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回去的童年2

2020-09-10 倔強的蝦米

有一句話叫做: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但是母親的話明顯是真情流露的。我不明白母親對於姐姐的感情,更不會去揭開母親的這道傷疤,一切都默默的記在心裡,慢慢消化。世上的人形形色色,應該會有跟我一樣的角色:代替另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

雖然心有芥蒂,但還是滿懷感激,讓我能有機會體驗人世間的繽紛萬象,擁有不一樣的童年。

3年的時間,終於有了屬於我自己童年的記憶,第一個清清楚楚的記憶就是換房子。因為土坯的房子實在沒有加固的可能,颳風下雨都會倒,沒辦法再住下去。 搬家前,我跟兩個哥哥在家收拾行李,父母出去找房子,據母親回憶,出去借房子住這件事徹底的傷過父親的心,這也是為什麼直至現在父輩不和的原因。

最終結果還是好的,借到了一間偏房,這個房子是磚蓋的,有門有院子,好的不能再好的一間房。屋裡不再是土炕,沒有窟窿,不會在半夜翻身的時候掉到炕洞裡,床頭還可以生火,自此我也有了溫暖的概念。

好像有了自己的記憶以後,身邊發生的都是美好的事情,交到了好多朋友,大哥去上學了,回來還會教我們認字,念書,父母的工作也有好的發展趨勢,當我聽到母親說:再過幾年我們就可以住屬於自己的房子了。我滿腦子想的都是:房子裡都是我喜歡的玩具,要邀請好多朋友到家裡跟我玩,不曾知道,原本屬於我們的房子,是因為我才沒了的。

轉眼間我5歲了,二哥也去上學了,家裡就剩我自己,但是沒有耽誤我探索生活,隔壁鄰居家的棗樹是我經常光顧的地方,每天都要爬一遍。下完大雨,村裡的排水很差,路上的積水可以漫過我的腰,我竟然在這髒的不能髒的水裡學遊泳。農忙的時候,會跟著父母下地,在田間地頭抓蛐蛐,摘野花,累了就躺在草上睡覺。回到家,小夥伴們一起玩捉迷藏,跳皮筋,扔沙包,行程排的滿滿當當。晚上帶著滿身的泥土回到家裡,還有父母準備好的可口飯菜,每一刻都是最美好的瞬間。

第二天醒來,一切還是在朝著美好的方向前進,但是難免會有插曲,比如:哥哥們在學校被欺負,跟別人打架受傷;父親在工地上班,最後因為打壞了人家一個碗扣了2天的工錢,母親本來就腳不太方便,下雨的時候因為水太深掉進了溝裡,摔到了腿;這些在我看來都只是那個時間發生的一件不愉快的事情,等那個時間過去了就一切都好了,並沒有意識到這會引發蝴蝶效應。

原來哥哥們在學校經常被欺負,因為家裡窮,房子還讓被人砸了,在村裡是笑話一般的存在,父親出去上班被扣工錢,也是被同村的工友陷害。慢慢的,我發現房東也變了,寒冬臘月拆了我們偏房的窗戶往床上倒水,被子晾了好幾天,鄰居家的大哥哥,聯合幾個人把我家翻個底朝天,拿走了家裡僅剩的97元,他們開始無休止的叫我「五間房」,我就是在那一年懂得了什麼叫恨。

才5歲的我,被迫的開始成長!

