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說法,儘管很不靠譜,但我心中還是認同。那就是:
中國的國運和資本主義無緣。
北宋,經過一百多年發展,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了,金國神奇般的崛起,打斷了北宋的進程。
南宋,經過一百多年艱難發展好不容易恢復了元氣,出現了萌芽,蒙古神奇般的崛起,打斷了進程。
明朝,經過兩百多年艱難發展,江南終於又出現萌芽,滿清突然出現,打斷了進程。
好不容易等到滿清滅亡,終於民國了,進入資本主義了,日本橫空出現,打斷了進程。
真是印證了那句話,資本主義不適合中國。
好了。我們來正經分析一下。很多人都沒意識到這一點,
那就是,對於人類來說,社會制度不斷的進步,是偶然,長時間停滯,才是常態。
就像很多的地區和民族,如果不是現代社會的介入,他們依然停留在原始社會。
從封建社會進入資本主義社會,需要很多的條件。
中國不具備自己進入資本主義的條件。就像哲學上說的福禍相依一樣。
中國封建社會的制度優勢越大,那麼阻礙中國進入資本主義的阻力就越大。
有著強大組織優勢的大一統國家最不缺的就是人力。
與歐洲的四分五裂和真正的封建制度不同,中國是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
而且是有強大組織力的大一統國家。不論進行什麼工程,最不缺的就是人力,對於先進機器的需求並不是很大。甚至會為了人力排斥一些先進的做法。
比如明朝的漕糧海運,明明海運方便快捷成本低,就是無法實行,為什麼?因為要考慮到十萬河運漕工的生計。
中國國土面積實在過於廣闊,精英階級不必對海外擴張就可以獲得足夠的財富。
歐洲大航海的目的是為了獲得中國的絲綢,瓷器,東南亞的香料,歸根結底是為了財富和奢侈品。問題是,這些中國全都有,還需要出什麼海?
大一統政權帶來的絕對同一的儒家思想和先進的科舉制度,把人才一網打盡,固然讓中國封建社會更加先進,但也強力束縛了思想和科技的發展。
總之,過於先進的封建社會,對於中國來說,反而成為進入資本主義的沉重枷鎖。
但是,說來說去,我心中還是認為這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就是一開始說的,國運和資本主義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