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用4句話,寫盡孤獨,說透人生

2021-01-10 少禾君

梭羅說:「城市是一個幾百萬人一起孤獨生活的地方。」

每天走在洶湧的人潮中,心中湧起的卻是無盡的孤獨感。這種荒謬的反差,卻是活生生的現實:我們是一群群居的孤獨者。

很多時候,孤獨不在房間裡,而在人群中。

人和人之間日益增加的疏離感,令我們感到一陣陣迷茫,彷徨,甚至焦慮。我們一邊尋找可以依靠的同時卻不敢輕易付出,我們害怕承諾,也無力去關愛。

更多的時候,手機成了知心朋友,給予了些許慰藉。

原本我喜歡熱鬧的生活,害怕孤獨,在讀了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這本書候,深切體會到,既然孤獨是生命的一部分,生活的本質就是孤獨,為何不去接受這份孤獨,享受孤獨,尋覓到久違的祥和平靜。

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小說中發人深省的4句話吧。

01用自己的方式排遣寂寞,只是延續自己的寂寞。

其實我們都害怕寂寞,於是尋找各種方法來排遣寂寞,

古龍曾經說過這麼一番意味深長的話:

真正的寂寞是一種深入骨髓的空虛,縱然在歡呼聲中,也會感到內心的空虛、惆悵與沮喪。

我們常常會發現,越是想要擺脫寂寞,它越是如影隨形,有時候不如嘗試接受寂寞,與寂寞共存,也許寂寞,有時會讓你沉靜下來,看清楚自己和身邊人。

02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

很多時候,我們的苦惱是來自對往事的沉迷中,不知不覺中,我們將往事中的苦澀過濾掉了,留下的是一些經過加工了的虛幻美好。

由此更加無法面對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無奈,去尋找那些早已經變味和消失的愛情,友情,其實我們只是不想面對一個人的孤獨感,想逃避一個人的寂寞。卻可笑地去追尋曾經的過去,那個被我們虛幻了的過去,其實一切只是徒勞,只是徒增幾分苦惱和惆悵。

只有放下那些過往,正視面前的一切,才會讓我們正視現實,從中找到美好。

03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

我們回首一下自己的前半生,看到更多的是孤獨,當我們一個人孤身在外闖蕩,所有的苦澀和辛酸,在那個午夜夢醒之時,獨自咀嚼和回味。

當我們遇到各種困境之時,舉目四望,唯有自己的影子相伴。

愛情和友情都是有著有效期的,甚至親情也會離我們而去,即便擁有,也需遵守質量守恆定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無條件的愛,唯有孤獨,永遠無條件相伴。

叔本華不禁發出如此感慨:

一個人只有在孤獨的時候才能成為自己,只有在孤獨的時候,他才是真正自由的。

既然孤獨與生俱來,何不坦然接受呢?在孤獨中尋找一份寧靜和平和。

04生命中所有的燦爛,終要寂寞償還。

在我們生命中,燦爛只是暫時的,而孤獨和寂寞則是一種常態。

那一霎那燦爛和光輝,是需要承受大半輩子甚至一輩子的寂寞,默默無聞背後的努力來換取。

曹雪芹早年過著錦衣玉食,紈絝子弟的奢華生活,然而一切都只是水中花,鏡中月。

樂極生悲,後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他大半輩子都在貧困潦倒中度過,然後就是這段困頓的生活,激發了他的潛能,寫下了流傳百世的《紅樓夢》,曹雪芹的名字也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重墨濃彩的一筆。

我們不禁唏噓,生活就是如此,要忍得寂寞和孤獨,才會有那一瞬那的精彩。

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百年孤獨》

打開書,感到一股蒼涼感和迷茫感撲面而來,全部思緒跟著馬爾克斯一起來到了遙遠的馬孔多小鎮,來到了那個撲朔迷離的午後。

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講述了一個家族,百年間的艱難歷程,他們生活的馬孔多小鎮從無到有,從崛起走向衰敗,最後消亡的滄桑輪迴。

