師協會主辦,面向五邑地區的青年律師。
  • 中國律師高峰論壇在中國政法大學召開
    無獨有偶,我在北京大學給研究生院搞講座的時候,北大的研究生不只一個人提出來,田律師,請問你,當你給腐敗分子、黑社會辯護的時候,你的良知哪裡去了?這是北大法學院的學生。所以要說矛盾和衝突,這種矛盾和衝突是最根本的,最核心的,最可怕的。為什麼呢?因為連律師幹什麼的?他的基本定位問題都被扭曲了,那麼律師還怎麼幹呢?律師制度還如何維繫呢?
  • 洛陽青年律師辯論賽總決賽暨閉幕式明日在市司法局舉行
    閆寧 )「青春思辯,我心向黨」洛陽青年律師辯論賽開賽一個多月來,由我市多家律所(含縣區律所)律師組成的25支青年律師辯論團隊,經過兩輪初賽、兩輪晉級賽,明日終於到了總決賽的巔峰對決時刻。最終結果如何?明日下午在市司法局隆重舉行的辯論賽總決賽暨閉幕式,將揭開洛陽律界關注的此次冠亞軍爭奪賽「謎底」。這次洛陽青年律師辯論賽,由洛陽市律師行業黨委、洛陽市律師協會主辦,洛陽市律師協會青工委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