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自卑,為何不叫他卑?

2020-09-05 枯木楠雲

這是枯木楠雲的第76篇原創


01


如何避免陷入巨大的自卑情結?


很多人都是活在純粹的情感世界裡的,也叫作感性世界。


感性超過了理性,成為了主宰思維的主人,就像很多人說的「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通常會把看到的一切事物,都以悲觀和感性化。


本篇說的是自卑,想一想你對你自己的身體有哪些地方不滿意,或者你認為他人最有可能嘲笑你哪些地方?


那些地方是你能改變的還是不能改變的?


如果不能改變的話,你會感到無力麼,會為自己感到悲哀麼,會因為這個而產生自卑麼?


很多人都會,如果你很在意你的身高,那麼你一定會自卑,每次見到他人都生怕別人談起你的身高問題。


當然,自卑是很正常的事情,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就寫出,自卑情結才是問題所在。


就像抑鬱與抑鬱症的關係一樣,自卑與自卑情結也很難分辨。


不過,我可以解釋為什麼你會覺得自卑,而有的人也很矮,但他們不自卑。

所有的困惑和情緒都源自於兩個:


1 一直關注無法改變的客觀現實


這個很好理解,有很多事情是人力無法改變的,或者說是你目前所有的能力無法改變。


甚至你認為,未來的你同樣也沒有能力改變。


這樣的事情,就是無法改變的客觀現實。


也不一定是個子矮,我剛剛提出了一個疑問是,他人有可能嘲笑你的哪些地方?


也有可能是臉,也有可能是身材,也有可能是頭髮,什麼樣的可能都有。


我們只是過度的關注這件事了,一直非常在意一件不能改變的事是杞人憂天。


煩惱是不斷的,在這個問題上,就是最耀眼的明星,完美的公眾人物,企業的最高執行官,他們也有很多對自己不滿意的地方。


他們同樣也會覺得自己長得矮,自己臉不完美,身材不對稱之類的。


當我們過度關注一件事的時候,這件事本身已經超出了其自身的客觀現實。


我們恐懼其可能帶來的後果,我們誇大了未知的事件。


2 對能改變的主觀現實無動於衷


有很多我們可以改變的事情,就像一個人的氣質並不僅僅依靠外表一樣,你想要一個好的氣質。


但你一直糾結不能改變的外表,這樣不行,可以關注我們能夠改變的事情。


從而提升整體的高度,從自卑中走出來就是這個道理。


先接受你自己,寬恕自己,接受自己的缺點,從而提升自己。


很明顯,自卑是自己的問題,一直都是我們自己嚇唬自己。


人們就是太在乎他人的評價了,以至於每個人都有一個疑問。


怎麼全世界就我一個蠢人?其他人都這麼聰明。


不要因為他人對你的主觀評價,影響你對自己的評價。


真正強大的人,都是內心自立的人。


下次對某件事感到無力的時候思考一下,是不是這件事自己根本無法做到更好?


自卑情結是會產生巨大的無力感,和一種厭世並且自閉的情感,一種連做一個普通人都是一種奢望的情感。


自卑不是件壞事,人就是要以自卑為跳板才能跳的更高,但要關注可以提升的自卑事件。而不是關注無法改變的那些。


未經你的同意,沒人能讓你自卑。


本文由枯木楠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更多內容在公眾號上,歡迎關注我!

