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中國"莎翁詩集在眾籌網站上線 93歲翻譯家屠岸撰新序
圖片說明:屠岸手持1943年王麥稈所贈原版詩集留影。 東方網2月18日消息:「以最中國的方式,紀念莎翁逝世400周年」,上海人民出版社《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線裝珍藏版近期在眾籌網上線,目前籌款目標已過半。
-
著名翻譯家屠岸逝世 曾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輯
2017年12月16日下午5點,著名詩人、翻譯家、出版家,人民文學出版社原總編輯屠岸先生,在京逝世,享年94歲。 屠岸,1923年11月22日生,江蘇省常州市人。早年就讀於上海交通大學。歷任華東《戲曲報》編輯、《戲劇報》常務編委兼編輯部主任、中國劇協研究室副主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現代文學編輯室主任、總編輯。
-
國內首位完整翻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翻譯家屠岸先生逝世
12月16日晚近10點,封面新聞記者從人民文學出版社獲悉, 2017年12月16日下午5點,著名詩人、翻譯家、出版家,人民文學出版社原總編輯屠岸先生,在京逝世,享年94歲。屠岸先生是著名的詩人、作家、翻譯家、出版家,1923年生於江蘇省常州市,原名蔣壁厚。自幼家學深厚,並受母親影響熱愛詩歌和文學創作。他從少年時代開始寫詩,到現在八十年筆耕不輟。
-
有種東西比星星更永久——紀念屠岸先生逝世一周年
2018年12月16日是著名詩人、翻譯家、出版家,人民文學出版社原總編輯屠岸先生逝世一周年,外研社主辦了題為「有種東西比星星更永久」的紀念活動。當日下午,屠岸先生的好友、詩歌評論家、首都師範大學吳思敬教授,詩人、翻譯家、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員北塔,詩人、翻譯家、北京外國語大學汪劍釗教授,屠岸先生的兒子蔣宇平、女兒章燕,以及眾多親朋好友、熱愛詩歌的同好齊聚北京外研書店,以追憶回顧、讀詩、談詩的方式紀念屠岸先生。
-
著名詩人、翻譯家屠岸逝世享年94歲
2017年12月16日下午5點,著名詩人、翻譯家、出版家,人民文學出版社原總編輯屠岸在京逝世,享年94歲。 據了解,屠岸一生著述豐厚,有詩集《萱陰閣詩抄》《屠岸十四行詩》、《啞歌人的自白》《深秋有如初春》《夜燈紅處課兒詩》,散文詩集《詩愛者的自白》,文化隨筆《傾聽人類靈魂的聲音》,文學評論集《詩論·文論·劇論》,散文集《霜降文存》,口述自傳《生正逢時》等。 2016年3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8卷本《屠岸詩文集》,共260多萬字。
-
紀念屠岸先生丨劉艦平:輓歌如水 書簡似帆
湖南作家劉艦平今日凌晨與屠岸先生大女兒章建通過電話,哀傷不已,委託其家人代他在屠岸先生遺像前沏上一杯熱茶。並向新湖南發來他與屠岸先生之前的通信,以寄託哀思。屠岸先生寫給劉艦平的最後一封信。晚歌如水 書簡似帆作者丨劉艦平大約七年前,我收到作家陳愉慶轉來的一封短函,竟是我與著名詩人、翻譯家屠岸先生結下忘年詩緣的開始。此信原文如下:愉慶你好!今見《文藝報》(十一月二十四日)上謝冕的文章《高山流水有詩心》,知道劉艦平先生的《高山流水——半瞧己丑詩編》是你向他推薦的。
-
評論|屠岸身上最閃耀的不止於「首位完整翻譯莎翁十四行詩」
屠岸先生昨天走了。在各種紀念文章和悼念報導中,「國內首位完整翻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是其身上最閃耀的符號。但當我們過分聚焦於「首位」「完整」等等大標籤時,我很擔心這些前輩先賢真正能夠垂之久遠的遺產,就在文字的夾縫中輕飄飄溜走了。
-
翻譯家、出版家屠岸逝世 享年94歲
屠岸一生著述頗豐,有詩集《萱陰閣詩抄》《屠岸十四行詩》《啞歌人的自白》、散文詩集《詩愛者的自白》、文化隨筆《傾聽人類靈魂的聲音》、文學評論集《詩論·文論·劇論》、散文集《霜降文存》、口述自傳《生正逢時》等。 他從少年時代開始寫詩、翻譯,代表譯作有《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莎士比亞歷史劇《約翰王》《濟慈詩選》等,《濟慈詩選》譯本曾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翻譯獎。
-
屠岸:用生命與詩魂擁抱
屠岸回憶時說:「朗讀時,遇到我不認識的字、不懂得的文句,先生隨時指點,解惑,或指導我查閱參考書。因此這種『伴讀』本身就是往往優於教室聽課的一種學習。後來我又為他查找資料,整理他的文稿,中文則手抄,英文則打字。這也是極好的學習。我師從他真是獲益匪淺啊!」 1943年夏天,屠岸曾暫住在江蘇呂城農村一段時間。在那裡,他迎來了詩歌創作的第一個高潮,一個多月時間裡,前後共寫了50多首詩。
-
著名詩人屠岸逝世 曾翻譯出版我國第一部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原標題:著名詩人屠岸逝世 據人民文學出版社消息,2017年12月16日下午5點,著名詩人、翻譯家、出版家,人民文學出版社原總編輯屠岸先生在京逝世,享年94歲。 屠岸,1923年11月22日生,江蘇省常州市人。原名蔣璧厚。
-
詩人屠岸的三個背影——文壇追憶詩人、翻譯家、出版家屠岸
12月16日,著名詩人、翻譯家、出版家、人民文學出版社原總編輯屠岸在京逝世,享年94歲。消息傳來,眾多文學界、出版界人士紛紛遙望屠岸遠去的三個背影,追思屠岸的詩文、事業與人品。屠岸晚年如是說。他寫詩、譯詩,終生與詩相伴。他著有《萱蔭閣詩抄》《屠岸十四行詩》《啞歌人的自白》等,譯著有《濟慈詩選》等。1950年,他翻譯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是中國第一部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全集。 正在武漢出差的首都師範大學教授、詩歌評論家吳思敬得知消息後,連夜與屠岸家屬電話聯繫,心情沉痛。
