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生女兒,居然也能隨意丟棄!簡直了,人性本惡還是善?

2020-10-04 看社會的小黃

親生女兒,居然也能隨意丟棄!簡直了,人性本惡還是善?

中國式家庭相信大家都深有體會,14億人口又有多少人是真正在幸福的家庭中長大呢?而對於這一現象,大眾似乎並沒有太多的重視,社會的關注度低,就因為這樣我們就要一直沉默不語,令其發展到不可扭轉的局面嗎?


而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的故事,對於她一生的遭遇,我作為一個見證者想要說出她的故事。相信廣大網友也會感同身受,推己及人。小燕子是她的小名,大家都這麼親切的叫她,這一叫十幾年,卻真的像大雁一樣飛走了。本該是花季少女,卻被無情對待。

她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工薪家庭,家中只有父親有著正式的工作,母親待業在家,平時找點臨時工作打發度日,在這樣的一個家庭中,小燕子出生了,兩人思慮再三,送往小燕子的外公家裡代養,夫妻二人踏入了另一個城市,另尋出路。


就這樣,小燕子的童年,幾乎是在外公的身邊長大的,都說隔代親,外公也格外疼愛這個在身邊長大的孫女,在外公的心中小燕子聰明伶俐,乖巧懂事,很有靈氣,學習成績也是非常的出色,在外公的家中,她是被人疼惜的孫女,但隨著燕子的長大,看到身邊的同學,朋友都在父母,心中甚感失落。


終於有一天,父母決定將孩子帶到身邊撫養,這讓小燕子興奮不已,小燕子懷揣著對自己父母的想念,心心念念的期待著來到屬於自己的家,在回來之前為了給母親買禮物,竟然剪掉了自己長了多年的頭髮,只為給母親買個發卡,卻沒有想到,等待她的卻是嚴重的區別對待


這一天,她終於如願以償的來到了新的家,卻沒有想到自己還有一個妹妹,而對於這個妹妹,畢竟是有血緣關係的,小燕子也是格外疼惜,與父母生活了一段時間後,小燕子熟悉了新的環境,但好景不長,由於父母的猜忌比較,毀掉了這個幼小的心靈,對於小燕子和妹妹,父母總習慣性的進行比較,內心總是偏愛些妹妹,小燕子對此也並沒有太大的情緒。


而這一切事情正在慢慢發酵,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啊,慢慢的這些扭曲的思想得不到解決,最終父母將情緒爆發在小燕子的身上,將所有的家務活強加到僅僅十歲女孩的身上,並且稍有不滿,對小燕子拳打腳踢。對於孩子犯錯進行適當的教育是可以的,但僅僅是心中偏見就打罵孩子也是令人髮指。小燕子對於家庭本是充滿美好,卻被自己的親生父母一點一點的寒了心,而對於自己妹妹卻格外關愛。就是這樣,小燕子也並沒有想要離開自己的父母。本該是平靜的一天,但是被母親打破了,小燕子被母親帶到離家很遠的小區旁,並且給她買了一個雪糕,讓她在這裡等著,小燕子天真的相信了,相信母親一定回來,坐在原地靜靜的等著,


就這樣一直等到了深夜,都沒有等到,小燕子想著,或許是母親忘記了,便順著小渠旁一直往前走,不知道走了多久,又餓又渴。這時碰到一個好心人將小燕子帶到了派出所,經核實找到了小燕子的父母,將其帶回,而小燕子的母親對此卻更是怒火中燒,對於小燕子的態度冷淡上升,連周邊鄰居都對此議論紛紛,勸燕子的母親好好對待小燕子。


終於有一天,小燕子再也仍受不了這樣的家庭,在外公身邊她是備受疼愛的小公主,在父母身邊卻連外人都不如,就這樣小燕子決定離家出走,而父母對於她並沒有那麼重視,並沒有去找尋,終於,小燕子像大雁一樣飛走了,或許在起這個名字的時候就預示著燕子終將飛去。


對於這樣的家庭,這樣的偏見,在千千萬萬的家庭普遍存在著,網友表示:有的父母緣分深有的父母緣分淺,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還有網友說;無法改變生活,唯有改變自己,試著多包容。也希望小燕子最終能夠找到她的棲息之地,無論過去如何,也要往前走。