相關焦點

  •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卑卑必微不足道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卑卑必微不足道」01一提起自卑,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弱者的標誌,強者和自卑毫無相關,這其實是誤解。強者其實善於調整自己情緒,把反面情緒都拋到拋物線之下,把積極情緒提升到拋物線之上。其實,每一個人的自卑感與生俱來存在著。
  • 自卑不等於內向靦腆,自卑的人如何才能改變
    自卑的人往往不敢和人交流,交流之中不敢正式別人的眼睛,更別提公共場合或者人多一些的場合去講話了,他們不愛交朋友,只和最好的朋友或者相同經歷的人交流。他們習慣躲在無人關注的角落,別人關注的目光仿佛強烈的陽光,一不小心會灼傷自己。
  • 自卑的特徵,如何改變自卑心理?
    自卑的人士,在生活中有很多,其中不乏有風光無限的各界名流。隨著社會對個人要求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自卑,對整個世界充滿懷疑。1、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無論朋友如何引導自己,自卑者們也不敢敞開心扉表達自己的觀點。
  • 願你年少有為不自卑
    善待自己,不被別人左右,也不去左右別人,自信優雅。內向自卑對一個人來說真的影響非常大,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對以後的生活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心理學中,自卑屬於性格上的一個缺陷。不快樂的女孩,你的心靈並不自由,對不對?當然,我也沒有做到絕對的超越,可是如你信中所寫的那些字句,我已不再用在自己身上了,雖然我們比較起來是差不多的。如果我是你,第一步要做的事是加重對自 我的期許與看重,將信中那一串又一串自卑的字句從生命中一把掃除,再也不輕看自己。
  • 為何孩子會自卑?是投射性認同作祟,自卑的父母養不出自信孩子
    但是由於白白的內心不自信,認為自己長得不好看,不敢去打扮自己,更不敢奢求別人的喜歡。這是因為小孩子對大人有依賴感,如果父母總是說一些讓孩子自卑的話,那麼他的一生很有可能就會因為這些話一直自卑。像白白這樣的案例,就是因為父母長期的打壓,從而導致白白的自卑一直存在。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孩子家的港灣。如果父母總是說一些嫌棄孩子或者打壓孩子的話,一定要及時改正,不然等到孩子把這些話都記下了心裡,那麼他們就會一直感到自卑,甚至沒有辦法從自卑的情緒中走出來。
  • 人為何自卑,這位心理學家告訴你,都是你自找的
    人為何討厭自己?阿德勒認為,自卑情結,就是一種把自卑當藉口,來束縛自己止步不前的反常感覺。「既然別人不值得討好,不要在意他人的看法,那麼可以孤獨到底,管你怎樣」。其實這就是走入另一個極端——自我中心與自私。《被討厭的勇氣》中有個概念叫"課題分離",它是說:你喜歡別人,跟別人願不願意喜歡你,完全是兩個課題。你喜歡別人是你的課題,她願不願意接受你,是她的課題。
  • 自卑不可怕,勇敢告別自卑?
    「自卑」這個話題是我一直很想聊聊的,因為我自己就是個「自卑體」。自卑是一種自我否定的心理狀態,有自卑心理的人往往很悲觀,他們看問題總是先看到消極的一面,比較在意別人的眼光,生怕被人看不起,而且喜歡獨處,這樣就不用老是掩飾自己的自卑。
  • 為何孩子會自卑?是「投射認同」作祟,自卑的父母養不出自信孩子
    造成自卑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家庭因素、環境影響、自我期待過高等等,其中父母的教育與家庭氛圍是決定孩子是否自信的關鍵,自卑的父母是培養不出自信的孩子。>不同的個體,表現出來的自卑形式是不一樣的,父母只有通過行為看懂孩子的自卑的心理,才能正確教育引導孩子。
  • 內心的自卑究竟會是什麼表現
    別人說你好看自己質疑自己害怕人群,主動避讓走路永遠低著頭,不敢與人對視,不敢插話甚至在大街上覺得自己格格不入看人眼神躲躲閃閃,不好意思去人流多的地方,喜歡聽歌要是轉角遇到人多就很恐慌總喜歡宅在家裡連睡覺都沒安全感碰到傷口就會疼很久
  • 《自卑與超越》心理學之父阿德勒:走向輝煌人生,你需要有點自卑
    文/鏡曉嫻自卑,也可以成為推動成功的力量自卑會讓一個人放棄自己,但自卑也能成為,讓一個人變得更好的動力。奧地利有個4歲的男孩叫阿德勒,儘管家裡比較富裕,但自己卻長得矮小,體弱多病,還長得不太好看,4歲了才勉強會走路說話。
  • 家中有個自卑的孩子,該如何使他擺脫自卑,真正實現自我接納?
    「不知為何,孩子總是性格敏感,容易自卑。我也嘗試過用各種方法鼓勵他,卻都沒什麼效果。究竟是為什麼呢?」每個孩子都有優秀的特點,可是,不知道為什麼,總有一些孩子,擺脫不了自卑。雖然,耐心的父母陪伴著他,鼓勵著他,嘗試了各種各樣的方法,極力使他擺脫。他卻依然是如此敏感,脆弱。
