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地位,飲食文化的性質

2020-12-14 動物的搞笑時光

本文乃作者露露聊文化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飲食文化

我們可以將飲食文化基本定義為:飲食文化是人類為了生存,在飲食生活中創造產生的飲食觀念、行為、技術及其飲食產品的總和,是人類通過自然選擇、約定俗成的與環境最相適應的飲食生活方式。要深刻了解飲食文化的內涵,就應了解飲食文化的起源。

飲食文化的真實存在性,在於它用物質態產品象徵,為人類各層次的需要服務。飲食文化所擁有的技藝體系表現為人類生活的一種特 色性文化過程模式。它是人類對飲食生活的自由選擇,來源於人類心靈對超越自然的渴望。

飲食簡述

飲食行為

飲孕育文化之母維持生命體的四大要素,陽光、空氣(包括氧氣)、水和養分(包括食物),其中攝食是任何動物都具有的生理本能行為。唯獨人類的攝食行為具有文化性質。

1859年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提出生物進化論觀點。揭示了生物進化規律是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的。1871年則進一步在《人類起源與性的選擇》中明確指出:人類是由某種滅絕的古猿進化而來的。恩格斯說,「勞動是從製造工具開始的。」文化學泰鬥泰勒也發表了同樣的觀點,「人不是使用工具的生物,而是製作工具的生物。」(《人類學》打磨工具正是製造技術的起源,人則因創造出了技術而成為人。

猿猴畫像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石器文化期間人類學會了使用打火工具烹調,並且大量地製造石器,飲食已由素食改變為葷食,再由生食改變為以熟食為主。這幾點對人類的形成具有決定性作用,增強了人與自然抗爭的能力,肉食極大地改善了人體的生理化學結構,使大腦快速地發達,增加了腦髓的總量,智力也迅速地增長。

熟食則為人的安全與健康提供了保障,使人類的壽命得以延長。即以改善飲食生存為目的的意識與勞動是人類最終成為「現代人」的文化標誌。因此,飲食文化是人類總體文化發微的基礎,從而具有本根文化的性質。

古人鑽木取火畫像

早期人類的勞動工具幾乎都是用於烹飪的工具,有石斧、石錘、石制切割器和削器等。石斧、石錘是用來砸骨或堅果的;切割器與刮削器是用來割肉刮皮的;尖狀器是用來剔肉的。

全球各地區早期人類的工具形式幾乎是相同的。石器產生的本身又具有造型藝術與機械技術起源的意義。乃至到了新石器早期,考古所發現的箭鏃、壁畫、雕塑。石刻、數字、符號等最古老的藝術樣式以及更後時期的陶器等。

舊石器時代壁畫

《五經大義終始論》)格羅塞在談到原始藝術起源的一致性特徵時說,「原始藝術的一致性明白地指出了由於有一個一致的原因,而這個一致的原因,我們已經從那在各種各處的狩獵民族間都有完全一致的性質,而且同時在一切民族間都有最強烈的影響及到文化生活的一切其他部分的文明因子(即求食的方法)上找到。然而我們還不能將各種情境和各種方面上原始生產方式和原始藝術形式之間的關係追究得清清楚楚;我們只是大體已經將狩獵生活在藝術起源中的意義弄明白了。這是必須留意的大事。

飲食活動

飲食活動,蘊涵整合文化的基因在人類不同的需要層次上。飲食生活有不同的表現形態。因團回飲食文化導論西方的一些實驗心理學家從馬斯洛的人類動機層級論中看到,「處在畢生環境僅對身體的生存提供最勉強的必需品的人,是不太可能發展對……美的迫切需要的。……他過分地關心滿足眼前和緊迫的飢餓需要,只有擺脫低級需要支配的人,才能為以缺乏為基礎的內驅力外的其他內驅力所策動。」(克雷奇、克拉奇菲爾德、利維森等合著:《心理學綱要》。J●P.查普休等:《心理學體系和理論》)說得太好了,一個極度貧困而缺乏教育的人與一個富有而具有較高教育素質的人,其飲食生活內容與質量是絕不相同的,當一個人在基本滿足吃飽的生活生存需要時,他必然地會對健康安全提出要求。

