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師承法國,國產第一款現代化直升機,過氣網紅哈爾濱直-9

2020-12-22 騰訊網

最近一段時間主要是與大家分享國內外的固定翼飛機,今天換換口味,與大家分享一款經典的國產旋翼飛機,這就是哈爾濱飛機工業公司的直-9直升機。說到直升機,在上世紀90年代,我國航空工業主要生產兩大型號:一個是昌河飛機廠的直-8,一個是哈爾濱飛機廠的直-9。相比於之前航空工業研製生產的直升機,直-8和直-9直升機由於大量採用國外的技術,其技術水平在當時還是相當不錯的。其中直-8直升機發展自法國SA321直升機(「超黃蜂」直升機),這是一款13噸級多用途直升機,直-9直升機發展自法國AS365直升機(海豚直升機),這是一款5噸級的通用直升機。可以說我國航空工業在研製生產新一代直升機過程中,得到了法國方面的全力技術支持。

上世紀80年代,由於當時的國際形勢發生變化,我國與西方多個國家關係不錯,藉此契機我國軍工與國外多個軍工商展開全面合作,通過接觸國外的最新軍工科技,讓我國的軍工設計師和工程師獲益匪淺。雖然當時我們接觸的西方武器裝備,很多不是世界超一流水平,但是相比於之前我們仿製的蘇式武器要先進不少。這裡有必要提一下成飛,成飛當時與美國格魯曼公司合作研製超-7戰鬥機,這項軍工計劃雖然最終沒有成功,但是在雙方科技人員數年交流過程中,讓我們對第三代戰鬥機的設計和製造有了全新的認識。加上當時航空工業一些廠商開始為國外的民航飛機製造商代工部件,極大提高了我國航空工業的技術水平。同時也為日後我國制定自己一套軍工標準提供了基礎。

本文的主角直-9直升機,當時主要是先引進部件國內組裝,再逐步進行相關部件的國產化,最後做到整機國產化。據稱第一架利用國外部件國內組裝的直-9飛機於1981年首飛成功。隨後花了十多年時間逐步提高這款直升機的國產率。到了1992年,真正意義上的國產直-9直升機才算研製成功。從這裡可以看出我國航空工業之前的整體技術水平落後世界先進水平不少。

直-9直升機及其原型AS365直升機,由於外形酷似海豚,整體外形設計相當現代。用今天的眼光看這款直升機的外形依然不落後。直-9直升機的後續生產工藝標準非常高。筆者此前曾經發過直-9直升機的細節圖,大家有興趣看一下。以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生產的直-9直升機為例,其工藝標準要高於當時我國大量進口的米-171多用途直升機。可以說直-9直升機的成功,讓我國航空工業跨入現代直升機研製與生產大國。當然由於各個廠家技術水平的不同,在2000年以前,當時國產直-8直升機的工藝,後續發展,產能要弱於直-9直升機。

經過多年的發展,直-9直升機已經發展了數十種改進型號。其中有最初利用國外組件生產的直-9A和直-9C,使用國產發動機的直-9A-100和直-9B,後期大量生產的國產直-9運輸直升機,國內第一款武裝直升機直-9W,進入21世紀後在直-9W基礎上大幅改進後,大量生產的直-9WA武裝直升機,本文的主角就是陸軍航空兵的主力直-9WA武裝直升機。這款直升機相比於早期直-9武裝直升機主要有兩個區別,一個是將原機身頂部的紅外光電瞄準器移到機首下方,一個是將穿透機身的扁擔式武器掛架改成如今上反式武器掛架短翼。通過這些改進,提高了直-9WA武裝直升機的綜合作戰性能。

在國產直-10和直-19武裝直升機未服役的日子裡,直-9WA武裝直升機是我陸軍航空兵最先進的攻擊型直升機。直-9WA武裝直升機可以掛載國產新型反坦克飛彈和直升機用的空空飛彈。雖然整體性能比不上專用的武裝直升機,但是當時直-9WA武裝直升機填補了陸軍航空兵空中火力的空白。

圖片中可以看到直-9WA武裝直升機在某航展上的機動飛行展示,由於師承法國,加上我國航空工業30多年的進步,直-9WA武裝直升機及其家族是可以說是航空工業歷史上國內第一款稱得上現代化的直升機。

如今直-9WA武裝直升機早已成為過氣網紅,但是在軍迷心中依然是一款非常經典的國產武裝直升機。

圖片為直-9WA武裝直升機飛行展示中,目前我國陸軍航空兵和空軍空降兵依然裝備數量龐大的直-9WA武裝直升機。這些機型是直-10和直-19武裝直升機的得力助手。

經過多年的發展,直-10武裝直升機和直-9WA武裝直升機的後續大改型號直-19,已經成為我軍武裝直升機的絕對主力。可以說沒有當年的直-9就沒有後來的直-10和直-19,以現役的直-9WA武裝直升機為例,目前全球有能力研製和生產此類直升機的國家和地區也不多。希望大家在關注國產殲-20,殲-16這些重型戰鬥機時,能想起我國航空工業直升機領域這些經典的型號。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沒有這些積累,就沒有航空工業的輝煌......

