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的熱門綜藝,被自嗨鍋承包了。
《明日之子 4》、《青春環遊記2》、《未知的餐桌》、《中國新說唱》,自嗨鍋幾乎無處不在,在網絡上引起熱烈關注,微博話題#明日之子自嗨一刻#閱讀量更是高達1.5億。
不同於傳統綜藝冠名的生硬植入,自嗨鍋在這些綜藝中的露出充分考慮了觀眾體驗,並圍繞節目,在微博、微信、抖音等陣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營銷玩法,在年輕人群中強勢吸粉。
隨著95後、00後成為消費主力,品牌的年輕化營銷又迎來新的挑戰,面對捉摸不透的新生代、變幻莫測的新媒體環境,自嗨鍋是如何強勢出圈的?本文將為大家帶來深度解析。
01
廣告人格化,植入生活化
打開《明日之子》節目,可以看到自嗨鍋一條十分鬼畜的廣告,虞書欣可愛的舞蹈動作搭配魔性的廣告語——「XX就吃自嗨鍋」。這則廣告不但沒有引起觀眾反感,反而很受歡迎,就連現場的選手、明星也都不由自主地模仿起來,不少粉絲都發微博表示「切中了笑點」、「好上頭啊」。
這似乎是反常理的事。在多數人的印象中,綜藝營銷不過是品牌出錢冠名、節目中插播廣告、藝人尷尬口播。許多廣告植入生硬無趣,讓觀眾只想快進,甚至會因為廣告太多而厭煩某個品牌。
品牌×綜藝,左手是曝光量,右手是好感度,如何兼得?成為了不少品牌捉摸不透的難題。而在《明日之子》的節目中,自嗨鍋的廣告植入不但沒有被吐槽,還引發了一眾好評。
為什麼?造對了場景。
《明日之子》節目的受眾大多是00後,思維跳脫、活力四射,整個節目洋溢著青春的氣息,他們需要一個足夠好玩的場景。
自嗨鍋是怎麼營造的呢?
1、廣告人格化
《明日之子》中最受關注的便是一群才華橫溢、性格各異的小哥哥們,自嗨鍋便針對選手的人設,量身定製了一系列中插視頻。
被稱為「人間初戀」的田鴻傑,在視頻中以男友視角與迷妹互動,滿屏都是粉紅泡泡既視感,最後餵食自嗨鍋的鏡頭更是融化了萬千少女的心。「田鴻傑,餵我!」一時風靡社交媒體。
超模楊英格和酷guy李睿洋的視頻,畫面養眼又炫酷,仿佛置身搖滾演唱會現場,鏡頭跳轉到吃自嗨鍋的場景時,兩人又是自然的反差萌;網友紛紛驚呼把自嗨鍋拍出了高奢的質感。
霸總氣質的胡宇桐以架子鼓開場,一句「上了我的車 我就不許你下車了」男友力max,試問哪個迷妹不想成為胡總的「小鼓棒」呢?
當年以一首《誰》爆紅的廖俊濤的視頻是小清新風格,那句讓萬千少男少女沉迷的歌詞「在你眼中 我是誰」在視頻中完美融合;
水果星球的五位小哥哥,在視頻中向大家種草了「出遊、遊戲、追劇、熬夜、排練,就吃自嗨鍋」,把自嗨鍋的使用場景詮釋的極具生活感,代入性很強。
每一則視頻的場景、話術都緊貼選手人設,巧妙地傳達了品牌關鍵性信息,趣味性十足,讓人根本捨不得快進。
2、植入生活化
很多節目中的廣告植入都有一個通病——生硬。廣告出現的時機、場景、方式,都與節目有著明顯的脫節,很容易影響觀看體驗。
而自嗨鍋在節目中的植入非常自然,十分貼近年輕人的生活。
在排練過程中,大家會一起約自嗨鍋,「吃飽了才有力氣排練」、「每次吃完自嗨鍋,都特別有寫歌靈感」,像極了工作學習了一天、靠美食充電的我們;
晚上回到宿舍後玩餓了,小哥哥們搶著要吃自嗨鍋,這個場景讓我們不禁想起和自己一起吃夜宵、互相打打鬧鬧的室友;
戶外野餐時,「自嗨鍋真的好吃又方便,我出去玩的生活經常帶著它」,產品的利益點自然地融合到場景中,大家想不想這就約朋友來一場說走就走的野餐呢?