相關焦點

  • 人性到底是本善,還是本惡?
    還是生來就是罪惡的?我們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首先,人性是「本善」還是「本惡」長久以來都是存在爭議的。比如,孔子認為「人性本善,而」荀子則認為「人性本惡」。但無論是「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我都不是十分的認同。因為人性是一個十分複雜的概念,一個好人有他自私和陰暗的一面,一個惡人也有他溫暖和慈祥的一面。好人可能某一天會成為罪犯,罪犯也可能某一天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 為什麼性惡論是錯的,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深入探討人性之一
    關於人性的善惡,人們都非常關心,為什麼性惡論是錯的,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下面我通過幾篇文章深入探討一下。首先對認為人性本惡的觀點提出幾個疑問:1人類社會的現實是人人都要表現自己是好人,人人好像怕被貼上壞人的標籤,太多的罪惡都假善之名。人在善的表面之下做了不少壞事,這的確是一個事實,但這是人性惡的證明嗎?
  • 「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真實的人性沒那麼簡單
    但是這種理論越來越站不住腳了,有心理學家提出質疑,如果人性本惡,那又如何解釋有的地方在白人入侵前是和平的,在那之後卻充滿敵意的呢?雖然人性和善惡的確有生物學基礎,但是並不能僅僅限定為一種本能行為。人性的善與惡和許多因素有關,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下面從人類的攻擊性來分析影響人性善惡的因素。
  • 為什麼會有善惡論,孟子持性善論,荀子認為人性本惡,你覺得呢?
    我認為從人性、制度、文化綜合角度考慮,人性善惡是並非一成不變,某種制度與環境,人性的惡是不斷膨脹,某些制度下人性的「善」被發揮的比較好,即人性雙重論。從環境中誕生了惡。人性恆久不變,但其中善惡交互又相互影響制約,福禍相依,善惡亦如此。老子提到「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中解釋自然之道的循環變化。「有名萬物之母」,一旦命名為「善」,就存在「惡」的循環。善惡並存。正如「否極泰來」中講述的天地屬性,天是要上升的,地要下降,只有這樣才會有生存的空間出來,萬物就生於此運動之中。
  • 人性最大的善莫過於不欠良心債,人性最大的惡莫過於見不得別人好
    人性這個東西,本是善還是惡,我們真的無法定義,我認為:人之初,性本是一張白紙,是因為後來我們看到的或者聽到的現象或者事情把我們染上了顏色。於是才有了人性的善與惡的區分。如果說人性本善或者是本惡,都是一種帶有偏見的定義。對於人性之善而言,或許有很多的解釋和定義,比如說有些人喜歡養流浪的小動物,其實這就是我們骨子裡的一種善念和善根。再比如有些人看到乞丐後會施捨一些錢財。
  • 人性本惡,不可不防
    社會上的魚龍混雜,到處都是圈套、陷阱,必須要小心堤防,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人性究竟是善還是惡,絕不是三言兩語能說的清楚,中國古代大哲學家荀子在論人性時候說過:「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的本性是惡的,而有善心的人是假裝出來的。
  • 「人性本惡」還是「人性本善」,這個問題沒有意義
    順帶的,許多人又在爭論「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的問題。對此,我想多說幾句。倒回去二十年,我還參加過幾次辯論賽,「人性本善」或者「人性本惡」是經常選擇的辯題。那時候,我還真的希望去搞清楚「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但是現在我已經知道,這完全是個偽問題。而偽問題,是不可能有答案的。
  • 為什麼會有善惡論,孟子與荀子持相反觀點,你認為人性是善是惡?
    我認為從人性、制度、文化綜合角度考慮,人性善惡是並非一成不變,某種制度與環境,人性的惡是不斷膨脹,某些制度下人性的「善」被發揮的比較好,即人性雙重論。從環境中誕生了惡。人性恆久不變,但其中善惡交互又相互影響制約,福禍相依,善惡亦如此。老子提到「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中解釋自然之道的循環變化。「有名萬物之母」,一旦命名為「善」,就存在「惡」的循環。善惡並存。正如「否極泰來」中講述的天地屬性,天是要上升的,地要下降,只有這樣才會有生存的空間出來,萬物就生於此運動之中。
  • 一面是善,一面是惡
    人性本善,也本惡,每個人都有惡的念頭,只是能不能控制住心裡的邪念,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內心。善惡往往在一念之間,也許在一念之間就會讓你決定自己應該去做什麼樣的人,做人的根本,就是善,守住自己內心的善意,多釋放自己正能量的一面。所謂的善良是發自內心的善良,去幫助比你還要困難的人,守住自己的善良,同時也要守住自己的底線。
