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情緒勒索的受害者嗎?

2020-09-03 心理與健康雜誌社

文/宋曉東


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你是否經常會感到壓抑和心累?如果是這樣的話,請先讀讀下面這幾句話,你是否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這麼簡單的任務你都做不好,真的讓我好失望!」

「我為你付出了這麼多,你為什麼不聽我的話?」

「如果你不按我說的做,那麼我就和你斷絕關係!」

讀完這些話,你會有什麼感覺?

我的一個朋友說,如果在生活中聽到有人對他說這些話,他會有一種「心裡很不爽,但是卻又不知道該如何發洩」的感覺。

一方面,他的情緒很容易被這些話給點燃,他會因此而感到壓抑、委屈、憤怒等;另一方面,他通常又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和宣洩這些負面情緒。

其實,上面這些話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說話者想要通過這些話來製造一定的負面情緒,例如挫敗感、罪惡感、恐懼感等,從而達到控制另外一個人的目的。這個過程,也往往被稱為「情緒勒索」。

可惡的情緒勒索

「情緒勒索」這一概念最初由心理學家蘇珊•佛沃提出,常見於各種人際關係中。實施「情緒勒索」的人,有可能是你的家人、領導、同事,或者是朋友。

情緒勒索者有三個常見的手段,分別為:貶低你的價值感、引發你的罪惡感、剝奪你的安全感。

舉例來說:

「這麼簡單的任務你都做不好,真的讓我好失望!」這一類的話,其實就是在貶低一個人的價值感。

「我為你付出了這麼多,你為什麼不聽我的話?」這一類的話,其實就是在引發一個人的罪惡感。

「如果你不按我說的做,那麼我就和你斷絕關係!」這一類的話,其實就是在剝奪一個人的安全感。

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情緒勒索者在製造負面情緒的同時,也會拋出一定的誘餌—「只要你按照我說的去做,我就會讓你感覺好一些。」

而情緒勒索的受害者往往是自我價值感較低的人,同時他們害怕惹人生氣,因此會努力壓抑自己的真實需求來討好別人,接受情緒勒索者所拋出來的誘餌。最終,情緒勒索的受害者會在心底積累深深的怨氣,同時也經常會感覺到生活令人窒息和壓抑。

走出情緒勒索的解藥

那麼,對於情緒勒索的受害者來說,究竟怎樣做才能擺脫在人際關係中所經受的種種情緒壓力?

學會自我接納:

我的價值是由我自己決定的。

對於一個自我價值感較低的人來說,很容易過分在乎別人的評判,尤其是權威人物的評判。例如,來自父母或者是領導的評判。

權威人物的一句肯定的話,會馬上把自我價值感低的人送上雲霄;而權威人物一句否定的評判,又會馬上讓自我價值感低的人跌入低谷。

因此,對於一個自我價值感低的人來說,他們的情緒就很容易受到權威人物的控制。而自我接納,就是走出情緒勒索的解藥之一。

想要做到自我接納,我們可以經常對自己這樣說:沒有人比我更加了解自己,因此其他人沒有資格評判我。與此同時,我的價值是由我自己決定的,不會根據別人的評判馬上增加或遞減。

明確情緒的界限:

你的情緒由你負責,我的情緒由我負責。

情緒勒索的受害者經常容易陷入的一個怪圈就是:身邊只要有人情緒低落,他們就會感覺是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情,他們會因此感到焦慮不已,並且總想做點什麼事情來緩解身邊人的負面情緒。如此一來,情緒勒索的受害者就很容易把掌控自己情緒的韁繩,拱手交給別人。由於總是想要替別人的情緒負責,情緒勒索的受害者就很容易使自己頻繁陷入消極情緒的漩渦當中。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情緒勒索的受害者就必須敢於明確情緒的界限—你的情緒由你負責,我的情緒由我負責。我們可以把馬牽到水邊,但是馬是否飲水是馬的事情,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一旦能夠做到明確情緒界限,一個人就會重新奪回情緒掌控的主動權。

