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閒暇的同學,看看《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你會發現另一個莎翁

2020-12-16 作家谷潘教寫作

一本小32開、88年二版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屠岸翻譯,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最近從舊書堆裡被翻了出來。這本書購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當時的定價是3.60元。

大約買來時乍一看,覺得單調,就沒有細讀它。近二十年來,隨我幾經遷徙,封面已經泛黃,邊角也有些破損,但書的內頁還是簇新的。

冬閒,決定死心塌地、完完整整地看一本書,於是翻出了這本被我遺棄達二十年之久而學界爭議最多的詩歌名著。

一頁頁翻過去,再藉助翻譯家的譯後記,我對本詩的故事有了一個大概的輪廓。

全詩共154首,從第1首到第126首是寫給或講到一位美貌的貴族男青年的,從第127首到第152首是寫給或講到一位黑膚女郎最後兩首和中間個別幾首,與此二者無關。第1至17首形成一組,詩人勸他的青年朋友結婚,藉以把美的典型在後代身上保存下來,克服時間的毀滅一切的力量。此後直到第126首,繼續著詩人對那位青年的傾訴,而話題、事態和情緒在不斷地變化、發展著。

詩人好像是被社會遺棄的人,但對青年的情誼使他得到無上的安慰,詩人希望這青年不要在公開場合給詩人以禮遇的榮幸,以免青年因詩人而蒙羞。

青年佔有了詩人的情婦,但被原諒了。詩人保有青年的肖像。詩人比青年的年齡大。詩人對於別的詩人之追求青年的庇護,特別對於一位「詩敵」之得到青年的青睞,顯出妒意。詩人委婉地責備青年生活不檢點。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分離,詩人回到了青年的身邊。詩人同青年和解了,他們的深厚友誼恢復了。詩人從事戲劇的職業受到冷待。詩人曾與無聊的人們交往而與青年疏遠過,但又為自己的行為辯護。有人攻擊詩人對青年的友誼。詩人為自己辯護。詩人迷戀一位黑眼、黑髮、賣弄風情的女郎。黑女郎與別人相愛了,詩人陷入痛苦中。黑女郎是有丈夫的……

這些詩集寫於什麼年月?故事是虛構還是真實?青年和黑女郎究竟是誰?據說這部詩集是英國詩歌中引起爭議最多的詩集,有些莎士比亞學者甚至認為莎士比亞是同性戀愛,或者認為這些詩作浮誇、虛偽。但正如本書譯者所說,這些爭議無關宏旨,因為這部詩集本身的思想力量和藝術力量,已經被愈來愈多的讀者所認識。

看起來,莎翁在這些詩中老是翻來覆去的重複著相同的主題——總是離不開時間、友誼或愛情、藝術(詩),但仔細吟味,它們決不是千篇一律的東西。它們所包含的,除了強烈的感情外,還有深邃的思想。通過對一系列事物的歌詠,詩人表達了他的進步的人生觀和藝術觀。第105首詩,可以看成是全部詩篇的結語。詩人說:

真,善,美,就是我全部的主題,

真,善,美,變化成不同的辭章;

我的創造力就用在這種變化裡,

三題合一,產生瑰麗的景象。

真,善,美,過去是各不相關,

現在呢,三位同座,真是空前。

這部詩集中最值得推崇的是第29首和第66首。第29首一開始音調低沉、抑鬱,詩人陷於自怨自艾的境地,但從第10行起,調門急轉直上,詩人忽而想到了他所愛的人,他就一切都滿足了,珍貴的友誼陡然奏起了激越高昂的旋律,詩人像雲雀般唱起歡樂之歌來,把整首詩推上歡樂的高峰。這首詩幾乎沒有一個英國詩歌選本不選,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最膾炙人口的作品之一:

我一旦失去了幸福,又遭人白眼,

就獨自哭泣,怨人家把我拋棄,

白白地用哭喊來麻煩聾耳的蒼天,

又看看自己,只痛恨時運不濟,

願自己像人家那樣:或前程遠大,

或一表人才,或勝友如雲廣交誼,

想有這人的權威,那人的才華,

於自己平素最得意的,倒最不滿意;

