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獨立的自己,家庭關係更加親密

2020-09-03 鳳姐瑣談

每個人都有家庭的煩惱,有些煩惱表現為夫妻不和,有些煩惱表現為子女叛逆,更有些家庭形同死水,這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美國心理學家奧古斯都.納皮爾和卡爾.惠特克共同完成的著作《熱鍋上的家庭》為我們解讀了原生家庭問題背後的心理真相,看過這本書,我們的一切家庭問題會迎刃而解。

這本書通過記錄兩位心理學大師為一個五口之家做家庭治療的過程,來揭示了家庭矛盾背後的秘密,告訴我們家庭成員都應該先做一個獨立的自己,才能讓家庭關係更加親密。

布萊斯家庭發生了什麼?

布萊斯家庭求助於心理醫生的起因是16歲的女兒克勞迪婭非常叛逆,母女經常爭吵,克羅迪婭開始離家出走,甚至於有了自殺傾向。

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之下,克勞迪婭有所好轉,可是11歲的兒子丹又發生了問題,開始了自我膨脹等叛逆行為。

這一切的背後原因,是布萊斯夫妻之間發生了感情問題,他們由各自原生家庭帶入的問題增加了夫妻矛盾,引發感情問題,又將這種問題帶給了下一代,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布萊斯家庭的問題也是我們許多家庭面臨的問題,在家庭關係中,親子關係、夫妻關係交織成一張奇妙的網,我們就在這網中掙扎,越掙扎被敷得越緊。

為什麼會發生這些問題?

家庭是一個小型社會,他們有一定的規則,形成一個獨特的小型文化體系。

我們每個人獨特的個性和嚴格都是在原生家庭的童年期形成的,每個人不可避免被打上原生家庭的烙印。

當我們在尚未成為真正的自己,沒有經過自己獨自面對社會的過程、沒有獨自經歷過一番心理空間的磨練、沒有自己可以戰勝孤獨和恐懼的能力時,過早地邁入婚姻,就會將原生家庭的問題帶入新的小家庭。

而個人獲得相當的自信、自覺及自我的忠誠是與另外一個人建立穩固關係的先決條件,缺乏這種條件,由於時間的流逝,生活的壓力和無奈會積攢雙方的不滿和失望,會轉化成憤怒和壓力,將注意力轉移到替代品身上。

這個替代品也許是工作,也許是孩子,也可能是第三者,有許多家庭的孩子這樣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夫妻矛盾的替罪羊,從而形成了一個原生家庭造成的惡性循環。

在布萊斯家庭中,布萊斯先生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工作中,而布萊斯太太就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孩子身上,企圖控制孩子的人生,這樣就發生了子女叛逆的現象。

這種現象也曾發生在我們每個家庭中,在電視劇《小歡喜》中,離婚的宋倩將所有注意力轉移到喬英子身上,造成了英子承受不了的壓力,發生了抑鬱和自殺傾向,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卡爾教授再對布萊爾家庭的治療中提出了一系列有效手段來進行家庭治療。

首先,每個家庭成員都要成為獨立的自己,有強烈的自我意識,減少對家庭的依賴性。我們要證明自己是不是有能力獨自生活,在面對孤獨和恐懼時,能夠擁抱自己,愛自己。

其次,正視原生家庭的問題,擺脫原生家庭產生的自我設限,重整生命中的糾結,改變對婚姻的看法,夫妻雙方建立更溫暖的洞察,構建一個新型的家庭模式。

最後,在學會自我接納後,發展新的語言模式,學會對彼此的接納,建立一種可分可合的自由家庭關係,由分合之間彼此更為親密!

家庭關係是在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種關係,理順家庭關係對我們的人生有重要的幫助,同時,家庭關係也是社會關係的一部分,穩固的家庭關係也促進了社會的和諧。

正如書中所說:一旦人與人更懂得彼此善待,生命的潛能就會被不斷激發,家庭也會成為人類成長中最富創造力的場所。

而成為獨立的自己,才能夠建立更親密的家庭關係,請從改變自己開始!

