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曉東
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你是否經常會感到壓抑和心累?如果是這樣的話,請先讀讀下面這幾句話,你是否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這麼簡單的任務你都做不好,真的讓我好失望!」
「我為你付出了這麼多,你為什麼不聽我的話?」
「如果你不按我說的做,那麼我就和你斷絕關係!」
讀完這些話,你會有什麼感覺?
我的一個朋友說,如果在生活中聽到有人對他說這些話,他會有一種「心裡很不爽,但是卻又不知道該如何發洩」的感覺。
一方面,他的情緒很容易被這些話給點燃,他會因此而感到壓抑、委屈、憤怒等;另一方面,他通常又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和宣洩這些負面情緒。
其實,上面這些話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說話者想要通過這些話來製造一定的負面情緒,例如挫敗感、罪惡感、恐懼感等,從而達到控制另外一個人的目的。這個過程,也往往被稱為「情緒勒索」。
可惡的情緒勒索
「情緒勒索」這一概念最初由心理學家蘇珊•佛沃提出,常見於各種人際關係中。實施「情緒勒索」的人,有可能是你的家人、領導、同事,或者是朋友。
情緒勒索者有三個常見的手段,分別為:貶低你的價值感、引發你的罪惡感、剝奪你的安全感。
舉例來說:
「這麼簡單的任務你都做不好,真的讓我好失望!」這一類的話,其實就是在貶低一個人的價值感。
「我為你付出了這麼多,你為什麼不聽我的話?」這一類的話,其實就是在引發一個人的罪惡感。
「如果你不按我說的做,那麼我就和你斷絕關係!」這一類的話,其實就是在剝奪一個人的安全感。
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情緒勒索者在製造負面情緒的同時,也會拋出一定的誘餌—「只要你按照我說的去做,我就會讓你感覺好一些。」
而情緒勒索的受害者往往是自我價值感較低的人,同時他們害怕惹人生氣,因此會努力壓抑自己的真實需求來討好別人,接受情緒勒索者所拋出來的誘餌。最終,情緒勒索的受害者會在心底積累深深的怨氣,同時也經常會感覺到生活令人窒息和壓抑。
走出情緒勒索的解藥
那麼,對於情緒勒索的受害者來說,究竟怎樣做才能擺脫在人際關係中所經受的種種情緒壓力?
學會自我接納:
我的價值是由我自己決定的。
對於一個自我價值感較低的人來說,很容易過分在乎別人的評判,尤其是權威人物的評判。例如,來自父母或者是領導的評判。
權威人物的一句肯定的話,會馬上把自我價值感低的人送上雲霄;而權威人物一句否定的評判,又會馬上讓自我價值感低的人跌入低谷。
因此,對於一個自我價值感低的人來說,他們的情緒就很容易受到權威人物的控制。而自我接納,就是走出情緒勒索的解藥之一。
想要做到自我接納,我們可以經常對自己這樣說:沒有人比我更加了解自己,因此其他人沒有資格評判我。與此同時,我的價值是由我自己決定的,不會根據別人的評判馬上增加或遞減。
明確情緒的界限:
你的情緒由你負責,我的情緒由我負責。
情緒勒索的受害者經常容易陷入的一個怪圈就是:身邊只要有人情緒低落,他們就會感覺是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情,他們會因此感到焦慮不已,並且總想做點什麼事情來緩解身邊人的負面情緒。如此一來,情緒勒索的受害者就很容易把掌控自己情緒的韁繩,拱手交給別人。由於總是想要替別人的情緒負責,情緒勒索的受害者就很容易使自己頻繁陷入消極情緒的漩渦當中。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情緒勒索的受害者就必須敢於明確情緒的界限—你的情緒由你負責,我的情緒由我負責。我們可以把馬牽到水邊,但是馬是否飲水是馬的事情,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一旦能夠做到明確情緒界限,一個人就會重新奪回情緒掌控的主動權。
敢於表達真實想法:
清晰而堅定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情緒勒索的受害者往往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他們總是在努力去討好別人。因為他們會擔心,萬一表達了自己的真實想法,就會惹得周圍的人不高興。而這一點,就非常容易被情緒勒索者所利用。
比方說,你的朋友打著「好兄弟」的旗號過來找你幫忙,但是此時你很忙,有其他重要的事情要做,但礙於面子,你還是答應了下來。結果你把自己搞得很累很疲憊,內心對這個朋友很窩火,卻始終無法表達出來。這個時候,你其實就是情緒勒索的受害者。
對於情緒勒索的受害者來說,他們需要迫切完成的一項修煉就是:清晰而堅定地表達自己的真實需求和感受。如果自己確實很忙,沒有時間幫忙,那就明確告訴對方:「不好意思,我最近實在是有點忙得焦頭爛額。不知道我能否忙完手頭的事情再過來幫你的忙?或者是你先找找別人去幫忙?」
當然,有人馬上就會提出,這樣去表達肯定會讓朋友失望,會破壞和諧的人際關係,等等。但是,這樣做的好處我們也要清楚:當我們這樣去表達自己的時候,首先明確了自己的界限感,在尊重自己感受的同時,也會讓對方開始變得尊重你。
走出情緒勒索的一個重要修煉就是:在尊重別人和尊重自己之間,達成一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