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波普藝術除了Andy Warhol還有什麼嗎?

2020-12-20 InSugar時尚

01 波普藝術(Pop Art)

經典藝術—波普藝術(Pop Art), 「Popular」一詞來自於大眾化的藝術形式,反映當時西方社會中中青年的反傳統文化觀念。打破了二戰後工業設計的冷漠,單一,取而代之的是詼諧,多元化的設計,多為誇張奇異,想像力豐富的風格。用飽和的色彩和大膽的輪廓,經常用日常物體和人物來反映出樂觀,富裕的戰後休閒和消費理念。

「Pop Art」一詞也由Lollipop發展而來,Lollipop本以為「棒棒糖」,代表了一種享樂和渴望的慾念,所以波普藝術也是一種大眾的商業文化。

20世紀50年代

Richard Hamilton是波普藝術的一代人物,也是他在實踐中有力的推動這一思潮。

圖中的內容都是從海報,廣告以及畫報上圖片剪裁拼貼而成的,這種手法開創了英國波普藝術的先河。

20世紀60年代

Andy Warhol可以說是最出名的波普藝術家了,他大膽的嘗試凸版印刷,照片投影等各種複製技法。其中最出眾的是通過絲網印刷和不斷的重複影像,代表作為「瑪麗蓮夢露」「金寶罐頭湯」等一系列的名人頭像

同時他也開始在連衣裙上印刷他的設計,最知名的連衣裙的Souper Dress,其中包括Warhol Campbell的Soup Cans印花。在60年代流行藝術風格的連衣裙成為時尚界的主流服裝。

02 新波普

新波普是當代藝術家加入新形式創新,較為出名的是Keith Harving(塗鴉藝術家),或許你們不知道他是誰,但是應該會覺得他的作品似曾相似。他的作品多以簡單明快的粗線條描繪,充滿了單色、空心的抽象概念,爬行的嬰兒、吠叫的狗、三眼怪空中飛人……這些極有辨識度的作品,現今仍在世界遍地流傳。

他的創作符號「閃耀的嬰兒」意指為青春的天真、純潔、善良;「咆吠犬」沒有明確象徵意涵,常常代表行動與懷疑,「天使」是人們面對生活的守護者;「小人」的各式姿態,則是各種心情的人們。對凱斯·哈林來說,也是他對自己所身處的社會的自覺。

在服裝領域,波普藝術也是深受設計師喜愛。

Mary Quant

由于波普藝術源於消費主義且其為歡快的,誇張引人矚目的設計,波普藝術仍是時尚界引用最多的藝術設計。

服裝總是隨著時代的變化在改變,不同的時期的藝術風格會影響當時的服裝設計。波普藝術對20世紀50 60年代的服裝影響較深。

「Good taste is death,vulgarity is

英國時裝設計Mary Quant可以說是促進波普時裝發展的第一人。

Mary Quant被稱為「迷你裙之母」,在那個保守的時代,迷你裙的發展之路可謂說是極其坎坷,當時甚至被coco Chanel痛斥:噁心!

可她並未屈服,她同時設計出了色彩豔麗大膽的「小衣裝」,這種穿著合體且反叛正統服裝的時裝,一經推出,就得到許多青年人的青睞。

2. Yves Saint Laurent

「Pop art」 dresses by Yves Saint La

20世紀60年代正是波普藝術對服裝影響最大的時候,Yves Saint Laurent在1966年推出了名為「Pop Art」的系列,其中包含了經典作品Mondrian連衣裙,還有一系列大膽色彩配合的連衣裙。從此波普藝術就開始了與時尚界不可分離的關係。

3.Versace

1991年Versace推出了以Andy Warhol的作品,瑪麗蓮·夢露為圖案的服裝,使波普時裝再次掀起一陣熱潮,但是這條土酷的裙子是要考驗你的駕馭能力了

Gianni Versace, 1991 Pop Art collect

Versace 2018春夏系列模特們三三兩兩的走秀形式是上世紀90年代品牌標誌性的形式,而開場的四位模特身穿的黃色印花套裝,也是90年代標誌性的印花,一切都是為了溫情的懷舊和永恆的致敬。而本季的圖案也是標緻的波普藝術,並且致敬1991年的經典作品。