非洲小孩

現代的飲食生活已不僅僅局限於人類生理的基本需要而本能地關心眼前的滿足,而是在更多的驅動力的策動下注視著長遠的滿足。不難想像,一種內含衛生。營養、美感統一結構的,科學技術含量高的美食會給人的進餐帶來何種認識。俗話說,沒有無社會目的的筵席。一個人去參加朋友的婚宴,恐怕並不是為了吃飽肚皮吧,而更多地是增加友誼與尊重的意義,獲得精神的滿足。一盅「佛跳牆」表達的也不僅僅是一種菜餚,更重要的是一種飲食審美的行為與文化精神。

《藝術的起源》通過對南美、澳洲以及美國一些土著部落人群的觀察發現,原始人的心智深度是相一致的,難以產生更為寬廣的聯想,而是直覺的。其對文化的表現具有驚人的一致性,任何文化或藝術在最初的低級起源階段都是以實用性為目的的,這個實用性就是直接地為原始社會飲食生活的各種需要服務。

酒店餐桌

據研究,人類的審美意識首先是從飲食經驗開始的,人類的童年在生理的直覺性驅動下選擇了熟食方式,在反饋和思考下認識了健康,從而創造了人類普遍享有的熟食生活模式。在飲食的社會化過程中,感受到了情感,再進而運用飲食的方式抒發情感。這是現今世界人類所共有的行為和觀念。這一點很重要!如果沒有人類的社會化飲食生活存在,那麼人類的文化生活是多麼地貧乏和空洞,人們也會不知道祭祀、節慶美食,雞尾酒會。冷餐宴會、野外遊的聚餐為何物,也無從理解人類為什麼要將食品加工得繽紛多姿、風味多樣、形態各異。

飲食文化的真實存在性,在於它用物質態產品象徵,為人類各層次的需要服,務。飲食文化所擁有的技藝體系表現為人類生活的一種特色性文化過程模式。它是人類對飲食生活的自由選擇,來源於人類心靈對超越自然的渴望。

