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親密關係裡,你要先學習失望

2020-10-08 夢農人

在親密關係裡,你要先學習失望



有人說婚姻的真相就是:無論和誰結婚,都會後悔。 雖然扎心,但是真實。 我們的後臺就收到過很多「後悔」和這個人在一起的留言:

結婚6年,越來越沒話說了,而且一言不合就吵架。我真的是厭倦了這段婚姻,但是又狠不下心離開,畢竟還有孩子。

疫情期間和婆婆一起住了2個月,我才發現兩代人之間的相處真的好難。而我老公卻總是和稀泥,讓我更加難受。

和她結婚前,我一直覺得我們肯定會過得幸福的。因為她溫柔又善解人意,但是結婚之後卻發現她變得暴躁又不可理喻,我真的是選錯人了......

諸如此類的「抱怨」數不勝數,看起來大家的婚姻生活都水深火熱,並且都把錯誤歸結於——TA不是對的人。

對的人,會無話不說,不會動輒吵鬧;

對的人,會在乎我的感受,不會和稀泥;

對的人,會一直可愛,不會性情大變;

......

真的是這樣的嗎? 現在在你身邊的這個人,可能就是你遇到的最「對」的那個人,只是打開方式錯了。

大家好,我是李松蔚。

從事心理諮詢這麼多年,我經常收到一個提問:親密關係的問題又痛,又深,而且還千變萬化,真的能解決嗎?

換句話說:這件事還需要學習嗎?道理又不是不懂,我還要學什麼呢?

是的,你還需要學習。

在親密關係中,你要先學習失望。

失望,是關係裡的常態

親密關係從來不如意。

我曾經接觸了幾百個親密關係個案,知道人們在關係中有多少不被滿足的痛。

痛不可怕,可怕的是已經絕望。絕望到心如死灰的程度,不是痛,而是痛苦,巨大且綿延不絕的受難。

讓人僵在原地,動彈不得。

生活中我們見過這樣的人:又痛苦,又無法承擔改變的建議。再怎麼幫他想辦法出主意,他都不假思索地搖頭:

「沒用!我們家那位根本不吃這一套,她只會說XXXX……」

什麼都沒用,甚至試一下的想法都沒有,這是絕望。

不相信生活還有變好的可能。除非換一個人,否則問題永遠都在。

但是,如果他在考慮「換人」,就還沒真的絕望。徹底的絕望下,人也不用換。離婚也沒用,離了也不會幸福。

人生就是永恆的痛苦,無可擺脫,索性就呆在現在這個位置上,忍受痛苦的恆常。

我想幫助這樣的人。幫他們的第一步,不是鼓勵他們:「振作點!人生不該是這樣。」

而是讓他們知道:「人生可能就是這樣,挺糟的。」

如果接受人生就是這樣,像一個出廠設定,人們就不會有那麼多無可奈何的憤怒。對另一半,對事情,乃至對生命本身。

聽起來很失望,但失望比絕望好。

失望,是讓人清楚地知道,事物本來就不以我的意志為轉移,不如意,也只能接受,真相如此。

對方不是我想要的那樣,她自私,小氣,情緒化,有些我無法認同的言行,甚至也沒有我想的那麼愛我。

——這不是什麼理想化的愛情,這是擺在我面前的真相。

給情緒留一個空間,改變就會發生

不把時間浪費在憤怒上,就可以有行動。

最基本的行動,比如溝通。

不溝通,對方更不會按照我想的方式行事(有人說,溝通了也不一定,是的,還要有技巧有耐心地多次溝通)。

前提是,接受生活就是這麼回事,或多或少帶著失望。

「怎麼不給我一個不用說就懂的人?」

一邊行動,一邊在心裡默默吐槽。生活就這麼糟,讓人提不起勁。這種失望人人難免都會有一點,但不必絕望。

如果缺少這種心態,就需要學習。

「學習」的意思,暗含著它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不是與生俱來,需要慢慢習得。

因真相而痛苦的人,痛苦也許就是他們提高能力的道路。

我以前給大學生做心理諮詢,看到有一些天之驕子,平生第一次經歷掛科或墊底,在諮詢室裡哭得稀裡譁啦:

「我怎麼這麼沒用!有沒有可能,我以後只能是一個學渣?」

我說,有可能。

學生從淚眼中抬起頭:「老師!你怎麼能說這麼殘酷的話?」

我說,是殘酷,可是你的同齡人,好多在幾年前甚至十幾年前,就已經接受自己是學渣了。

接受這種可能,沒什麼的,人生還會繼續。

這種學習,是對生活建立一些「正確的期待」。比如說吧,有的人,一聽到溝通的建議就搖頭:「溝通能解決一切問題嗎?天真……」

因為他期待更好的辦法。「解決一切問題」,這個期待很高。

假如你學習過,你對解決問題的期待就更現實。你知道本來就沒有,能解決一切問題的辦法。

哪有那麼好的事?