讀完之後,不免感同身受,深切體會到哥倫比亞、乃至整個南美洲,以及所有人的那種迷茫,以及無法擺脫的孤獨感。

有人說這部小說帶有魔幻性,可是真實的生活有時比虛幻的文字更加瘋狂和殘酷。

小說中許多看似虛幻的事,或許真實發生過的,只是換了一個地方,換了一個時間而已。小說背後揭示了生活的真相:孤獨是永恆地陪伴著。

小說自1967年出版便席捲全球,被翻譯成了40多種語言,銷量超5000萬冊。1982年獲諾貝爾獎後,再次在世界各地掀起閱讀狂潮。

它幫助更多的人了解到生活的本質,孤獨的真相。

莫言也不吝讚美之詞:

《百年孤獨》具有駭世驚俗的藝術力量和思想力量,用一顆悲愴的心靈,去尋找拉美迷失的溫暖的精神家園。

麥家說:

「如果全世界只有一個作家,就是馬爾克斯;如果只有一本書,就是《百年孤獨》。」

《紐約時報》稱:《百年孤獨》是《創世記》之後值得閱讀的首部文學巨著。」 

我們生活在這浮躁的社會中,內心卻時時感到孤獨和寂寞,也許讀一讀《百年孤獨》這本書,會從中感受到力量,不再被孤獨所困擾,學會在孤獨中思考人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走出心中的困局。更好地擁抱生活和生命,走出不一樣的人生。