相關焦點

  • 我想回去的童年4
    7歲,是我灰暗人生的轉折點也是童年結束的開端。在外面玩了一天回到家裡的我,看到父母在收拾家裡的行李,我明白經歷了前面的種種,這個家的確不再適合住下去了。可是這次不同,父母面帶笑容,腳步輕快,還哼著曲子,還讓我趕緊收拾好自己的玩具,回去了放到自己的房間。「自己的房間」這幾個字,讓我瞬間瞪大眼睛,母親沒有賣關子直接宣布了:我們家的房子蓋好了,以後我們就有家了。
  • 我想回去的童年1
    因為已經有兩個男孩的原因,對於我這個姑娘的到來還算比較歡喜。但是接下來發愁的事情比較多,上戶口,交罰款等等。 因為出生的時間有點晚,沒趕上村裡分地,但是多了一口人還是需要多交一口人的公糧,這無疑加重了家裡的負擔,父母工作也不是很順利,收入很微薄,勉強支撐一家5口的溫飽,這個時候也埋下了一顆猶豫的種子。
  • 我de童年@2
    感謝大家願意看我的文章,其實,這就是我的故事,我想分享出來很久了,感謝有這個平臺,無論有沒有人看,我願意寫出來,我心裡的感受。感恩❤❤❤爸媽後來是通過法院起訴離婚,按照審判的結果,我的撫養權判給了媽媽,弟弟歸爸爸。
  • 我的父親母親(2)-童年
    二姨小母親2歲,因此在母親的記憶中,童年和少女時代基本上是和二姨在做農活中度過的。可能是重男輕女吧,也可能是經濟不允許或環境不允許,在母親入學的年齡,即1945年左右,是沒有送進學校的。那時候正是日本侵華時期,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都無法維持下去,更不要說上學了。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對家族影響較大的事件是二爺爺被抓了壯丁,後來就失去了聯繫。
  • 治癒我的童年,才能給孩子更好的童年
    有人說:每個人有一個半童年,一個是自己的童年,半個是孩子的童年。昨天寫了自己買賣學區房,今天寫了自己的考公路,兩件事看似無關,實則息息相關。但根治在我內心的害怕擔憂卻再也沒有抹去。甚至在讀大學的時候,還怕家中的父母在那吵架,而害怕的半夜驚喜。為了讓父母不吵,我們會聽話,會努力學習,會幫爸媽做家務,只要他們不吵。有時候他們吵全村人都知道,第二天鄰居會問、上學同學會問,老師也會問,我想自卑的種子就那個時候種下的。
  • 我的童年之童年的煩惱
    小時候一直夢想能夠成為一個作家,自己寫的東西能夠引起共鳴,有足夠多的讀者,人生走過三十載,這個願望還沒有實現,如今利用閒暇時間,時常回憶過去,所以還是想寫寫自己,寫寫父母,寫寫童年……童年對於我來說,喜憂參半吧,從記事起,感覺就已經有了煩惱,發愁弄丟家裡的鑰匙,發愁弟弟調皮,教訓他時,他會告狀,發愁為啥別人總是喊我小胖墩等等等等,這等等等等好像是在說明我的童年似乎過得並不快樂
  • 我和我的童年
    我作為一個多餘的女孩,被送到了養母家。養母家,有兩個哥哥,大哥大我9歲,2哥大我6歲。小時候的記憶,真的太過模糊,很多都想不起來了……養母和養父,常常說我,小時候很乖,不哭不鬧。養父說我小時候,經常告大哥黑狀,導致大哥常常被責罰;他說,小時候家裡養了一隻大公雞,因為差點咬到我,所以被他一棍子打死了。到現在為止,他們說起我的小時候,笑容都是燦爛的。仿佛我還是那個天天跟在母親身邊跑來跑去的小屁孩,仿佛我還坐在父親懷裡跟他一起看著漫畫書。我的童年是快樂的。
  • 我想,總歸有一天我是要回去的
    將近一代人的時間,老家太多的變化令我目接不暇。村裡沿路建房,成人漸老孩童已長,老人不認得我,年輕人我不認得;鎮上興建社區、省道穿街而過,曾經的集市變了模樣,回村的路口需仔細辨認;縣城建設日新月異、道路越修越寬,高中母校早遷新址,我需要依靠導航才走得順暢。
  • 回憶我的童年時代
    我的童年時代是在一個小山村度過的。那個地方靠山而立,村子裡的人不少住在半山坡。我們那個地方是個靠天雨吃飯的地方。我記得小時候老有外地來的要飯的,大人們一問哪的,多數是山東的、安徽的,遭了水災了。我至今仍清楚的記得,那些要飯的女人臉色黑灰,身體消瘦,兩目無神,頭髮亂蓬蓬的。我家的糧食由於種的地多,每年能夠有結餘,還能夠給一些親戚朋友借一些。不過那個時候和現在的生活水平沒法相比,那時候一年除了八月十五和春節,幾乎吃不到肉。
  • 那個過去,我只是曾經想回去過
    我看到那個重回18歲的選擇,18歲對於很多人來說,就是重回到高考的那一年。我也曾經無數遍想回去重新高考,先去刮兩巴掌那個時候的自己,然後再努力學習,考一所好一點的大學,也不至於多年後一直都那麼後悔自己沒有努力學習,學歷不夠,跟不上別人,怎麼做都好像還是差一截。