「來今日頭條,搜「免費書單」,海量小說免費讀」

我是鳳姐瑣談,熱愛讀書寫作,每天和你分享名著精髓,探討情感真諦!關注我,遇見更多精彩。

相關焦點

  • 走出原生家庭,才能建立親密關係
    需要強調的是:為了與你的伴侶建立好的親密關係,你必須走出自己童年時代的家庭關係。家庭中的那些事先一起來看看這些「家庭戰火」是如何在婚姻生活中爆發的。現在,你已經有了自己的孩子。你的父母非常想來幫你帶孩子,而你和妻子的工作都很忙,所以你妻子很贊同這件事。現在你該如何是好呢?很顯然,健康的婚姻也不得不承受來自大家庭的巨大壓力。為了讓自己能夠在這樣的「戰火」中不斷成熟,首先:你必須走出自己的家庭,與你的伴侶建立親密關係。也許,在你看來,這個任務實在是太困難了。
  • 家庭親密關係的建立與維繫
    心理學家通過調查發現,健康的人際關係,通常擁有4到6段親密關係,少則會出現社會離棄感,多則影響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的「收益」。通常情況下,親密關係主要是指3種關係,伴侶(愛情)、友誼(友情)、家庭(親情)。因為各種原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失去獲得並維持親密關係的能力。
  • 真正的親密關係,你我是兩棵莖幹獨立根系相連的橡樹
    一為什麼我們需要親密關係指導2016年,被盧悅老師創辦的公眾號心之助吸引,也經常參與心之助組建的社群討論。社群裡婚姻出現問題的女性佔絕大多數,我們都有一個共同點,無論婚齡的長短,經營家庭方面幾乎都是一個小白,沒有接受過這方面的學習和指導。
  • 婚姻中渴望獨立?三個共同,讓女性在親密關係中找回自我
    「你何必去在乎他,你要做獨立的自己,去學插花、畫畫,先豐富自己的靈魂!」「我老公出軌了,孩子還那麼小,我不知道該怎麼辦?」「不要管老公、孩子了,你要獨立,不管離不離婚,你要活出自我了!去健康、瑜伽、彈琴、畫畫,當個仙女!」
  • 做對這一點,與關係親密的人相處會更加的幸福
    在上篇文章裡,說的是說服關係不是很親密的人,一個原則,用他們的利益去說服他們。那關係親密的人,也可以用這個原則嗎?和我們關係親密的人,勸說我們做一件事情時,通常會有反抗情緒在裡面,甚至也不去做。還是「老媽喊你穿秋褲」這件事,仔細想一想心裡的變化。明明知道老媽是為自己好,但自己卻認為老媽「多管閒事」,自己可以照顧自己,不用別人提醒。
  • 《親密關係》:關係越親密,越要活出自己
    她說離婚後大概一年的時間,每天躺在床上睡不著也起不來,起來也不知道要幹嘛,做什麼事情都打不起精神。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很真實?為了家庭,為了孩子,隱忍、付出了那麼多,換來的卻是老公的出軌、家庭的破碎。任誰,都會迷惑:這到底是為什麼?接下來我要做什麼?好在馬伊琍並沒有就此消沉頹廢,而是努力接納了自己「柔軟」的一面,靠自身的力量走出了這段陰影。
  • 親密關係的三要素,「依賴,獨立與衝突」
    依賴他人,是我們滿足自己心理需求和現實需求很重要的手段之一,它彌補了我們自身的軟弱、局限和無能,讓我們的人生更加完整和滋養。而獨立的意思,則與之相反。獨立是我們通過自身努力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和現實需求。比如說在所有人都看不起自己的時候,給自己鼓勵。在所有人都不理自己的時候,能做自己喜歡的事,陪自己玩。
  • ...課堂「婚姻家庭關係」系列講座(四):心理類型(MBTI)在親密關係...
    幸福女性課堂「婚姻家庭關係」系列講座(四):心理類型(MBTI)在親密關係中的應用 2019-09-19 18: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親密關係四要素:相互吸引,適度依賴,保持獨立,敢於磨合!
    工作之中,你需要信任的合作夥伴;生活之中,你需要親密的朋友;你需要被理解,需要被關懷,這種依賴,往往是我們滿足自己心理需求和現實需求很重要的手段之一,它彌補了我們自身的軟弱、局限和無能,讓我們的人生更加完整和滋養。當然,依賴也不總是好的,正如前所說,它有一個界限,米飯太黏,難以入口,關係太黏,讓人生煩。
  • 情侶之間,如何平衡獨立人格與親密關係
    她的內卷,就是「獨立人格與親密關係」實在無法達到平衡。對智商與情商都在線的女人來說,這個都成為了難題。其他女人,更是如此吧?但筱霜卻有些敏感(不多疑),她自己也算是事業心很重的女人。於是,在與這個男朋友相處過程中特別痛苦。到底是獨立好呢,還是爭取更多在一起的機會?這都是問題。
  • 太獨立會錯失親密的機會?我們對「獨立」的誤解有多深?
