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更有走月亮丨清嘉錄

2020-12-17 胡楊文化出版

/

本文選自《清嘉錄》,一部讓周作人、木心、胡丨蘭丨成念念不忘的民間歲時生活讀物。

八月半

中秋,俗呼「八月半」。是夕,人家各有宴會以酬佳節,人又以此夜之晴雨,佔次年元宵陰晴,諺云:「八月十五雲遮月,來歲元宵雨打燈。」又云:「雨打上元燈,雲罩中秋月。」蔡雲《吳歈》云:「悶悶中秋雲罩月,嘵嘵元夜雨淋燈。誰知籬豆花開日,養稻正需水滿塍。」

案:《常昭合志》:「邑人以中秋夜晴雨,佔次年元宵晴雨,良驗。」然此語已見《周恭肅公集》:「但願中秋不見月,博得元宵雨打燈。」

【譯文】中秋節,民間又叫「八月半」。這天晚上,各家各戶擺上酒宴慶祝佳節。人們又根據這一天晚上的陰晴,來預測第二年元宵節的陰晴。諺語說:「八月十五雲遮月,來歲元宵雨打燈。」又有諺語說:「雨打上元燈,雲罩中秋月。」蔡雲在《吳歈》中寫道:「悶悶中秋雲罩月,嘵嘵元夜雨淋燈。誰知籬豆花開日,養稻正需水滿塍。」

書中插畫:拜月亮

插畫家:王弘力

齋月宮

比戶瓶花、香蠟,望空頂禮,小兒女膜拜月下,嬉戲燈前,謂之「齋月宮」。

案:陸啟浤《北京歲華記》:「中秋之夕,人家各置月宮符像,符上兔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中蟾兔。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吳俗,不設月宮符像,向空展拜而已。

【譯文】中秋節的夜晚,各家各戶在庭院裡安放供案、擺上瓶花、焚香燃蠟,大人們對著明月恭敬地行禮,孩子們都跪著叩拜,然後就著燈光嬉戲玩耍。這天晚上的活動叫作「齋月宮」。

書中插畫:走月亮

插畫家:王弘力

走月亮

婦女盛妝出遊,互相往還,或隨喜尼庵,雞聲喔喔,猶婆娑月下,謂之「走月亮」。蔡雲《吳歈》云:「木犀球壓鬢絲香,兩兩三三姊妹行。行冷不嫌羅袖薄,路遙翻恨繡裙長。」

案:《昆新合志》:「中秋夕,遊人踏月馬鞍山前。」《吳江志》:「是夕,群集白漾歡飲,竹肉並奏,往往徹曉而罷。」震澤舊《志》:「中秋夜,攜榼勝地,聯袂踏歌。」《昭文志》:「八月望,遊人操舟集湖橋望月。」又盧《志》及長、元《志》皆云:「中秋,傾城士女出遊虎丘,笙歌徹夜。」《吳縣誌》又云:「作腹會,各據勝地,延名優清客,打十番,爭勝負,十二、三日始,十五止。」邵長蘅《冶遊》詩有「中鞦韆人石,聽歌細如髮」之句。又沈朝初《憶江南》詞云:「蘇州好,海湧玩中秋。歌板千群來石上,酒旗一片出樓頭。夜半最清幽。」今虎丘踏月聽歌之俗,固不逮昔年,而畫舫妖姬,徵歌賭酒,前後半月,殆無虛夕。並錄蔡雲《吳歈》於此,詞云:「七裡山塘七裡船,船船笙笛夜喧天。十千那彀一船費,月未上弦直到圓。」

【譯文】中秋之夜,婦女們盛裝出遊,鄰裡女性來回走動。有的順便到尼姑庵走走拜拜。天快亮了,雞打鳴了,她們還在月下漫步。這種活動叫作「走月亮」。蔡雲在《吳歈》中寫道:「木犀球壓鬢絲香,兩兩三三姊妹行。行冷不嫌羅袖薄,路遙翻恨繡裙長。」

月 餅

人家饋貽月餅為中秋節物。十五夜,則偕瓜果以供祭月筵前。祁啟萼《月餅》詩云:「中秋節物未為低,火熯羅羅出釜齊。一樣餅師新製得,佳名先向月中題。」

案:《吳縣誌》:「中秋賣餅,謂之月餅。」又《常昭合志》:「中秋以月餅相饋貽。」然馮慕岡《月令廣義》亦云:「燕都士庶,中秋饋遺月餅、西瓜之屬,名『看月會』。」田汝成《西湖遊覽志》:「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又吳曼雲《江鄉節物詞》小序:「杭俗,中秋食月餅,夜設祭月,取人月雙圓意。」詩云:「粉膏圓影月分光,不是紅綾亦飽嘗。只恐團圞空說餅,徵人多少未還鄉。」

【譯文】中秋節的時候,家家戶戶會相互饋贈月餅。八月十五的夜晚,將月餅和瓜果一同擺在席前,拜祭月亮。祁啟萼在《月餅》一詩中寫道:「中秋節物未為低,火熯羅羅出釜齊。一樣餅師新製得,佳名先向月中題。」