  • 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過的快樂嗎?生活在農村的我,家裡有父母和姐弟五人,家裡好窮,但也不至於挨餓,田地特別的多,有十畝的稻田,還有十畝地,家裡養了牛,豬,鵝,雞,上小學的時候,我和姐姐早上就要用石磨推一大桶的豆漿,是用來喝的嗎?不是,用來餵豬的,推完豆漿就吃早餐上學,上學大概走二十分鐘左右到學校。晚上放學顧不上寫作業就要去放牛了,我們還經常邊放牛邊砍柴,沒零花錢還可以砍柴賣,賣給誰?
  • 粉絲留言:如果能坐上時光機,我想回去對ta說……
    還記得上周日我問大家的問題嗎?有沒有想穿越回去的年紀,想見的人、想做的事?我收到上千位讀者的回覆,最小的今年12歲,最年長的51歲。雖然大家想回去的年紀各不相同,但最想見的,總是戀人、親人、朋友或曾經的自己。那麼,今天讓我來假扮哆啦A夢,和大家一起坐上時光機回去看看。
  • 我的童年記憶——小人書
    哥哥告訴我這是小人書,他看的這本是《空城計》,是他在同學那裡借來的。我問:「能讓我看看嗎」?哥哥趕忙把小人書護在懷裡,說:「等我看完了再給你看」。這就是我第一次見到小人書的過程,從此我就深深地喜歡上了它,它給我的童年生活注入了無限的樂趣!
  • 跟著男朋友回去過年,封路之後他父母這樣對我,我想分手了
    我和男朋友談了整整三年了,他哄著我回去過年我們大學的時候就在一起了,他不是什麼浪漫的人,但是對我還算不錯,畢業之後我們一起留在了上大學的城市打拼。雖然說他沒什麼錢,但是他上進肯努力,領導也很欣賞他,我覺得男人只有肯擔當,對我好就夠了,其他的我也不是很在乎。
  • 拾憶我的童年
    那個時候人們更不會想:「除了掙錢其他都不是正經事。」第三昔日的玩伴也都成家立業,尤其是最近幾年,彼此的聯繫都少的可憐,他們好似我一樣被生活的瑣碎淹沒了。 可是今日參加一小時玩伴的婚禮。心裡五味雜陳。 他比我小五歲,正宗九零後一枚。小時就是我們一群大孩子的跟屁蟲。其實一開始我才是跟屁蟲的,只不過後來有了他,才把這個小時候任何人都嫌棄的位置「送給他。」
  • 你想回去麼
    可能是年紀越大,越想著回到故鄉,小時候成長的地方。蒙生這樣的想法最初是畢業5年後,但是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就擱淺了。又過5年後再次萌生這樣的想法,是有了房子/車子/娃以後,從內心堅定這樣的信念,被一次次推翻而後又一次次侵襲著內心。記得剛畢業那會,明確的表示不想回去。
  • 《我的童年—外婆》
    父親是給人家蓋房子的,母親開了家服裝店,為了讓我接受良好的教育,於是舉家搬到平樂,那是我的小學---平樂中心小學,離外婆家只有200米。常常跑到外婆家弄點好吃的。 曾記得秋收時節,父母回家忙著田地,幼小的我跑到外婆家。晚上,外婆幫我洗腳,我說,我自己洗吧。
  • 姐姐.我.童年
    我的姐姐,出生在60年代,只記得姐姐好喜歡吃肉,那時的肉菜,是村隊統一分發,我母親體弱掙的工分少,所以每次分的肉菜都少,別人家分到一大盆肉,我家總分一小碗,愛吃肉的姐姐老饞肉,為了能吃到更多的肉,姐姐常去外婆家,舅舅是生產小隊長,外婆也是好勞力,人又善良,舅舅和外婆把肉大多都留著給姐姐吃,以至於姐姐竟然長住外婆家,很少回家了,後來讀書也是在外婆家讀的,那時的我,有時孤獨的時候,也想念姐姐,於是便鬧著也去外婆家
  • 又有誰的童年沒有創傷?
    前天表妹突然發信息,說表哥想聯繫我,說能不能把我的微信推送給他。我說可以。提到表哥,我似乎又回到了童年。表哥是我大姨家的兒子,比我也就大5-6歲吧,在縣城裡生活。印象中的表哥長的很帥,白白的,而且能說會道,又是縣城裡的人,那時的我很是喜歡他,那時的我,感覺也就7-8歲吧,表哥青春年少,有一次,他到我家裡來玩,我家在農村。
  • 結婚2年沒回過娘家,家裡拆遷我才回去,嫂子說的話讓我淚流滿面
    在中國有種關係是女人們最想打好,卻又最難打理好的,這便是婆媳關係。中國的婆媳問題由來已久,放眼看當今社會的婆媳問題,根源幾乎都是婆媳間的代溝問題。處於兩個年代的人,生活方式、思想觀念自然都存在差別。由於所處的年代、身份、立場的不同,婆媳之間往往很難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比如現在年輕人的消費觀念都比較開放,往往更注重生活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