    太獨立會錯失很多與人親密的機會,把自己活成一座孤島。……」這幾年,在女性話題上,獨立已經成了最受歡迎的兩個字。就像魚從水裡來,要回到水裡去一樣,太獨立只會錯失親密的機會。真的如此嗎?這大概是我們對「獨立」最大的誤解了。獨立的意義,不是為了活成一座孤島,而是為了更好的愛自己、愛他人。
  • 豐富多彩的「家庭儀式」來增進家庭成員間的親密關係,可以這樣做
    2、在孩子們開始嘗試並維護他們的獨立時,要尊重他們的隱私。他們可能會有一些問題和困難,但他們可能不想洩露給他們的兄弟姐妹甚至是你。你應該和每個孩子進行1對1的對話,這時不需要其他孩子在旁邊聽。如果你尊重他的保密意願,就可以在你們之間建立起信任關係。
  • 在親密關係裡,你要先學習失望
    在親密關係裡,你要先學習失望有人說婚姻的真相就是:無論和誰結婚,都會後悔。 雖然扎心,但是真實。 我們的後臺就收到過很多「後悔」和這個人在一起的留言: 結婚6年,越來越沒話說了,而且一言不合就吵架。我真的是厭倦了這段婚姻,但是又狠不下心離開,畢竟還有孩子。疫情期間和婆婆一起住了2個月,我才發現兩代人之間的相處真的好難。
  • 親密關係需要終身學習嗎?
    我們很多人會去保養車子,檢修電器,但是卻不會用心用行動經營親密關係。不會去想:我做這件事對我的親密關係有沒有好處?一方面我們希望親密關係能夠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幸福和滿足。但另一方面我們其實花更少的時間和精力去經營我們的親密關係。
  • 家庭裡的親密關係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個新聞,一個小女孩被自己的親生母親和繼父多次虐待,直至進了重症監護室。醫生在為女孩臉上傷口做鑑定傷情時寫道:用開水潑在臉上,再用冷水清洗,二次用開水潑,二次冷水潑……,反反覆覆重複了幾遍,形成了如今慘不忍睹的傷口。
  • 在親密關係中,不妨做個「高級」的人
    著名的心理學家,生命教練導師克裡斯多弗·孟說:「 你的親密關係伴侶,是來幫助你更加認識自己的,進而療愈你的創傷,最終找回真正的自己,因此,他是通往我們靈魂的橋梁。」他之所以這樣說,想表達的是,他願意在親密關係裡是那個先覺察、先懂得、先理解自己和對方的人,願意積極採取方式溝通,主動地擔負起責任。也願意讓親密關係變得更好,而去學習更多相關的知識,願意看到人與人之間關係更深層的含義,願意與對方一起探索行為背後的心理模式。那麼,你願意成為親密關係中那個「高級「的人嗎?
  • 親子關係/親密關係其實是 你和你自己的關係
    不管是親子關係或者親密關係也好,其實就是你和你自己的關係。當你懂得自己,愛自己,給自己自由時你才會成熟,然後才會懂他人,懂愛人,懂孩子,甚至給他們自由。那麼真正成熟的人是怎麼處理親子關係和親密關係的呢? 進入成年人社會,最重要的要領之一是拋開受害者心態,充分對自己的遭遇負責,懂得愛自己,接納自己。親子關係,親密關係也是同樣,最重要的心態就是對自己的情緒和感受負責。
  • 《心理學與親密關係》:關於親密關係,你應該了解的三個真相
    隋巖教授在《心理學與親密關係》這本書裡寫道:「不管你多麼敬愛父母,一定要在成年之後獨立起來,去尋找自己的愛人,過自己的生活。不管你多麼疼愛自己的兒女,也要認清一個事實:他們終究有一天要離開你,過自己的生活。」《心理學與親密關係》一書以家庭系統排列的方式解讀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從家族系統、原生家庭、新生家庭等方面討論錯綜複雜的親密關係。
  • 別太獨立,學會利用親密關係,不去剝離,會讓彼此更有甜蜜感
    兩個人在一起,一定是需要相互依靠的,彼此互相扶持,理解對方,如果把感情處理成各自獨立的關係,基本上這段感情就等同於失敗。無論男人和女人之間再怎麼親密,一定要有可抽離的關係,一旦對方把你變成了她的依附對象,感情的天平自然就傾斜了。陳一鳴精心布置了一場求婚,因為想要給李思雨驚喜,沒有透露半點信息,最後李思雨因為工作沒能趕過來,之後又發生了意外情況,最終求婚失敗。
  • 女人婚後與丈夫「親密」或保持獨立?為什麼我勸你說,自由更重要
    ,親密與獨立如何平衡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來討論,一個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亦或是,「女人是因為男人,凡事都沒有回應,不願意看對方冷眼,才開始被迫變得獨立的呢?還會因為,本就是要強的人,通過外在的堅強,掩飾自己內心的軟弱,不過是渴望證明自己呢?」我的回答是,後者。這是一種選擇,在遇到丈夫幫忙的情況下,有些女人會選擇想其他的辦法攻破難關,修建夫妻感情,如果你更只想證明自己的獨立能力,正好此刻有機會。這樣的關係,親密關係對她來說,只不過是一場修煉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