相關焦點

  • 中國通用直升機開山之作,直-9輕型直升機,能否改進後繼續服役?
    那麼,已經服役了幾十年的直-9系列直升機,還有改裝後再繼續使用的價值嗎?從直-9基本型到直-9S——目前直-9處於什麼樣的水平?直-9直升機的引進,和中國海軍裝備的另一款法國艦載直升機——「超黃蜂」艦載直升機有很大的關係。
  • 盤點我國各型國產直升機 除直-20外,這型直升機同樣讓人驚喜
    目前,直-8系列直升機已有運輸、反潛、醫療、預警等型號出現,在我國的船塢登陸艦、遼寧艦上都可以見到,其中直-18又是直-8系列直升機的「大改」款,在性能上再次獲得較大提升。AC313則是直-8的民用型號。
  • 法國網友都看不下去了:中國竟把我們的直升機改成這副模樣
    直19綽號「黑旋風」,是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研發的一款輕型武裝直升機,採用單旋翼、涵道式尾槳和武裝直升機上常用的串聯式雙座艙布局,飛機最大起飛中獎4250千克,在專用武直中算是個「小個頭」,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先進航電、火控以及各類精確打擊武器一樣不少。
  • 直8、直9、直10、直15、直19、直20,這些直升機作戰用途是什麼?
    直-8是一種13噸級大型三發多用途直升機,安裝3臺渦軸-6發動機,單臺功率1128千瓦。該機正常有效載重3噸,最大吊運重量5噸,其原型是法國SA321「超黃蜂」直升機。直-9是一種4噸級雙發輕型多用途直升機,安裝2臺渦軸-8發動機,單臺功率625千瓦。直-9的原型是法國SA365N1「海豚」直升機,有效載荷1863千克,最大吊運重量1600千克。
  • 這一億美元花的值,40年前買來該直升機,讓我國仿製多款主力機型
    據了解,在20世紀70年代的時候,我國經過長時間的考察、談判,終於確定購買法國造SA.321Ja「超黃蜂」直升機,作為首批艦載直升機。為此,我國還特意從海軍及三機部抽調飛行員及技術人員34人組成代表團,去法國負責執行「培訓、監造、驗收」工作任務。
  • 韓國LAH輕型武裝直升機,擁有「法國血統」,比直-9WA晚了10年
    這次成功首飛的LAH輕型武裝直升機和它的孿生兄弟LCH通用直升機可以說是近年來韓國直升機發展歷程中的一個典型縮影,那就是師從法國。LAH/LCH直升機就是以空客直升機公司的EC-155/H-155為藍本,改進而來,而此前韓國已經批量生產的KUH-1通用直升機則是以SA330美洲豹為藍本,改進而來,這兩款直升機和參考的型號原型擁有高度的相似,法國血統非常濃厚。
  • 法國媽媽都不認識了:這款中國直升機竟然有21個改進型!
    沒成想,由於軍費限制,解放軍以70萬美元的單價訂購了8架小羚羊SA342L1型武裝直升機,順手深入了解西方直升機穩定火控系統、霍特反坦克飛彈的性能和設計技巧(後來這些技術被應用在國產直-9G武裝直升機上面)。等8架小羚羊直升機到貨以後,下面就沒了,這讓法國人和德國人極度失落,本來都說好了的大批採購,咋就說話不算數呢!
  • 韓國這款看著眼熟的武直想賣給印度,但哪怕用直19來比都是欺負它
    眼尖的讀者可能會發現,這款輕型武裝直升機和我國的直-9有點像。您沒看錯,它和直-9確實有點「血緣關係」:都源自法國的「海豚」直升機。歐直AS365「海豚」直升機具體來說,韓國KAI的輕型武裝直升機是基於歐直EC-155直升機的。
  • 韓國這款看著眼熟的武直想賣給印度,但哪怕用直-19來比都是欺負它
    KAI稱,該直升機還有望出口,而印度則是潛在的客戶。 眼尖的讀者可能會發現,這款輕型武裝直升機和我國的直-9有點像。您沒看錯,它和直-9確實有點「血緣關係」:都源自法國的「海豚」直升機。
  • 中國37年前花1億美元引進這架直升機,竟撐起陸航半邊天!
    1986年10月,解放軍開始組建陸軍航空兵,在組建之初,陸航部隊就遭遇了直升機數量嚴重不足,直升機種類過於單一的困境。當時我軍僅裝備有國產的老式直-5直升機,以及少數幾架從法國和美國零星進口的海豚輕型直升機,小羚羊輕型直升機和黑鷹通用直升機。
  • 直-20機鼻暗藏玄機,國產火眼金睛靚過美制黑鷹直升機同款
    隨著我國新一代10噸級中型直升機——直-20即將正式服役,該機的高清照片也開始陸續出現在網絡之上,展示出一些前所未見的新細節。我們無須諱言直-20在設計上參照的是著名的UH-60「黑鷹」直升機,因為「黑鷹」到目前為止仍是世界最佳中型通用直升機之一,雖然已經問世40年,但在高溫高原性能、耐墜性能、抗戰損能力、多用途能力上仍是頂尖存在。當然直-20隻能算是「黑鷹」的精神續作,並不是無腦抄襲。
  • 法國「海豚」直升機最終變成「黑豹」直升機,它到底經歷了什麼?
    要說我國哪款直升機通用化最廣,那直-9直升機必定是其一。它裝備陸、海、空三軍當中,衍生出多種型號,包括直-9A、直-9B、直-9炮兵校射型、直-9C、直-9D反潛直升機、直-9F武警型、直-9W/直-9WA武裝直升機、直-9WZ武裝偵型等型號。這一系列改進的型號都來源於我國引進法國的「海豚」直升機的基礎上才有的。