這些場景都是源自年輕人的日常生活,能夠產生情感共鳴,小哥哥們的吃播也讓觀眾不由自主地將自己代入進去,可謂是實力種草!
自嗨鍋還會精心挑選節目中出圈的片段,比如閆永強吹嗩吶、氣運聯盟表演的高光時刻等,加入品牌包框或跑馬燈,突出「自嗨一刻 發光發熱」的品牌精神,商業植入和場景片段巧妙糅合,既不會影響觀看體驗,還能與觀眾同步燃起來。
所以,即使是廣告,也值得具有觀賞性。自嗨鍋在保證曝光量的同時,十分注重品牌與場景的融合,把用戶體驗放在第一位,打造優質內容級廣告,用戶也會感知到品牌的用心,無形中提升了品牌好感度。廣告人格化、生活化,讓廣告變得有溫度。自嗨鍋的植入之道樹立了行業新的標杆,值得借鑑。
02
深度洞悉社交媒體,全網聯動營造熱度
《明日之子》的整個宣傳期中,自嗨鍋打造了#明日之子自嗨一刻#微博話題,閱讀量破1.5億、討論破6.7萬。
這樣的熱度僅靠在節目中露出,是很難實現的。即使綜藝大火,大多數受眾只會關注節目自身,不會將熱度分流到品牌身上。
而新媒體環境的變化,給了品牌更大的舞臺。過去,綜藝營銷局限於節目中,用戶的身份只是觀眾,被動地獲取信息。如今,社交平臺、短視頻APP大火,品牌能夠實現與用戶深度互動。
綜藝營銷也可以做成一場party,只要氛圍造對了,用戶和品牌都能玩起來。
自嗨鍋與《明日之子》就營造出了「嗨翻天」的氛圍,幾乎做到了全網聯動——微信、微博、抖音、豆瓣、貼吧……每個平臺都圍繞著節目玩出各種花樣,將熱度拉滿。
需要注意的是,每個平臺都有相應的特性,其用戶也有不同的訴求。用同樣的營銷語言在各個平臺複製,只能成為「灌輸」,容易形成信息疲勞。自嗨鍋深度洞察每個平臺的特性,圍繞主題,以創新多樣的玩法帶給用戶新體驗。
1、微信——用戶使用頻率高,適合作為重要活動載體
微信是一個較為複雜的生態,集通訊、資訊、工具等於一體,對於品牌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私域流量陣地。
因此,自嗨鍋在微信端打造了自嗨社團小程序,作為節目外圍玩法主陣地。雖然不是節目總冠主榜權益,關注度卻是居高不下,掀起了一波「互動狂潮」。自嗨鍋會在節目正片和衍生節目,通過跑馬燈和選手口播的方式,反覆引導粉絲前往小程序打榜,為喜愛的選手贏得額外的曝光,如錄製寵粉ID福利、戶外大屏曝光、騰訊閃屏聯投資源、寵粉直播等。
《明日之子》開播、粉絲打榜結果公布、直播倒計時等重要通知,自嗨鍋都會在其微信服務號、訂閱號發布,方便粉絲及時獲取重要資訊,不錯過任何一個為小哥哥打call的機會。
藉助打榜活動,自嗨鍋成功地向微信大量引流,積攢了豐富的私域流量,這對於品牌未來的沉澱也是有益的。
