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人生的孤獨有萬種,終逃不過命運的捉弄,我想說不

2021-01-14 李冰說育兒

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是一部「深奧」的小說,魔幻現實主義的寫法讓人仿佛在一場漩渦中不斷旋轉。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就像是一盤迴放的磁帶,相似的名字,相似的命運,孤獨的註定。

孤獨,是這本書的主旋律。我想每個人都曾有過孤獨的時候,或是在被誤解以後,或是被傷害的時候,或是在夜深人靜的夜晚獨自一人發呆。孤獨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心境,我想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不同的孤獨的理由。《百年孤獨》也一樣,這個家族一共有七代,每一代人的經歷都有所不同,或是一生不被理解,最終被綁在樹上,孤獨離世;或是晚年過著每天鑄小金魚,熔小金魚的枯燥人生;或是為自己縫殮衣,拆殮衣直到死去。

孤獨不是一種絕症,但是,在《百年孤獨》之中,馬孔多這個地方,布恩迪亞這個家族仿佛被下了魔咒,這個家族的人,最終是逃脫不了孤獨的命運的。我想,布恩迪亞家族的前人,他們的孤獨就在於,他們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他們或是在戎馬一生之中始終顛沛,始終不安,當他們真正想要安穩下來的時候,卻已經到了暮暮老年,已經沒有了曾經的熱情,也失去了追求幸福的精力;或是因為怨恨,因為殘暴,因為痴情,而傷害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

我想,這本來就是這部作品想要描繪的吧。這個家族像是一個縮影,它向我們展示著這麼一個孤獨的集合。每個人各自擁有自己的命運,但是,他們互相的命運又交織在一起,就像他們的名字一樣,糾纏是無法逃脫的。即使是離開了馬孔多,即使是跨越山海,這種命運的影響也不會改變,這就像是我們說的「宿命」一樣。

很多時候,孤獨的結局本身就源於人性中不夠好的方面,因為我們本身就不是完美的,所以以各種身份存在的阿爾卡蒂奧或是奧雷裡亞諾無法擺脫家族式的命運。但是這本書中也有著美好的存在,她就是第四代的雷梅黛絲。

她的氣味曾讓好幾個男人因她而死。這是一個沒有結局的存在,她最後抓著一個雪白的床單消失在空中。這種故事的情節,倒是有點像是升仙的傳說。但是無疑,這是一個幸運的存在,她沒有世人複雜,所以不應該屬於這樣一個孤獨的村莊,這麼看來,奇幻的消失倒像是最好結局。

命運就是一團密密麻麻的絲線,串聯著相關的所有人,即使看起來是一團亂麻,但其實,每個人的生活正是在這種牽引下繼續向前的。如果有一天,有人理清了這種命運的思緒,了解了所有命運的語言,那麼結果又是怎樣呢?《百年孤獨》為我們呈現了一種可能性。當這個家族最後的兩個倖存者走在了一起,當他們沒有以親情的關係生活下去,而是以愛情的名義結合。

他們生下了這個家族唯一因愛情而誕生的孩子,也生下了這個家族誕生的唯一一個帶有豬尾巴的孩子。我們不知道這個孩子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活下去,我們無法想像他是應快樂地還是悲傷地度過此生。他的存在也就意味著這個家族的秘密解開了,當孤獨的秘密解開時,命運也被解開,當命運沒有了它的神秘感,也就意味著在這條命運之繩上聯繫的所有人已經沒有了存在的意義,所以,馬孔多消失了。

這就是馬爾克斯的小說的魅力,《百年孤獨》是一部很深刻的作品,沒有人可以完美地理解它,這是一種思想的深刻,也是大師的智慧所在。這樣的魔幻現實主義寫法,讓一切變得神秘莫測,又讓一切變得似乎合情合理。每一個人都會被其中的孤獨所感染,孤獨不是一種少數的存在,我們都曾經歷過孤獨。但是這樣一種命運式的孤獨纏繞才讓人的心靈為孤獨而顫,布恩迪亞家族的人們,不管他們經歷何種的孤獨,不論他們付出多少的抗爭,最終擺不脫的,是命運的枷鎖。

有時候我們似乎不得不向命運屈服,但是我仍然相信,命運不是天註定的,是屬於我們自己支配的,我們不能把一切歸為自然。既然最後我們都會化作塵土歸為自然,為什麼活著的時候還要歸於自然?所以,百年孤獨所闡述的孤獨,我們可能遇到,當我們得知這就便是孤獨,我們有應對的方案,有繞開的渠道,豈不美哉?