4. Moschino

一向以風格戲謔著稱的Moschino,在2013年任命Jeremy Scott為其創意總監後,更是將波普風格玩到了極致,Jeremy Scott似乎在用他的每件作品,甚至於每個細節向大眾宣告,我是波普世界的國王,他將大眾生活中最尋常的對象作為設計元素,把垃圾袋、守衛帽子、麥當勞手袋、可口可樂、爆米花、洗衣粉、速食店標誌等微不足道的東西,打造成了手袋的門面,衣服的印花,充滿了戲謔的遊戲感與對於時尚的幽默諷刺。

正像他所說,「我生活在這個波普的世界裡,我用波普藝術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

『My Market Day』 VOGUE Japan Septe

在2014年的整個系列中有著隨處可見的檸檬黃和大紅色,還將麥當勞的 「M」與Moschino的首字母做了一次融合。初次以外,模特的包還被設計師做成了麥當勞餐禮盒的小房子造型,模特甚至直接拿走麥當勞的託盤端著印上 「M」字母。

Moschino Fall 2014 Ready-to-Wear Col

2016年倫敦男裝周上Moschino發布了秋冬系列,Jeremy Scott完美的演繹了充滿戲虐,玩味與遊戲感的風格。天馬行空的調色搭配,波普圖案在外衣,夾克,T-shirt,針織衫上精彩的演繹。

Moschino A/W 2016 Collection

Jeremy Scott在2017年春夏系列中以非處方藥的包裝和教學插頁為靈感, 「膠囊系列」賦予了新的含義。波普藝術意味著要色彩斑斕充滿誇張的顏色,但更是要充滿多元的,想像力豐富的風格,2017年的系列中很好的體現了這一主旨,波普本就是一種大眾的商業文化。

Moschino S/S 2017 Collection

Moschino在2019年春夏演繹的80年代復古風成了本季主題。設計師的不安分通過這些筆觸感的不規則塗抹,這種像是準備毀掉設計痕跡的做法似乎闡述了對於傳統時裝模式的反叛,也是一種對波普藝術的新寫意。

Moschino S/S 2019\ Collection

堅持時尚是一種藝術,但更是一種大眾藝術的Jeremy Scott毫不掩飾他對於這個流行世界的融入。波普藝術本就是一種大眾文化,藝術本身就是來源於生活,人們將會越來越了解藝術並將它與生活連接到一起。