2、微博——娛樂為主,適合追星、互動
微博作為年輕人娛樂追星、獲取熱點的陣地,有著傳播面廣、互動性強的特點。
自嗨鍋在微博端打造了#明日之子自嗨一刻#主話題,貫穿整個宣傳期,第一時間發布節目相關的熱點內容。節目放出官方物料後,自嗨鍋會及時地進行二次傳播,剪輯出各種有趣的原創視頻,官博宣發,並進行KOL二次投放,擴大影響力。
如今年輕人之間盛行土味娛樂,自嗨鍋便發起了專屬的#自嗨式土味應援#活動,話題閱讀量達1318.6萬,粉絲紛紛曬出自家的土味應援,還與自嗨鍋在留言區趣味互動,品牌與粉絲的關係宛若網友。
在胡宇桐、田鴻傑雙人直播前,自嗨鍋在微博提前向粉絲們發起了問題徵集,以聯動的方式讓粉絲完全參與進這場直播的內容設置。自嗨鍋還巧妙藉助節日增加直播的關注度,8月25日七夕凌晨,胡宇桐、田鴻傑共同在微博官宣自嗨鍋直播,為CP粉瘋狂撒糖。雙人直播的同時,自嗨鍋聯動了多位娛樂KOL發布微博話題#胡宇桐田鴻傑自嗨鍋直播#,閱讀量高達2291.4萬。
自嗨鍋也是出了名的「寵粉狂魔」,經常會在微博發布抽獎,獎品都是粉絲的心頭好,例如愛豆親筆籤名照、《明日之子》決賽夜現場門票、小哥哥抱過的自嗨鍋IP狗抱枕等。
除此之外,粉絲們還可以在微博參與提問徵集,有機會看到打榜成功小哥哥,在快問快答ID視頻中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
3、抖音——短視頻,豆瓣/貼吧——興趣圈層
抖音是當下最熱門的短視頻平臺,適合優質短視頻的傳播。自嗨鍋在官方抖音中發布了鐵頭娃廖俊濤、小熊田鴻傑、胡總胡宇桐的寵粉ID視頻;胡宇桐、田鴻傑默契大考驗視頻中,兩人默契十足地說出了小熊最喜歡的自嗨鍋口味——菌菇牛肉,視頻點讚量超過3.6萬,堪稱CP粉磕糖的名場面。
豆瓣、貼吧的特性是興趣圈層聚集,自嗨鍋在明日之子吧、豆瓣明日之子小組中,引導KOC發布相關主題的帖子,讓更多粉絲關注自嗨鍋打榜、直播等活動。
可以看到,《明日之子》節目更像是一個支點,自嗨鍋藉助綜藝撬動了整個網際網路,營造了一個既有充足的熱度、又不會造成疲勞的營銷氛圍,讓觀眾不再只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地參與其中、玩在其中。
03
帶動粉絲經濟,創造IP經濟
藉助《明日之子》系列營銷事件,自嗨鍋微商城銷量翻了四倍,自創的IP周邊產品也成為Z世代新潮流,成功出圈。這便是營銷的終點——轉化。
除了品牌曝光吸引購買外,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轉化率呢?