敢於表達真實想法:

清晰而堅定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情緒勒索的受害者往往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他們總是在努力去討好別人。因為他們會擔心,萬一表達了自己的真實想法,就會惹得周圍的人不高興。而這一點,就非常容易被情緒勒索者所利用。

比方說,你的朋友打著「好兄弟」的旗號過來找你幫忙,但是此時你很忙,有其他重要的事情要做,但礙於面子,你還是答應了下來。結果你把自己搞得很累很疲憊,內心對這個朋友很窩火,卻始終無法表達出來。這個時候,你其實就是情緒勒索的受害者。

對於情緒勒索的受害者來說,他們需要迫切完成的一項修煉就是:清晰而堅定地表達自己的真實需求和感受。如果自己確實很忙,沒有時間幫忙,那就明確告訴對方:「不好意思,我最近實在是有點忙得焦頭爛額。不知道我能否忙完手頭的事情再過來幫你的忙?或者是你先找找別人去幫忙?」

當然,有人馬上就會提出,這樣去表達肯定會讓朋友失望,會破壞和諧的人際關係,等等。但是,這樣做的好處我們也要清楚:當我們這樣去表達自己的時候,首先明確了自己的界限感,在尊重自己感受的同時,也會讓對方開始變得尊重你。

走出情緒勒索的一個重要修煉就是:在尊重別人和尊重自己之間,達成一個平衡。

相關焦點

  • 你是不是情感勒索的受害者?如果是,你就需要解決這個問題
    你有沒有經歷過,另一半讓你感到快要抓狂瘋掉的戀愛關係呢?或者他們想去控制你的一舉一動,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你做什麼都是錯,對方做什麼都有理由,從而導致你在情感上受到了勒索?如果你有這種感覺,你並不是唯一的「受害者」。許多人都有類似的經歷,發現自己是情感勒索的受害者。但是情感勒索到底是什麼呢?
  • 你遭遇過情緒勒索嗎?
    ,你很可能就是遭遇到了情緒勒索。情緒勒索指的是,有些人不願意為自己的負面情緒負責,企圖以威脅、恐懼、義務等方式利誘控制他人。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提要求行為,都是在進行情緒勒索。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才有可能構成情緒勒索的基礎。比如,老闆說:「這段時間工作不錯,你的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其實實際情況是成果都被當成了老闆的)。這周末你再加加班,把**報告做完。」
  • 你是否在被情緒勒索?
    你是不是也在被情緒勒索著,當你情緒激動的時候,怒火湧上心頭,身體、大腦已經完全不受控制,就會把之前的記憶全部都翻出來,不管不顧,不分青紅皂白,無法冷靜地去判斷,加深記憶,重複過去痛苦的感覺,傷害身邊的人。
  • 澳洲珀斯青年涉扮網紅性勒索 245名受害者遍及全球
    1名澳洲珀斯青年被控性勒索了245名國內外的女性,受害者包括13歲兒童。(澳洲廣播公司圖片)珀斯1名男子被指假扮稱10多歲的網紅,脅迫女孩子向他發送性愛照片以及視頻,據稱受害者有245人之多!據澳聯社稱,這名其實已經25歲男子利用假身份來和澳洲及海外的女孩交朋友,然後再勒索她們在鏡頭面前表演性行為。在澳洲聯邦警察(AFP)接到美國國土安全部及國際刑警的線索展開調查,並且沒收了青年家中的各種電子設備後,這名青年去年10月首次被控,當時據稱受害者有112人。警方稱,這名青年假扮成15歲的少年,並和1名美國的13歲女童進行色情互動。
  • 《情感勒索》|拒絕以愛為名的軟暴力,逃出情感勒索的牢籠