/

作者:[清]顧祿

譯者:王密林 / 韓育生

插圖:王弘力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年: 2019-7

《清嘉錄》

點擊百萬的歲時節日之書

一部江南生活辭典

周作人、木心、胡丨蘭丨成的摯愛讀物

相關焦點

  • 除了吃賞月、吃月餅,怎麼陪伴孩子過中秋最有意義?
    中秋節作為我國傳統的節日,一直深受大眾的喜歡,都說中秋的月亮又大又圓,這象徵這家人之間的團團圓圓,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陪伴孩子度過一個有意義、「有味道」的中秋節呢?月餅是這個中秋的「最佳搭檔」,家長們帶著孩子一起一起品嘗月餅的美味,市面上的月餅種類非常多,有傳統的豆沙味、五仁味、水果味,還有新晉額「網紅月餅」,冰皮月餅、冰淇淋月餅、流沙月餅、奶油月餅等等,有興趣的家長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動手製作自己喜歡口味的月餅,讓孩子參與月餅製作的整個流程,孩子可以體驗到不一樣的樂趣,這對孩子而言,既鍛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又收穫了一份美好的童年回憶。
  • 中秋為什麼要吃月餅?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佳節,闔家團圓,沒到中秋佳節時期,每個人第一個想法除了家人團員以外肯定會想到吃月餅,月餅已經成為了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美食。現在的月餅口味也繁多,你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口味!中秋為什麼要吃月餅呢?我們大多數人都只是知道中秋節一定要吃月餅,那麼月餅是怎麼來的?吃月餅的意義是什麼?說來話長,中秋節在古代有多種稱呼,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或團圓節等都是以前人們對於中秋節的稱呼,因為中秋節在農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過半,而故名「中秋」。
  • 月餅流行之前的中秋吃什麼?吃肉肉
    早在四百年前,古人就已經為這種吃食賦予了中秋特供的美好寓意:「十五是為中秋,作餅肖月形,曰月餅,有相饋贈者,取團圓之義」——近乎完美的象徵寓意,加上以百年計算的悠久歷史,讓月餅當之無愧地成為中秋佳節首選的傳統美食。今天的中國人幾乎無法想像一個沒有月餅的中秋節。但月餅真的一直以來就是中秋節不可或缺的標配食物嗎?
  • 原來中秋除了吃月餅賞月亮之外,還有這麼多你不知道的習俗……
    在每年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月亮會成為主角,所有的活動和習俗都是圍繞著月亮來的。除了吃月餅、賞月亮之外,在我國的一些少數民族地區,還有著特殊的中秋習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一看吧~跳月苗族人民在中秋節有一個特殊的風俗習慣——「跳月」。
  • 不只是吃月餅賞月亮,歪果仁的「中秋節」這麼過
    要知道,月亮作為古人心中的「全民女神」,一直以來都是各國人民崇拜的對象,世界各地、尤其是亞洲各國在月圓之日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慶祝方法,不少地方甚至也有「中秋節」!那麼,歪果仁都是怎麼過「中秋」的呢?也和我們一樣吃月餅、賞月亮嗎?泰國——「祈月節」要說和我國中秋節最相似的,應該就屬泰國的「祈月節」了。
  • 中秋節後,除了吃一個月泡飯配月餅,還能做些啥
    中秋節除了可以放假休息吃月餅之外,似乎再說不出什麼?在中國古代,中秋節的內涵遠比現在豐富。拜月的習俗古已有之,這是農耕時代人們敬畏、感恩自然的儀式。因此,中秋節又稱祭月節、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早在春秋時代,人們就在秋季豐收時感謝神靈的祭祀習俗,帝王通過祭月感恩五穀豐收。
  • 中秋為什麼叫仲秋?古人為什麼要祭月?
    眼看著又快要到中秋節了,一提到這個節日呢,大家都會想到月亮,月餅,還有嫦娥奔月的故事。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中秋節的由來是什麼呢?還有它為什麼又要被叫做仲秋和月夕呢?根據唐代最初的記載,在開元年間的中秋夜晚,一位道長邀請唐玄宗,也就是唐明皇同遊月宮。道長使用神通架起了一座銀色的大橋,直通月亮,兩人走了很久來到一座城門前,門上寫著廣寒宮,也就是他們來到了月宮。月宮裡有很多仙女在跳舞,仙樂也非常好聽。
  • 為什麼中秋節要賞月和吃月餅?從中秋的團圓情節看中國的民俗文化
    為什麼中秋節要賞月和吃月餅?從中秋的團圓情節看中國的民俗文化中秋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在眾多中國人的心目中,它是一個除春節之外最隆重的節日。從歷史角度來講中秋節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周禮》中有「中秋獻良裘」、「中秋夜迎寒」的記載,這也是有關「中秋」最早的文字記錄。
  • 除了吃月餅 古代人都是怎麼過中秋的?通宵逛街食蟹飲酒
