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原,即使最狂亂且堅韌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恆,父母是隔在我們和死亡之間的帘子,你和死亡好象隔著什麼在看,沒有什麼感受,你的父母擋在你們中間,等到你的父母過世了,你才會直面這些東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你不知道,親戚,朋友,鄰居,隔代,他們去世對你的壓力不是那麼直接,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間的一道帘子,把你擋了一下,你最親密的人會影響你的生死觀,一個幸福晚年的秘決不是別的,而是與孤寂籤訂一個體面的協定,即使以為自己的感情已經乾涸得無法給予,也總會有一個時刻一樣東西能撥動心靈深處的弦,我們畢竟不是生來就享受孤獨的。馬爾克斯」
死亡的孤獨,當父母的離去能體會到的孤獨,對於親戚,朋友的離去真的只是一時的孤獨,記得十四歲那年,外婆的離去,當在電話這邊得到這個消息時我是很震驚的,而電話的那頭,媽媽已經泣不成聲了,我不知道用什麼語言來安慰她,我只能默默地掉眼淚,聽著媽媽的訴說,最令我難忘的一句話是媽媽說,「我再也沒有媽媽了」這句始終在我耳邊想起,沒有了媽媽,意味著我們再也沒有可以撒嬌的人了,沒有訴苦的人了,沒有媽媽做飯的味道了!
「謊言說得越來越真誠,最後連她自己也從中得到了安慰。-馬爾克斯」
謊言,你聽過多少謊言呢?是善意的還虛偽的,有時候一個善意的謊言,可以拯救一個受傷的心靈,一個家庭,謊言說多了有時候自己也以為是真的。
「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原來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馬爾克斯」
曾經所經歷的事情,無論是開心快樂!悲傷分離最終都會歸於平淡,孤獨,因為百年之後,能陪你的能有幾個人,你生命中大部分的時間還是一個人,所以要學會忍受孤獨,耐住寂寞。在一個人的時候,學會用什麼方式來消遣它。
「 人生短短幾十年,不要給自己留下了什麼遺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該愛的時候就去愛,無謂壓抑自己,人生的苦悶有二,一是欲望沒有被滿足,二是它得到了滿足。----柏拉圖」
人活著在世幾十年,你應該怎樣活呢?有目標嗎?有想法嗎?曾經和一億多個兄妹單挑你都贏了,是不是應該在留下些什麼呢?不要總是想這想那,有那個時間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你的人生更充實,不會老了時候後悔,還有好多夢想沒有去實現。
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經典開頭
開頭作為文學作品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在整本書中有著引領故事的最用,百年孤獨的這個開頭,絕對是文學史上最棒的開頭之一。他只用了一句話就將未來、過去、現在這三個時空融合在一起。說話的是現在,「多年以後」是未來,「遙遠的下午」就是過去。這等駕馭能力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他的這個開頭讓後來的無數作家都競相模仿,例如大家熟知的陳忠實的《白鹿原》,顯然就是模仿最成功的:「白嘉軒後來引以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怎麼樣,發現哪裡相同了嗎?
買下一張永久車票,登上一列永無終點的火車。
小編看來這句話就是整個人生的旅途,列出行駛的軌跡裡充斥著數不盡的孤獨。或許列車上有著很多人,可是你不知道他們的終點,甚至也不知道自己的終點,或許踏上人生這趟列車,本來就是孤獨的旅行。我確實一度死去,但難以忍受孤獨又重返人世。「孤獨」是這本書的永恆主題,馬爾克斯描述的就是一種孤獨精神。在布恩迪亞家族中,無論是兄弟姐妹之間的親情,還是夫妻之間的愛情,幾乎都沒有任何的溝通與了解。這在現實世界是很難發生的,但是這就是魔幻現實的魅力。即便是親人之間,都是那麼的冷漠,這種孤獨是壓抑人的思想,在這種氣氛裡讀者都會感到不能呼吸。
他渴望孤獨,對整個世界的怨恨咬噬著他的內心。
布恩迪亞家族的成員都是一個個充滿茅盾的個體,阿瑪蘭妲對了一件壽衣拆了又織,織了又拆;庇拉爾·特爾內拉在個不同的男人中想打破孤獨,可是多變的她又無法相信除了自己之外的,這正是布恩迪亞家族成員的自我矛盾。想要從孤獨的泥潭裡掙扎出來,但是他們的生存又離不開這種孤獨。
面對掠奪和孤單,我們的回答是生活。
整本書裡,布恩迪亞家族經歷了叢平靜到殖民入侵,這正是整個拉丁美洲整個歷史和社會的演變。主人公奧雷連諾上校接連發動了三十二次武裝起義,結果全都失敗,他遭遇了十四次暗殺,七十二次埋伏,還有一次槍決,但他都奇蹟的活了下來。最終他遠離世俗後,在小屋裡度過了漫長歲月。無論是掠奪還是孤單,書裡的人都只是為了生活。
這手稿上所寫的事情過去不曾,將來也永遠不會重複,因為命中注定要一百年處於孤獨的世家決不會有出現在世上的第二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