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原生家庭,才能建立親密關係

2020-08-28 五色靈羽

你是雙面膠嗎?

談到婚姻生活中的「戰火」,無論何種社會,無論何種家庭,每對夫妻都會面對:「雙面膠」的痛苦,一邊是老媽,一邊是老婆。

雖說這些「戰火」的表現大同小異,但是處理「戰火」的方法大家卻截然不同!

需要強調的是:為了與你的伴侶建立好的親密關係,你必須走出自己童年時代的家庭關係。

家庭中的那些事

先一起來看看這些「家庭戰火」是如何在婚姻生活中爆發的。

案例一:

比如,你的母親總是認為,她想去你那裡住,隨時都能去。

雖說你不習慣她的突然來襲,但是卻希望她能夠為你照看一下孩子。尤其是你的丈夫,希望你說服你的母親,這樣你們就不用因為工作忙而不能接送孩子上學放學,每天下班回到家還能吃上熱乎飯。

可你對母親說不出口,你擔心母親會認為你們都將她看成是一個免費保姆。

這樣你就夾在母親與丈夫之間。

案例二:

再比如,多年前你母親主張讓你跟隨姐姐、姐夫一起做生意,而憑藉這份生意,再加上自己的努力足以讓你過上舒舒服服的日子。

但是你卻不得不為此付出代價,那就是母親、姐姐、姐夫希望你能夠對他們絕對忠誠,就連你們的家庭事務,他們也會經常來參與,當你妻子與你母親產生摩擦時,你姐姐就會跑到家裡來幫助母親吵架。

一邊是母親和姐姐,你不想得罪母親、姐姐,說你是個不孝子;但一邊是你的妻子,她也沒做錯什麼,且你們還感情很好。

這些壓力,你和你的妻子都感到十分不快。

因此,在你的心中充滿了矛盾,從感激到怨恨,從忠誠到憤怒。

你搞不清楚到底下一步該怎麼做。

案例三:

你的童年過得不是很愉快,父親總是對你非打即罵,很早就離開父母搬出去住。

平時你還是會和父母聯繫一下,工作幾年後,還會送給他們生日禮物,在電話裡說說客套話。

有一次,你們通話的內容,讓你想起你曾經遭受過的虐待和壓抑,所以你再次決然地斷絕了與他們的聯繫。

現在,你已經有了自己的孩子。你的父母非常想來幫你帶孩子,而你和妻子的工作都很忙,所以你妻子很贊同這件事。現在你該如何是好呢?

很顯然,健康的婚姻也不得不承受來自大家庭的巨大壓力。

為了讓自己能夠在這樣的「戰火」中不斷成熟,首先:你必須走出自己的家庭,與你的伴侶建立親密關係。

也許,在你看來,這個任務實在是太困難了。

不過,不用擔心,很快你就會發現這是可以做到的。

走出原生家庭,才能建立親密關係

或許,你還可能不明白這一點,為什麼只有走出童年時的家庭並且遠離對父母的依賴,你才能夠不斷成長,並且與伴侶建立更加親密的關係?

換句話說,只有走出並超越童年時期與父母的關係,才能造就一對幸福美滿的夫妻。

沒錯,這兩者之間存在著必然的因果聯繫。

其實,為了能夠讓你在婚姻中變成一個真正的「成人」,你必須離開父母的這個觀點,早在幾千年前就存在了。

大約在3000年前,亞當和夏娃,也就是男人和女人的代表。

上帝看到男人很寂寞,於是在他入睡的時候從他的身上抽出一根肋骨,創造了女人。當男人發現了自己的新伴侶,對上帝的創造感到非常驚奇。

然後,亞當大聲說道:「終於有一個像我一樣的血肉之軀了!」作者在描繪了亞當的歡欣之後,還發人深省地寫道:「正因為如此,每個男人都必須離開父母,與妻子合為一體。」

為什麼這麼說呢?

早在幾千年前,人們就已經懂得:只有走出並超越童年時期與父母的關係,才能造就一對幸福美滿的夫妻。

很顯然,這裡所說的「走出」並不是說「離開」,而是要放棄自己不成熟的「藉口」以及對父母的依賴,以此讓自己不斷地成長。

為什麼要提到「放棄藉口」呢?

因為對於一個成年人而言,就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克服童年時期難以克服的缺點,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你在孩提時代遭受過的一些痛苦,以及青少年時期受到的傷害。

如果你沒有放棄這些藉口,那麼你就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成人,而這恰恰是美滿婚姻最起碼的要求。

也許,這些話對你而言,聽上去刺耳而且過於坦率,因為你曾經經歷了東西仍然在試圖逃避,但是,如果你真的希望改善自己的婚姻甚至是人生,真的渴望與伴侶建立親密關係,你仍然可以做到。

對父母尊重而不是忠誠。

尊重是是將你和父母都視為獨立的個體,你們有獨立的人格、價值觀、習慣。

而忠誠是你將自己視為父母的價值延續、服從、操縱;忠誠會給你繼續依賴父母的藉口,但你卻很難成為一個獨立的「成人」,去承擔自己的人生!