-
屠岸永遠走了 曾最早推出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譯本
原標題:94歲「詩的戀者」屠岸永遠走了 來自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消息,前天下午5時,著名詩人、翻譯家、出版家,人民文學出版社原總編輯屠岸先生在京逝世,享年94歲。 屠岸原名蔣壁厚,1923年生於江蘇省常州市。
-
著名詩人屠岸逝世 曾翻譯中國第一部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全集
2017年12月17日訊,著名詩人、翻譯家、出版家,人民文學出版社原總編輯屠岸昨日在京逝世,享年94歲。屠岸,原名蔣壁厚,1923年生於江蘇省常州市。自幼家學深厚,並受母親影響熱愛詩歌和文學創作。屠岸一生著述豐厚,有詩集《萱陰閣詩抄》《屠岸十四行詩》《啞歌人的自白》《深秋有如初春》《夜燈紅處課兒詩》,散文詩集《詩愛者的自白》,文化隨筆《傾聽人類靈魂的聲音》,文學評論集《詩論·文論·劇論》,散文集《霜降文存》,口述自傳《生正逢時》等。1950年,屠岸翻譯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出版,這是中國第一部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全集。
-
有閒暇的同學,看看《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你會發現另一個莎翁
一本小32開、88年二版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屠岸翻譯,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最近從舊書堆裡被翻了出來。這本書購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當時的定價是3.60元。大約買來時乍一看,覺得單調,就沒有細讀它。
-
翻譯家形象首次登臺「導賞」莎翁名劇
原標題:翻譯家形象首次登臺「導賞」莎翁名劇 這將是一部「朱生豪腦海中的《哈姆雷特》」,也是國內首次在莎翁舞臺上出現重要譯者的形象。在纏綿的病痛和戰火紛飛的亂世中,朱生豪僅憑兩部字典,完成了180萬字的莎士比亞戲劇全集翻譯,他的譯稿為普及莎士比亞作出了卓絕的貢獻。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梁超群認為,作為勾連東西方文化的橋梁式人物,朱生豪在劇中的「批註」將成為戲劇的嚮導,或許觀眾能夠對這個西方經典的命運故事產生新的啟發。
-
莎士比亞詩歌翻譯中的文化取向:屠岸和辜正坤比較研究
身處不同年代的譯者屠岸和辜正坤就採用了不同的翻譯策略和方法。 屠岸在 1943 年便開始翻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以歌頌友誼的詩歌紀念張志鑣。1950 年春,他譯完 154 首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
紀念莎翁的另一種方式
《莎士比亞打麻將》劇照不管這個十六七世紀的英國人是否跟你有關係,反正今年中國戲劇界的一大盛事,就是紀念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的各種演出。但直接以他本人為鏡——或者說,以莎翁本人為主人公——的原創劇,目前只有一部,那就是臺灣劇作家紀蔚然編劇、大陸導演陳大聯執導、福建人民藝術劇院出品的《莎士比亞打麻將》。不久前,此劇已在福州的福建人藝劇場上演。由此,我們看到紀念莎翁的另一種方式。
-
英國紀念莎翁逝世400年活動層出不窮 莎士比亞無處不在
看「卷福」在BBC歷史劇《空王冠:薔薇戰爭》中飾演英格蘭國王理查三世徵戰沙場,到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玩道具裝扮成李爾王,和英國查爾斯王子一起欣賞名為「莎士比亞現場」的晚會,參觀新修建的莎士比亞故居新宮,收藏莎士比亞主題地鐵圖、莎士比亞紀念硬幣、莎士比亞郵票……2016年 4月23日是莎士比亞逝世 400周年紀念日,英國各地的紀念活動層出不窮,熱鬧不斷。
-
屠岸、金波攜手選編童詩經典集
為改變這一現狀,當今兒童詩歌翻譯與創作的泰山北鬥,92歲的屠岸和80歲的金波先生,在天天出版社的延請下,攜手推出《詩流雙匯集》,盡納迄今為止最經典的當代中外兒童詩歌。 《詩流雙匯集》由《窗裡窗外》和《花開花落》兩部詩歌集組成,《窗裡窗外》選取了屠岸先生翻譯的最為滿意的40首經典英語兒童詩歌和10首原創詩歌,《花開花落》選取了金波先生最知名的50首原創兒童詩歌,兩位詩人還互為彼此的50首詩歌做詩性語言的點評。兩位德高望重的老詩人有著老式知識分子的嚴謹,一邊選取,一邊重新對文字進行斟酌,使得韻腳更為和諧,對仗更為工整。
-
五位翻譯家榮膺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原標題:五位翻譯家榮膺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在9日舉辦的新中國翻譯事業70年暨2019中國翻譯協會年會上,曹都、顧錦屏、林洪亮、王弄笙和王智量等5位翻譯家獲得了中國翻譯界的最高獎——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此前,季羨林、許淵衝、屠岸、何兆武等翻譯家曾獲此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