能改善一部分,一點點,都謝天謝地了。誰敢期待「一切」?所以,你願意試一試溝通。

接受真相的人繼續往前走。

無法承受失望的人,也就停下嘗試:「我只想要一種藥到病除的,最好的辦法——所以,你給的建議都用不上。」

期待太高,人反而動不了,持續痛苦。

這就是前面說的僵在原地。正反的例子我都見過很多。

我經常在公號上提一些建議,有人的反應是:「太好了!今天回去就試一試!」他們對建議抱有正確的期待:碰碰運氣,可能沒用,但說不定有點用呢?

也有人的反應是:「我才不想碰運氣!萬一沒用怎麼辦?」後者這種心態,就是期待得太高了。

後者比前者,也更難有所改變。

面對不如意的對象,幸福也可以實現

在親密關係裡,我們需要建立哪些「正確的期待」呢?,我介紹了這麼幾條:

1.沒有人天生是你最理想的對象。

2.你們對同樣的事,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3.你認為理所應當的事,在對方那裡不一定。

4.你有什麼需求,你不說,對方不知道。

5.對方讓你不舒服了,你不說,ta也不知道。

6.如果你們之間的問題不是一兩天造成的,解決也不會是一兩天,或者一兩句話的事。

7.沒有包治一切的藥方。

8.你也不是非得跟這個人在一起。

讀到第幾句的時候,你失望了?

每一條期待都很喪,我知道。

有人建議我:李老師,你應該多講點有力量的東西。比如在一段關係裡,男生應該怎麼做,女生應該怎麼做;邊界要怎麼劃分;語言和行為的尺度在哪裡……

是的,我理解人們有這種需求。我的樹洞每隔幾天都會收到這種提問:

我想要男/女朋友主動記得我們的紀念日/正常作息/不抽菸/溫柔一點/勤儉節約/不要太摳門/不許沉迷遊戲.......

他/她怎麼都不聽!這難道不是親密關係裡最基本的規則嗎?

所以,有必要再增加一條期待——

9.關係是兩個人的事,你沒法藉助這段關係以外的第三個人,定義另一半該還是不該。

真的難,看這些句子,我自己都覺得難。

但失望,不代表我們不能創造。

或者應該反過來說,必須要先承認這也沒有那也沒有,我們才更有意願和動力創造,才有可能——哪怕只是一點點的可能——讓自己在這裡呆得舒服一點。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要「先」學習失望。

「先」,就是其他一切知識與技能的起點。

因此,也就有了我和看見心理合作的這門課,這門課裡的每一講,都建立在上面幾條前提之上。

我們探討的是,人們接受這些失望之後,要如何建立相互的信任與體諒?

這門課從去年底開始策劃,反覆打磨到現在,品質上我很放心。

我整理了自己做過的家庭諮詢,尤其是伴侶諮詢的案例,給大家看:面對不盡如意的對象和關係,幸福也是可以實現的。很難,但存在努力的方向。

這麼說可能也讓你失望了。因為這門課把親密關係默認為一個困難的,需要一點一點學習和經營的過程。

而你也許期待有一些更容易的,一用就靈的方法。我覺得,就像是在期待一個更好的人。

有沒有可能,存在一個這樣天造地設的對象,從一開始就剛好滿足你的一切期望呢?

——我不願意說太絕對的話。我只能說:可能存在,但你不還沒遇到嗎?