首先,品牌要與愛豆深度捆綁,帶動粉絲經濟。
為愛豆應援、做數據,是年輕人追星的潮流,每位粉絲都希望為愛豆的資源出一份力。自嗨鍋與《明日之子》的整個宣傳期中,貫穿全程的「打榜」便是充分調動了粉絲經濟。
在打榜活動中,粉絲們努力氪金,自嗨鍋電商銷量大增。作為福利,自嗨鍋不僅會為選手提供額外的曝光機會,還會提供粉絲與愛豆互動、贏取愛豆周邊的機會,大大加深了品牌好感,培養長期粉絲。
在節目中,自嗨鍋還成功地將單品菌菇牛肉煲仔飯,與人氣選手田鴻傑(小熊)捆綁在了一起,打造同款概念。小熊在ID視頻、直播以及衍生節目中多次表達對這款產品的喜愛,另一位選手胡宇桐還教小熊創意玩法:用番茄醬拌著吃。
小熊同款菌菇牛肉煲仔飯在飯圈已經成為了潮流,引發粉絲們爭相購買,用番茄醬拌也成為了鐵粉追星的一種模仿。不僅迅速帶動了單品銷量,更讓品牌紮根於粉絲心中。
其次,塑造粉絲喜愛的品牌形象,創造IP經濟。
深入人心的IP形象,就像消費者的老朋友,自帶種草buff,不僅能帶動周邊產品的銷售,還能拉近品牌與消費者的距離,能提高對品牌的忠誠度。
自嗨鍋的IP形象是一隻既可愛又酷拽的哈士奇,符合如今00後群體中深受歡迎的「可甜可鹽」風。當粉絲們聽到自嗨鍋,腦海裡浮現的便是這隻小狗,自帶親切感。
在《明日之子》節目以及衍生節目《你的明子》中,自嗨鍋IP狗形象無處不在,並且毫無違和感:在休息室、宿舍裡,選手會隨手抱著IP狗的抱枕;在餐廳裡,能看到IP狗的餐巾紙盒;IP狗的小徽章也經常被選手們佩戴在衣服上。
自嗨鍋還會藉助與選手的互動,讓IP狗的形象更深入人心。選手趙珂在決賽時期曬出的#明日之子畢業大考準考證#上,就畫著自嗨鍋的IP狗,為品牌贏得了一大波粉絲的好感。
多種多樣的周邊產品,迅速成為愛豆同款,吸引粉絲購買。而這些周邊都是經過自嗨鍋品牌精心設計,或Q萌或拽酷的外觀十分符合00後的審美喜好,而且價格實惠、簡單實用,能夠輕鬆地融入粉絲的生活中。
俗話說「愛屋及烏」,當粉絲愛上了IP形象,對品牌的好感也會增強,將提高自嗨鍋在同類產品中的競爭力。
當然,不管是粉絲經濟還是IP經濟,產品都是根本。自嗨鍋作為第一家將凍幹技術應用於方便火鍋、第一家運用鋁箔餐盒的自熱食品品牌,產品力足夠強大,這才是用戶留下的第一理由。
04
總結:內容為王
總而言之,綜藝影響想要出圈,最核心的是內容——有沒有用心去洞察你的用戶?有沒有付出120%的精力去鑽研新玩法?有沒有在每一場輸出中都體現出年輕感?
在《明日之子》節目裡,自嗨鍋充分洞察了粉絲需求,以各種精彩的活動、視聽效果極佳的物料、驚喜滿滿的粉絲福利,為活力四射的00後們打造一場嗨翻天的狂歡party。
自嗨鍋會把用戶體驗放在第一位。廣告植入充分考慮了用戶觀感,每一句植入都恰當好處,為選手量身定製植入話術、為節目精彩時刻增添光彩,讓觀眾在看到植入時不僅不會反感,甚至能夠會心一笑,記住這個有趣的品牌。
在營銷活動中,自嗨鍋全方位塑造了娛樂氛圍,大大弱化了年輕人不喜歡的商業氣息,收穫粉絲好感。例如雙人直播中,自嗨鍋沒有用常見的帶貨直播套路,而是採取娛樂為主、商業為輔的策略,設置了快問快答、抽盲盒、讀抱枕土味情話、籤名抽獎等環節,寵粉力max。
日常互動中,自嗨鍋也會努力跟隨年輕人的腳步。在其官方微博上,我們可以看到各種網絡用詞,表情包也是用得爐火純青,粉絲親切稱呼官博為「鍋爸」。
在自嗨鍋身上,我們看到品牌與粉絲的關係不再是冷冰冰的商業關係,而是相處成了夥伴、朋友、家人。
品牌的努力,用戶是能感知到的。這種保持年輕、保持熱血的品牌精神,也會根植在粉絲心中,與自嗨鍋一起「嗨下去,燃下去」,這便是綜藝營銷更深層的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