    小時候中秋的夜晚,我們總會去海邊鋪個毯子,帶著從家裡拿來的各種好吃的(當然還有月餅),一起賞月,說不定還會去卡拉OK以一曲《但願人長久》抒發自己的節日情懷。現在呢?除了月餅還在,剩下的活動項目都削減得差不多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式的中秋也只停留在了蘇東坡的《水調歌頭》裡。
  • 不只是吃月餅賞月亮,歪果仁的「中秋節」這麼過【荔枝說】
    小夥伴們一定已經準備踏上旅途,一邊出遊一邊欣賞明月高懸的美景;或是胃口大開,加入到了甜鹹月餅的大戰中?不過,小編要考考大家,世界上只有我天朝人民過中秋節嗎?答案是NO!那麼再加上日本和韓國?還是NO!要知道,月亮作為古人心中的「全民女神」,一直以來都是各國人民崇拜的對象,世界各地、尤其是亞洲各國在月圓之日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慶祝方法,不少地方甚至也有「中秋節」!
  • 中秋的月亮(周作人)
    此記作於四十年前,至今風俗似無甚變更,雖民生調敝,百物較二年前超過五倍,但中秋吃月餅恐怕還不肯放棄,至於賞月則未必有此興趣了罷。本來舉杯邀月這只是文人的雅興,秋高氣爽,月色分外光明,更覺得有意思,特別定這日為佳節,若在民間不見得有多大興味,大抵就是算帳要緊,月餅尚在其次。我回想鄉間一般對於月亮的意見,覺得這與文人學者的頗不相同。
  • 蘇寧中秋節放大招:看不到月亮,我免費送月餅
    中秋佳節將至,作為中秋節的象徵之一,月餅市場也逐漸升溫起來。在各大超市裡,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月餅禮盒,各大電商平臺也瞄準市場需求,紛紛推出了特價產品。但是隨著選擇日益增多,不少消費者對於月餅的樣式和口味也越來越挑剔。
  • 中秋和中秋月餅那些事兒
    自2008年國務院公布《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修改版)》,規定增設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以來,人們對這些傳統節日的期待除了節日美食外,更多的是對假期的一份渴望。每年端午,網絡上關於甜鹹粽子之爭鬧的是「滿城風雨」,而作為能放假且有美食代表的節日之一的中秋節,似乎不在月餅上弄出些精彩來都不好意思與端午節齊名。
  • 中秋月餅人人吃,它是怎麼來的?
    月餅,是我國傳統節日-中秋節必不可少的美食。它是圓形的,在古人看來,圓有團圓之意,以月餅喻月亮,對月吃月餅,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相互輝映,象徵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更是遠在他鄉之人寄託思念家鄉、思念 親人之情的象徵。人們在這一天會在月下以月餅、瓜果祭月,祈盼豐收、幸福、團圓。
  • 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到底源自何時?月餅原來竟是皇宮美食?
    一首蘇軾的《水調歌頭》一下子把我們引到了那個年代對中秋的無限嚮往。首先,古人對天文星象有著極為濃厚的興趣,並且有著很深刻的研究。說起古人對月亮的崇拜大約是在4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了關於月亮的刻符。到了唐朝,仲秋改為了中秋,也就是現在我們過的中秋節,原意的仲秋指的是秋季的一段時間,唐代逐漸形成了一天的節日。
  • 這些年,我寫過的故鄉中秋和中國月亮(附名家誦讀)……
    這些年,我寫過的中秋和月亮……(附名家誦讀)
  • 中秋的月餅豐糕
    中秋食月餅是先例,但我們老家這個地方,以前中秋節慣例很多人家卻也要吃豐糕的。我到現在一直沒弄明白,除了我們這,還有哪裡人過中秋節時會吃豐糕。小時候,一進了八月,我就開始期盼豐糕了:說也奇怪,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我仍然不太喜歡吃在別人看來一樣香甜的月餅,卻獨獨對豐糕情有獨鍾!
  • 中秋吃月餅的小報
    首先畫出花邊,頂部寫上主題,主題周圍畫上孔明燈和月亮,並在左下方畫上雲朵邊框,再畫兩個方形邊框,就可以塗色了,先給邊緣塗藍色,主題塗彩色,雲朵邊框塗粉色,兩個方形邊框塗粉色和藍色,中秋吃月餅的小報就完成了。
  • 中秋節的三個來歷,何時中秋吃月餅?
    農曆的七、八、九三個月為秋季,八月十五正好在秋季的中間,所以稱為「中秋」,也稱「仲秋」。中秋節的來歷主要有三種說法,除了家喻戶曉的「嫦娥奔月」的傳說外,也有說中秋節起源於古代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活動。在傳統的農耕社會裡,春播、夏收、秋獲、冬藏是主要的勞作活動。土地收成的情況,對於以此為生的人們來說至關重要。因此,人們對於土地還有深深的敬畏之情。
  • 古代人用什麼瓷器盛放月餅,祭奉月神過中秋
    快到中秋節了,我就講八月十五古人過中秋節的事情,以及這麼重要的儀式,盛放月餅的瓷器用的是什麼樣式的?有什麼規矩嗎?《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裡的「夕月」就是祭拜月亮的意思。古代帝王,秋天祭月,中秋之時,天子要到城郊外舉行祭月設香案、擺瓜果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