相關焦點

  • 家庭親密關係的建立與維繫
    但是就這樣一個人,卻少有親密關係,他總是被動等待別人做出建立並維持親密關係的行為,他自己知道這個問題,卻不知道如何改變自己,希望我能給他一些建議。於是我決定寫這篇文章,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人都有跟他類似的困擾。
  • 3本治癒系書籍:帶你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和親密關係的困境
    尤其是涉及到來自家庭和兩性親密關係的時候。而當我們不能很好的表達和處理內心的憤怒時,這些感受就像一枚凌厲的迴旋鏢,回過頭來傷了自己,這種現象在心理學裡叫「飛鏢效應」。殊不知,有毒的父母影響是巨大的,他們不單單影響了你的身心健康,還會潛移默化影響你今後親密關係的相處,可以說是貽害頗深。
  • 原生家庭欠你的,誰幫你找回來?我們該怎麼走出原生家庭?
    在這裡我首先想問一下大家,如果自己或者別人原生家庭很糟糕、父母關係很糟糕,這樣的人就很難獲得親密關係嗎?我在社會學愛情思維課裡也專門用了一節講原生家庭的問題。今天我想結合《雖然是精神病,但是沒關係》這部劇重新和大家探討一下原生家庭的問題。
  • 走出原生家庭的烙印
    在這樣的雙重關係中,如果處理不好自己的身份,就會很容易顧此失彼。這樣的原生家庭教育,才能夠讓下一代健康成長。了解他的觀眾可能就明白了,這與他原生家庭的情況有著莫大的關係。楊爍從小就是被父親打壓大的。父親當年對自己的一言一行,楊爍將其原封不動地扔給了兒子。這種粗暴的複製,就是在延續原生家庭的傷害。接過上一輩的烙鐵,將其狠狠烙在下一代身上。無法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就註定要被那傷害支配餘生,甚至延續到下一代。
  • 自我覺醒,獲取愛和滋養的力量,《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
    在許多親密關係中,我們常常能看到一個正常的人會流露出不同以往的負面情緒,而這些在普通的人際關係中並不會輕易顯露,往往是因為親密關係中雙方的情感距離足夠近,才能觸發那些被壓抑的情感情緒。然而這些負面情緒不被我們所了解,甚而懷疑自我或極度排斥,使得自我壓抑,也讓人際關係變得更複雜起來。
  • 夫妻關係模式源於原生家庭
    當我們一出生,我們就開始受到原生家庭系統成員的影響,特別是父母的思想觀念、性格特點、行為方式、夫妻關係、教養方式等,更是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再加上上千年傳統家庭觀念和文化的影響,中國人從物質到心理上都非常依戀原生家庭,四世同堂長幼有序都是傳統中國人崇尚的家庭境界。因此當我們逐漸長大,有一天建立了自己的新家庭時,原生家庭的影響就有可能不知不覺地進入新家庭,影響到新家庭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夫妻感情。
  • 依靠自己的成長,成功走出原生家庭,傅首爾就實現了
    原生家庭,指的是孩子從出生到組建新家庭之前,一起和父母、兄弟姐妹一起成長的家庭。幸福的原生家庭,能給予孩子愛與被愛的能力;糟糕的原生家庭,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性格缺陷,讓孩子對親密關係的處理產生問題。而缺失的東西會在以後的親密關係中拼命的索取。婆婆面前,要扮演逆來順受的好兒媳;丈夫面前,要扮演無條件支持的賢妻;女兒面前,要扮演無堅不摧的母親,家庭生活長期的壓抑。還有社會對家庭主婦的輕視與不尊重,讓金智英背上沉重的枷鎖,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價值與歸屬感,原本脆弱的心靈再也承受不住了,最終患上了心裡疾病。
  • 走出原生家庭,與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本章節免費閱讀)
    因為,夫妻雙方來自不同的原生家庭,有著各自的原生家庭的生活習慣與溝通模式,很多人年齡已經成年,但是心理仍舊沒有成熟,夫妻雙方就會產生極大的矛盾。要想獲得幸福和諧的生活,我們必須逼迫自己內心的成熟,走出自己的原生家庭,並且與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達到一個身心一致、平衡的狀態。
  • 回到原生家庭,改變現在的人際關係和親密關係的方式
    榮格說過:「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深刻的。」我們現在很多人的言談舉止,都是來自於小的時候,在原生家庭中和父母打交道的模式。我們所出生和成長的家庭還有在家庭中的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這個構成了我們的原生家庭。我們早年在原生家庭中的生活經歷,對我們的一生都有著極大的影響,這種的經歷不僅影響了我們的小的時候和童年的喜怒哀樂和習慣性表達。
