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詩人屠岸逝世 曾翻譯中國第一部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全集
2017年12月17日訊,著名詩人、翻譯家、出版家,人民文學出版社原總編輯屠岸昨日在京逝世,享年94歲。屠岸,原名蔣壁厚,1923年生於江蘇省常州市。自幼家學深厚,並受母親影響熱愛詩歌和文學創作。屠岸一生著述豐厚,有詩集《萱陰閣詩抄》《屠岸十四行詩》《啞歌人的自白》《深秋有如初春》《夜燈紅處課兒詩》,散文詩集《詩愛者的自白》,文化隨筆《傾聽人類靈魂的聲音》,文學評論集《詩論·文論·劇論》,散文集《霜降文存》,口述自傳《生正逢時》等。1950年,屠岸翻譯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出版,這是中國第一部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全集。
-
國內首位完整翻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翻譯家屠岸先生逝世
余光中先生前腳剛走,又一個詩人也遠行了。12月16日晚近10點,封面新聞記者從人民文學出版社獲悉, 2017年12月16日下午5點,著名詩人、翻譯家、出版家,人民文學出版社原總編輯屠岸先生,在京逝世,享年94歲。屠岸先生是著名的詩人、作家、翻譯家、出版家,1923年生於江蘇省常州市,原名蔣壁厚。自幼家學深厚,並受母親影響熱愛詩歌和文學創作。
-
屠岸永遠走了 曾最早推出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譯本
原標題:94歲「詩的戀者」屠岸永遠走了 來自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消息,前天下午5時,著名詩人、翻譯家、出版家,人民文學出版社原總編輯屠岸先生在京逝世,享年94歲。 屠岸原名蔣壁厚,1923年生於江蘇省常州市。
-
著名翻譯家屠岸逝世 曾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輯
2017年12月16日下午5點,著名詩人、翻譯家、出版家,人民文學出版社原總編輯屠岸先生,在京逝世,享年94歲。 屠岸,1923年11月22日生,江蘇省常州市人。早年就讀於上海交通大學。歷任華東《戲曲報》編輯、《戲劇報》常務編委兼編輯部主任、中國劇協研究室副主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現代文學編輯室主任、總編輯。
-
詩人屠岸的三個背影——文壇追憶詩人、翻譯家、出版家屠岸
光明日報記者 付小悅 一位將真善美長留人間的詩人、翻譯家。 一位提倡編輯學者化的出版家。 一位儒雅謙和、正直善良的君子。 12月16日,著名詩人、翻譯家、出版家、人民文學出版社原總編輯屠岸在京逝世,享年94歲。消息傳來,眾多文學界、出版界人士紛紛遙望屠岸遠去的三個背影,追思屠岸的詩文、事業與人品。
-
最"中國"莎翁詩集在眾籌網站上線 93歲翻譯家屠岸撰新序
這是該社首個出版眾籌項目,計劃用傳統繁體直排、宣紙印刷、手工裝訂的方式,以著名翻譯家屠岸的權威譯本為底本,印製400套線裝珍藏版《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共154首,大約寫於1590年至1598年之間,1609年在倫敦首次印刷出版,這也是莎翁出版的最後一部非戲劇類著作。
-
翻譯家、出版家屠岸逝世 享年94歲
【財新網】(記者 劉爽爽)據人民文學出版社消息,2017年12月16日下午5點,詩人、翻譯家、出版家、文藝評論家屠岸,在京逝世,享年94歲。 屠岸一生著述頗豐,有詩集《萱陰閣詩抄》《屠岸十四行詩》《啞歌人的自白》、散文詩集《詩愛者的自白》、文化隨筆《傾聽人類靈魂的聲音》、文學評論集《詩論·文論·劇論》、散文集《霜降文存》、口述自傳《生正逢時》等。 他從少年時代開始寫詩、翻譯,代表譯作有《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莎士比亞歷史劇《約翰王》《濟慈詩選》等,《濟慈詩選》譯本曾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翻譯獎。
-
著名詩人、翻譯家屠岸逝世享年94歲
2017年12月16日下午5點,著名詩人、翻譯家、出版家,人民文學出版社原總編輯屠岸在京逝世,享年94歲。 據了解,屠岸一生著述豐厚,有詩集《萱陰閣詩抄》《屠岸十四行詩》、《啞歌人的自白》《深秋有如初春》《夜燈紅處課兒詩》,散文詩集《詩愛者的自白》,文化隨筆《傾聽人類靈魂的聲音》,文學評論集《詩論·文論·劇論》,散文集《霜降文存》,口述自傳《生正逢時》等。 2016年3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8卷本《屠岸詩文集》,共260多萬字。
-
有種東西比星星更永久——紀念屠岸先生逝世一周年
2018年12月16日是著名詩人、翻譯家、出版家,人民文學出版社原總編輯屠岸先生逝世一周年,外研社主辦了題為「有種東西比星星更永久」的紀念活動。他是第一部中文全譯單行本《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譯者;他的譯作被卞之琳譽為「達到了譯詩藝術的成年」;2001年,他因《濟慈詩選》譯本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文學翻譯彩虹獎」;2010年,他獲得全國翻譯行業最高榮譽獎——中國翻譯協會頒發的「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他以一位詩人的敏感經歷了家國與自身命運的顛沛起伏,而他給自己的自傳起名為《生正逢時》。
-
莎士比亞詩歌翻譯中的文化取向:屠岸和辜正坤比較研究
引言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創作於 16 世紀 90 年代,詩集最早、最完全的「第一四開本」出版於 1609這是莎士比亞唯一用第一人稱創作的作品,是距離我們最近的聲音。雖然詩中的說話者「我」不一定是詩人自己,或者說「我」既是詩人也是與他同時代的人, 但是較戲劇而言,十四行詩更為清晰地反映了詩人和那個時代的心聲。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在中國的接受大致分為三個階段:1. 起步階段(1839-1978);2. 發軔期(1979- 2000);3. 快速發展期(2001 年至今)(申玉革 122)。
-
九旬翻譯家屠岸 手抄詩集紀念莎翁
晶報訊(記者 熊奇俠)2016年是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世界各地莎翁迷紛紛自發組織紀念活動,巡遊、講座、展覽、朗誦、戲劇表演、徵文、出書……那麼以什麼方式紀念最能表達我們對莎翁這位世界文學大師的崇敬之意呢?