  • 深刻地認知人性之惡,才能更好地認知人性之善
    事實上,人性的本質是善惡同體的。一個人如果不能夠客觀地認識善與惡的同體性,只知道一味地強調行善,那麼,人性之惡就不可能被有效地遏制,人性之善也就無從有效地落實。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自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善的,而他人對自己利益的任何不利行為皆為惡,而這種看法是客觀的嗎?這可能是人性的真相嗎?顯然不是。人們不禁要問:人性之善惡有標準嗎?
  • 到底是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
    人性本惡是錯的,可以看這張圖,人的惡是來自於第一層的東西,這是人身上與生俱來的動物性,你可以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是你把前面的人換成動物同樣適用,你既可以說羊不為己天誅地滅,同樣也可以說蛇不為己天誅地滅。但是動物性不是人性。
  • 婚姻中可怕的「人性之惡」
    據網傳,這男人認識女人後向她借錢,借了一百多萬,導致她第一段婚姻破裂,和他結婚,兩人之前各有一個孩子,又共同生了一個女兒已經十一歲,在一起生活也有十多年了吧。因為生活中的矛盾,就用這麼駭人聽聞的手段將她殺死並分屍丟棄。並且在她失蹤後面還若無其事地從容對媒體鏡頭,這個男人,真是可怕。
  • 柴靜:永遠不要高估人性的善和低估人性的惡
    小時候經常說這個是好人、這個是壞人之類,因為在稚嫩而未成型的世界觀裡往往是非黑即白、非善既惡,等自己有了閱歷、看多了形形色色的人、吃過虧上過當,才知道人性之複雜。街邊受凍受餓的乞丐,有個人走過去扔下保暖的舊衣物和剛買的熱騰騰的吃食,卻惡聲惡氣說道:「都是不要的便宜你了。」這是刁鑽毒舌,還是保全了乞丐最後的尊嚴?
  • 人性惡到底有多惡?
    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低估了人性,也不能高估了人性。也可以這樣說,我們有時還真不能用超出底線的事或物去試探一個人的人性,那是要出大事情的,那就是悲劇的必然產物和結局,有時是法律與道德根本就阻止不了這樣的悲劇發生。當我們在探討人本性善還是人本性惡的時候,那我們只是從哲學層面上的泛泛而談,而沒有設置相應的許多客觀條件去思辨它。
  • 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不建議觀看第二遍,怕你控制不住情緒
    「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齷齪的事情拉開了序幕:人們開始隨意的汙辱她,甚至連湯姆,也揭開了善良的面具,格蕾斯淪為鎮上的一條狗《狗鎮》
  • 我弟媳婦離婚始末:到底是「產後抑鬱」,還是「人性本惡」
    現在我終於能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你的懦弱,讓別人抱有了可以欺負你的心理。哪怕有些人不想欺負你,但是看到別人欺負了你沒事,他便也就有了那種不好的心理。沒有什麼具體的理由,人性裡的惡,本就如此。以德報德,以怨報怨,從不是不善良,而是真的正義,能回報善,也不縱容惡。」我有時候會想我弟婚姻的失敗,其實是跟我弟和我媽有很大關係的。不是他們太不好,而是他們太好。
  • 誰能告訴我,人性是善還是惡?
    於是她的作品中不乏對人性惡的描繪,卻總有更多的希望在前頭。在城市廢墟中生存的金孔雀、夜間詭異火爆的咖啡館、日夜守候趕屍鬼的守夜人……殘雪用他怪異的感覺方式去描繪出一個近乎夢幻的世界,在夢幻與現實的轉換中,讓我們不知今夕何夕。
  • 柴靜:永遠不要高估人性的善和低估人性的惡,世間最毒莫過於人心
    文 | 讀書君人之初,究竟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長期以來,這一直是個備受爭議的話題。年輕的時候,可能很多人持性本善的觀點,而一旦「活久見」了,相信很多人會動搖自己曾經所持的天真爛漫的觀點。其實,能做出如此毀滅性的行為,歸咎到底,不過是因為人性的嫉妒、貪婪與自私,因為「我得不到的,就要毀滅給你看」!
  • 我們能隨意考驗人性嗎?
    而人性也如同瓷碗一般,經不起考驗和試探。正如日本作家東野圭吾所說:「世上有兩件東西不能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芬森嚴厲地拒絕了喬治的建議,他說:「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去俯瞰別人,也永遠不要去考驗人性,哈裡出生於貧民窟,對金錢是極其渴望的。倘若我們要設置難題來考驗他,一方面給他輕鬆高薪的工作,而另一方面希望他選擇拒絕,這就要求他必須是『聖人』。」
  • 男人之善,男人之惡
    作為一個人,不論是男人還是女人,只要是一個人,都是具有兩面性的,有他(她)善的天性一面,也有他(她)惡的天性一面。就「男人」這個性別來說,他的善,取決於這個性別的雄性動物的本性。男人之善,很多。然而,對於女性而言,男人的善,自古以來,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之舉,都有一種「護花使者」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