相關焦點

  • Andy Warhol|除了假髮和性取向,還有什麼是你不知道的?
    它試圖瓦解上述的錯誤看法,同時也提出了一個問題:關於這樣一個被人們樂此不疲談論著的人,還有什麼可說的呢?換言之,雖然這次展覽也呈現了他以美國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為背景創作的波普藝術,但是精彩看點遠遠不止於此。今年年初,我去紐約和匹茲堡與一些最了解Warhol的人聊了聊,關於他的家庭、宗教信仰和性取向。他的侄子回想起他的工人階層出身如何激發了他的勃勃野心。
  • 愛「拼」才會贏的藝術——波普藝術
    波普藝術,當你看到這個詞會想到些什麼呢?跟藝術二字聯繫起來,總有些不明覺厲的意味。 其實「波普」是Pop一詞的音譯,它是Popular的縮寫,意為「流行」。所以波普藝術也應該被理解為流行藝術。我們聽說過流行音樂,流行服飾,流行顏色等等,那麼「流行藝術」也跟它的字面意思一樣,是一種更容易被大眾接受的、流行的、通俗的藝術。
  • 波普藝術為何一直被時尚圈所青睞,它到底有什麼魔力?
    各大品牌也陸續發布了2020年春夏系列,看了這麼多品牌的走秀,小曇發現不管是哪個品牌新一季的服裝設計,都始終繞不開波普藝術,像Chanel 2020春夏系列和LV 2020春夏系列都在服裝設計中運用了波普藝術。波普藝術是什麼?
  • 【美術】能看得懂的波普藝術
    一起來感受一下波普藝術的魅力吧 「複製」難道就不是藝術了麼 安迪·沃霍爾是波普藝術的標誌性人物 創作了金寶湯罐頭、可口可樂、黃色香蕉等作品 最著名的作品非《瑪麗蓮·夢露》莫屬
  • 什麼是波普?
    一方面,波普藝術具有對抗抽象表現主義的一種反叛意識。這與波洛克、羅斯科等抽表藝術家們面對波普的憤怒態度有關。但在波普這邊,如詹姆斯·羅森奎斯特(ames Rosenquist,1933 — 2017)說:「直到一九五九年和一九六〇年,我還是在畫抽象畫。抽象畫就像是爵士樂,旋律很棒,可敘述了什麼嗎?
  • Andy Warhol一手創辦的雜誌,《Interview》的傳奇故事
    排列整齊的Campbell's 罐頭、顏色鮮明的瑪麗蓮夢露肖像、還是那句「每個人都能成為15分鐘名人」的金句,相信大家對Andy Warhol這位波普大師一點都不陌生。這位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藝術大師還為大家留下了一部極具前瞻性的藝術傑作,它就是大名鼎鼎的《Interview》雜誌。
  • 羅伯特·韋恩布萊特粉彩藝術邂逅波普藝術
    去年9-10月期間,在中國太原市舉辦了波普藝術與粉彩畫藝術的聯展,其中展出了安迪·沃霍爾的收藏版畫與羅伯特·韋恩布萊的粉彩原畫、和限量粉彩藝術衍生織物,展覽免費對公眾開放。      什麼是波普藝術?
  • 十位你必須知道的波普藝術家
    沃霍爾除了是波普藝術的領袖人物,他還是電影製片人、作家、搖滾樂作曲者、出版商,是紐約社交界、藝術界大紅大紫的明星式藝術家。村上隆的作品有很強的波普藝術視覺語言的影子,不過村上隆的作品不同於美國式波普藝術,他的波普藝術不僅僅停留在架上藝術品當中,他表現的內容來源於大眾流行文化同時也作用於商品文化。他的藝術形象與諸多奢侈品牌的結合使得其作品的相關衍生產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藝術的日常生活化。 5 理察·漢密爾頓上榜理由:波普藝術之父,杜尚學生
  • OFFWAY | 波普對商業、藝術、街頭文化到底起了什麼作用?
    無論是以畫作、服飾、還是周邊玩偶的形式展現,波普都讓年輕一代更容易接受和了解藝術,甚至還能大方的和別人聊一聊你收藏的藝術品。本來所謂的藝術就是一種表達形式,代表個人或者群體發聲,對金錢的渴望或是對社會的控訴都可以成為表達的內容,即使是以複製的形式出現,你能說這不是藝術品?
  • 波普、朋克與抽象,這款無線充電器完美詮釋什麼是藝術!
    起源於上世紀50年代的波普文化,從誕生之初就註定會成為世界爭議的焦點。有人愛它現代化商業化,年輕、浮華而性感;亦有人批它世俗化、大眾化,廉價、量產而短暫。其實,波普藝術的定位本就是年輕而世俗,代表著有一群人正年輕、正熱愛著平凡的生活。
  • 致敬波普藝術風格 膠囊系列