相關焦點

  • 《百年孤獨》十句話概括一生,燦爛終將用寂寞償還,寫盡人生孤獨
    很多人說讀不懂《百年孤獨》這本書,也有很多人是一生一定要讀一次《百年孤獨》,我第一次讀的時候覺得這是一部咬文嚼字十分晦澀難懂的小說。幾年後的今天我又拿出來,再翻開我悲哀的發現,我看懂了,所謂的百年孤獨就在這個大家族每一個人的心裡。你只看到這大家族繁榮昌盛,遊人友人來往不絕笙歌夜夜,卻沒看到熱鬧散場後每個人心中的荒蕪。
  • 《百年孤獨》:燦爛終將寂寞償還,十句話概括一生,寫盡人生孤獨
    很多人說讀不懂《百年孤獨》這本書,也有很多人是一生一定要讀一次《百年孤獨》,我第一次讀的時候覺得這是一部咬文嚼字十分晦澀難懂的小說。幾年後的今天我又拿出來,再翻開我悲哀的發現,我看懂了,所謂的百年孤獨就在這個大家族每一個人的心裡。你只看到這大家族繁榮昌盛,遊人友人來往不絕笙歌夜夜,卻沒看到熱鬧散場後每個人心中的荒蕪。
  • 馬爾克斯:我發誓!死後150年都不授權中國人出版《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的故事情節十分豐富離奇,小說融入了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眾多神秘因素,把現實和虛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用絢麗無羈的想像構造出一個神話般的瑰麗世界,成為「20世紀用西班牙文寫作最傑出的長篇小說之一」。但大家不知道的是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也曾因版權問題,在國內上演了一段不甚光彩的故事。我們今天能讀到正版的《百年孤獨》實屬不易,有一個人功不可沒。
  • 一生必讀的《百年孤獨》到底多偉大?濃縮成10句話,句句都是人生
    喜歡讀書的人說,有一類名著,充滿了「榴槤味」。喜歡它的人有很多彩虹屁要講,而不喜歡它的人一看到書的封面就開始進入自閉模式。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所寫的《百年孤獨》無疑就是其中的典型。放眼全球文學領域,永遠霸佔著書架,從不冷場的,據我有限的眼界看到的,這十年來,只有一個作家做到了,那就是馬爾克斯。
  • 《百年孤獨》中短短的一句話說出了人生孤獨,你真的看懂了嗎?
    在《百年孤獨》裡面,有這麼一句話,雖然還不到10個字,但是卻被奉為經典。  《百年孤獨》中短短的一句話說出人生孤獨,戳痛了無數人無數作者的話——生未百年,死不孤獨。  他說,除了孤獨,我一無所有!不一樣就要培養,培養不出,就是你領不清——人生除了物慾和強迫之外,幾乎一無所有。  即便如此,還要相互誤讀、有時夾帶了各種自嘲與挖苦。  這是一本沒有愛情卻非常浪漫的書。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獨特的辦法抵抗孤獨,參加革命也好,反覆地做手工活也好,沉迷於情慾也好,讀書翻譯也好……這裡面包括了人類一切可以抵抗孤獨的辦法。
  • 《百年孤獨》:孤獨是人類的本質,所有的燦爛,終要用寂寞償還
    董卿在談話過程中提及人生往往如此,最難最難的路大都是一個人走的,而劉和平在追憶創作過程中,則說到孤獨是人類的本質,沒有哪個人說我不孤獨,每個人都逃不掉,終將要面對。說到孤獨,又不得不想起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的經典巨著《百年孤獨》。
  • 百年孤獨,你讀懂多少
    馬爾克斯」死亡的孤獨,當父母的離去能體會到的孤獨,對於親戚,朋友的離去真的只是一時的孤獨,記得十四歲那年,外婆的離去,當在電話這邊得到這個消息時我是很震驚的,而電話的那頭,媽媽已經泣不成聲了,我不知道用什麼語言來安慰她,我只能默默地掉眼淚,聽著媽媽的訴說,最令我難忘的一句話是媽媽說,「我再也沒有媽媽了」這句始終在我耳邊想起,沒有了媽媽,意味著我們再也沒有可以撒嬌的人了,沒有訴苦的人了,
  • 成年人的悲哀:年少不懂《百年孤獨》,讀懂已是書中人,受益匪淺
    曾經有幸看過一場精彩的辯論,一位師兄說:"如果閱歷不夠,根本沒法徹底明白《百年孤獨》。"聽到這句話,年少時自恃清高的我不信邪,跑去買了本回來看,沒想到卻被"打腫了臉"——連10頁都沒讀完。《百年孤獨》描繪的是小鎮馬孔多從有到無的一百多年間的歷史畫卷,講述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故事。家族中的每個成員的人生經歷都不同,但都詮釋著一種循環往復的孤獨,這種孤獨感貫穿著整部小說。馬爾克斯用魔幻的手法和荒誕的故事表達了全人類的共性——孤獨,也成就了這部史詩級小說的偉大。這本書中,每個人物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但孤獨的原因卻不盡相同。
  • 《百年孤獨》|人生的孤獨有萬種,終逃不過命運的捉弄,我想說不
    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是一部「深奧」的小說,魔幻現實主義的寫法讓人仿佛在一場漩渦中不斷旋轉。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就像是一盤迴放的磁帶,相似的名字,相似的命運,孤獨的註定。孤獨,是這本書的主旋律。孤獨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心境,我想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不同的孤獨的理由。《百年孤獨》也一樣,這個家族一共有七代,每一代人的經歷都有所不同,或是一生不被理解,最終被綁在樹上,孤獨離世;或是晚年過著每天鑄小金魚,熔小金魚的枯燥人生;或是為自己縫殮衣,拆殮衣直到死去。