    情感勒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而對於情感勒索的施暴者和受害者的界定尚不明確,很多人甚至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採取「情感勒索」的手段對對方進行脅迫,而受害方也很難區分自己究竟是處於感情糾紛還是遭受「情感勒索」,這也造成了勒索者「得寸進尺」,而受害者「一退再退」的惡性循環。
  • 《情感勒索》:小心你身邊的「情感綁匪」,勇敢地說聲「不」
    「我把你養這麼大,就是讓你來氣我的嗎?你怎麼這麼不乖啊!」正在網絡上看《囧媽》的我不由得「咯噔」一下。太熟悉了,這句臺詞不就是日常生活中我和母親互懟時最後的放話嗎?常年的情緒鍵控制,讓受害者形成了施壓-反抗-屈服的循環模式,為了不讓身心消耗得更多,只好在勒索者一施壓,受害者馬上繳械的行為模式。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很多受害者無非只是想做一個好人,一個孝順的兒女,一個負責的父母,一個稱職的員工。2008年憑藉電視劇《公主小妹》大火的張韶涵,她的母親正是利用情感勒索給了她致命一擊。
  • 情緒勒索是溫柔的暴力,你一定經歷過
    簡單來說,情緒勒索就是利用「親密關係」迫使對方讓步、妥協或服從的行為。很難統計,我們經歷過多少次情緒勒索,但一定有過而勒索者一旦嘗到了甜頭,往往會不斷重複使用情緒勒索。對此,大部分被勒索者會選擇隱忍。但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也有一部分被勒索者會選擇「爆發」,他們會斷絕「親密關係」,甚至會造成傷害。
  • 比暴力更可怕的軟暴力,教你如何打破情緒勒索的循環
    你未曾覺察的情緒勒索正在你的日常裡,一步一步地逼你就範。情緒勒索,是知名心理學家蘇珊·佛沃在《情緒勒索》一書中提出的概念。情緒勒索常見於許多人際關係中,包含親子、夫妻、朋友等。被勒索者會想問:怎麼會這樣呢?他其實也對我很好,很照顧我,很愛我,難道他不在乎我嗎?為什麼他要勒索我?而為什麼我們都沒有發現呢?
  • 杜絕情緒勒索,我的媽媽嫌我醜
    這個問題我百思不得其解,我長大後現在應該知道,這就叫做「情緒勒索」。這種勒索,通常就是藉由傷害自己或貶低他人,讓自己任性的情緒釋放。他會以「讓自己受苦」或是「讓別人內疚」當作肉票,所要求者,就是被勒索人的贖金,不論是物質或是情緒,都是他要的贖金。這種綁票的手法,大概可以歸類為六種:1.「我不要活了、對不起、對不起、可以了嗎?」
  • 情緒勒索:別拿你的邏輯來要挾我
    「我千辛萬苦把你拉扯大,我難道會害你嗎?」相依為命的母親說。「你再說我就從這裡跳下去。」歇斯底裡的伴侶說。「你如果不想幹這份工作,願意替代你的人比比皆是。」聲色俱厲的老闆說。以上言語是不是很熟悉?它們經常出現在親子、夫妻、職場等親密的人際關係中,有時候你是說出這些話的人,有時候是別人對你說了這些話。
  • 《情感勒索》:一場親密關係中的權力遊戲
    >在《歡樂頌》中,樊勝美在家裡就是情感勒索中孤軍奮戰的「受害者」。」中的「受害者」為什麼「情感勒索」會奏效?這段關係中,宇芽的男朋友就是赤裸裸的情感勒索「施暴者」,而宇芽作為「受害者」,卻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允許了這種情況的發生。「情感勒索」和「家暴」在某些程度上其實是一致的,如果「受害者」不斷的妥協,只會換來「勒索者」、「家暴者」的變本加厲。
  • 終止「勒索」與「被勒索」——《情感勒索》
