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因為了解一個人經歷過的脆弱瞬間而感到和ta更親近嗎?
你會因為有意無意和一個人分享了自己曾經的脆弱瞬間而想要越發親近ta嗎?
或者說
你會因為和內心裡的自己共同探索了一個關於自身的秘密而無比喜悅和滿足嗎?
Amazon新鮮出爐的科幻腦洞喜劇「上載新生Upload」裡,在一家幫助將死之人」上傳「到虛擬天上人間的科技公司工作的女主Nora,因為工作需要,接手了男主Nathan的「死後上傳」服務。
在全面了解了男主的生平後為其創建了他在新世界裡的「人設」,兩人雖身處不同次元,但伴隨著相處,還是不可避免「按照套路」的相愛了。
美劇「Upload」中父女間的談話
Nora在和父親聊起這個「假約會對象」Nathan和現實生活中炮友以上戀人未滿的「準約會對象」Byron時,父親察覺到了諾拉對於兩個男生的不同態度,就問她是不是因為工作關係預習過了Nathan的記憶而對他感到親近所以喜歡他。Nora若有所思。
分享脆弱
心理學家Arthur Aron曾提出一套讓陌生人間迅速產生親密感的方法論:其中主要部分是36個問題,分為三組,一組比一組靠近內心。
Arthur的中心觀點是分享彼此的脆弱性可以拉近兩人內心的距離。
結合「上載新生Upload」的劇情,Nora了解Nathan二十幾年的人生歷程,除去那些光鮮輝煌的高光時刻,更重要的是Nora知道Nathan內心柔軟、脆弱的部分,這或許是她愛上對方的原因。
「One key pattern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 close relationship among peers is sustained, escalating, reciprocal, personal self-disclosure.」
「同伴之間發展親密關係的關鍵模式在於持續、逐步升級、相互且個人化的袒露自我。」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學習一下這套問題,強烈建議看的時候先問問自己,然後找個時間拉自己的「準」另一半或者任何一個你想要建立更進一步關係的人來回答一遍這些問題。
小編已經倒了一杯酒「茶」準備開始問自己了, 你呢?
1. 如果可以在世界上所有人中任意選擇,你想邀請誰共進晚餐?
2. 你想成名嗎?想以什麼方式成名?
3. 打電話之前你會先排練一下要說什麼嗎,為什麼?
4. 對你來說,「完美」的一天是什麼樣的?
5. 你上次自己唱起歌來是在什麼時候,給別人唱呢?
6. 如果你能活到90歲,同時可以一直保持30歲時的心智或身體,你會選擇保持哪種呢,心智還是身體?
7. 你是否曾經秘密地預感到自己會以怎樣的方式死去?
8. 說出三件你和你的伴侶看上去相同的特徵。
9. 人生中的什麼東西最令你感激?
10. 如果你能改變被撫養成人過程中的一件事,會是哪一件。
11. 花四分鐘時間,儘可能詳細告訴伴侶你的人生經歷。
12. 如果你明天一覺醒來就能擁有某種才能或能力,你希望那會是什麼能力呢?
1. 如果有一個水晶球可以告訴你關於自己、人生,未來乃至任何事情的真相,你會想知道嗎?
2. 有沒有什麼事是你一直夢想去做而沒有去做的,為什麼沒有做?
3. 你人生中最大的成就是什麼?
4. 在一段友誼之中你最珍視的是什麼?
5. 你最寶貴的記憶是什麼?
6. 你最糟糕的記憶是什麼?
7. 假如你知道自己在一年內就會突然死去,你會改變現在的生活方式嗎?為什麼?
8. 友誼對於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9. 愛與情感在你生活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10. 和你的伴侶輪流說出心目中對方的一個好品質,每人說五條。
11. 你的家人之間關係是否親密而溫暖,你覺得自己的童年比其他人更快樂嗎?
12. 你和母親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1. 每人用「我們」造三個句子,並含有實際情況,比如「我們倆在屋子裡,感覺……」
2. 補完這個句子:「我希望和某人在一起,分享……」
3. 如果你想和對方成為親近的朋友,請告訴對方有什麼重要的事情是他或她需要知道的。
4. 告訴對方你喜歡他或她身上的什麼東西,要非常誠實,說些你不會對萍水之交說的東西。
5. 和對方分享生命中那些尷尬的時刻。
6. 你上次在別人面前哭是什麼時候?自己哭呢?
7. 告訴對方,你已經喜歡上了他或她身上的什麼品質。
8. 你覺得什麼東西是嚴肅到不能開玩笑的,假如有的話。
9. 如果你今晚就將死去,而且沒有機會同任何人聯絡,你會因為之前沒有對別人說什麼話而感到遺憾,你為什麼到現在都沒有對他們說這些話呢?
10. 假設你擁有的全部東西都在你的房子裡,現在房子著了火,救出家人和寵物之後,你還有機會安全地衝進去最後一次,取出最後一件東西,你會拿什麼,為什麼?
11. 你的家人中,誰去世了會令你最難過,為什麼?
12. 說出一件你的個人問題,問對方如果遇到此事要如何解決。另外,也要讓對方如實告訴你,在他或她眼中,你對於這個問題的感受是怎樣的。
你可能會感興趣的 · 實驗設計
小編bb兩句
1. Daniel Jones, 「The 36 Questions That Lead to Love」, New York Times
2. Aron, Arthur, et al. "The experimental generation of interpersonal closeness: A procedure and some preliminary finding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3.4 (1997): 363-377.
3. Berscheid, Ellen, Mark Snyder, and Allen M. Omoto. "The Relationship Closeness Inventory: Assessing the closenes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7.5 (1989): 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