但在這幾乎看輕自己的思想裡,

我偶爾想到了你啊,——我的心懷

頓時像破曉的雲雀從陰鬱的大地

衝上了天門,歌唱起讚美詩來,

我記著你的甜美,就是珍寶,

教我不屑把處境跟帝王對調。

第66首詩被一些評論家認為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的一顆明珠……沒有一個字在今天不具有豐富的含義」,是「一首不可超越的詩」。詩歌集中揭露和控訴了當時社會上爾虞我詐、弱肉強食等種種醜惡現象,調子深沉,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十四行詩原是指中世紀流行在民間的抒情短詩,是為歌唱而作的一種詩歌體裁,十六世紀末流行在英國詩壇。十四行詩有嚴謹的格律和韻式要求。

莎士比亞以驚人的藝術表現力得心應手地運用了這種詩體,在短短的十四行中,表現了廣闊的思想的天地。詩中語彙的豐富、語言的精煉、比喻的新鮮、時代感、結構的巧妙和波瀾起伏,音調的鏗鏘悅耳,都是異常突出的。

詩人尤其善於在最後兩行中概括詩意,點名主題,因而這一對偶句往往成為全詩的警句。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不僅在英國的抒情詩寶庫中,而且在世界的抒情詩寶庫中,保持著崇高的地位。

掩卷吟味,忽然電話鈴響,是一件令人生恨的小人行徑的小事。恨不得立馬找人對質,痛罵一頓,但「我柔弱的手指不足以戳穿這卑鄙行徑」,這時,莎翁的第66首詩就慰藉了我此時暴怒的情緒:

對這些都倦了,我召喚安息的死亡,——

譬如,見到天才註定了做乞丐,

空虛的草包穿戴得富麗堂皇,

純潔的盟誓受到了惡意的破壞,

高貴的榮譽被可恥地放錯了地位,

強橫的暴徒糟蹋了貞潔的姑娘,

邪惡,不法地侮辱了正義的完美,

拐腿的權勢損傷了民間的健壯,

文化,被當局統製得啞口無言,

愚蠢(儼如博士)控制著聰明,

單純的真理被喚作頭腦簡單,

被俘的良善伺候著罪惡將軍;

