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世學社,有深度的學習分享社區
【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同意,嚴禁轉載和抄襲,違者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考研雜談,考研過來人和你聊考研。
本期考研雜談,小蘇和你聊聊考研是否需要脫產。
考研需要脫產嗎,這是不少同學向小蘇諮詢過的問題。而且在近兩年,考研報名人數激增,非應屆考生體量和應屆生相當,向小蘇諮詢意見的人就更多了。
一般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的要麼是今年剛畢業,由於疫情的原因找的工作可能不太滿意,或者一戰失利想再戰一次。要麼是已經在工作,但是有準備考研想回學校進修一下充實自己,提升下學歷。
對於還未工作的同學,經常表達「我不想向家裡要錢了...如果有工作可以讓自己獨立一些」。對於在職的同學,考慮得更多的是,工作是一個保障,也是一個退路。
總之,各有各的難處。
關於在職考研的建議,之前寫過一篇文章。
關於是否需要脫產,小蘇或多或少在文章中有提過,但是還未系統給予過解答,小蘇也不會直接告訴你某個答案——「脫產」or「在職」,或許本身就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每個人的情況是不同的,工作時間長短、個人決心、時間分配、工作性質類型、考研目標和科目,這些都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所以小蘇也不會直接告訴你立馬辭職全心備考,也不可能就武斷說你工作還不錯,那幹嘛來淌考研這趟渾水。
小蘇根據自己了解的情況,以6位同學的考研故事為素材,希望給大家一些啟示。
考研路上遇到的問題和對考研的疑問,或者你有希望我們創作的文章/內容/視頻,可以隨時聯繫小蘇。
A同學
我一個朋友這裡叫做A,她是考法碩,她的工作是在律師事務所。對於她而言,和自己的領導協商好之後,單位也是支持她考研的,所以整個備考期間雖然工作時間也算挺長,需要整理相應的卷宗以及一些日常的瑣事,但是好處是工作內容和自己的考試科目相近,在這種情況下,她最終成功上岸了。成功上岸之後,開學之前她照常還是在原工作單位上班,並且同事們都恭喜她上岸成功。
B同學
今年上岸的同學B,考的是數學專業,她是在一家教育機構當帶班老師,每天的工作時間也算是比較久,除了需要備課、上課還需要追蹤學生的進度等,但是她正好考試的科目就是數學,所以他平時備課也是有利於打牢基礎了,這種情況下她也是成功上岸了。她在複試結束後選擇給自己放假,旅遊散散心等待開學。
C同學
考的計算機專業的一個朋友,叫他C吧,他是小蘇之前在新生群裡認識的一位本專業就是計算機的理工男,畢業後已經有兩年工作經驗。決定考研的時候他是臨時決定然後偷偷備考的。因為你們可能不知道,如果籤了相應的工作合同,要麼只有考上研解除勞務關係,不然是需要賠償一定的違約金的,所以他就是全程偷偷備考的。對於專業課以及數學是他的拿手科目,所以並沒花費太多時間,但是在後期的政治背誦,他只能利用下班後的時間以及通勤路上的碎片時間去把握重點,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最後的兩個月的偷偷摸摸背誦時光真的太折磨人了。其實那時候他的領導已經猜到他是準備考研了,就在等他的考研結果。最終他上岸,公共課還好沒拖後腿,但是他回想起當時的那段時光可能是他人生中最折磨也是在閃著光的記憶。後續就是複試結果出來後他理所當然的辭職了,他也是上岸成功的範例。
剛舉的例子都是我周圍身邊的成功的案例,那肯定也是有在職考研失敗的,接下來也說說他們的故事。因為我覺得用周圍接觸到的一些真實經歷更加直觀,通過他人經驗幫助你會更好的進行自己的選擇。
D同學