參考資料《飲食文化導論》

相關焦點

  • 改變英語的主角地位,增加傳統文化及實用類學科,關乎民族未來
    改變英語的主角地位現在是最好的節點。一是,新冠疫情讓更多人認識到科技的重要性。生物科學醫藥研究醫療技術設備研發都離不開理工類學科,更別說航天航母飛彈等高精尖科技都離不了人才的培養。現在部分地區的高考方案,使得物理化學生物成了學生避之不及的科目,而這恰恰是一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的基礎科目。
  •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地位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地位 2013-07-13 16:46 來源:網際網路資料 作者:
  • 比較視域下民族心理學科性質
    比較視域下民族心理學科性質 2016年04月25日 16:2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胡平 張積家 字號 內容摘要:與民族心理學相鄰的學科有個體心理學、跨文化心理學、文化心理學
  • 宋江寧:無角度、不(非)學術——對考古學學科性質和中國考古學學科發展的思考
    四 各分支學科的性質:田野考古學+具體學科=交叉學科    考古學家的性質:精通田野考古學的交叉學者  其次,既然考古學的本質是隱藏在學科體系中的部類或綜合學科,那麼從圖一中我們又可推理出這樣的一個認識來,即考古學和對象這兩個概念只有統攝性而無具體的操作性,因為沒有一個學科是研究完整的對象的
  • 燕窩在我國飲食文化中的地位,作為吃貨大國是怎麼看待燕窩的
    燕窩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大多是作為補品存在的,今天我們不說燕窩有什麼養生功效,就只來說一說在傳統飲食文化中燕窩的歷史與文化。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藥食同源」的說法,又有「民以食為天」足以見得吃在我國人民心中的地位。
  • 飲食人類學:從飲食看人類文化
    飲食人類學:從飲食看人類文化 2016年04月29日 08:1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明海英 字號 內容摘要:飲食人類學:從飲食看人類文化?
  • 是學科基礎也是學科方法:史學史學科地位解析
    摘 要:作為對學科的反思,史學史在歷史學的整個學科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史學史在歷史學中的地位,可以從三個方面解讀:第一,從教育部的學科設置上看,作為歷史學統攝下的首個二級學科,史學理論與史學史體現了學科設置者對其在歷史學中基礎性地位的理解;第二,從歷史知識(認識)論看,作為真實歷史替代品的歷史文本是認識主體與認識客體的中介,因此,在一定意義上一切歷史都具有史學史的性質;第三,研究歷史有必要事先對賴以認識客觀事實的歷史文本進行史學史研究,這意味著史學史還是重要的研究方法
  • 在全球飲食文化裡,羊肉又擁有怎樣的地位?
    其實,在世界飲食譜系裡,羊肉一直佔據著特殊地位。中國再往西,羊肉是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的主角。哈薩克俗語裡有一句話「羊肉是牧民的飯」——對於遊牧為主的地區來說,羊肉是像糧食一樣司空見慣的食材,雖值得歌頌,但並不包含太多奇貨可居的驚喜。而到了英美國家,羊肉絕少見於餐桌。養羊的意義,被更多聚焦在羊皮、羊毛等副產品上。究竟是怎樣的地理格局與歷史文化源流,形成了今天的羊肉世界觀?
  • 古典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
    古典文化在英國的未來,不是由優秀學者從古典文化中獲得的快樂所決定的,也不是由其在學者培養中所發揮的作用決定的。數個世紀的經驗證明,以古典文學和古典哲學為基礎的教育,能愉悅人們的心情,塑造人們的性格。古典文化面臨的危機,不是因為當今的古典學者不如他們前人熱愛這一文化,而是出於別的原因。在過去,古典文化佔據著整個高等教育體系,沒有任何學科可以與之匹敵。
  • 《飲食文化》第一章 中國飲食文化漫談
    到了宋代,宋代的宮廷飲食,以窮奢極欲著稱於世。飲食文化生活成為文人士大夫重要的社交文化活動,文人們對飲食講究美食、美味、美器、美境,強化了飲食文化的審美性質。  10、遼、金、元時期的飲食文化  遼金的飲食水準要粗劣些。以肉食而言,「炙股烹莆,以餘肉和綦菜,搗臼中糜爛而進,率以為常」。即使給有身份的人吃的肉粥,也是「以肉並米合煮之」,「皆肉糜」。
  • 【湘約時光】初中英語詞彙教學如何體現人文性學科性質研究
    詞彙教學一直是英語教學中的重中之重,那麼如何在我們日常的英語教學中體現出其人文性和學科性質,更值得我們來探討研究。公眾號近期將會分段分享辛湘妮老師的研究成果,敬請期待!,申請了課題《初中英語詞彙教學如何體現人文性學科性質研究》,順利獲得立項,並嚴格依照計劃開展了課題研究。
  • 吳敢:《金瓶梅》飲食文化、徽菜與徽文化