對這些都倦了,我要離開人間,

只是,我死了,要使我愛人孤單。

相關焦點

  • 九旬翻譯家屠岸 手抄詩集紀念莎翁
    晶報訊(記者 熊奇俠)2016年是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世界各地莎翁迷紛紛自發組織紀念活動,巡遊、講座、展覽、朗誦、戲劇表演、徵文、出書……那麼以什麼方式紀念最能表達我們對莎翁這位世界文學大師的崇敬之意呢?
  • 最"中國"莎翁詩集在眾籌網站上線 93歲翻譯家屠岸撰新序
    圖片說明:屠岸手持1943年王麥稈所贈原版詩集留影。  東方網2月18日消息:「以最中國的方式,紀念莎翁逝世400周年」,上海人民出版社《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線裝珍藏版近期在眾籌網上線,目前籌款目標已過半。
  • 生命的詩意永存: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1609年,倫敦的出版商人託馬斯·索普(Thomas Thorpe)獲得了《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的獨家印行權,書裡還印有索普的一句神秘的題詞:「獻給下面所刊印的十四行詩集的唯一促成者W. H. 先生。」索普的版本包括154首十四行詩,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最早、最完全的「第一四開本」(The First Quarto)。人們一般認為這些十四行詩寫於1593—1599年間。
  • 莎士比亞的愛情羅曼史《莎翁情史》
    莎士比亞需要一名女神激發他的靈感,沒想到現實生活竟然反映他的創作,他愛上一個女孩,並將他帶入他自己寫的戲劇之中。一位名叫薇奧拉的小姐不顧當時女人不能粉墨登場的禁令,假扮成男人,前去劇場為莎士比亞試演,不過年輕的莎翁很快就發現她是女人,他們倆立刻墜入愛河,這時候莎翁的靈感如泉湧,將他們的愛情付諸成文字,薇拉成為他生命中的茱麗葉,而他這個羅密歐也找到生存的意義。
  • 大提提深情吟誦4首莎翁經典詩!(視音頻+中英全文)
    大提提為你深情吟誦4首莎翁經典十四行詩!溫柔得讓人沉醉...(視音頻+中英全文)  樂活英倫6天前  2019年11月15日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是威廉·莎士比亞於1609年發表的十四行詩(sonnet)體裁詩集,總共收錄了154首詩,大致認為作於1592年至1598年,1609年於倫敦首次出版,在莎士比亞的全部作品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草堂讀詩|故事: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我們今天要分享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也來一起聽聽詩歌背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威廉·莎士比亞,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同時,他也是一位出色的詩人。他最著名的詩歌作品,是《十四行詩集》。十四行詩是一種詩歌體裁,最初流行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義大利詩人彼得拉克的創作使其臻於完美。
  • 莎士比亞詩歌翻譯中的文化取向:屠岸和辜正坤比較研究
    於是我只能用一種含有比較不太刺耳的自由節奏的散文來代替『抑揚格』,和每行十三、四字(至多不超過十七字)中所包含的五或六個重讀(一個重讀可能是一個字,也可能是一個詞)和輕讀來代替『五步』(十綴音)」(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1950) 348-349)。屠岸用一字頓、二字音組和三字音組來代替原文的音步,每行字數為 12 至 14 個,樂感和諧,節奏感強,譯本整飭,又參差有致。
  • 英國紀念莎翁逝世400年活動層出不窮 莎士比亞無處不在
    1 莎翁融入英國人的生活 英國人從很小就接觸到莎士比亞,他們在學校讀莎翁劇本,莎翁寫的詩,到劇院看演出的莎劇,也會自排自演莎翁的作品。 連電視廣告也要拿莎翁做文章——牛仔褲生產商Levis曾選用莎劇《仲夏夜之夢》場景及其古英語對白,為其牛仔褲製作廣告,在那則廣告中,咖啡館服務員演繹成現代版的提泰妮婭,她走向波頓,自語:「是哪一位天使把我從花床上喚醒?」而紅牛的廣告詞「飛,還是不飛,這是一個問題」顯然源自《哈姆雷特》。
  • 國內首位完整翻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翻譯家屠岸先生逝世
    屠岸除了身為編輯家,屠岸先生作為作家的一生,著述豐厚,有詩集《萱陰閣詩抄》《屠岸十四行詩》、《啞歌人的自白》《深秋有如初春》《夜燈紅處課兒詩》,散文詩集《詩愛者的自白》,文化隨筆《傾聽人類靈魂的聲音》,文學評論集《詩論·文論·劇論》,散文集《霜降文存》,口述自傳《生正逢時》等。
  • 讀懂了莎士比亞,你人生的困惑,他都有解藥
    來源:中國經營報熟讀莎士比亞作品的人,確實可怕——優秀得可怕!如果列一個莎翁忠實讀者清單,上面會寫滿如雷貫耳的名字:歌德、狄更斯、雨果、邱吉爾、霍金、魯迅、金庸……歌德說:我讀到他的第一頁,就使我這一生都屬於他了。