    「勒索」為難難逃離?關於情感勒索這個命題,現如今這個時代我們都不陌生。前有火起來的豆瓣小組「父母皆禍害」「親人為何不親」等,後有武志紅老師那本大火的《為何家會傷人》,以及同是蘇珊老師的另一本《原生家庭》。
  • 情感自修課:建立你的情緒界限——擺脫情緒勒索的方法
    尤其是被情緒勒索傷害的弱勢一方,似乎逃無可逃,在一種讓人窒息的愛中苦苦掙扎,卻又無法逃脫。接下來的幾節課,我們將為情感衝突尋找解決的方法,幫助你建立情緒界限,擺脫情緒勒索,遠離情感暴力,化解情感衝突。這一節課主要講述建立情緒界限的作用。
  • 情感勒索系列三:情感勒索到底是什麼,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情感勒索到底是什麼?「是一種強有力的操縱方式,和我們親近的人用它直接或間接地威脅我們;如果我們不順從他們,他們就會懲罰我們。」蘇珊博士如此定義。用一個最簡單的話來描述就是,你愛的人向你傳遞著一個信息:如果你不按我的要求做,有你好看的。
  • 《情感勒索》:想要擺脫無休止的情感勒索?首先得認識這3種情緒
    只要一遇到情感勒索,我們就會陷入情緒反應的泥潭,變得十分缺乏決斷力,更別提仔細思考及回應情感勒索者的所作所為了。」情感勒索特有的破壞手段讓我們缺乏做決定所需的一切能力:包括反應力、決斷力、觀察力。情感勒索就像一團迷霧,用一些「所謂的正義和道德」甚至「對他人的責任」企圖控制我們,讓我們乖乖聽從情感勒索的號令。
  • 你的人生不該被情緒勒索,學會拒絕,不做「濫好人」
    這個概念是由美國心理治療師蘇珊·佛沃在《情緒勒索》一書中提出的,書中說:情緒勒索是指被勒索方因為對方過大的情緒,而勉強順從,甚至內心被說服,認為自己需要為對方的情緒負責時,情緒勒索產生了。這種勒索常見於許多人際關係中,包含職場、親子、夫妻、朋友等。
  • 《情感勒索》| 情感背後藏著一個黑洞,親密關係因它而變得危險
    「關係越親密,就越容易出現危險」——這真是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諷刺,不是嗎?你的感受如何很多時候,當我們陷入到一種緊張關係中時,可能因為情緒的幹擾而陷入到困擾當中。不過,我們的生理反應(也即我們真實的身體感受)會老老實實透露出最為真實的感受。這些感受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來自於你和勒索者的交手過程。在我們面對某種緊迫的壓力時,我們所感受到的是焦慮、恐懼、委屈、憤怒等等情緒壓力,往往令我們不知所措,更不知道如何有效化解。
  • 「我否定你,是因為我愛你」:感情裡的情感勒索,只為讓你自卑
    長期以往,如果愛你的人持續地打擊、否定你,就算一開始你覺得自己沒有錯,時間久了就會暗自默認這個事實:「一定是我錯了,Ta才會這樣做」。6個階段很多經歷過情感勒索的人會覺得疑惑,自己是如何進入這個勒索過程當中呢?
  • 《情感勒索》:重塑自我完整,走出情感「迷霧」
    諸如此類的困惑很多,我們常會被這3種感受牽制,如果讓迷霧操縱了我們的生活,將很難得到情緒上的平靜。迷霧從我們內心最脆弱的地方擊碎我們,從而情感勒索者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情感勒索的對象:情感勒索的對象分別是勒索者和受害者。
  • 學會拒絕,別陷入「情緒勒索」帶來的壓力
    其實,這是心理學上的常說的「情緒勒索」。在日常生活中,情緒勒索無處不在,甚至大部分的勒索者都是你親近的人。>收到要求→產生緊張和焦慮感、自我懷疑、罪惡感等負面情緒→無法拒絕→滿足對方需求→循環收到要求一旦你按照這個流程走下去,你就應該知道,你被情緒勒索了。