  • 自卑大多數是後天的,拯救自卑的唯一方法是自救
    自卑,也叫自卑情結,它隱藏在生活中的每個細節、每個角落中。自卑是幸福的天敵,如果一個人每時每刻都沉浸在自卑中,那在他的眼中世界是遙遠而陌生的,自己也不配擁有和體驗幸福。事實上,每個人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感,適度的自卑感可以促進個體更好的發展,可以激勵個體不斷完善;而沉重的自卑感,會令人心灰意冷,失去前進的動力和信心。
  • 每個人都有自卑傾向,認識自己就從自卑開始
    在人的缺點中,自卑無疑是最能引起共鳴的,有機構統計:「世界上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有自卑感!」聽來不可置信,但若細心觀察,你周圍的人,有幾個是真正的不自卑?又有幾個不是經常表現出自卑?他寫了一本書叫《自卑與超越》, 阿德勒小時候雖然家境富裕,
  • 俞敏洪整整自卑了十年,他的三個超越自卑的方法,趕緊收藏吧
    曾聽了俞敏洪的演講,在那個演講上他說了自己的一段經歷。他說他在北大讀書的時候也很自卑,自卑到為了避免失敗,什麼都不做,後來才覺得什麼都不敢做才是最大的失敗。而俞敏洪在克服自卑上花了整整十年。但他做了新東方有了錢之後,把徐小平和王強在美國上拉回來一起創業的時候,他才開始對自己有了內心的人,有了王強和徐小平的鼓勵,他才從自卑中抽離了出來。因此,如何從自卑走向自信,俞敏洪提出了幾點他的建議。
  • 社交恐懼症的諮詢個案分享:內在的自卑匱乏跟不安全感的產物
    所以自卑的人會格外自尊,其實這是人們對自卑的自我補償模式,會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的自卑,所以表現的不自知,表現的盲目自大,也就是說缺什麼我們就要炫耀什麼。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意識到了自己自卑,過分關注自己的自卑,而變得又卑又亢,希望通過得到別人關注認可來彌補內心的匱乏,所以你時刻省察自己哪裡做得不對,哪裡引起了對方的不滿,從而影響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把握不好自己的分寸導致討好型人格,最後發現討好不了別人,也為難了自己,於是就開始自我封閉,顯得敏感自尊,給人高冷的印象,所以會不自知而變得盲目自大,自我感覺良好!
  • 如何超越自卑,突破自我?|心理學著作《自卑與超越》給你密鑰
    作為家中的第三子,他深知出生順位給一個孩子帶來的影響;而幼年時期的佝僂病和險些讓他喪命的肺炎,更是給阿德勒的童年蒙上了一層厚重的陰影。他比常人對自卑有更深刻的體悟和思考。這份信念,讓我們採取了不同的行動,獲得不一樣的結果。
  • 自卑是怎麼產生的?自卑怎麼辦
    自卑的孩子大多來自單親家庭,或者有缺陷的家庭,不和睦家庭,不注重教育的家庭現在的年輕人生話無憂無慮的世界裡,錢父母賺,吃的父母買的,父母煮的,生活像個小少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家是旅館,家是飯店,就是有一樣任務讀書,充滿陽光,充滿希望,既活潑開朗,又任性枉為,那來的自卑可言。莫非是單親家庭,家庭有缺陷,父親車禍身亡,經濟拮据缺少父愛,缺乏自信產生自卑。或父母離異,跟隨父親生活,缺乏母愛,缺乏慈善的心,遇到問題不知如何處理。產生自卑自棄。
  • 《自卑與超越》:別讓自卑,困住你的人生
    他看起來內向羞澀,說話做事總顯得小心翼翼、局促不安。又或者你也曾遇到過擁有截然不同個性的另一種人,他傲慢自大,稍有不順意的地方便要歇斯底裡或情緒激動,不允許任何人看輕他,而你對他的行為基本束手無措。書中作者以「自卑情結」為線索,比較系統地闡述了他創立的個體心理學思想。書中不僅涉及到人為什麼活著,心靈與肉體的關係,自卑感和優越感,家庭和學校對人的影響,而且還論及了早期記憶,夢,犯罪及愛情、婚姻等內容。
  • 《叫我第一名》:克服自卑的唯一方法,就是給社會創作價值
    一個人童年的經歷,往往對他日後的人生軌跡,產生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幸運的人,他們的童年被愛包裹,因此,他們在待人處事上不會有很強烈的自卑心,為人也比較寬容,隨和。不幸的人,往往缺少親人的關愛,這使得他們敏感自卑,缺乏愛與被愛的能力,以致於他們在遇事時偏激,強勢,不懂得寬容別人。
  • 自卑怎麼辦 6招助你早日脫離自卑自卑怎麼辦
    自卑怎麼辦 6招助你早日脫離自卑  自卑是一種自我否定心理,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做父母的不應對子女寄以超過其實際可能的期望值,要客觀地觀察並承認子女的天賦條件。要著重培養其實際能力,因材施教,並設法讓他感到心裡踏實。成才需要堅定的毅力,應幫助孩子培養起良好的心理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