  • 翻譯辜正坤:一味鼓吹莎士比亞不是明智做法
    [摘要]莎翁原作中充斥的大量性暗示、穢語等內容,基本上在翻譯過程中被抹掉了。「現在隨著對莎士比亞研究的深入,應該還原一個真實的莎士比亞,客觀、全面看待莎士比亞作品才更有意義。」辜正坤說。對於專業的戲劇人而言,看莎士比亞也存在一個再破譯的過程,「莎士比亞的語言表面看上去並不複雜,但往往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含義,如果沒有一個優秀的導師引領,你就很難理解他的作品。」因為不理解,許多現代導演的莎士比亞作品不能觸及到靈魂和核心,「這樣的作品觀眾會覺得不新鮮,也不愛看。這不是莎士比亞的錯,而是今天的創作者太懶惰!」說到這裡,尼爾·穆雷有些激動。
  • 女王為何贈習大大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英國女王送給習近平的禮物是一本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集,送給彭麗媛的是英國德比皇家瓷器廠製作的一對燭臺。為何以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為禮物?相信這與習近平對莎士比亞的喜愛有關。習近平曾在多個場合公開談及莎士比亞及其作品。
  • 為什麼要新譯莎士比亞?
    我發言的題目是:為什麼要新譯莎士比亞?也講了四點:第一,新譯的想法其來有自。莎士比亞是1921年正式登陸中國,這一年出版了由田漢先生翻譯的莎劇《哈孟雷特》Hamlet。由此,一代又一代的莎翁譯者開始將不同的中文譯本呈現給讀者。其實,每一個莎翁譯者都是替他說中文的人。莎士比亞不會說中文,因此,我們看譯作時難免會想,他到底該講怎樣的中文呢?
  • 不朽的巨匠:讓我們走近莎翁丨國圖公開課直播預告
    威廉·莎士比亞(圖片來自網絡)下面小編帶您一起了解下國圖公開課「不朽的巨匠」特別活動中都有哪些關於莎翁的展品和講座。有哪些莎翁的作品?《莎士比亞十四行詩》,1926年版本十四行詩是源於義大利民間的一種抒情短詩,文藝復興初期時盛行於整個歐洲。《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成書大約於1590年至1598年之間,是莎翁出版的最後一部非戲劇類著作。詩集於1609年在倫敦首次印刷出版。
  • 你所不知道的莎士比亞
    以下是一些關於莎翁的鮮為人知的事情:1.Shakespeare was a "fat cat"莎士比亞是個富豪From his career in the theatre, which included acting, playwriting, and being a "sharer" in
  • 國家大劇院與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共同呈現莎翁詩意名作
    國家大劇院與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共同呈現莎翁詩意名作 2018-08-參與互動    國家大劇院與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共同呈現莎翁詩意名作
  • 莎士比亞名著:莎翁才是全世界最會「罵人」的!
    Read our selection of Shakespeare insults below:   你以為自己很會罵人嗎?不然。莎翁才是全世界最會罵人的,他罵人用語之豐富堪稱舉世無倫。一起來看看我們精選出的莎翁罵人語錄吧!
  • 紀念莎翁的另一種方式
    《莎士比亞打麻將》劇照不管這個十六七世紀的英國人是否跟你有關係,反正今年中國戲劇界的一大盛事,就是紀念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的各種演出。前有歐洲名導盛大出場——格雷戈裡·道蘭導演、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院演出的《亨利四世》和《亨利五世》,奧斯卡·科爾蘇諾夫導演、立陶宛OKT劇團演出的《哈姆雷特》,託馬斯·奧斯特瑪雅導演、德國邵賓納劇院演出的《理查三世》,後有即將到來的北京國際青戲節的集束狂歡——12部莎翁名劇,會被中國青年導演們以各自方式改編排演。莎士比亞跟我們有何關係?
  • 70年前,一個中國人翻譯了莎士比亞的24部戲劇,至今無人超越
    沒有讀過莎士比亞的人,或許會認為他高冷難懂,作品對常人來說遙不可及。但其實他句句在寫生活,句句在寫世間最普遍、也最複雜的人性。莎士比亞說:「拋棄了你的名字吧,我願意把我整個的心魂,賠償你這一個身外的空名。」——《羅密歐與朱麗葉》 世上最大的難題是什麼?莎士比亞說:「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哈姆雷特》 人的欲望是個奇怪的東西?
  • FCE和莎士比亞?
    作為開篇,我選擇了英國史上最偉大的文學家—莎士比亞的作品。 所謂不到長城非好漢,不讀莎翁又豈能真正領略英語傳承上千年的文化魅力。但很多人往往會「談莎色變」。作為一個生活在距今400多年前的國外「古人」,他的文字我們還能看懂嗎?他的作品對當代人還有思想和文化的借鑑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