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中展示的兩臺冰箱,右邊這臺是1930年代生產的,左邊那臺木箱子一樣的冰箱是1898年生產,採用乾冰製冷。記者 趙浛銳 攝
茶文化展示區展出的銅雕,每個銅人是製作茶葉的一道工藝。記者 趙浛銳 攝
東南亞飲食文化區。記者 趙浛銳 攝
中華飲食文化展示區展出的筷子。記者 趙浛銳 攝
稻香飲食文化博物館成立於2007年,但最近搬了新家,搬到橫瀝鎮西城工業區稻香飲食文化中心三樓。比起老館,新館更加「壕」了,面積1400平方米,新增展品460件,展品總數達到1600餘件。館內劃分為極地飲食文化區、東南亞飲食文化區、分子美食展示區域等十二大展區,通過不同國家、地區煮食用具、器皿、餐具等,讓參觀者更加生動地了解世界各地的飲食文化和人類未來飲食的趨勢。
該博物館中的展品是該館顧問、香港收藏家羅金成從世界各地搜羅而來。他表示,博物館坐落於東莞,展覽的定位自然是「根在東莞,放眼世界」,希望觀眾能通過展覽了解人類的發展歷程。
茶文化展示區宣揚「東莞愛茶之都」
走近稻香飲食文化博物館,一座頗有設計感的紅色框形門就架在眼前,「根在東莞,放眼世界」八字篆書,表明了這家位於橫瀝的飲食博物館的定位。進門右手邊的圖文展板上,自然是介紹東莞的飲食文化,下面陳設著一些相關的飲食器具。然而,最能體現「根在東莞」的,還是右手邊的茶文化展示區。
據該館顧問羅金成介紹,茶在中國飲食文化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作為全國茶葉收藏陳化地典範和主要茶葉集散中心之一,東莞的茶文化歷史悠久。博物館特別開闢茶文化展示區,是為了更好地展示和宣揚東莞本土文化,展現「東莞愛茶之都」的魅力。
茶文化展示區內擺著兩組精緻的雕塑,其中銅色的一組共8具,分別表現採茶、曬茶、晾茶、搖茶、炒茶、揉茶、烘茶、品茶整個烏龍茶的製作過程,形象而生動。而銀色一組共6具,展示普洱茶的制茶過程。因為製作過程和步驟不同,兩組雕塑中的每一個雕塑都形態各異,特別吸引人。
在雕塑旁邊的牆上,有與雕塑相呼應的圖文展板,詳細介紹制茶的每個步驟。羅金成說,制茶過程大約有七八個步驟、歷時兩三天。在展板下面的玻璃陳列櫃中,有茶壺和茶餅之類,其中圓酒壺狀的是沱茶,是典型的普洱茶餅。展櫃前地上還有一個圓形的茶餅,以及壓制茶餅的工具,右邊還設置了一個鍋灶。「這是為遊客準備的,讓他們現場體驗一下炒茶的樂趣。」羅金成說。
1、凡註明來源為「東莞陽光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東莞陽光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在摘編網上作品時,由於網絡的特殊性無法及時確認其作者並與作者取得聯繫。請本網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權人直接與本網站聯繫,商洽處理。
聯繫郵箱:tougao07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