相關焦點

  • 親密關係需要終身學習嗎?
    我們很多人會去保養車子,檢修電器,但是卻不會用心用行動經營親密關係。不會去想:我做這件事對我的親密關係有沒有好處?一方面我們希望親密關係能夠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幸福和滿足。但另一方面我們其實花更少的時間和精力去經營我們的親密關係。
  • 親密關係裡,你是否自己困住了自己?
    判斷的方法就是,如果你說「不」會有罪惡感,說「好」又不覺得快樂的話,那你大概就是因為罪惡感在做這件事情。比如廚房裡兩個同樣在洗碗的人,明顯不快樂的那個人,就是在犧牲。親密關係中,伴隨著犧牲者而來的就是放縱者,反過來也是如此。犧牲者與放縱者就如同鐘擺的兩邊,如果你扮演犧牲者,就會吸引別人來扮演放縱者。
  • 在親密關係中學習自愛.
    在關係中學習「自愛」有十幾項準則,它們分別是:(一) 切莫太快進入親密關係(四) 學習面對孤獨,克服獨處時的茫然不安,並發展出默觀自省的能力。(五) 在自我實踐以及對關係的投入之間取得平衡。(六) 永遠不要為了取悅伴侶而失去自己的生命特質。(七) 花「過多」的時間在外表上,是一種嚴重的不自愛舉動,因為目的只是為了「取悅」他人。
  • 親密關係裡,是什麼讓兩個人願意彼此珍惜?
    然而,基本上每一個進入親密關係的人,都會經歷失望的時刻,感覺到自己沒有被好好珍惜。如果這是關係裡的一個必然過程,那麼在這些關係裡的失望和受傷時刻,我們該如何理解這個過程,兩個人怎樣才能有機會走向彼此珍惜呢?
  • 在親密關係裡,真正的信任從何而來?
    作者:羅近月來源:美靈心生活(ID:meilingxinli)有很多來訪找到我,因為在親密關係裡受了傷,希望可以重建信任。我經常聽到很多人講:事情都過去那麼久了,我為什麼就是忘不掉,為什麼就是回不到從前,總是要舊帳重提呢?這是因為在一段關係裡,如果信任崩塌了,重建信任本身就是一件很艱難的事。
  • 先做獨立的自己,家庭關係更加親密
    這本書通過記錄兩位心理學大師為一個五口之家做家庭治療的過程,來揭示了家庭矛盾背後的秘密,告訴我們家庭成員都應該先做一個獨立的自己,才能讓家庭關係更加親密。而個人獲得相當的自信、自覺及自我的忠誠是與另外一個人建立穩固關係的先決條件,缺乏這種條件,由於時間的流逝,生活的壓力和無奈會積攢雙方的不滿和失望,會轉化成憤怒和壓力,將注意力轉移到替代品身上。
  • 《親密關係》:在親密關係裡,為什麼會覺得不夠親密
    在生活中,同事關係,情侶關係,與父母之間的關係,這些都是我們不可避免的,有一句話叫,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也就是說,在我們的這些關係中,總會因為各種原因,產生一些問題,從而影響我們的親密關係。如果你對親密關係感興趣,那麼一定要好好的看這篇文章,這或許能幫助你在親密關係出現問題時,找到一些解決辦法。
  • 親密關係為什麼轉眼間會成為一地雞毛
    親密關係有很多形式,我們這裡討論的親密關係,先界定為夫妻關係,親子關係。這樣,我們接下來的討論針對性就比較強。01 我們先說一下夫妻關係。現代社會中,我們的夫妻關係都是由戀愛進入婚姻而形成的。這裡,我們摒棄掉那些目的性很強的不純潔的婚姻。單說兩個很喜歡的男女因愛走進婚姻殿堂,結成夫妻關係這種情況。
  • 夫妻間的親密關係要怎麼溝通?
    大家越來越意識到,溝通在親密關係裡的重要性。同時,我們也看到在親密關係裡溝通似乎並不是那麼的容易。有的人在親密關係裡的溝通並不是為了經營好關係,或者說他們的初衷是為了對方好,但卻是不利於親密關係的穩定發展。
  • 在親密關係裡,修行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不知道他人是怎樣,我只能說我自己不算是幸運的人,甚至在我人生中那一段灰暗的歲月裡,仿佛整個人都身處在生活的谷底,覺得全世界都背叛了自己,認為自己不配活在世界上。很幸運的是,我遇到了一本能夠讓人快速走出這樣受傷的心理學的書,特別通俗易懂,結合故事和舉例,讓人如親臨其境般獲得重生,這本書就是――《故事裡的親密關係心理學》。
  • 《親密關係》:歸屬靈魂,尋找更好的自己
    沒有人能年復一年地活在火辣、熱情、浪漫的親密關係之中,但我們能在親密關係的旅途中,學習面對自己最好以及最糟的特質,學習接受和放手,最終找到通往愛和幸福的橋梁。電影《囧媽》裡,張璐對徐伊萬說:你心裡長了一個幻想的老婆,她應該喜歡什麼,討厭什麼,該怎麼說話,你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久而久之,你的期望帶給對方的沒有親密,只是讓他愈來愈多的痛苦。迫不及待的想要逃離這段關係。
  • 這本書可幫我們認清親密關係的真相——親密關係四階段