  • 中國陸航直-18的正式亮相 看解放軍直-8型直升機的魔改之路
    該機從外形上看,應該就是此前曝光的國產新一代大型直升機直18,其具備強大的運輸能力。這次亮相的直18,應該就是幾年前我國在直-8基礎上進行的魔改,製造出來的民用型直升機AC-313,而後又在AC-313基礎上機型的改進,形成了如今解放軍裝備的直-18系列直升機。
  • 國產武裝直升機家族中的多面手,武直-19的起落架輪子內藏奧秘
    在本次軍事比賽中,坦克裝甲車是主演,但還有一些配角也很出色,比如國產武裝直升機。國產武裝直升機家族成員多,主要型號有武直-9、武直-10、武直-11、武直-19等眾多型號,期中光環最為閃耀的就是武直-10。其實在國產武裝直升機家族中,除過武直-10最為優秀外,還有一款我國自研的武裝直升機也很出名,它不但是作為武裝直升機來用,此外它還有很多其他用途。
  • 直-20研製迎來曙光 中國在直升機研究上獲得重大突破
    在中國戰機的「20家族」殲-20和運-20都已經公開亮相了,而唯獨直-20沒有,這說明直-20對於我國的重要性,還說明了直-20研發的過程是比較艱難的。直-20首次曝光的時候即有人認為這是中國版的S-70「黑鷹」直升機,的確從外形上來看,直-20簡直就是黑鷹的翻版,而且這兩款直升機都是10噸級的通用知道哼唧。對於我們陸軍來說,如果能夠擁有在高原上來去自如的運輸直升機那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1984年中國向美國購買了24架S-70「黑鷹」民用版直升機。
  • 中國直升機發展報告:只剩下最後一塊拼圖,重型直升機
    導讀: 沒有直升機無法上高原,於是我們買了黑鷹直升機民用版,買了米171,兩次中東戰爭我們看到了武裝直升機的威力,因此我們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開始發展武裝直升機,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中國直升機的發展多線布局,多線開花,武直10橫空面世,成為亞洲第一款武直直升機,直20突破旋翼除冰技術,已經開始規模化量產
  • 相當於100架國產直-9直升機
    每個海上列強國家都有一款先進的大型岸基固定翼反潛機,英國法國德國有大西洋反潛機,俄羅斯有伊爾-38N反潛機,日本有P-1反潛機,中國有高新-6號反潛機。而美國有兩款反潛機,P-3C奧利安和P-8海神,也有人將「海神」譯為「波塞冬」,不過我感覺稱為「菠菜冬」比較好。誰說就你們西方人可以給我們中國戰機胡亂取名的,來而不往非禮也,以後翻譯西方武器都應該儘量使用調侃或蔑視的名稱。
  • [公告]中信海直(000099)購置直升機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據海關總署統計,2008 年前4 個月,我國進口成品油 1268 萬噸,價值 86.8 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9.2%和 78.6%。 從我國實際情況來看,在 2020 年前,我國石油消費仍將持續快速增長。
  • 37年前進口50架「海豚」:中國用啥招佔法國大便宜?
    儘管直-20直升機已經在網絡上公開露面,但不得不承認,現在中國海軍的絕對主力反潛直升機,還是直-9。這種基於引進法國海豚直升機的4噸級中型直升機,不但海軍在用,而且還被改成了面目全非的武直-19。作為37年前中國一項重大技術引進工程,「海豚」直升機進入中國,背後是中國當時在西方國家的「左右逢源」,真是佔了不少便宜。直-9直升機在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國內的直五根本無法滿足國內各方面的需要。1979年國內為了應急買了4架貝爾212直升機,花了外匯900多萬美元,讓中國人著實肉疼。
  • 為手續直升機家族做鋪墊,性能已是一流
    資料圖自從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直升機工業開始了建設,起點上與法國處於同一水平。不過在歷經30年後,中國自主設計的直6和直7相繼下馬,而法國卻成為僅次於美國、蘇聯的世界上第三大直升機大國。上世紀80年代初,為提高中國直升機工業的整體研發與製造水平,中國向法國籤署了購買「海豚」直升機以及引進配套生產線的協議,合同總價超過1億美元。這在當時是一筆巨額合同,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對直升機工業的重視程度以及決心。上世紀80年代末,「海豚」直升機的國產化任務基本完成,並於1990年國產化型號直9開始在哈爾濱飛機公司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