    ——在黃山飲食文化座談會上的發言下面談一談《金瓶梅》飲食文化研究。《金瓶梅》研究被稱為金學,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金學之能成立,需要一批大家、一批名著和一批穩定的相當數量的研究人員。金學不僅是文學研究,而且是歷史、地理、政治、經濟、社會、民族、風俗、倫理、宗教、藝術、服飾、飲食、醫藥、建築、遊藝、器皿等多學科的研究,通常將文學以外的其他學科研究統稱為文化研究。文化研究是近20年來金學園林的一道新的景觀,是《金瓶梅》研究傳統方法的突破與擴大。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及它的基本特徵
    主要表現方面:中國飲食文化有著漫長的發展歷程、深厚的文化積澱和穩定的結構體系如果從北京人發明火併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飲食文化創造開始算起,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歷程到今天已有四五十萬年的歷史了,這是一部源遠流長、起伏有致、環節完整、從未間斷的歷史,可以自豪地說,僅此一點,世界上沒有哪個民族的飲食文化可以與我們中國的飲食文化並論。
  • 稻香飲食文化博物館 看盡人類飲食文化的過去與未來
    東南亞飲食文化區。記者 趙浛銳 攝  中華飲食文化展示區展出的筷子。記者 趙浛銳 攝  稻香飲食文化博物館成立於2007年,但最近搬了新家,搬到橫瀝鎮西城工業區稻香飲食文化中心三樓。館內劃分為極地飲食文化區、東南亞飲食文化區、分子美食展示區域等十二大展區,通過不同國家、地區煮食用具、器皿、餐具等,讓參觀者更加生動地了解世界各地的飲食文化和人類未來飲食的趨勢。  該博物館中的展品是該館顧問、香港收藏家羅金成從世界各地搜羅而來。他表示,博物館坐落於東莞,展覽的定位自然是「根在東莞,放眼世界」,希望觀眾能通過展覽了解人類的發展歷程。
  • 中華飲食文化的類型
    中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因而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下面、我們就從食者這個角度來認識一下中國飲食文化的類型。一、宮廷、貴族飲食在任何社會,統治階級的思想就是佔統治地位的思想。眾所周知,貴族飲食以孔府菜和譚家菜最為著名。孔府歷代都設有專門的內廚和外廚。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其形成了飲食精美、注重營養、風味獨特的飲食萊餚。這無異是受孔老夫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祖訓的影響。孔府宴的另一個特點是:無論菜名還是食器,都具有濃鬱的文化氣息。如「玉帶蝦仁」 表明了孔府地位的尊榮。
  • 領導學的學科地位的作用
    領導學的學科地位與作用1.領導學是一種帥才理論和高層次學科。2.領導學是領導幹部必修的功課。3.綜合性強,應用性廣。4.理論指導,優化實踐。領導學與相關學科的關係
  • 人類的文明,就從烹飪和飲食文化開始
    但是,當人類開始用火熟食、進入文明時代,尤其是用陶器開始真正烹飪的時候,飲食品就已成為人類自身智慧和技藝的創造,人類的飲食便與動物的飲食有了本質的區別,具有了文化屬性。由此,人類飲食的歷史成為人類適應自然、徵服與改造自然以求得自身生存和發展的歷史,而在這個歷史過程中便逐漸形成了人類的飲食文化。西方飲食文化是人類飲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西方文化的一部分,源遠流長,豐富多彩。
  • 中華飲食文化精神_光明日報_光明網
    一個異質文化的人通過飲食、甚至通過與中國人一起進食,持之日久都會對中國文化有些感悟。■飲食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中國精神文化的許多方面都與飲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大到治國之道,小到人際往來都是這樣。中國人善於在極普通的飲食生活中咀嚼人生的美好與意義。
  • 除了紳士文化外的英國飲食文化
    英國飲食(British cuisine)是指主要流行在英國的飲食文化。其種類有:英格蘭飲食、北愛爾蘭飲食、蘇格蘭飲食、威爾斯飲食,以及由此派生的英式印度飲食。和其他歐洲國家相比,土豆在英國飲食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可視為英國人重要的主食。
  • 中國各地飲食文化:無辣不歡的地方代表(一)
    中國各地飲食文化:無辣不歡的地方代表(一)從古至今文化主宰著每個民族、每個國家、每個家庭,甚至是每個人的命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不同的文化對於各民族、國家、家庭以及個人的影響有所不同。今天世界各地對所屬文化進行了細緻的劃分,並且分門別類地加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