-
英國文學在上海的翻譯與傳播
一是朱生豪先生翻譯莎士比亞戲劇時所用的詞典。我在3月3日下午特地赴嘉興朱生豪故居,在朱尚剛先生的引導下上樓參觀了朱生豪的臥室和他翻譯莎士比亞作品時的寫字檯,聽朱尚剛為我講解其父的往事。朱生豪先生是我國首位系統翻譯莎士比亞戲劇作品的譯者,32歲時因肺結核病而英年早逝,共翻譯完成了 31 部莎劇作品,由上海世界書局在1947年出版。
-
評論|屠岸身上最閃耀的不止於「首位完整翻譯莎翁十四行詩」
屠岸先生昨天走了。在各種紀念文章和悼念報導中,「國內首位完整翻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是其身上最閃耀的符號。但當我們過分聚焦於「首位」「完整」等等大標籤時,我很擔心這些前輩先賢真正能夠垂之久遠的遺產,就在文字的夾縫中輕飄飄溜走了。
-
《梁宗岱譯集》出版 翻譯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被公認「最佳」
今年上海書展國際文學周的開場論壇是「莎士比亞的遺產」,詩人、作家和學者們痛心於莎士比亞「被網紅」,碎片化的「金句速讀」是對莎翁作品最大的傷害。所有曾經受惠於莎士比亞的寫作者給出懇切的建議:放下語錄,去讀他的原作。正經讀莎翁,不能繞開他的十四行詩。事實上,莎士比亞本人對十四行詩的重視和投入,遠在他的戲劇作品之上。
-
女王為何贈習大大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摘要]習近平在英國議會發表講話時引用了莎士比亞的話,這句話出自戲劇《暴風雨》的第二幕第一場中。我國著名翻譯家朱生豪先生曾將What's past is prologue譯作「以往的一切都只是個開場的引子」。
-
【城事】著名詩人、翻譯家、出版家屠岸先生在京逝世。常州的這所...
2017年12月16日下午5點,著名詩人、翻譯家、出版家,人民文學出版社原總編輯屠岸先生,在京逝世,享年94歲。屠岸先生 屠岸先生簡介屠岸先生是著名的詩人、作家、翻譯家、出版家,1923年生於江蘇省常州市,原名蔣壁厚。自幼家學深厚,並受母親影響熱愛詩歌和文學創作。
-
屠岸:用生命與詩魂擁抱
屠岸:用生命與詩魂擁抱 餘瑋 有人說,屠岸先生的名字是和詩歌,和惠特曼、莎士比亞、濟慈等詩人的那些閃光的詩篇緊密相連的。坐在面前的這位溫厚儒雅的老人,就是筆者久已仰慕的著名詩人屠岸,更難得的是能夠面對面地傾心交談。
-
草堂讀詩|故事: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聽堂FM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我們今天要分享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也來一起聽聽詩歌背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威廉·莎士比亞,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同時,他也是一位出色的詩人。他最著名的詩歌作品,是《十四行詩集》。十四行詩是一種詩歌體裁,最初流行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義大利詩人彼得拉克的創作使其臻於完美。
-
生命的詩意永存: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義大利詩人達雷佐(Guittone D』Arezzo)是第一個採用十四行詩形式並賦予其嚴謹格律的文人,義大利詩人彼特拉克(Petrarch,1304—1374)則是文藝復興時期最著名的十四行詩作者。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影響遍及歐洲,十四行詩隨之傳入法國、英國和西班牙等國,十分流行。
-
美國圖書館收藏外研社2017版《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2019年6月28日,由北京大學黃必康教授譯撰、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2017版《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仿詞全譯本)正式被美國福爾傑莎士比亞圖書館(Folger Shakespeare Library)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