  • 為何很多人都看不下去的《百年孤獨》,能成為世界名著?
    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百年孤獨》為何很多人都看不下去的《百年孤獨》,能成為世界名著?
  • 世界名著《百年孤獨》,其中10條經典語錄,至少要讀一次!
    這是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經典開場白其偉大之處在於他創造了一種近乎前所未有的敘述方式——站在未來的角度回憶過去,在敘事開始把想要描述的故事放到了多年以後。作者馬爾克斯憑藉一本《百年孤獨》拿下諾貝爾文學獎,《紐約時報》稱《百年孤獨》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 《百年孤獨》:生命中所有的燦爛,終要寂寞償還
    馬爾克斯構建了一個宏大的時空,將時間延長到百年,將空間延伸到拉丁美洲,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神奇的世界,描述了一種絕世的孤獨。《百年孤獨》最經典的一句話,不足10個字,卻寫盡人間所有孤獨寫盡了人生的孤獨,戳痛了無數人的人——生未百年,死不孤獨。他說,除了孤獨,我一無所有!這是一本沒有愛情卻非常浪漫的書。
  • 讀《百年孤獨》孤獨不能解釋一切,毀滅的背後原因並不是孤獨本身
    這本著名的《百年孤獨》之前看過一遍,但卻始終認為這本書有點過譽了,自己並沒有把這本書當成別人眼中可以拿來供奉的經典之作,這次為了寫一篇解讀,於是又拿來翻了一遍,就湊成這樣一篇文章,算是通過這篇文章,對自己的這本《百年孤獨》閱讀經曆象徵性的打一下卡吧,因此這篇文章不能算是一篇解讀,而只能算是一篇讀後感。
  • 一生必讀的《百年孤獨》,值得全人類閱讀,為何很多人選擇放棄?
    如果一生只讀一本書,很多人會推薦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相信大家都即使沒看過,也都聽說過《百年孤獨》這本書。這本書有多厲害?紐約時報稱其是: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瑞典人因此書,把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馬爾克斯。目前這部小說已經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銷量過5000萬冊。
  • 百年孤獨:為什麼看哭這麼多人?因為人生終究是一場孤獨之旅
    百年孤獨:為什麼看哭這麼多人?因為人生終究是一場孤獨之旅。最大的沉默是,您仍然可以在嘈雜的世界中聽到您的心跳。 ——孤獨的一百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思生活的意義嗎?擁有過去,過去和未來!最後,我發現人們來來往往,而我離開的大部分時間都是一種孤獨。我們在人群中大笑,我們都感到不舒服。
  • 《百年孤獨》啟示:孤獨是人生常態,生命中的絢爛都將用寂寞償還
    有一次他回家聽對面的寧嬸子告訴他說:「你娘經常說:『早知道送出去不回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但婚姻的失敗,不是人生的失敗,婚姻的破碎亦不是人生的破碎。面對一段孤獨的婚姻,不管你如何選擇,或離婚,或堅持,都要擁有面對孤獨寂寞的能力。
  • 葉謹言送朱鎖鎖三本書,《圍城》是示愛,《百年孤獨》是分手
    與其說這是對朱鎖鎖的刁難,不如說希望朱鎖鎖和謝宏祖這條線徹底斷掉(事後謝宏祖很生氣)。朱鎖鎖向謝宏祖推銷房子的那一夜,葉謹言和朱鎖鎖談話不多,卻充分表現了一個雙標患者的基本素養。他發現朱鎖鎖違規操作,和顧客一起喝酒,朱鎖鎖只得到他醋意濃厚的批評。她說:買酒的錢,從工資裡扣好了。葉謹言拒絕:你這麼有錢嗎?
  • 《百年孤獨》:在孤獨面前,凡事不值一提,放下怨恨,過好每一天
    拿到《百年孤獨》之後,心中時不時會蹦出隻言片語想要記錄。曾經,有人摘錄過書中關於孤獨與死亡的片段,可是,讀著摘抄下來獨自出現的文字,始終覺得未曾像在書中讀到的一剎那更有感覺。也許,很多情節是需要結合上下文來看的,這樣,才能更清晰地感受到人物此時此刻的處境,在特定境遇之中,再讀起摘抄的文字,便會顯得更加鏗鏘有力。
  • 百年孤獨:為什麼看哭那麼多人?因為人生終究是一場孤獨之旅
    ——百年孤獨。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意義?自己的過往,曾經,以及未來!到最後卻發現,人來人往,留給自己的大部分時間卻是一種孤獨。 我們在人群中強顏歡笑,自己都覺得彆扭。每個人的身邊都不缺乏幾個要好的朋友,同事,但是真正能理解你的人,少之又少,沒人認能真正讀懂自己的內心世界。
  • 世界名著《百年孤獨》告訴我們的5個道理,成年人怎樣過好一生?
    如果要在世界文學版圖中,尋找一處最亮眼的地標,《百年孤獨》當之無愧。作為「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主峰,它傲然矗立於此,猶如喜馬拉雅。1982年,瑞典文學院授予馬爾克斯諾貝爾文學獎,認為他以小說,獨立創作出一個奇幻的宇宙,匯聚了不可思議的魔幻和最本真的現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