    這一次,我們要給你點顏色看看!在蒙德裡安系列大獲成功的第二年,聖羅蘭先生又推出了「波普藝術」系列。這一系列以色彩明亮的單色塊和簡潔的圖案拼貼點綴為亮點,又一次受到了藝術界的熱議和追捧。一直以來,聖羅蘭先生與波普藝術風格都頗有淵源。他與波普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私交很好,沃霍爾還特意為聖羅蘭先生繪製了一系列波普肖像畫,將他優雅、陰柔的一面展現得生動而完美,成為藝術經典。
  • 童話世界裡的Gucci,重現波普藝術的Coach你見過嗎?
    她的作品細膩又古靈精怪,如果你沒有聽過她的名字,你一定見過這些穿上衣服的兔子、貓咪甚至烏鴉、蘑菇和章魚。從日本多摩美術大學畢業以後,因為Yuko細膩獨特的畫風,她不僅多次辦過展覽,還是日本雜誌《MOE》經常合作的對象。
  • 羅恩·英格裡希:從草根塗鴉人到波普藝術大師
    波普,譯自英文Pop Art。這種藝術形式最早起源於上世紀50年代的英國,之後因為以安迪·沃霍爾為代表的一批明星及藝術家的影響力而在美國得到長足發展,讓波普出現在了時裝、香菸、膠紙、搖滾唱片等物品之上。所謂波普藝術,簡而言之便是將身邊的物品,如漫畫、電影海報、明星、高跟鞋等消費品通過解構、拼貼、重複等手法進行藝術創作。
  • 有波普藝術就有沃霍爾 有沃霍爾就有夢露
    原標題:有波普藝術就有沃霍爾 有沃霍爾就有夢露   沃霍爾曾說他喜歡絲網印刷術,因為「(採用絲印)你得到同樣的圖像,但每次都略有差異」。色彩油墨堵塞絲網或絲網在圖像模版上滑動位移,便可製造出差異效果。雖然是一個事先定形的圖像,但在移印過程中,他能掌握部分的主控權。
  • 「華傑東方」Pop style / 什麼是波普風格?
    要問現在年輕人都喜歡什麼風格,前幾年極為流行的性冷淡風似乎已經被劃入「冷宮」,以跳躍色彩、誇張圖案為主的波普風格成功補位。△凱斯·哈林波普代表作什麼是波普風格主義設計?提起波普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那張經典的瑪麗蓮夢露N宮格複製粘貼式照片△「波普領袖」安迪·沃霍爾經典之作波普風格是一種流行風格,它以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誕生於英國,又稱「新寫實主義」和「新達達主義」。
  • 「波普藝術之父」漢彌爾頓作品展昨滬上開幕
    20世紀以來最重要的藝術形式———波普藝術(POPART)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被介紹到中國。1985年,波普藝術家羅申伯格在中國美術館的展覽,掀起了「85新潮美術」,並啟發了中國現代裝置藝術的萌芽生長。
  • 這些常見的平面設計風格,你都知道嗎?\\乾貨
    我們可以看到,幾乎任何一個現當代藝術的視覺風格都可能被平面設計領域所借用,瑞士國際主義設計就受了很多包浩斯和荷蘭風格主義的影響,從波普藝術、,這些藝術運動無一例外都代表著一種思想啟蒙,對於功能,美學和生活,哲學等多種學科領域的新的思考方式和理解方式, 而對於了解藉助這些藝術運動而產生的視覺風格的平面設計作品,就需要了解你所借用的藝術風格的含義,甚至很多藝術風格具有強烈的時代特點,並不一定完全適用於當今
  • 「大開眼界」的「龍蝦大陸」 藝倉美術館開啟當代波普與街頭藝術...
    當周遭的一切都極度膨脹,極盡的奢侈包裹四周,你又是否能分清現實與幻境?在這裡,有超大尺寸的沙發、微波爐、燈泡…甚至還有全透明巨型馬桶。 這裡,就是展覽《新黃金時代》。 據悉,上世紀八十年代,有著「波普藝術之王」稱號的安迪·沃霍爾與街頭藝術偶像讓·米歇爾·巴斯奎特開始了一場亦師亦友的忘年交,最終促成二人的「創作聯姻」。
  • 用拼貼、波普玩轉攝影只要一眼你就會愛上的藝術品
    郭航和她的Pandora攝影作品看到這麼有創意的攝影作品,想必很多人都會想知道郭航的設計靈感來源於哪兒。其實這種拼貼的手法一直都是她所擅長的,她會把自己喜歡的圖案剪下來拼貼到一起形成一幅新的攝影作品。而這種富有創意的藝術手法則是來源於我們都非常熟悉的一種藝術風格:波普。郭航攝影作品波普的概念就是沒有概念。
  • 穿搭指南丨拒絕平庸,波普風讓你脫穎而出
    其實想要在潮男雲集的街頭脫穎而出,不妨大膽嘗試一下吸睛且蘊含藝術格調的波普風。波普POP是"Popular"的縮寫,意為"大眾化的"。它最早起源於英國。二戰以後出生的新生一代對於風格單調、冷漠缺乏人情味的設計極其反感,他們從美國的大眾文化中得到靈感,波普運動也從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