  • 先做獨立的自己,家庭關係更加親密
    這本書通過記錄兩位心理學大師為一個五口之家做家庭治療的過程,來揭示了家庭矛盾背後的秘密,告訴我們家庭成員都應該先做一個獨立的自己,才能讓家庭關係更加親密。而個人獲得相當的自信、自覺及自我的忠誠是與另外一個人建立穩固關係的先決條件,缺乏這種條件,由於時間的流逝,生活的壓力和無奈會積攢雙方的不滿和失望,會轉化成憤怒和壓力,將注意力轉移到替代品身上。
  • 《親密關係》:做到這3點,才能讓愛情一直美滿幸福
    但是,要怎麼調整,才能建立健康的親密關係呢?在《親密關係:如何得到想要的愛人和愛情》(以下簡稱《親密關係》)一書中,也許有你想要的答案。在親密關係中,擁有一顆理解包容之心,適當給愛情一些自由和空間,讓對方感受到放鬆和尊重,他才能從中獲得快樂,感情生活自然也會更加長久。
  • 原生家庭與婚姻關係裡的「前世今生」
    接著昨天的話題,今天咱們談談原生家庭關係在婚姻當中的延伸,也就是,我們的原生家庭是如何對我們的婚姻產生影響的。我們常說婚姻是兩個人的事,但實際上,從性格以及個人習慣的養成上,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帶有非常鮮明的原生家庭的烙印,從這個點來看,婚姻實際上也是兩個不同的家庭在觀念以及經歷方面的碰撞。
  • 與原生家庭握手言和
    從小到大,我一直非常愛我的父母、我的原生家庭,但是當我想要踏入一段親密關係並組成一個屬於自己的新生家庭時,原生家庭中的一些烙印就像一雙雙看不見的手,左右著我在親密關係中的認知與言行;與此同時,我也收到了身邊朋友們越來越多關於原生家庭的困擾。因此在這裡我將和大家聊聊:何為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如何對親密關係產生影響的?如何與原生家庭和解?
  • 「親密之旅——原生家庭與父母情感智慧訓練課程」簡章
    該課程融合近30年來國際最前沿的心理學研究,落腳於中國家庭獨特的需要。自2007年走入中國以來,幫助了上萬的個人、家庭,幫助他們提升情感智慧、促進個人成長,醫治傷害,發展親密關係。我們需要先處理好自己與原生家庭的關係,先醫治、安撫我們裡面的小小孩,才能安撫、鼓勵、引領我們自己的孩子。情感智慧是一種更高的智慧:幸福快樂有意義的人生需要兩種技能:專業技能、情感智慧。比起專業技能,或者孩子的學習能力,情感智慧更為重要,它幫助我們了解自己,探索適合自己的人生之路;也幫助我們了解他人,與他人建立有意義的愛的連接。
  • 戀愛不順,或許是原生家庭在作怪
    因為原生家庭比較好的人,通常在性格方面都不會有太大的缺陷,所以原生家庭比較好的年輕人,容易受到更多異性的青睞。究竟原生家庭是否會影響我們的戀愛和婚姻?答案是會的。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每個人都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將會影響他的一生。
  • 「親密之旅——原生家庭與親子情感智慧訓練營(親子營)」簡章
    父母需要與孩子——我們最關注的親人,建立親密、信任的關係。當親子關係出現問題的時候,父母的教育理念再先進,也是無效的。「親密之旅——原生家庭與親子情感智慧訓練營」滿足孩子和父母內心深處最大的需要!我們不是要愛得更努力,而是要愛得更有智慧!
  • 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在婚姻裡乘風破浪
    大學畢業那年,本想出國繼續深造的她遇到了現在的老公,兩個人一見鍾情,兩個月確定關係,半年就閃婚了。可是結婚之後,矛盾漸漸浮出水面。小魚的老公從小就備受寵愛,而小魚從小生活在一個沒有溫度的家庭裡,父母都非常理性。
  • 走出原生家庭...
    但工作還有另外一個深層的意義,容易被忽略,那就是告別原生家庭的寄生者身份,從父母的影響圈中走出來,開闢獨立自主的人生。畢業前後,與原生家庭的關係肯定會重新界定,要麼主動往積極的一面推動,要麼被動的接受消極的結果。
  • 親密關係:建立真正親密關係的7個要素
    有很多人渴望更多地了解人際關係的本質,以及與他人建立牢固而親密關係的基礎。那些已經有了自己的戀愛關係的人總是在尋找不斷接近伴侶的方法;加強聯繫,鞏固彼此關係的基礎。而這篇文章將試圖闡明一個非常具體,但也非常重要的分支——親密關係。
  • 怎樣建立親密關係?
    建立親密關係的條件是什麼?當我們看到彼此的初戀之光時。愛情,是在婚後的瑣碎中,是在爭吵中,依然對彼此充滿了愛。事實上,建立密切關係有六個條件。每一段親密的關係都可以創造和維持,因為關係的雙方都能滿足這些生理或心理「條件」。另一方面,事實上,這種親密關係的本質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