相關焦點

  • 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用4句話,寫盡孤獨,說透人生
    梭羅說:「城市是一個幾百萬人一起孤獨生活的地方。」每天走在洶湧的人潮中,心中湧起的卻是無盡的孤獨感。這種荒謬的反差,卻是活生生的現實:我們是一群群居的孤獨者。很多時候,孤獨不在房間裡,而在人群中。人和人之間日益增加的疏離感,令我們感到一陣陣迷茫,彷徨,甚至焦慮。我們一邊尋找可以依靠的同時卻不敢輕易付出,我們害怕承諾,也無力去關愛。
  • 《百年孤獨》:生命中所有的燦爛,終要寂寞償還
    馬爾克斯構建了一個宏大的時空,將時間延長到百年,將空間延伸到拉丁美洲,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神奇的世界,描述了一種絕世的孤獨。《百年孤獨》最經典的一句話,不足10個字,卻寫盡人間所有孤獨寫盡了人生的孤獨,戳痛了無數人的人——生未百年,死不孤獨。他說,除了孤獨,我一無所有!這是一本沒有愛情卻非常浪漫的書。
  • 《百年孤獨》:孤獨是人類的本質,所有的燦爛,終要用寂寞償還
    董卿在談話過程中提及人生往往如此,最難最難的路大都是一個人走的,而劉和平在追憶創作過程中,則說到孤獨是人類的本質,沒有哪個人說我不孤獨,每個人都逃不掉,終將要面對。說到孤獨,又不得不想起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的經典巨著《百年孤獨》。
  • 《百年孤獨》十句話概括一生,燦爛終將用寂寞償還,寫盡人生孤獨
    生命中所有的燦爛,終要寂寞來償還。人生,是一場孤獨的單程旅行。孤獨,是旅行中的點頭之交。除了自己,你什麼都帶不走。但,你的閱歷,經驗,所見所聞都是你的。為什麼偉大的人都喜歡看書,因為「書中自有黃金屋」,看書是排解孤獨最好的方式。知識是永恆的,像一瓶「82年的拉菲」,口感色澤都是上乘,越久遠的知識,越讓人感興趣。
  • 《百年孤獨》:燦爛終將寂寞償還,十句話概括一生,寫盡人生孤獨
    生命中所有的燦爛,終要寂寞來償還。人生,是一場孤獨的單程旅行。孤獨,是旅行中的點頭之交。除了自己,你什麼都帶不走。但,你的閱歷,經驗,所見所聞都是你的。為什麼偉大的人都喜歡看書,因為「書中自有黃金屋」,看書是排解孤獨最好的方式。知識是永恆的,像一瓶「82年的拉菲」,口感色澤都是上乘,越久遠的知識,越讓人感興趣。
  • 讀《百年孤獨》孤獨不能解釋一切,毀滅的背後原因並不是孤獨本身
    這次翻完這本書用了大約一個周的時間,這是我比較慢的閱讀速度,主要是因為第一次看的版本和這個版本的翻譯不同,兩個版本的人物名字不同,需要重新記憶那些比較難記而且還重複的名字,因此造成了一定的閱讀障礙,影響了閱讀速度,我不知道別人為什麼會對這本書產生如此的膜拜感,如果退回到八十年代,我們的一些作家還沒有模仿《百年孤獨》這部作品的時候,也許我們因為沒有閱讀像這樣的魔幻小說,會有一種新鮮感給我們帶來閱讀的陌上化的快感
  • 《百年孤獨》中短短的一句話說出了人生孤獨,你真的看懂了嗎?
    在《百年孤獨》裡面,有這麼一句話,雖然還不到10個字,但是卻被奉為經典。  《百年孤獨》中短短的一句話說出人生孤獨,戳痛了無數人無數作者的話——生未百年,死不孤獨。  他說,除了孤獨,我一無所有!  內心有著孤獨苦楚的人,都有著相同的感觸。    《百年孤獨》這麼好,為什麼有很多人讀不下去?
  • 《百年孤獨》啟示:孤獨是人生常態,生命中的絢爛都將用寂寞償還
    知乎上關於孤獨的話題,有80多萬人的關注。孤獨,幾乎是現代人的通病,微信聯繫人成百上千,看似左右逢源的你想找人說兩句真心話的時候,能翻出5個及以上的人,一定不會懂孤獨的感覺。人是群居動物,不知從幾何起,我們卻活成了一座孤島。
  • 百年孤獨:為什麼看哭這麼多人?因為人生終究是一場孤獨之旅
    百年孤獨:為什麼看哭這麼多人?因為人生終究是一場孤獨之旅。最大的沉默是,您仍然可以在嘈雜的世界中聽到您的心跳。 ——孤獨的一百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思生活的意義嗎?擁有過去,過去和未來!最後,我發現人們來來往往,而我離開的大部分時間都是一種孤獨。我們在人群中大笑,我們都感到不舒服。
  • 《百年孤獨》
    ,可能就會棄書,這對這本書來說是不公平的。所以如果我遇到了喜歡的女孩子,可能會盡全力去儘快的去讀懂這本書,了解這本書的情感走向,文筆風格,但是最大的問題是,我是在嘗試了解,我也不能限制她去找男朋友後來我出了一道送命題,那我是哪本書呢小戴同學思考了一會兒說《百年孤獨》之後開始介紹劇情,中間我的小戴開始嘴瓢,「他們像吉普賽人一樣…」脫口而出卻是「他們像柬埔寨人…」然後我的小戴就在電話裡憨憨的笑,我聽著小戴同學超級好聽的笑聲,我也就特別開心