失敗的案例第一位就叫他D吧,目前這位朋友是準備三戰了,前幾天還在群中討論是否要辭職。我們大家最後一致的建議就是讓他辭職。首先因為他是三戰,如果執著於上岸是時候破釜沉舟了,不然一直參加考研一直無緣上岸當陪考大軍有什麼意義呢?畢竟考研不是目的,上岸才是。他是在體制內工作,也就是我們所稱的公務員,其實日常的工作並不多,但是事情很碎很雜,以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他周圍同事們知道你考研後反而會覺得這時候是排擠你的好時候。在這種環境下已經兩次考研失敗,我們就建議他如果真的想上岸,那麼這種工作不要也罷。當然最終決定還是交給他。
E同學
另一位在初試前在一個群裡認識的朋友,叫他E吧,他是在百度工作,工作日常就是配音,工作時長一天撐死三小時左右,工資還很不錯的,考的方向是新聞傳播。在成績出來之前大家都挺羨慕他的工作,因為他全程在職,而且工作是真的不累,有充足的時間去備考,而且本科是科班,這簡直就是來考的玩玩就行。但是最後的結果出來,他初試成績因為公共課沒過線,導致他當時立刻就退群了。所以我也不清楚他最後是決定二戰還是繼續回到他的那份簡單的工作環抱當中。
F同學
最後一位就是我本科學校的一位朋友,叫他F吧,他考的是體育專業,而且作為國家級運動員的他,有各種證書和優異的比賽成績可以使他很容易得到老師的青睞。同時他不算是工作,因為他自己創業,工作其實不太忙,但是得自己進行日常管理。算是處於半脫產狀態,而且他自己平時比較愛玩,會經常去酒吧,或者和朋友小聚,當然在圖書館看到的他也是很認真的。最後初試成績出來有點不盡人意,但是能夠進行調劑,當然調劑意味著肯定沒有一志願錄取來的容易,由於調劑的種種困難和其他各種其他原因,最後他是放棄了調劑,決定今年二戰了。
小蘇今天寫了6位同學的真實案例,他們專業、工作情況不盡相同,有不同的在職狀態,幾乎都是沒有脫產或者是半脫產的狀態,其實是希望同學根據自身的情況做出最後的決定。相信大家看過很多的經驗貼,小蘇今天的第三人視角的經驗貼寫出的這些故事其實只會更加客觀,因為我是作為旁觀者的角度給出了我的一些較為不那麼主觀的看法,同時也就少了很多可能會出現的自我感動的噱頭。
作為一名從高考結束就一直利用寒暑假工作的過來人的經驗來看,考研算是我在整個大學期間最心無雜念的一件事。其實我也只有最後幾個月脫產備考,之前的時間我都是在接觸社會,接受社會毒打,可能因為正是我接觸過,所以在脫產學習的時候就會顯得有學上、有書讀是多麼難能可貴。
對於從來沒接觸社會毒打的年輕人來說,可能選擇考研就是選擇一個避風港。那麼我的建議就是:
如果你的工作確實很不錯的話,讀研還能重回崗位,領導也支持的情況下就安心準備,脫產其實並不是你需要擔心的事。如果你的工作目前已經進入到厭倦期,或者說你想考研的方向其實和工作的差異還比較大的話,那麼自己再權衡下是否真的要考研,或者是否自己能夠不脫產也能很好的備考。如果能,可以嘗試在職考研。
在職考研的時間管理方面。因為工作肯定會佔用你的學習時間,真正的學習時間就需要通過時間規劃擠出來,懂的如何把碎片化的時間給拿捏好,如何在不耽誤工作進度的情況下有效的進行複習,這就是自己可以先捫心自問的重點。因為只有你自己最了解自己工作狀況,也知道自己的時間安排,對於想考研這種事本來就不是嘴說說就能完成的,如果不能進行行動那不如老實的留在自己工作崗位。
疫情的原因使得脫產這件事界限模糊了,因為有近半年都是線上辦公,這種情況下,同學都是在家工作或者學習的,時間安排就更需要靠自己把握了。可以在考研群找到研友,隊友也是關鍵,不要找那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小夥伴,這會拉低你的期望值,更不用談如何監督了。其次,儘量找正能量,或者本身就還算自律的小夥伴一起,就拿我上面的舉例來說,當那位每天工作只有三小時的同學和律師事務所上班的同學在一起打卡,是不是打了個寂寞了。
自律是可以養成的,脫產不脫產是自己決定的,上岸與否都是看你自己。
希望對正在考慮這個問題的同學有一些幫助,做出適合自己的決定,最重要的是要好好加油。那麼大家晚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