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筆:美國法定節日怎麼休?
原標題:隨筆:美國法定節日怎麼休? 新華網華盛頓10月12日電(記者 孫浩)於12日開始的「哥倫布日」長周末前夕,不少美國國內遊客收了一個遲來的好消息——因聯邦政府部分關門而閉門謝客的10餘個國家公園及國家級景點在州政府資助下得以重新開放,包括自由女神像、大峽谷國家公園、「總統山」等熱門景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厲兵秣馬再出發
本報訊(記者郭景水)4月13日,光明日報在一版刊發報導《厲兵秣馬再出發——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二周年掃描
-
海南日報數字報-英首相坦言要休陪產假
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3日說,今年「幾乎確定」會在未婚妻卡麗·西蒙茲生娃時休陪產假。
-
海南日報數字報-漂洋過海育桃李
■ 本報記者 陳卓斌 金髮飄逸、五官深邃的海南華僑中學國際部外教塞繆爾·威爾遜來自美國
-
海南日報數字報-排卵期腹痛是怎麼回事?
經婦科醫生檢查,說是排卵性腹痛,是怎麼回事?需要服藥嗎? 醫師答覆:這叫排卵期腹痛,是許多婦女都有的症狀,不用擔心。 由於個體差異,每個人的卵泡破裂時排出的卵泡液量不完全相同。卵泡液排出多者,卵泡液進入盆腔後,會刺激盆腔膜,引起腹痛,這就是造成腹痛的原因。有人在腹痛的同時,還會伴有同側腰痛、腰骶部酸痛不適等症狀。
-
海南日報數字報-那些「藏」在海南高校的博物館
8月29日,海南日報記者走訪多所高校了解到:海南有六所高校具有一定規模的博物館,分別是海南大學博物館、海南師範大學生物多樣性博物館、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南海文化博物館、海口經濟學院博物館、三亞學院博物館、瓊臺師範學院博物館。其中,瓊臺師範學院只有校史館,僅陳列了老照片,但因為其是海南最古老的高等學府,有數百年歷史,本身便被一些專家視為「博物館」,具備博物館的相關功能。
-
海南日報數字報-手握微信,讀懂海南
文\見習記者 劉夢曉 海南日報記者 陳蔚林 實習生 陳美辰 數位化時代,微信已經成為「手機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至花甲老人,下至垂髫小兒,在暢享手機通訊便捷的過程中多少都會把玩兩下。
-
海南日報數字報-他們的特殊年夜飯
除夕,在萬家團圓的日子裡,海南日報記者探訪了4個堅守在崗位上的人,記錄下他們除夕夜特殊的年夜飯。 鏡頭1 急診科裡的年夜飯 為守護病患吃「冷」飯 本報海口2月7日訊 (記者馬珂)「記得回家後要吃清淡,最好喝點粥。」今天晚上7時,省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胡志高送走了他一天中第131名患者。終於可以吃晚飯了,而此時胡志高的盒飯已經涼了。
-
海南日報數字報-日本侵略者對海南島的文化滲透
第三,警察教育 1941年11月8日,三省聯絡會議出臺《海南籍警察訓練綱要》,決定成立「警察訓練所」,培養「為我方所用的海南籍優秀警察人員」。綱要指出,「警察訓練所應進行以皇道為基礎的東亞民族共榮的思想觀念教育,傳授警察所必需的知識,實施實際技能訓練」。
-
海南日報數字報-高校圖書館開放不再羞答答
為此,海南日報記者特地走訪海南大學、海南師範大學與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了解海南省主要高校的圖書館對外開放情況。 海南大學:通過網絡把電子資源帶回家 不同於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的「全面對外開放」,海南大學圖書館採取的是「有條件的對外開放」。「我們的網絡資源的開放程度很高,只要來到我們圖書館,通過連結我們的網絡,就能享受到我們圖書館的電子資源」,海南大學圖書館副館長王小會介紹說。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文獻的活目錄」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杜穎 他久居臺灣,卻從未有一刻忘記海南故土,以特殊的方式,展露著赤子之心、桑梓情懷,他被人稱為「海南文獻的活目錄」,他叫王會均。這麼多年來,僅他捐給海大的圖書已近千冊。
-
海南日報數字報-「為海南出力做事是我的幸福」
「我對海南不陌生,我的大學本科畢業設計就是結合海口龍昆北路城市設計項目完成的。」在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周玉斌介紹道。1992年初,周玉斌和同學一行來到海南。他還記得,當時的海口,最繁華地帶是海秀路,濱海大道還在建設當中,現在海南的變化已經翻天覆地。 26年後,周玉斌因工作來到海南,只不過這次他更加有責任與使命感。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椰子如何「長大長壯」
連日來,海南日報記者走訪多家椰子產品企業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等科研單位,聆聽各界學者、專家和業內人士的聲音。羅世傑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新品種的椰子樹不僅個頭矮,容易採摘,而且產量高,價格比較穩定,平均每個果的地頭收購價可達6元,一畝地的年收益在1.5萬元左右。 以前,羅世傑並不種椰子,他延續父親的老路子,在萬寧老家種植水稻和檳榔。2002年,聽說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培育出新品種,他決定用20畝地進行試種。種植3年後,他的椰子樹就開始掛果。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人在馬來西亞
——編者按 12月14日,由馬來西亞海南會館聯合會副總會長、檳城海南會館主席林秋雅拿督帶隊,馬來西亞文化交流團一行36人,在海南大學舉行了學術交流、文藝演出等活動。此後,來賓們還將趕赴三亞進行文化交流活動,其中包括探訪三亞回輝村。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古籍今安在?
至於存世的海南古籍,從1987年開始,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的專家就開始調查,2004年,海南大學圖書館時任館長詹長智博士等學者與中山館合作,補充了廣東海南兩地的資料。2008年,《海南地方文獻書目提要》出版,其中收錄海南古籍書目211種。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千古風情話竹笠
文/海南日報記者 邵長春 特約記者 謝振安 王儀 通訊員 張琳 實習生 王歡歡 在海南,竹笠很常見。
-
海南日報數字報-親子樂園 童趣相伴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佳飛 藍天白雲下,稠密的椰子樹林在茵茵的綠草地上遮出一片蔭涼
-
海南日報數字報-李楊:拍電影就是講好人的故事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圖\海南日報攝影記者 張茂 對許多觀眾而言,李楊的名字有些陌生;可對許多電影發燒友而言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檸檬躋身果中「貴族」
文\海南日報記者 袁宇 海南長年氣溫偏高,在街頭形形色色的飲品中,老鹽檸檬水無疑是最受歡迎的那一款
-
海南日報數字報-曼谷街頭的海南味
泰國,在這個51.3萬平方公裡土地上生活的6800多萬人口中,有600多萬華人華僑,其中祖籍海南的華人華僑有150萬人左右。上千年來,他們乘坐船隻,沿著海上絲綢之路,漂洋過海,在泰國紮下了根。 在曼谷生活的瓊籍華人華僑在融入當地社會與生活中時,也帶來了不少海南文化,兩種文化互相融合,衍生出一派散發著「泰香」的海南味。「泰籍海南味」,是曼谷不少街巷中真實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