  • 《百年孤獨》18個經典句子,句句敲打人心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小說,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
  • 百年孤獨,你讀懂多少
    馬爾克斯」死亡的孤獨,當父母的離去能體會到的孤獨,對於親戚,朋友的離去真的只是一時的孤獨,記得十四歲那年,外婆的離去,當在電話這邊得到這個消息時我是很震驚的,而電話的那頭,媽媽已經泣不成聲了,我不知道用什麼語言來安慰她,我只能默默地掉眼淚,聽著媽媽的訴說,最令我難忘的一句話是媽媽說,「我再也沒有媽媽了」這句始終在我耳邊想起,沒有了媽媽,意味著我們再也沒有可以撒嬌的人了,沒有訴苦的人了,
  • 《百年孤獨》中10句經典語錄,或有一句能引起你的共鳴!
    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百年孤獨》中穿透心靈的10句經典語錄,總有一句能引起你的共鳴!一、我們趨行在人生這個亙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裡涅槃,憂愁纏滿全身,痛苦飄灑一地。我們累,卻無從止歇;我們苦,卻無法迴避。二、你那麼憎恨那些人,跟他們鬥了那麼久,最終卻變得和他們一樣,人世間沒有任何理想值得以這樣的沉淪作為代價。
  • 百年孤獨:為什麼看哭那麼多人?因為人生終究是一場孤獨之旅
    ——百年孤獨。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意義?自己的過往,曾經,以及未來!到最後卻發現,人來人往,留給自己的大部分時間卻是一種孤獨。 我們在人群中強顏歡笑,自己都覺得彆扭。每個人的身邊都不缺乏幾個要好的朋友,同事,但是真正能理解你的人,少之又少,沒人認能真正讀懂自己的內心世界。
  • 一生必讀的《百年孤獨》到底多偉大?濃縮成10句話,句句都是人生
    喜歡讀書的人說,有一類名著,充滿了「榴槤味」。喜歡它的人有很多彩虹屁要講,而不喜歡它的人一看到書的封面就開始進入自閉模式。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所寫的《百年孤獨》無疑就是其中的典型。放眼全球文學領域,永遠霸佔著書架,從不冷場的,據我有限的眼界看到的,這十年來,只有一個作家做到了,那就是馬爾克斯。
  • 成年人的悲哀:年少不懂《百年孤獨》,讀懂已是書中人,受益匪淺
    《百年孤獨》描繪的是小鎮馬孔多從有到無的一百多年間的歷史畫卷,講述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故事。家族中的每個成員的人生經歷都不同,但都詮釋著一種循環往復的孤獨,這種孤獨感貫穿著整部小說。馬爾克斯用魔幻的手法和荒誕的故事表達了全人類的共性——孤獨,也成就了這部史詩級小說的偉大。這本書中,每個人物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但孤獨的原因卻不盡相同。
  • 《百年孤獨》:在孤獨面前,凡事不值一提,放下怨恨,過好每一天
    拿到《百年孤獨》之後,心中時不時會蹦出隻言片語想要記錄。曾經,有人摘錄過書中關於孤獨與死亡的片段,可是,讀著摘抄下來獨自出現的文字,始終覺得未曾像在書中讀到的一剎那更有感覺。也許,很多情節是需要結合上下文來看的,這樣,才能更清晰地感受到人物此時此刻的處境,在特定境遇之中,再讀起摘抄的文字,便會顯得更加鏗鏘有力。
  • 《百年孤獨》:死者陰魂不散,踏遍世界找尋他,仇恨恐懼終消散
    拿到《百年孤獨》之後,心中時不時會蹦出隻言片語想要記錄。 曾經,有人摘錄過書中關於孤獨與死亡的片段,可是,讀著摘抄下來獨自出現的文字,始終覺得未曾像在書中讀到的一剎那更有感覺。
  • 接納人生的不安與孤獨
    人總是現實的,在肥皂泡泡一般的美好破滅的時候又退而求其次地想,倘若有靜好歲月,平安人生,亦是安詳靜好的,至少不憂懼不驚恐。可是無數次地浸泡於失望之中,所失無幾的時候,才發現不安與孤獨,才是最霸道的存在。人總有一些和自己過不去的時刻,尤其是深更半夜。那些空洞的,在深夜冒出的不安和孤獨,常常讓人心生感慨,五味雜陳,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 為何很多人都看不下去的《百年孤獨》,能成為世界名著?
    大家都知道我們那個年代對版權的概念比較模糊,就造成了不僅是私人在盜版馬爾克斯的書籍,還有一些不小的出版社在盜版他的書,就更加讓馬爾克斯生氣,並對前來交流的文藝界人士說到:你們國家都是盜版販子啊!當時在場的錢鍾書也很尷尬,無法反駁。這次中國之旅可謂是讓馬爾克斯非常失望,並在臨行時發下狠話:死後150年都不授權中國出版我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