    克裡斯多福•孟的《親密關係》一書可以幫助我們認清親密關係的真相。請看看你們處在什麼階段?1.「光環」階段:指的是兩個人最初的戀愛階段。在這個階段,兩個人互相開始挑毛病,發現對方身上有很多缺點,且還有很多不能滿足自己需求的地方,於是感到失望和氣憤。3.「內省」階段:指的是兩個人經歷痛苦過後,得到一個機會去檢視自己的內心並發掘所有親密關係問題的源頭,即自己。在這個階段,兩個人需要不斷反思自己,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4.「啟示」階段:指的是兩個人一起學習和成長。
  • 讀《親密關係》有感——親密關係通往靈魂的橋梁
    ,要將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講述出來;(4) 溝通是解決親密關係最為重要的過程;(5) 跟隨自我的內心,不因為對方的需求而作為犧牲者;(6) 將妻子看做自己心愛的人,你會怎樣做?本書是有些難懂,一遍是不能完全理解的,不同的階段可能還要重新的閱讀一遍,你可以從中運用1到2個要點,並對親密關係中權力鬥爭的過程進行了解。書中列出了親密關係需要經歷的階段:絢麗、幻滅、內省和啟示。解釋為何當初相愛的人最後可以成為仇人。
  • 親密關係的三個段位,你在哪一段?
    在單身兩年多之後,我終於放棄了對親密關係的執念,開始習慣,甚至享受我從來不以為然的單身生活。我非常珍惜自己現在的自由,也能接受夜晚面對空蕩蕩房間的孤獨,更覺得,沒有一個親密關係來「煩」我,真的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就像是說「先讓我笑一會兒」那種美滋滋的感覺。
  • 如何走出婚姻裡的惡性循環?你與幸福的親密關係只差這一步
    先生們想通過理智講道理,通過判斷誰對誰錯來讓關係變好,可是這個方法在工作上可能很好用,用在關係裡卻會讓伴侶更生氣。因為親密關係的維繫絕不是理智和應不應該就可以做到的,情感的連接、愛的連接是一種經驗,更是一種體驗。 先生們講道理並不能讓對方覺得你在為她好,只會讓她覺得你不在乎她、不理解她。太太們用批評的方法向對方要情感,他只會覺得不安全、不舒服或者覺得可能會和你吵起來,而越來越迴避。
  • 假性親密關係,你造嗎?
    | 你以為很近,其實你們很遠真正的親密關係是你與另一個人之間深刻的、自由的、互相回應的聯結。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情侶之間都真的有這樣的感受和聯結。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自己身邊的人,也許就是你的父母,甚至就是你自己,一定有那些看似親密,卻總是好像「差點兒什麼」的伴侶。
  • 《親密關係》了解親密關係經歷的4個階段,讓愛不再迷茫和恐慌
    克裡斯多福《親密關係》中稱:親密關係是一種完美的設計,在親密關係中,所有的一切都是重要的部分,即使令人不悅的衝突與不適的情境。當你繼續在感情中成長時,你也開始懂得欣賞你跟伴侶之間所發生的任何事情,當你拒絕接受不悅與不適時,你也不再看見這些事物所能帶來的啟示,也將使你無法看清正在發生的事物。
  • 名存實亡的婚姻如何挽救 I《親密關係》幫助你
    導言:如果婚姻裡的另一半已經有了出軌的心,我們該怎麼辦?婚姻中如何維護一個良好的親密關係?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一個男人說覺得自己早晚會出軌的,只是現在還沒有遇到合適的女人。看到開頭我就氣憤不已,這是什麼男人,居然說出如此不負責任的話,順著文章看下去,慢慢明白了個中緣由。
  • 親密關係裡,你有沒有這樣問過自己?
    作者說親密關係中的痛苦,是治癒我們內心舊傷的最好時機,那怎樣的溝通方式,才能讓我們的心靈越來越靠近,越來越充滿愛意呢?以下是在《親密關係》這本書中,有關親密關係中有效溝通的8個綱要問題:1.我想要什麼?這是在溝通中最重要的問題。
  • 在假性親密關係中逃避真的親密感?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情侶之間都真的有這樣的感受和聯結。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自己身邊的人,也許就是你的父母,甚至就是你自己,一定有那些看似親密,卻總是好像「差點兒什麼」的伴侶。 我們今天要討論一種很有意思的狀態:在關係中逃避關係(hiding from relationship in relation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